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年“低欲望”認同的抗逆力調節機制研究

2024-04-29 00:00:00同雪莉宋佳榮

[摘要] 在“躺平”“擺爛”“emo”等詞語充斥青年網絡生活及其現實世界時,學者們一方面認為青年“低欲望”是挫折后的無奈和缺乏奮斗精神的低迷狀態,另一方面指出青年“躺平”“擺爛”只是面對社會競爭壓力偶爾休憩,并非真正的欲望降低。那么現狀究竟如何?這種“低欲望”的認同狀態受哪些因素的影響調節?為此,本文以抗逆力的緩沖與免疫模型為研究框架,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調節過程進行探究。結果發現,青年“低欲望”認同的發生率為19.39%,其“低欲望”認同受韌性品質與韌性資源共同調節,韌性資源與性別等人口學指標共同構建了青年的結構性不利,兩種路徑緩沖機制與免疫機制同時存在,且其間接效應同等重要。這提示人們對青年“低欲望”的教育引導可通過韌性品質培育與韌性資源兩種方式來進行。

[關鍵詞] 青年" “低欲望”" 抗逆力" 韌性品質" 韌性資源

[基金項目] 本文系2023年共青團中央青少年發展研究項目“青年‘低欲望’的現實困境與抗逆力培育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3JH06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同雪莉,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心理學、青年抗逆力;宋佳榮,西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C9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7672(2024)01-0068-15

一、 問題的提出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里的青年是指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當他們成為“校漂”、開始“嘆老”、生活“空巢”、“宅”,被指“空心”“廢”,自稱“屌絲”,滿口“佛系”“喪”,想要“躺平”時,在成人眼中,這些是他們發展中的問題,是青年不應有的退縮狀態。然而近年來的“佛系”“躺平”“擺爛”等話語得到成人世界的理解和關注,已然影響了整個社會心態的變化。究其“低欲望”的背后,并非青年欲望的真正降低,而是外部競爭壓力、社會階層固化、青年教育內卷等困境中抗逆力缺失的表現??鼓媪κ莻€體身處困境,在內、外部資源支持下,激活自身潛能以堅韌應對困境的內在機制,抗逆力培育是促進時代青年迎接外部挑戰和積極健康發展的重要導向。因此,立足青年主體實踐深入探究“低欲望”認同的抗逆力調節內在機制,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抗逆力也稱韌性、心理韌性、復原力等,是多領域學者共同關注的重要術語。其概念的提出源于20世紀中期的現象學發現,因為同樣遭遇困境,一些兒童青少年能魔法般地成功克服令人生畏的生活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抗逆力的特質說、結果說、過程說和能力說假設。如特質說認為,抗逆力是個體內在諸特質的綜合,包括保護性因素與風險因素兩類,其保護性因素能在風險逆境中保護個體不被擊垮,而風險因素則可對個體健康發展帶來挑戰,兩類因素的博弈導致了個體抗逆力的發展結果。結果說注重對個體困境應對后的適應水平進行劃分,指出個體困境應對后可能發展為抗逆力重組、適應性恢復、喪失性重組和功能失調四種水平,只有抗逆力重組是指個體困境應對后得到發展性提升的積極結果,適應性恢復是指個體困境應對后恢復到以往的功能水平,而喪失性重組和功能失調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谶^程說討論的學者們注重對抗逆力的過程機制進行探索,并提出了抗逆力的身心靈平衡模型、環境—個體互動模型、抗逆力層次策略模型等,旨在探索個體的抗逆力過程究竟如何發生。而能力說將抗逆力視為個體合理運用優秀特質與外部資源的一種能力,其中個體效能感、樂觀感和歸屬感則是抗逆力發展的核心?;谏鲜龈拍?,抗逆力被證明與積極社會結果有關(如心理健康、學業成就、健康行為等),受個體與所屬環境互動的影響,是個體利用內、外部資源應對風險壓力的過程,而良好應對的結果表現為個體困境中的能力提升。

