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養豬業一直面臨著各種疾病的威脅,豬群一旦發病率增高,便會引起企業的經濟損失。山東某養豬場采取的早發現和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某些方面仍然需要改進和提高。本文針對其生產管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豬場;生物安全;疾病防控
養豬場的關鍵工作之一是防控疾病的發生。很多疾病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手段,一旦暴發將會對養殖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1]。山東某大規模的養豬場,實時對豬群生長狀況進行監測、記錄,保障豬群健康、豬病的治療和豬群注射疫苗等各個環節都能做到嚴格把控,建立了綜合的生物安全隔離屏障,大幅度地減少了疾病發生的風險。本文針對其生產管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1 豬場防疫工作的基本情況
1.1 豬場基本生產規模
該場養殖飼養規模約1萬頭商品豬,共有4個豬舍,每個舍由40個欄組成,每欄約65頭豬,各個舍豬群的平均日齡相差約15d,養殖至70日齡為保育階段,70日齡直至出欄為育肥階段。每個豬舍配備4個加熱器、2個料塔、2個空氣凈化器、1套環控裝置。
1.2 生物安全隔離屏障
該豬場遠離人口聚集區域,距離最近村莊約3km,周圍無動物養殖場和屠宰加工場所,也無動物及其產品集貿市場,有效地防止了人畜共患病的傳播。豬場地勢高而平坦,臨近水源,滿足豬群不同生長階段的飲水需要。同時場區配備有完整的排污系統,有專用區域處理糞肥。舍內糞溝的糞肥在污水站集中處理,達到灌溉標準后進行儲存,做到種養結合及零排放。
1.3 人員凈化進場
人員在進場前對衣物等要經徹底消毒。進入場內生活區的人員要經過嚴格的淋浴,并更換場內的專用衣物。進入生產區前,再經過嚴格的沐浴并更換工作服。舍內工作人員禁止相互串舍,防止發生交叉感染。
1.4 物資、藥品消毒控制
所有飼料、藥品等物資在到達豬場前,在物品中轉站消毒。到達場區后,在入場消毒間先進行采樣,然后拆除所有外包裝,在配制好的消毒水中浸泡消毒,對于沒有防水包裝而可以經過消毒烤燈高溫消毒物資,則使用浸有消毒水的紙巾擦拭,再將其平整的放置在消毒架上;對于沒有防水包裝又不可經過消毒烤燈高溫消毒的物資,則使用浸有消毒水的紙巾擦拭后在室外放置2 h。消毒完成后的所有物資、藥品平整地擺放在消毒架上,嚴禁發生重疊和遮擋。打開消毒烤燈進行6 h的高溫消毒,靜置24 h,將其取出,放置倉庫內。對于生鮮類如水果、蔬菜,則只需浸泡消毒便可取出。進入生產區的藥品需要經過再一次的消毒靜置才可進入豬舍使用。對于疫苗如口蹄疫疫苗需要在低溫下放置,只需在消毒水中浸泡消毒。
1.5健康仔豬進場
新生仔豬腹瀉致死的現象,大都是由攜帶病原體的母豬通過垂直傳播將仔豬感染,自繁自養顯得尤為重要,能夠給仔豬創造良好的健康條件[2]。該豬場秉承自繁自養的宗旨,大大減少了外界疾病的傳入機會。新進仔豬需經消過毒的專門通道,點對點地從母豬場運輸至保育育肥場,整個過程嚴禁仔豬與外界的接觸。
1.6日常監測與應對
為了能及時發現患病豬,防止造成大面積的傳染,監測豬群健康狀態尤為重要[3]。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隨時觀察豬群的生長狀態、精神狀況、進食情況,嚴格保持豬欄內的恒定溫度和濕度。定時采集飼料、環境空氣和飲用水,進行質量和微生物檢測;采集豬的排泄物、分泌物和血液等進行病原微生物檢測。嚴格劃分病豬與健康豬的界限,根據疾病的特點及時做出應對措施,將疫情控制在萌芽時期。
1.7 規范免疫接種程序
對豬群進行有效的免疫接種,必須了解引起免疫失敗的原因[4]。在接種疫苗之前對豬群進行采樣,檢測是否感染有病原感染。查驗疫苗的生產日期和保存條件是否符合要求;制定規范的免疫接種程序,避免不同疫苗之間相互干擾;確保在最佳注射部位和有效劑量。接種疫苗后,嚴格管理剩余的疫苗,防止疫苗污染環境。
1.8 選擇敏感藥物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保育豬在35日齡左右易發生豬群腹瀉。引起腹瀉的原因有:更換飼料、豬舍內環控溫度濕度調節不當、細菌或病毒的感染等。根據病原檢測和藥物敏感試驗,選擇新霉素及阿莫西林等,連續5 d飲水;或肌肉注射恩諾沙星或頭孢噻呋鈉;若豬群腹瀉情況較為嚴重時,按1.5~2倍劑量使用。病毒感染的病豬也要防止細菌繼發感染。豬群在60日齡左右易出現打噴嚏、咳嗽等呼吸道癥狀。這種呼吸道綜合征狀近年來通常是由豬鏈球菌、副豬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和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引發[5]。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選擇在飲水中連續5 d添加替米考星或連續3 d添加卡巴匹林鈣等;或肌肉注射氟苯尼考等。
2 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養殖密度過高
為防止豬群發生咬尾現象等,最好方式就是降低養殖密度,分散豬群的注意力[5]。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將合理養殖密度為65頭/欄的豬欄中放置100頭豬,每頭豬的實際活動空間不足1 m2的情況。豬群擁擠,活動空間過少,引起豬群疊加、咬尾、打架,甚至有的豬被壓脫肛,嚴重違反了動物福利的要求。此現象在豬群日齡較小時暫時不會造成嚴重后果,在豬群體重達到100 kg時尤為明顯。
2.2 飼養管理水平較差
飼養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設定。如:①人員配置不合理,每個舍只配備一個飼養員負責2 500頭豬,使得舍內豬的情況不能被及時察覺;②為了追求成本而過于急迫的更換飼糧,造成了仔豬腸胃對新飼糧的不適應,未給予平緩的過渡期;③豬欄內衛生較差,堆積的糞便、尿液等排泄物未及時處理,導致豬舍內大量細菌滋生,氨氣濃度增加,易引發豬群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
2.3 生物安全需要強化
在日常的生產中,生物安全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漏洞。如:①場內外的接飯窗口設置過于粗暴,沒有經過中間的凈化區,直接與場外聯通。這增加了病原進入場內的幾率,病原可附著于飯菜、碗盆之上進入場內,再通過養殖員和生產工具進入舍內,從而使豬群感染;②養殖人員有時經過簡單酒精消毒就可攜帶手機進入生產區,并未在凈化區靜置30 min以上。
