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藏香豬養殖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伴隨著養殖周期長,繁育率較低等普遍情況。育種技術在養殖過程中至關重要,需要科研人員和相關企業加大對藏香豬育種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優化育種技術的應用效果,最大限度提高種豬繁育性能。本文主要對藏香豬生物學特性以及規模化豬場種豬育種關鍵技術進行有效探究,對塔額墾區藏香豬擴繁養殖計劃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藏香豬;規模化豬場;種豬育種;關鍵技術
藏香豬原是雪域高原西藏的獨有物種,肉質鮮美,營養價值較高,有耐粗飼,抗病力強等特點,深受市場歡迎,但該品種飼養周期長,出欄率較低,僅能供應部分地區,市場價格較高。新疆塔額墾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依托當地利于藏香豬的養殖條件,大力發展特色、綠色養殖,科學開發和利用藏香豬,不僅可以為消費市場提供綠色健康的高品質豬肉,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對于保護我國優質地方生豬品種資源,發展優質特色肉豬產業具有重要意義。
1 藏香豬的生物學特性
1.1 外形特點
藏香豬,亦稱“人參豬”,為中國高原特有小型土豬品種,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堪稱“高原珍品”。其體型較小,成年公豬平均體重約為36 kg左右,體長約50 cm左右,胸圍49 cm,體高30 cm左右,長有黑色或棕色鬃毛,長直圓錐形嘴,便于采食。臉部狹窄,額頭皺紋少,小耳朵,硬耳根。生長于高原等惡劣環境,故體型短小,四肢健壯,反應敏捷,抗病抗衰能力強,乳腺數量多。成年母豬較公豬大,獨立覓食于草原或森林,善奔跑,采食范圍廣。
1.2生長特點
藏香豬為放牧型豬種,消化系統對粗纖維消化能力強,腸道微生物種類比傳統三元豬多10余種,生物多樣性豐富。生長周期較長,一般48 kg左右出欄。母豬4個月性成熟,產仔周期約20 d。發情期母豬具特殊生理及行為特征。初配可于5月齡時進行,每年兩次,每窩產仔6~8頭。雌性豬最多產仔8~10頭[1]。仔豬出生體重0.3~0.5 kg,成活率高,哺乳期長。大多數仔豬約60 d斷奶;公豬生產年限一般5~6年。性成熟早,2~3月齡時達到成熟,3月齡后可初配[2]。藏香豬腸道微生物特點適應高海拔、粗纖維、高寒環境,研究其營養需求有助于推廣良種豬,緩解人畜爭糧矛盾,推動生豬可持續發展。
1.3生長環境
藏香豬生長于海拔3~4 km高原,適應氧氣稀薄、寒冷環境。血紅蛋白、紅細胞隨海拔升高增多,特有基因如PLA2G12A、RGCC、C9ORF3、GRIN2B、GRID1和EPAS1具調節作用[3]。藏香豬心肌miRNA表達變化顯示高海拔缺氧適應性[4],具強氣候適應性、耐粗飼、抗病性,以野生植物、果實為主食,飲泉水,放養或散養飼養。
1.4肉質特征
藏香豬體脂低,皮薄,肉質非常鮮美,內含豐富的營養。此品種生長周期長、日均活動量大、藏香豬肉中的鐵、鋅、鈣、煙酸等微量元素含量高,所含氨基酸是普通豬肉的30倍,因此長期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
2 現代育種關鍵技術
2.1分子育種技術在養殖中的應用
分子育種技術包括標記輔助選擇(MAS)、轉基因技術等,利用DNA重組調整動物特性。MAS技術較普遍,利用精確定位基因及關聯評估生產潛力。標記輔助選擇可獲取表型和系譜信息,保證種豬穩定性。基因工程技術改變動物外觀及行為,如雙肌牛。1985年,Hammer等首次將人類生長激素基因(hGH)引入豬卵,增加生長速度、降低脂肪率,但伴隨副作用。1998年,中國農業大學成功研發生長激素轉基因豬,改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經過30多年進步,豬轉基因技術取得顯著成果,基因編輯、胚胎克隆等技術拓寬應用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2.2性能測定育種技術在規模化豬場育種中的應用
遺傳評估關鍵在育種價值確定。計算機與超聲波技術發展助力測量定量性狀如生長速度、背膘厚,分析遺傳參數、預測遺傳動態。數據準確性與完整性影響遺傳評估有效性。性能測定方法包括個體測量、同胞測量和半同胞測量,需要相似環境條件及科學數據收集。中國養豬業性能評估涵蓋表型特征、繁殖特征與生長特征,十多項指標。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度及眼肌面積影響肉質品質。場內測量對于評估豬的生殖和生長性狀具有重要意義,測量脂肪厚度可以幫助了解豬的脂肪沉積情況,對豬的生長速度和繁殖性能進行評估,而了解豬在達到恒定重量時的年齡可以幫助分析豬的生長速度和喂養效率。中心測量收集后備母豬數據,超聲技術測量眼肌面積和脂肪厚度,自動測量系統測飼料轉化率與體重。核磁共振、CT技術測活肉質量,智能人工智能檢測溫度、大小和體重。先進技術提高種豬性能測定自動化,助力豬場高效發展。
2.3繁殖生物技術在規模化豬場育種中的應用
人工授精技術對育種具有重要意義。自然交配時,藏野豬精液僅與1頭母豬相配,而人工授精時可與4~8頭母豬相配。人工授精提高良種豬群利用率,促進提高育肥豬生產性能,縮小公母體型差距,發揮雜交豬優勢。實施前需收集、稀釋精液,通過冷凍或液態保存。液態精子需特定溫度保存,冷凍保存(液氮)技術要求高。人工授精推動大規模生產技術,降低育種成本,提升成功率,改善豬品質。
2.4數字化技術在養殖中的應用
通過使用數字技術,可以防止育種專家僅憑個人偏好來進行科學育種,這樣就能夠確保大型養殖場的育種基礎信息是系統、完整且精確的。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育種人員可以更好地掌握育種過程的各個方面,并建立圖形數據庫和計算機圖像分析系統,從而更加全面地觀察和分析各個細節。例如,可以從宏觀角度觀察豬的群體行為,從微觀角度觀察豬染色體的單倍型,這對于提高育種效果至關重要。為了提升大型豬場的育種水平,必須不斷努力,以便更好地處理各種數據。這需要高效地研究和分析不同的育種數據,并將它們存儲起來,以便為其他工作提供支持。
