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鴨病毒性肝炎高發對養鴨產業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臨床上以具有明顯的神經癥狀和肝臟腫大、表面呈斑點樣出血為特征。該病主要侵害3周齡內的雛鴨,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本文結合山東某區域蛋鴨養殖感染鴨病毒性肝炎情況,對其流行特點、臨床特征、發病病因等進行探討分析,提出了做好引種工作,強化養殖場生物安全,重視預防與免疫等對策建議,并應該及時對發病蛋鴨進行對癥治療。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蛋鴨;疫病防控;流行病學
鴨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也稱鴨肝炎,是由鴨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雛鴨的一種以肝臟呈現出血性炎癥為特征的急性烈性傳染病[1-2]。該病發病嚴重,死亡率高,且傳播迅速,各種抗菌藥物無治療作用。2016年12月以來,我國山東部分地區產蛋種鴨群發生了嚴重的鴨病毒性肝炎感染,主要引起鴨群產蛋下降,剖檢可見肝臟損傷和卵巢輸卵管損壞。2018—2019年,國內陸續有商品蛋鴨群產蛋期發生病毒性肝炎的報道。2023年3—6月,河南、湖北、江西等蛋鴨養殖密集區的商品蛋鴨群內發生了以產蛋下降為主要特征的疫病,這給蛋鴨養殖場造成了較大損失。基于鴨病毒性肝炎的嚴重危害性,本文結合山東某區域蛋鴨養殖感染鴨病毒性肝炎情況,對其流行特點、臨床特征、發病病因等進行探討分析,以期為養鴨產業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1 發病概況
山東某區域共有蛋鴨戶54家,自2023年6月以來,有10家蛋鴨陸續發病,發病率18.5%;發病日齡24~97日齡,大群精神正常,病鴨采食量正常或略降,發病鴨群產蛋率87%~93%,發病后半月時間降蛋幅度為30%~65%,恢復期約30 d,周期較長。剖檢肝臟腫大、出血,卵泡萎縮變形。經山東某檢測中心檢測,確診為鴨病毒性肝炎(甲肝1型),見圖1。養殖場戶損失較大,大部分鴨群提前淘汰。
2 鴨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
DAstV至少有DAstV-1和DAstV-2兩個血清型,其中DAstV-1型曾稱為鴨肝炎病毒2型,最早見于英國;DAstV-2曾稱為鴨肝炎病毒3型,最早見于美國。長期以來,我國雛鴨肝炎病原一直以DHAV-1流行為主,但近年來DHAV-3也普遍流行[3]。當前鴨病毒性肝炎也可以分為Ⅰ、Ⅱ、Ⅲ三種血清型,其中Ⅰ型和Ⅲ型為肝炎病毒感染引發的發病,Ⅱ型為星狀病毒感染所致。本病傳染源為病鴨和帶毒禽。雛鴨主要經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本病不能通過種蛋垂直傳播。
本病主要發生于4~20日齡雛鴨,成年鴨有抵抗力。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以秋冬至晚春寒冷季節最高發。現在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大,生產性能的提高,35日齡的鴨子也一樣能發生病毒性肝炎。病鴨和帶毒鴨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該病潛伏期1~2 d,受冷熱溫差、潮濕缺氧、營養缺乏、管理應激、免疫力低下等應激因素影響均易誘發。
3 鴨病毒性肝炎癥狀特征
臨床上,鴨群表現突然死亡,病鴨縮脖打蔫,病程發展后期出現神經癥狀,站立不穩,易側翻,全身抽搐,角弓反張,蹬腿、背脖死亡。典型鴨肝時從發現第一例死亡開始10多個小時內死亡數會有集中表現。如果死亡率沒有快速上升的過程而出現上面4種癥狀的多是散發或不典型鴨肝,此時要謹慎使用抗體,容易得不償失,治療效果不佳但應激反應強烈。