對抗逆力培育路徑的研究受制于學者們對抗逆力結構的解釋,且已達成群體共通性與特殊性并存的共識。抗逆力培育對象包括壓力困境中的各類群體,如留守流動兒童、困境青少年、事實孤兒、特殊病患等;培育內容包括韌性環境的建構、韌性能力的提升、韌性特質的培養等。近年來在抗逆力理論研究的深度發展基礎上,學者們開始轉向對抗逆力過程機制和生成機制的深度探索;培育方式包括個體工作、團體小組、韌性社區構建、韌性家庭培育等。生態系統視角下的韌性環境構建已逐漸成為主流;培育層次包括個體、家庭、社區、政府等不同層次的抗逆力培育,還提出了韌性中國的建設構想??傊?,抗逆力研究為應對困境提供了積極視角的理論支持,對抗逆力過程機制的深層探索為抗逆力培育提供了理論依據,是個體困境中韌性能力提升的關鍵。而對特定群體的抗逆力過程機制探索有助于抗逆力理論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低欲望”一詞進入大家視野源自日本大前研一對超時高壓的現代性社會描述,然而作為一種與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伴生的文化心理現象,其存在時間卻要更早。通過對20年來學界對青年“低欲望”相關現象的研究進行梳理,我們發現青年“低欲望”現象一直存在,且其表現有愈演愈烈之勢(見表1)。

仔細梳理青年流行語的發展變遷,可見“低欲望”表現一以貫之。流行語的表達反映了青年群體因無法達到社會公認的目標理想而在認知上的自我偽裝、行為上的退縮被動和情緒上的郁悶無奈,其內核均包含對自我的否定、對能動性的拋棄、對奮斗意識的消解。尤其是近年來的“喪”“廢”“躺平”“擺爛”話語中蘊含的壓力下的消極無奈和習得性無助更為凸顯,因此本文將青年的“低欲望”認同界定為面對壓力困境無力抗爭,或因壓力下應對能力不足而表現出的無奈退縮,以及對自我消極回避的認可和接納。“低欲望”青年困境存在四個特點:(1)應對策略消極被動。青年“低欲望”的不同表達均反映了其應對策略模式的選擇。從20世紀90年代青年流行語中的“郁悶”表達,至21世紀“隱蔽青年”“御宅族”的行為退縮,繼而以“蟻族”“蝸居”“空巢”等摹畫青年現實壓力下的空間擠壓,之后“奔奔族”“屌絲”“校漂”“草莓族”等層出不窮,尤其是近年來青年以“喪”“廢”等自嘲心態應對日益困頓的競爭壓力,感慨教育“內卷”的發展不公,以“佛系”“躺平”消極防御。種種現象均表現出青年壓力應對策略中的消極無奈,而韌性發展的內在訴求一以貫之。(2)目標設計缺乏彈性。“低欲望”的消極后果是青年奮斗目標受挫后的自我防御,挫折產生于目標愿望無法達到。受青年發展特點的影響,外在社會要求的內化是青年目標設計的重要來源,使青年目標呈現出非自我導向的物質主義特征。此類目標的外在標準更少關注青年自身能力發展,從而使目標本身缺少彈性。(3)韌性動機及能力不足?!暗陀鼻嗄曛黧w意識強而群體意識弱,自我責任強社會責任弱,道德認同感強踐行能力弱,重理論輕實踐,重物質追求忽視精神積累,生活中標新立異,行為上趨樂避苦,導致其韌性動機嚴重缺乏。韌性能力體現為青年成功應對后的效能提升,然而青年情感維度的娛樂性、價值維度避世性和意義維度的虛無性無法為他們提供類似成功經驗,反而助長其自我懷疑、否定的心理防御。(4)抗逆力應對資源匱乏。社會全民焦慮、城市空間擠壓、職場競爭內卷、婚戀成本超高……這些均是時代青年需要應對的社會現實,而青年人生發展階段注定其社會資源仍需積累。保護性因素的缺乏和外部壓力的沖擊使青年群體原本尚需發展的資源水平和應對能力受到挑戰,從而呈現出“低欲望”的退縮狀態。

