職業教育是類型教育,構建的是職業學校教育(中等、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和職業培訓并重的體系。但這并不意味著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涇渭分明的關系,實際上,我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曾走過一條從雷同到不同、從不同到協同的發展路徑。
從“h”到“H”:職業教育從層次到類型的轉變
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除了單獨設立的職業學校外,也有行業企業舉辦的職業學校,以及一些由普通中學轉型的職業學校。從整體上分析,我國職業教育參照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和評價模式較為明顯,職業教育研究相對薄弱,再加上用人“唯學歷”傾向和職業教育辦學體系不健全等諸多原因,職業教育被打上了“二流教育”的烙印。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比,呈現出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h”型。
針對此種情況,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開宗明義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2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從政策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比較開始由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h”型變成兩條腿大體相當的“H”型。職業教育從位居普通教育之下的層次教育發展為與普通教育并列的類型教育,這是我國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必然架構。
從“H”到“A”:職業教育從并行到交叉的應變
從學校教育體系來看,我國義務教育學段不存在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分,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入口是普通教育。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除少部分直接就業外,大部分學生的升學出口既可以是高職院校也可以是普通高校。職教高考制度不僅使中職和高職完成了類型內的銜接,而且也實現了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類型間的滲透。從政策層面講,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讀期間也可以變換軌道進入普通中學繼續學習,反之亦然。也就是說,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入學前、在讀中和畢業后均要與普通教育打交道。
此外,普通高中的多樣化發展也為職普融通提供了便利,如普通高中將逐步分化成學術高中、綜合高中、職業高中、藝術高中等不同的類型。如若過分強調類型教育的獨立性,那么就犯了畫地為牢、故步自封的錯誤,不符合受教育者的個性化和發展性的要求。具體到每一個學生,不管是選擇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都類似于登山:只是從不同的山腳出發,一路領略的風景不同,最終都能達到相應的高度,殊途同歸。
從“A”到“X”:職業教育從系統到跨界的突變
職業教育是開放的教育、融合的教育、跨界的教育,也是整合的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三教”協同創新是站在教育的視角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而“三融”則是跳出教育的視角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其支撐作用絕不僅僅是對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個方面的簡單累加,而是教育鏈、科技鏈、人才鏈、創新鏈等多維度的交織、交互、聚合、激活和裂變。
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就須突破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職業與教育間的藩籬,遵循跨界的規律,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知行合一的辦學之路。職業教育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同時也要符合職業規律,還要契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把新手培養成專家,實現從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到首席技師的晉級。借助國家資歷框架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和研究型學術型人才的等值、互換,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突破和創新。職業教育突破教育疆域,與產業和科技融為一體,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必然訴求。
從“X”到“O”:職業教育從協同到一體的質變
如果說“跨界”是職業教育實然的屬性,那么“無界”則是職業教育應然的追求。當前職業教育正在發生五大轉變:一是改革重心由“教育”轉向“產教”,二是發展路徑由“分類”轉向“協同”,三是功能定位由“謀業”轉向“人本”,四是服務場域由“區域”轉向“全局”,五是辦學主體由“單一”轉向“多元”。這五個轉變是職業教育服從、服務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動作為和積極變革。
職業院校無論是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是賦能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提升關鍵能力是基礎,提高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是內因。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既取決于向內的提質培優,又取決于向外的融合協同,而且由于第四代評估認為產業、企業、行業和社會掌握著技術技能人才質量的評判標準,向外的融合協同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評判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否達到了高階的水平,可以參照元代管道昇的《我儂詞》:“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恰如斯,在堅守類型定位中打破類型限制,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抉擇。
“有教無類”是對教育的一般要求。“有教有類”是職業教育適應受教育者先天稟賦和興趣愛好需要、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元需要、順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需要等方面的特殊要求,是職業教育突破自身,實現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革命性重塑。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張集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