病鴨以肝發黃、腫大、典型刷狀出血或伴隨點狀出血為最典型癥狀。膽囊擴張,膽汁充盈濃稠墨綠。出現肝臟膽囊典型病變而胃內有料時,要注意區別霉菌毒素和桿菌漿膜炎的混感。發烈性病毒病流感、黃病毒、腺病毒時,前期會有膽汁濃稠充盈,發展至中期往往膽囊充盈但膽汁稀薄呈淡黃色,至后期大部分會出現膽囊萎縮。而應激導致的肝臟出血腫大,往往伴隨著強烈的膽囊收縮,膽汁減少的情況。死亡集中,死亡速度快[4]。星狀病毒引起的Ⅱ型鴨肝,肝臟多呈腫脹出血壞死,腎臟充血腫脹,胰腺偶見壞死變性。
4 鴨病毒性肝炎發生原因
4.1 養殖環境差,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是蛋鴨規模分散,養殖水平參差不齊,蛋鴨養殖模式大部分為地面+運動場的簡易飼養模式,飼養條件簡陋,管理意識薄弱,容易造成鴨群的感染。常規消毒、終末消毒等常規生物安全措施實施不到位;加之共用蛋車、飼料車等導致疫病在鴨群與鴨群之間傳播[2];此外,青年鴨頻繁調運,是疫情傳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二是鴨苗體質弱,抵抗力差。這與種鴨養殖,孵化管理,雛苗運輸,飼養管理有直接關系。近些年由于翻代種鴨、超齡換羽種鴨、種鴨粗放養殖、商品鴨過度追求養殖密度等原因,導致鴨苗抵抗力普遍較差,疾病發生嚴重。三是環境病毒載量過高;不消毒不沖棚不晾棚,忽視生物安全,導致棚內小環境棚外大環境鴨肝病毒載量超標,給鴨子發病提前埋下地雷,鴨群一旦應激體質變差就暴發鴨肝。
4.2 疫苗免疫缺失或不完善
目前國內蛋鴨養殖群體,部分選擇1日齡注射鴨肝炎抗體,但保護期僅有5~7 d,不能延長至產蛋期。僅有極少數鴨場免疫鴨病毒性肝炎疫苗,鴨群缺乏針對鴨病毒性肝炎的特異性抵抗力。
4.3 受涼感冒,導致鴨群免疫力降低
天氣變化管理失誤導致溫差大受涼,通風不合理高濕低溫,不結合鴨群體況適應力過早停爐,擴群不預溫擴群后受涼、免疫強應激或免疫時高溫免疫后受涼等等應激因素都易降低鴨群免疫力,若此時棚舍環境內含有鴨肝病毒便極易導致鴨肝的暴發。
4.4 鴨群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的鴨子不抗病,不耐溫差,管理難度大,要求管理精細程度高,易應激發病。免疫抑制的鴨子不耐藥,對抗體對藥物的吸收利用度都很差,導致投藥、注射抗體效果變差[5]。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如:霉菌及其毒素,劣質飼料蛋白油脂,圓環病毒、細小病毒、呼腸孤病毒、沙門氏菌、氨氣、缺氧、營養不平衡或缺乏、長期應激環境、部分藥物等。
5 鑒別診斷
5.1 注意鴨肝炎與腺病毒的鑒別
30日齡后大鴨病毒性肝炎發病后與夏季暴發的腺病毒癥狀非常相似:相同點都是肝腫大發黃、心包積液、腸道有出血斑。不同點是鴨肝炎極少減料,腺病毒減料明顯;腺病毒有心包炎、氣囊炎、個別包肺,而鴨肝炎幾乎沒有繼發感染現象。
5.2 注意與鴨瘟的鑒別
雖然各種日齡的鴨均可感染發病,但2周齡以內的雛鴨較少發生死亡。而鴨病毒性肝炎對1~3周齡易感雛鴨有極高的發病率和致死率,超過6周齡雛鴨不發病,這在流行病學上是重要的鑒別點。鴨瘟病鴨食管、泄殖腔和眼瞼黏膜呈出血性潰瘍和假膜為主要特征性病變,與鴨病毒性肝炎完全不同。鴨瘟病鴨還有流鼻涕、流淚現象。
此外,本病應與鴨肝炎乙型病毒病、嗜肝DNA病毒病、巴氏桿菌、大腸桿菌、雛鴨副傷寒、曲霉菌病等鑒別。
6 診療與防控措施
6.1 做好引種工作,強化養殖場生物安全,加強飼養管理
從鴨病毒性肝炎陰性場引種;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降低養殖場病原載量,減少疫病發生[6]。提供全價營養和飼料,加強日常飼養管理,避免各種不良應激。病毒性肝炎在鴨舍內帶毒期較長,適當延長空欄期(建議40 d以上)。建立嚴格的防疫消毒制度,在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更換墊草防止鴨舍過度潮濕,避免因應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避免從疫區購買鴨苗。
6.2 重視預防與免疫,做好免疫接種工作