以上研究結論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啟發,然而它們更多地將研究結論建立在對對象的描述基礎上,易于忽視群體背后社會心理現象本身的復雜性。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就是,青年抗逆力是通過怎樣的機制來影響其“低欲望”認同的?在這方面,諾曼·加梅齊(Norman Garmezy)和盧瑟(Luthar)的抗逆力過程機制模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理論范式。

二、 研究框架

對抗逆力概念的不同定義也促使學者們在研究中采用了不同范式。秉持動態交互過程論的抗逆力研究者認為,抗逆力是個體保護性因素與風險因素相互博弈的過程。那么,這兩類因素究竟如何交互作用?又會產生怎樣的結果?加梅齊從交互作用結果的視角提出了抗逆力的補償模型、挑戰模型和調節模型。補償模型認為,環境中的風險因素與保護因素會同時作用于個體,風險因素預測了不良適應結果,而保護性因素則能對風險的破壞性結果進行補償。挑戰模型強調了外部風險對個體潛能的激發,因為只有當個體遭遇挑戰時才能產生相應的應對行為,這樣,風險過小不足以激活抗逆力,反之過大則可能使個體無法應對而陷入習得性無助。調節模型強調保護性因素對風險作用的調節效能,如自信而積極探索的個體能夠幫助其在困難挑戰面前適應良好。

盧瑟進一步將抗逆力調節模型細分為保護型、恒定型、增進型和反應型。保護型是指不論風險水平如何,保護性因素總能起到保護作用,保護型因素的存在能使適應結果總是高于保護性因素缺失的狀態(如圖1-A)。恒定型則表現為只要保護性因素存在,個體就不受影響,反之則適應結果隨風險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如圖1-B)。增進型強調在保護性因素作用下,個體經歷風險之后會得到更好的適應性發展,反之則有陷入失調的危險(如圖1-C)。反應型表現為有保護性因素時,適應結果會優于沒有保護性因素的情況,但這種保護效能會隨風險的增加而降低(如圖1-D)。

如果說青年“低欲望”的心理認同是抗逆力缺失的結果,那么個體內在與外在的保護性因素會在其適應過程中與外部風險進行博弈,保護性因素的存在能夠調節風險的影響。事實究竟如何?其調節過程表現為哪種模式?以盧瑟抗逆力調節模型為理論分析框架,本研究試圖避免僅關注對青年“低欲望”現象本身的討論,或從宏觀或微觀對其進行解釋的單一思路,通過綜合青年抗逆力保護的內在品質和外部資源兩個層面,深描青年“低欲望”認同過程中保護性因素與風險因素的博弈機制。因此,基于上述關于青年抗逆力與“低欲望”認同關系的文獻回顧,我們提出如下核心假設:青年主觀體驗的心理壓力是影響“低欲望”認同的風險因素,其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對青年壓力應對具有調節作用。

三、 數據與變量說明

(一) 樣本信息

本研究數據采用自編問卷“青年網絡話語認同與社會心理調查”對青年“低欲望”的認知狀況進行調查。調查采用分層抽樣方式,通過網絡定向推送和社區發放兩種形式,由青年自愿答題、自我評定、單一IP地址設置,人工閱覽后剔除短時或敷衍完成的問卷,以保證數據來源的有效性和真實性。

研究分析對象為青年群體。參考國家統計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中關于“青年”的年齡14~35歲的界定,本研究將青年對象年齡確定為18~35歲,最終進入分析的有效樣本為1274例,其中“低欲望”認同組247例,“低欲望”認同發生率為19.39%。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表2。

(二) 變量操作說明

因變量為“低欲望”認同。參照宋德孝、覃鑫淵、馮連軍等對青年“低欲望”的已有研究,將“低欲望”界定為“躺平”“擺爛”“喪”“廢”四種類型。采用“對以下說法,你的認同程度”這一題目進行測量,條目使用網絡中的典型用語(如“我躺了,你隨意”),選項分別為“完全不認同”“不認同”“中立”“認同”“非常認同”,依次計1~5分。共包含四個條目,分數越高表明越認同。量表KMO值為0.90,Bartlett's Test卡方值為5541.50,顯著性為0.00,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和模型檢驗。