2.5聯合育種技術在養殖中的應用
“聯合養殖”或“分散核心群養殖”是高效農業生產方式,充分利用不同養豬場優勢資源,整合中小型養豬場遺傳信息形成大型核心群體。消除空間隔閡,科學評估、共享和利用遺傳信息。我國豬群育種采用小規模選擇方法,缺乏集中遺傳資源。共同育種能增加種群數量、提高選擇可靠性、縮短種群間時間差。共同育種包括種豬登記、能力測定、數據管理、遺傳評估、種豬選育與利用、人工授精系統、網絡信息系統。種豬遺傳評估、能力測定至關重要,為育種提供可靠基礎。要確保參與者育種目標、利益一致,采用統一策略,通過人工授精分享育種成果,為豬場間遺傳穩定奠定基礎。
3展望與挑戰
3.1育種技術發展趨勢
展望未來,育種技術將持續創新,應對挑戰,為畜牧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未來藏香豬育種發展技術通常以以下幾點為主:①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等基因編輯技術在畜牧育種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加速。通過精確編輯基因,可以實現對特定性狀的改良,提高生產效率、病害抗性和適應性;②全基因組選擇(GS)。GS利用基因組信息指導育種工作,可大幅提高遺傳進步速度。隨著測序成本降低和計算能力提升,GS在畜牧育種領域的應用將更為廣泛;③深度學習和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畜牧育種中的應用將不斷拓展。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將輔助遺傳評估、育種策略優化,提高育種效果;④精準養殖與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將在畜牧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幫助養殖者實現精準養殖。通過監測、分析動物生長環境、生理狀況等數據,為育種提供更多信息,提高育種效果。
3.2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在未來藏香豬有著廣闊前景的同時,面臨著重大挑戰,分別包括:①資源限制。研究和開發新育種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力支持。尤其在發展中國家,這些資源的缺乏可能限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推廣;②技術普及和培訓。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需要廣泛的技術推廣和培訓,以確保養殖者能夠正確理解和應用這些技術,從而實現育種效果的最大化;③生物安全問題。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可能會引發生物安全問題,如基因泄漏、生態平衡破壞等。因此,需要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和生物安全措施,以確保技術安全可控;④社會接受度。消費者對基因編輯和轉基因產品的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可能會影響這些技術在市場上的推廣。為了提高社會接受度,有必要加強科普宣傳和消費者教育。
4小結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育種技術在畜牧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提高畜禽品種的生產性能、抗病能力以及肉質等方面的品質帶來了顯著成果。從最初的表型豬選擇技術,到現在普遍采用的分子育種、聯合育種以及生殖生物學育種,再加上最新的信息技術,使得豬的性能測量更加準確可靠。在塔額墾區藏香豬場的養殖活動中,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種豬養殖技術,以期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為充分發揮育種技術的潛力,未來需要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關注各方面的問題,以確保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春霞.藏香豬的生物學特性及飼養管理[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1):88.
[2] 管武太,劉清神.林芝地區藏香豬養殖的現狀與建議[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17,42(5):7-8+19.
[3] AI H,YANG B,LI J, et al. Population history and genomic signatures for high-altitude adaptation in Tibetan pigs[J]. BMC Genomics.2014,15(1):834.
[4] ZHANG B,QIANGBA Y,SHANG P, et al. A Comprehensive MicroRNA Expression Profile Related to Hypoxia Adaptation in the Tibetan Pig[J]. PLOS One,2015,10(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