2.4 濫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過量使用,對環境、人和豬群都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豬群體內的抗生素隨著糞便、尿液及分泌物排到環境中,對環境造成污染;作為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食用抗生素殘留超標的豬肉,抗生素在人體不斷富集,對人體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濫用抗生素會使豬群產生耐藥性,在患病時久治不愈,對養殖戶及畜牧業造成極大損失[6]。研究證明,斷奶仔豬臨床大腸桿菌對新霉素的耐藥性正在逐步升高[7]。常規豬場和無抗生素豬場中豬和農場工人體內耐抗生素細菌水平超標,抗生素濫用在人獸公共衛生方面帶來了嚴重的危害[8]。
3 建議
3.1 領導重視
降低豬群的死淘率、維持豬群健康狀態是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的前提,養殖場存在的問題能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領導的重視程度是關鍵。自上而下新的養殖技術的革新,對舊技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科學養殖、合理用藥,使豬群得到良好的飼養管理,使養殖場現存問題得到改善,促進養殖業的蓬勃發展。
3.2 加強工作人員培訓
對養殖場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對于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技術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科學免疫技術,使豬群獲得有效免疫;增強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對于出現異?;虬l病豬,利用專業技術及時治療;避免不科學、不合理飼養或用藥的現象發生,有利于減少疫病的發生,同時也提高了工作人員的養殖技術、具備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3.3嚴格規范技術環節
在養殖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如:入場物品消毒不徹底、工作人員未沐浴及更換衣物相互串舍、對舍內工作區域消毒不嚴格、豬群治療用藥不合理、豬群免疫部位不科學等對豬群的健康存在巨大隱患,會導致豬群交叉感染、抗生素耐藥性等現象的產生。因此,嚴格規范在生產過程中的技術操作對豬群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4 認真總結與端正觀念
豬場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才能保障豬群健康,保障養豬業的蓬勃發展。對豬場在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不回避,從養殖業的長期發展和人類的健康的角度解決某些技術問題。杜絕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推廣噬菌體、某些中藥制劑作為替代或輔助抗生素的技術,盡可能地降低其帶來的危害。嚴格按照動物福利要求,給予每頭豬足夠的活動空間,提高養殖質量,也可以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YOSUKE SASAKI, AINA FURUTANI, TOMOHIRO FURUICH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osecurity assessment tool and the assessment of biosecurity levels by this tool on Japanese commercial swine farms[J].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20, 175(C): 104848.
[2] MESONERO-ESCUREDO SUSANA, STRUTZBERG-MINDER KATRIN, CASANOVAS CARLOS, et al. Viral and bacteri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aetiology of recurrent pig neonatal diarrhoea cases in Spain.[J]. Porcine health management, 2018, 4(23): 5.
[3] 董麗蘋, 蘇志華. 豬病監測與養殖場疫病防控對策[J]. 中國畜牧業, 2022, 613(22): 96-97.
[4] 續寶燕. 豬免疫失敗原因及防控對策[J].畜牧獸醫科學, 2022, 125(17):120-122.
[5] SUN QI, YU XUEXIANG, HE DONGXIAN, et 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tiology associated with 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in China from 2017 to 2021 [J]. 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2022, 9: 960033.
[6] 姬書會, 邱孜博. 我國畜牧業中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和對策[J]. 中國畜禽種業, 2022, 18(12): 59-62.
[7] SUBRAMANI PRABHA, PIROLO MATTIA, HAUGEGAARD SVEND, et al. Neomycin resistance in clinical Escherichia coli from Danish weaner pigs is associated with recent neomycin use and presence of F4 or F18 fimbriaes[J]. Preventive Veterinary Medicine, 2023, 212: 105852.
[8] TARA C SMITH,WONDWOSSEN A GEBREYES,MELANIE J ABLEY,et al.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pigs and farm workers on conventional and antibiotic-free swine farms in the USA.[J]. PLoS ONE, 2017, 8(5): e6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