自變量為心理壓力,包括青年在態度、情緒與行為三個方面的體驗與表達。結合青年生命歷程發展階段,從青年學業、個人發展、興趣追求、戀愛、友情、人際關系和日常生活七個方面了解青年基本態度與行為表現,每個方面設兩到三個問題條目,選項分別為“完全贊同”到“完全不贊同”5點計分,分數越高表明青年在該方面壓力越大,行為表現越消極。情緒是青年對自我情緒狀態的主觀評估,包括焦慮、悲觀、厭世、無意義感、悶悶不樂等的主觀評價,共包含五個條目,分數越高表明情緒越消極。量表KMO值為0.94,Bartlett’s Test卡方值為13221.07,顯著性為0.00,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和模型檢驗。

中介變量為韌性資源和韌性品質。韌性資源是指個體能夠感知到的外部支持,并對其可資利用的資源效應持有積極的評價。文中將韌性資源操作化為外部支持和幸福感知兩個方面,外部支持考察了青年來自父母、同學和親友三個方面的支持水平,共包含四個題目,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獲得外部支持水平越高。幸福感知變量在邢占軍的中國居民主觀幸福感量表(SWBS-CC)基礎上進行了刪減,保留了十個條目(正向與反向題目各半),如“社會給人們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出路”,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知越積極。量表KMO值為0.81,Bartlett’'s Test卡方值為3790.80,顯著性為0.00,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和模型檢驗。韌性品質是指個體面臨各種不利處境仍然能以正確的行動和積極的情緒應對逆境的能力素養。根據前期文獻,將韌性品質操作化為個體內部動機、自我控制、盡責性和積極信念四個方面。內部動機包括三個條目(如“經歷困境能夠使我變得更堅強”等);自我控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問卷(GSES),包括十個條目(正向與反向題目各半),如“只要我下定決心,就能學會幾乎任何東西”等;盡責性量表采用Goldberg大五人格中的盡責性維度,包含十個條目(如“仔細”“有效率”等),積極信念(如“我認為逆境對人有激勵作用”等)五個條目。量表KMO值為0.97,Bartlett's Test卡方值為18098.55,顯著性為0.00,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和模型檢驗。各變量的描述性結果如表3所示。

控制變量為年齡、性別、獨生子女、來源和學校類別。其中年齡為連續變量,主要包括18~35歲青年群體;性別為虛擬變量,男性為1,女性為0;獨生子女為虛擬變量,獨生子女為1,非獨生子女為0;來源為類別變量,1=大城市,2=一般城市(縣級市、地級市),3=縣城,4=農村(包括鄉鎮);學校類別為分類變量,1=985院校,2=211院校,3=其他一本院校,4=二本院校,5=??萍耙韵?。

四、 研究結果

(一) 心理壓力的直接效應

“低欲望”一詞的出現是隨著網絡世界“躺平”“佛系”“喪”“廢”等熱詞的高頻使用而出現的,是學者們對這類現象討論中的內涵概括,是指個體在高度競爭下的心境狀態,由于個體對競爭、追求的厭膩和放棄而產生的社會心理現象,是處于結構性不利地位的青年在遭遇挫折后有意或無意地將自己邊緣化的現象。那么,從數據調查的結果來看,青年“低欲望”認同果真是壓力下無力抗爭的無奈?控制青年性別、獨生子女、來源和學校類別等因素,將心理壓力下的個體心理過程作為自變量,以“低欲望”認同為因變量進行線性回歸,結果如表4(模型一)所示。

從表中結果來看,青年心理壓力對“低欲望”認同的影響效應顯著,方程可決系數為0.43,說明青年心理壓力對“低欲望”認同的變異有43%的解釋率??梢?,青年“低欲望”認同是其壓力下的應對能力不足而導致的無奈反應這種說法成立,心理壓力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直接效應存在。