對于鴨病毒性肝炎免疫,許多一體化養鴨企業已引起高度重視。鴨肝炎病毒(HV)包括三個血清型:I型、Ⅱ型和Ⅲ型,目前主要流行I型和Ⅲ型。Ⅱ型雖發病少,但無特效藥物可治,風險不可忽視;市面上對I型和Ⅲ型已有很多應對措施,最常見的就是使用鴨肝炎抗體。總體建議做好免疫接種,增強鴨群特異性免疫力。無母源抗體鴨群,1日齡免疫鴨病毒性肝炎活疫苗;母源抗體較高的鴨群,7日齡免疫鴨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產蛋之前免疫2次鴨病毒性肝炎滅活疫苗。種鴨在20周齡、45~50周齡,加強免疫鴨肝疫苗能有效降低種禽的感染率,提高對雛鴨的保護。商品雛鴨在3日齡內注射高免抗體,能有效防控鴨肝的早期暴發;在疾病高發區域或季節,商品鴨可在10日齡前后第2次注射高免抗體來防控鴨肝病毒暴發,可達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6.3 發病蛋鴨的治療措施
該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措施,部分養殖場產蛋鴨發病后嘗試用鴨病毒性肝炎抗體注射治療,但效果較差。可使用抗病毒藥、抗生素等,防止繼發感染。
1)雛鴨20日齡后,單純鴨肝炎發病較少,多為散發。鴨肝炎的病理學特性上看日齡大些鴨子對鴨肝病毒的抵抗力是較強的,多呈隱性感染帶毒不發病,特定情況下個別鴨出現典型癥狀而大群暴發的幾率較低,當注射抗體后由于應激反應與交叉感染更容易繼發起來,更嚴重的是中后期很容易繼發禽流感或其他病毒病。
2)鴨肝的治療和恢復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肝臟的營養與修復。不論是病毒性肝炎還是類鴨肝病癥共同點均是對肝臟組織造成實質性的損傷,而肝臟的損傷直接影響鴨體的免疫抗病力。在發病期以及恢復期使用保肝護腎類藥物配合飲水或拌料,幫助肝臟快速修復,促進肝臟代謝降解排出毒素,能明顯的加快疾病恢復速度,降低肝臟損傷引起的死亡及發育不良。降低疾病復發率與繼發感染率,并減少因肝損傷導致腹水、生長障礙出小鴨、弱鴨的幾率,減少病后出小鴨、弱鴨、賴鴨。
3)在25日齡后以類鴨肝癥狀,使用抗體要謹慎。特別是上述因素會導致鴨體抗病力的嚴重下降,若棚舍鴨肝病毒污染時也會促使病毒性肝炎的感染,而表現出類鴨肝的癥狀。在類鴨肝病變的狀況下,鴨肝病毒并不是發病主因,且鴨群往往免疫力低下,貿然采取注射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且后期鴨群更易出現交叉感染或繼發烈性病毒的狀況,風險性極大。
在實際生產中可以看到日齡大些鴨子對鴨肝病毒的抵抗力是較強的,多呈隱性感染帶毒不發病。特定情況下個別鴨出現典型癥狀,而大群暴發的幾率依然較低。
由于霉菌毒素、藥物殘留、內毒素蓄積,缺氧有害氣體過高,高燒破壞,腺病毒感染,同樣會引起肝臟腫大、淤血、出血的病變,且不容易與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臟變化區別。特別是上述因素會導致鴨體抗病力的嚴重下降,若棚舍鴨肝病毒污染時也會促使病毒性肝炎的感染,而表現出類鴨肝的癥狀。
參考文獻:
[1] 郭晶瑩,高麗娜.鴨病毒性肝炎的概況與鑒別治療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3(8):192-193.
[2] 薛沾枚,張備,黃丹,等.鴨病毒性肝炎診斷與防治[J].家禽科學, 2023,45(5):39-40.
[3] 王琴,王亞,李江兵,等.鴨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點及病因分析[J].養禽與禽病防治,2022(9):41-43.
[4] 郭文雄.一例鴨病毒性肝炎的診斷與防治[J].福建畜牧獸醫,2022,44(5):113-114.
[5] 趙月省.鴨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對策[J].中國畜牧業,2022(6):124.
[6] 蔡璐宇.一例鴨病毒性肝炎病的診斷和治療[J].飼料博覽,2021(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