(二) 青年“低欲望”的抗逆力保護機制

抗逆力保護機制強調保護性因素與風險因素的博弈過程,保護性因素對良好適應結果具有促進作用,而風險因素則可能造成適應不良,且隨著風險壓力的增大,往往給個體帶來更為消極的心理過程,其作用模式在盧瑟的模型中被分為四類。下面將青年經歷風險后的消極結果(態度、情緒與行為三個方面)作為壓力水平的衡量指標,將“低欲望”認同作為適應性結果的評價指標,分類進行均值比較以考察抗逆力保護的過程機制。

1. 韌性品質的調節機制

根據青年心理壓力得分均值(X=112.10±20.79)我們將對象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兩類,將韌性品質中考察的個體在內在動機、自我控制、盡責性和積極信念四方面得分均大于均值的樣本定義為韌性品質高得分組(n=233);根據樣本比例從低分區劃分相似比例,將之確定為韌性品質低分組(n=231),組間“低欲望”認同均值對比結果如表5。

從均值對比結果可以看出,青年韌性品質在與心理壓力的動態博弈中仍取得了良好的適應性結果,表現為高韌性品質組的“低欲望”認同得分顯著低于低韌性品質組,可見韌性品質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在交叉對比中發現,隨壓力水平的提升,青年“低欲望”認同得分隨之升高,低韌性品質組的上升趨勢更為顯著??梢婍g性品質對青年的“低欲望”認同具有明顯的保護效應,且在韌性品質缺失的情況下,個體適應結果會明顯變差,而韌性品質的存在幾乎總能保持良好的適應性結果。

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表4模型二),控制了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來源和畢業學校類別之后,青年韌性品質對“低欲望”認同的可決系數為0.27,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見韌性品質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直接效應存在。

2. 韌性資源的調節機制

韌性品質的保護性作用顯然存在,然而韌性資源是否具有類似的保護效應?將韌性資源高分組確定為幸福感知與外部支持均在均值以上的樣本(n=98),根據樣本比例從低分區劃分類似比例樣本,將之確定為韌性資源低分組(n=102)。進一步的韌性資源保護效應檢驗如表6。

與韌性品質的保護模式幾乎類似,韌性資源高分組的青年“低欲望”認同得分顯著低于韌性資源低的組別,可見韌性資源的保護作用存在。從進一步的交叉對比結果來看,隨壓力風險的增加,青年“低欲望”認同結果均表現出增高的結果。然而相比韌性資源高的小組,低韌性資源組的增高趨勢更為顯著。可見與韌性資源的保護作用類似,韌性資源的存在幾乎總能保持良好的適應性結果。

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表4模型三),控制了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來源和畢業學校類別之后,青年韌性資源對“低欲望”認同的可決系數為0.21,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見韌性資源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直接效應存在。

3. 兩類要素的保護機制分析

根據盧瑟抗逆力保護機制的四分類模型,將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分為高分組和低分組,考察其在心理壓力的不同水平下對“低欲望”認同的結果,如圖2所示。

盧瑟將抗逆力的調節過程分為為保護型、恒定型、增進型或反應型。從圖中高分與低分組的適應結果對比可見,韌性品質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調節機制可能表現為保護型,即在個體的壓力應對中,韌性品質的存在總比不存在具有更好的適應性結果;或者韌性品質同時具有恒定型調節效應存在,即只要有韌性品質的存在,個體適應結果均保持在良好的適應性水平上而不受風險水平上升的影響。但韌性品質的增進型和反應型調節效應沒有存在的可能,且恒定型效應也不可能單獨存在。韌性資源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的調節機制中,高風險下韌性資源的存在導致了更好的適應性結果,表現為比低風險水平下更大的組間差異,可見韌性資源的保護型、恒定型和增進型調節機制均可能同時存在,也可能表現為兩種效應同時存在的狀況,但保護型、恒定型、增進型效應均不可能單獨存在,反應型效應則沒有存在的可能。

(三) 青年“低欲望”的抗逆力緩沖機制

從上面的分析已經發現,青年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均能對風險壓力的影響起到緩沖作用,那么其緩沖機制究竟如何?結構方程模型的建立能夠有效厘清多變量之間的關系模式,因此建立模型及檢驗結果如圖3所示。

1. 模型擬合度檢驗

采用SPSS、AMOS對模型進行路徑分析,采用似然比卡方檢驗結構方程的擬合優度,標準為被檢驗模型的各項檢驗和飽和模型越接近,模型的擬合優度越好。擬合指標見表7。

從表7中模型擬合情況來看,模型擬合各指數均在建議值區間內,可見模型擬合效果良好。

2. 中介效應檢驗

本文的中介效應檢驗采用Bootstrap法。Bootstrap法是將樣本當作總體,假設現在有一個樣本容量為n的樣本,對該樣本進行有放回抽樣(抽出一個個案,放回以后再抽取下一個個案),直至抽取出來的個案數量等于n為止,這n個個案就是一個樣本。重復上面的過程k次,就得到k個樣本,每個樣本都可以算出一個中介效應的估計值,由此可以得到由k個系數乘積組成的抽樣分布,進而獲得系數乘積的置信區間。Bootstrap法一般建議的抽樣次數k不小于1000次,本研究重復抽樣5000次之后,得到樣本抽樣分布,其系數乘積置信區間如表8所示。

從結果可以看出,觀察有偏校正置信區間(bias-corrected)的上限和下限,發現path1的中介效應下限為-4.047,上限為-0.195;path2的中介效應下限為-2.245,上限為-0.1。兩條路徑的置信區間均不包括0。這表明,心理壓力→韌性品質→“低欲望”認同的中介效應顯著,心理壓力→韌性資源→“低欲望”認同的中介效應也顯著。同樣,從百分位置信區間(percentile)也能得出相同的結果。由SIE diff comparison可以看出,兩種中介效應的差別不顯著,故說明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的兩種中介效應幾乎同等重要,不存在哪條路徑間接效應更優。

中介效應檢驗了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對青年“低欲望”認同緩沖效應的存在,且兩條路徑的中介效應具有幾乎同等的地位,可見不論韌性品質或韌性資源,在青年困境應對中的緩沖作用具有基本類似的結果。

五、 結論與討論

一個悠久歷史傳承的偉大民族,總會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在網絡生活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對青年網絡話語的關注,是理解青年、矚目青年、關懷青年和培育青年的重要途徑。本文考察了青年“低欲望”認同的分布現狀,并對其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的保護調節效應進行了深入探索,驗證了“低欲望”認同的抗逆力不足假設及其抗逆力調節效應模型,可見對青年“低欲望”的心理引導中抗逆力關懷路徑是切實有效的。

(一) 青年“低欲望”是過度壓力下的適應不良

青年“低欲望”的消極適應過程表現為態度上的消極被動、情感上的悲觀郁悶和行為上的得過且過。面對日益困頓的精神壓力,青年參與競爭的欲望弱化,意志動力趨于消解,內心深受挫敗,以自嘲式躺平暫時調整身心狀態。當預料到可能遭遇的再度重創時,青年起初的美好夢想被現實擊碎,表現為生活中的無力與順從。正如研究中所發現的,青年精神動力的完全消解是青年競爭壓力下的適應性不良,其態度、行為與情緒反應以消極適應為主,且這種消極適應的防御方式直接貢獻于對“低欲望”的心理認同。與學者們的研究結果一致,社會心態是彌漫于整個社會的情緒基調、社會共識和社會價值觀的總和,青年“低欲望”的社會心態,是在“高信息流社會”背景下,受社會容量穩定與高等教育快速發展失調的影響,社會密度不斷增大而導致個體競爭白熱化的矛盾結果。這表現為社會矛盾增多、生存壓力增大促使青年感受到共同的強大壓力,而“低欲望”認同則是青年內卷、努力后的挫敗與無奈,使其在消磨時光與逃避現實中接納認同“躺平”的事實。

(二) 韌性資源與韌性品質能有效防止“低欲望”認同的發生

青年韌性資源表現為對外部支持的積極認知和幸福體驗,而韌性品質則表現為個體穩定的內在動機、積極信念、自我控制和盡責性品質,二者對青年“低欲望”認同均存在保護與緩沖功能,且其保護效應顯著。曾有學者指出,青年“低欲望”認同是其奮斗動力弱化的外顯性變遷與精神需求覺醒的內隱性變遷結果。因為從需要層次理論來看,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使青年低層次的基本需要得以滿足,然而高層次的發展性需要(如認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易于在物質動機的掩蓋下被忽視,從而陷入競爭裹挾而內在空虛的心理狀態。抗逆力強調自我實現的愿景,強調自我能力的提升和個體價值感、意義感的獲得,對青年成就目標的彈性設計,能夠彌補青年發展性需要的滿足,進而引發青年“低欲望”的保護與緩沖效應。另外,當內部欲望與外部境遇發生沖突,擁有韌性品質和韌性資源的青年群體可在實踐經歷中積累成功經驗,提升自我效能,而無須以自我貶損方式降低欲望以逃避競爭,從而發揮抗逆力的保護功能。

(三) 缺乏幸福感知和外部支持共同構建了青年處境的結構性不利

個體感知到的韌性資源對青年“低欲望”認同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表現為韌性資源越好,青年越少產生“低欲望”的認同。然而控制了性別、來源、獨生子女和學校類型之后,韌性資源與青年“低欲望”認同則呈現出正相關的結果,表現為韌性資源越高,青年“低欲望”認同水平也越高,且此時的幸福感知與韌性資源也呈現負向關系??梢?,當控制了性別等控制變量之后,來自父母、同學朋友的外部支持并未呈現出簡單的抗逆力保護效應。相反,若青年從外部環境中的幸福感知水平低,此時的外部支持并不能簡單地被理解為青年的韌性資源,反而可能與性別、來源、獨生子女、學校類別共同建構了青年的結構性不利地位,如“我都是為你好”般的外部支持,由于目標設計來源于青年外部環境評價,其目標自身彈性不足,因而強化了青年的“低欲望”認同。青年需要精神生活的豐盈、自由時間的掌控和多元人生的體驗,然而青年群體精神需求增強的同時,受同輩群體的催化效應和家庭壓力負荷過重的影響,呈現出軟弱的抗壓能力和對“低欲望”理念的認同驅力。如在父母“出人頭地”的成功觀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青年自身缺乏失敗經歷容易心理受挫,代際壓力的增大使青年承擔過重情感重負,等等。這些因素的不斷累積便可能導致青年的焦慮與無奈,“低欲望”之感得以萌生。正如勞動的尊嚴是不“躺平”的邏輯前提一般,因為人盡其力,當享尊嚴與價值。

根據孫抱弘對人性的三層次劃分,生存理性處于人的物性水平,是最低層次的人性;生活理性關注日常倫理和人際關系,是對生活質量的工具性、功利性需求,崇尚物質文明;而存在理性是對人的人文價值和精神的崇尚,是對精神文明的追求。現代社會人的物質需求已經得到相當滿足,人性的理性層次也隨之提升,成熟理性的心理秩序是人的生活常態,而個體之所以被群體裹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個體成熟有序的心理秩序仍需發展。對社會的關注轉向對人的精神、價值和心理的關注,在心理、情感與精神研究中探尋生命的意義和內在結構。這是由內而外、從自身修養到人際和諧,再到社會秩序良性運行的過程。

然而,在一個必然競爭的社會中,“低欲望”雖說有其可理解的方面,但這樣的人生態度畢竟消極,社會應提供更多的路徑和渠道幫助青年超越“低欲望”。畢竟,“低欲望”的消極心理若任其發展,可能走向消極宿命論、犬儒主義或價值虛無主義。面對青年彌漫性的“低欲望”社會心態,需要著力滿足青年現實需求,構建適合青年發展的外部環境,激發青年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幫助青年對自我意義的積極建構,激活內生動力,這些均可成為青年“低欲望”的引導培育路徑。

(責任編輯:余風)

楊雄:《當前青年群體社會心態新變化及演變邏輯》,《人民論壇》2021年第25期。

Masten A. S. and Coatsworth J. D.,“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ence in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Environments. 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Successful Children,” American Psychologist,Vol.53,No.2, 1998, p.205.

Masten A. S.,“Resilience in Developing Systems: Progress and Promise as the Fourth Wave Rises,”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Vol.19, No.3, 2007, pp.921-930.

Rutter M.,“Protective Factors in Children’s Responses to Stress and Disadvantage,” Ann Acad Med Singapore, Vol.8,No.3, 1979, pp.324-338.

Richardson G. E.,“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58, No.3, 2002,pp.307-321.

Luthar S. S., Cicchetti D. and 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 Vol.71, No.3, 2010, pp.543-562.

Khanlou N. and Wray R. A.,“Whole Community Approach toward Child and Youth Resilience Promotion: A Review of Resilienc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amp;Addiction, Vol.12, No.1, 2014, pp.64-79.

Hoge E. A., Austin E. D. and Pollack M. H.,“Resilience: Research Evidence and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Depression amp; Anxiety, Vol.24, No.2, 2010, pp.139-152.

Ungar M.,“Which Counts More: Differential Impact of the Environment or 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Vol.47, No.5, 2017, pp.1279-1289.

Christmas C. M. and Khanlou N.,“Defining Youth Resilience: A Scoping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2018.

田國秀:《力量與信任:抗逆力運作的兩個支點及應用建議——基于98例困境青少年的訪談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5年第11期。

同雪莉、張文芳:《逆境中成長:困境青少年抗逆力重組的認知策略研究》,《中州學刊》2021年第8期。

劉玉蘭、彭華民:《社區抗逆力培育:流動人口聚居區治理的社會工作策略研究》,《人文雜志》2019年第8期。

諸彥含、趙玉蘭、周意勇、吳江:《組織中的韌性:基于心理路徑和系統路徑的保護性資源建構》,《心理科學進展》2019年第2期。

陳星、彭華民:《韌性中國:社會福利創新與重大危機應對》,《社會工作》2020年第5期。

胡玉寧、朱學芳:《微媒體時代下青年社會心態的分析與引導》,《中國青年研究》2016年第11期。

孫向晨:《佛系現象:披著美麗東方外衣的現代性消極后果》,《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4期。

謝鑫、張紅霞:《走出“空心”:大學生人生目標感發展研究述評》,《教學研究》2021年第6期。

王彤:《當代中國大學生人生追求的心理學研究》,2018年,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朱美燕:《當代青年矛盾統一的文化人格》,《中國青年研究》2005年第5期。

馮連軍、潘廣煒:《唯物史觀視域下的“低欲望群體”:形成、影響及其引導》,《社會主義研究》2020年第3期。

歐曉靜:《“佛系”青年亞文化的結構、社會風險及其引領》,《重慶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21年第2期。

楊雄:《當前青年群體社會心態新變化及演變邏輯》,《人民論壇》,2021年第25期。

覃鑫淵、代玉啟:《“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宋德孝、別楊楊:《 “低欲望躺平主義”的本質、危害及其超越——基于當代青年多元需求的分析視角》,《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Norman Garmezy, Ann S. Masten and Auke Tellegen,“The Study of Stress and Competence in Children:A Building Block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Child Development, Vol.55, No.1, 1984, pp.97-111.

Luthar S. S., Cicchetti D. and Becker B.,“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Child Development, Vol.71, No.3, 2000, pp.543-562.

邢占軍、胡文靜:《我國居民幸福感的變遷(2002—2019):一項橫斷歷史元分析》,《山東社會科學》2022年第5期。

王俊秀:《“冷詞熱傳”反映的社會心態及內在邏輯》,《人民論壇》2021年第15期。

覃鑫淵、代玉啟:《“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中國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同雪莉:《青年“低欲望”的“困”“惑”與韌性調整》,《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年第5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久久福利片|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P尤物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黄色小视频|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免费|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精品视频福利|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伊人五月丁香综合AⅤ| 亚洲人成网址| 女人爽到高潮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999在线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电影|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91高清视频| 久久超级碰|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国产在线第二页| 国产三区二区| 一级片一区|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综合网| 97在线公开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亚洲aaa视频| 欧美色亚洲|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 久久美女精品|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手机在线观看网站| 精品91视频|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毛片卡一卡二|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