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wangli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3122 China
zhuruiyou*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3001 China
wanglijua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3122 China
中圖分類號:G807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3.000
基金項目:2021年度遼寧省教育廳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XJJG2021097)。
備注:1
作者簡介:王琳(1983—),女,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武術理論與方法。
通信作者:朱瑞友(1981—),男,博士在讀,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教學,zhuruiyou@163.com。
普通作者:王麗娟(1989—),女,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瑜伽理論與方法。
摘 要:為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推進應用性高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優化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本研究創新性提出融于OBE理念與“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武術課程教學改革設想,分析實踐此次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可行性,為以OBE理念為核心發展的應用性高校武術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關鍵詞:OBE理念;MOOC+SPOC;教學模式;教學改革;武術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rtial arts cour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BE and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MOOC+SPOC\"
Wang Lin1" "Zhu Ruiyou2" Wang Lijuan1
(1.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enyang,Liaoning Province,113122;2.Liaoning Petrochemical University,Fushun,Liaoning Province,113001;)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implement the \"Opinions on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pinions\") issu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rtial arts courses, and truly realize the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led. This study innovatively propos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artial arts courses that integrates the OBE concept and the \"MOOC+SPOC\" mixed teaching model,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vides high-quality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ed college martial arts teaching with the OBE concept as the core development.
Keywords:OBE concept;MOOC+SPOC;teaching mode;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Martial arts
當前,以OBE為基本理念,培養應用性人才高校的發展目標是:應用型人才“用”是核心,學以致用是本質,掌握知識與能力是“用”的基礎,社會實踐是對象,滿足社會需求,推動社會進步是最終目的。結合地方高校辦學特色,重點突出學生應用能力培養,適應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1]。同時,為明確體育教育改革方向,教育部2021年6月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教體藝廳函〔2021〕28號)(以下簡稱《綱要》)詳細提出:優化教學內容,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體操、武術、冰雪運動等專項運動的單個和組合技能[2]。
據此,深入研究OBE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提出“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分析武術課程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以及實施融于OBE理念和“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為應用性高校體育教學發展提供理論上、實踐上的寶貴意見。
1.相關理論研究
1.1 OBE理念的概述
OBE理念最初由Spady提出并引入美國教育,他在《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中強調:基于產出的教育應該明晰學生畢業后能夠達成某種任務的能力,而教育系統也應該聚焦促使學生達成此能力。OBE理念的特點是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 持續改進。OBE理念的核心是根據社會的需求來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而達到預期的結果,最后根據學生的完成度來持續地改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3]。
1.2 “MOOC+SPOC”的相關性研究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 Fox)和戴維·帕特森(David Patterson)教授首次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他認為“MOOC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并不能完全替代課堂教學。當MOOC發展到能夠提高教師的利用率、增加學生產出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參與度時,此種模式便可以稱作“SPOC”。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甄別出,MOOC的特點是具有課程類別豐富、教學視頻質量高、課程資源開放[4]。通過MOOC平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利用網絡進行在線學習[5]。而SPOC相對于MOOC來說更注重于校本化應用,使得教師回歸到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教學模式,自主選擇MOOC上的視頻或是自己準備的更個性化的教學視頻給學生課外學習。
由此可見,MOOC大規模開放課程平臺具有開放性、大眾化特點,更適合內驅力高、自律性強的學習者,它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資源支撐。SPOC具有限制性、私密性、精準性、高粘性等特點,更適合“精英教育”,它能讓學校的專業課內容更貼合專業實際和地方區域人才需求。所以將SPOC和MOOC兩者結合,將發揮兩者優勢[6]。
1.3 基于OBE理念與“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武術課教學改革的提出
OBE理念起源于美國,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但國外學者對MOOC、SPOC的研究還沒有形成單獨的領域,也沒有對基于OBE理念的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進行科學化研究。而國內學者則開始大規模的引入并研究OBE理念,對于MOOC、SPOC的研究雖缺少成熟的研究成果,卻不斷的砥礪前行。更有專門研究MOOC+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但基于OBE理念的“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其在武術教學中的應用卻是空白。因此,本次武術課教學改革將針對這一空白,進行填補式研究。
2 基于OBE理念與“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2.1 OBE教育理念與武術教學的匹配度較高
OBE理念強調的是以產品輸出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組織和實施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學到知識并獲得研究成果。武術是一門重視實踐的體育課程之一,它需要一種支持實踐的教學理念,而OBE教學理念和武術課的需要保持一致。在OBE理念指導下,使學生獲得一些匹配未來就業的良好品德與健康體質。因此,武術教學中以OBE理念作為教育教學的基礎具有可行性。
2.2 “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能夠滿足武術教學改革的需求
近年來,應用性大學為培養合格的畢業生,推動其開設的體育類課程在不斷的“自我革新”,各類線上、線下優質教學資源層出不窮,為學生提供“全天候”無縫隙的教學服務,這就為武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武術課需要從原有的常規性課堂教學,逐漸改革成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既能合理統籌教學資源,配合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還能協助教師完成很多課堂教學無法實現的教學評價與反饋,真正滿足了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需求。
2.3 寶貴的借鑒經驗
當下,引用并應用OBE教學理念的體育類課程越來越多,也已經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及經驗為OBE理念在武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借鑒,極大地提高了OBE理念融入武術教學的可行性。
2.4 豐富的工作積累為武術課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扎實的基礎
2.4.1課題組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
參與本項目的教師共五位。其中兩位具有高級職稱,常年執教于一線,都教授過武術課,具有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并主持過省級、市級、校級課題;其他三位均是講師,但兩位是教研室主任、副主任,高度熟悉武術課的全部教學環節,也主持或參與過省級課題;還有一位教師主持校級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項目。這些為本次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2.4.2課程思政的方向引領
自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以來,我校組織教職工深入學習高校課程思政相關文件及內容;編寫課程思政案例庫;評選課程思政優秀典型。通過學內容、寫案例、樹典型的方式,帶動武術課程充分發掘和運用武術學科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基礎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這為武術課程改革指明了思想方向。
3 基于OBE理念與“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現存問題
想要實現以OBE理念為基本理論支撐,以“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為基本課程框架,真正實現武術課程的教學改革,首先我們必須詳細分析現存教學模式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
3.1 課程目標不完善,沒有辦法更好的支撐人才培養目標
以沈陽工學院武術課程目標為例,現存的課程目標雖然很具體,也比較符合本校人才培養的發展目標,但是缺少了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課程思政元素,需要根據武術課程特點,適當增加“武術”相關性元素的課程思政內容。同時,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明確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良好鍛煉習慣。而目前的課程目標中并沒有明確要求學生應該掌握至少兩項收益終身的體育鍛煉項目,缺失了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應當重意識、養習慣、益終身。
3.2 教學大綱陳述比較陳舊,沒有更好的詮釋OBE理念
近些年,武術課教學大綱的結構與內容或多或少的更改過很多次,但教學大綱中的陳述方式卻沒有更改,應當融合OBE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使學生”變換成“促進學生”,把“讓學生”變換成“引導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關注學生的進步程度,而不是考核成績。
3.3 教學模式傳統化,應與時俱進的創新、改革、應用新的教學模式
傳統武術課教學模式的結構是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大部分教師都是按照這個流程完成教學內容。但是經常會發現只相隔一個星期,學生已經遺忘了大部分武術技能與知識,這時就需要創新“MOOC+SPOC”平臺,改革武術課現有教學模式,以此來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減少技能與知識的遺忘比例,增加練習的頻率與質量。
3.4 教學內容比較單一陳舊,學生沒有學習興趣
由于受到場地、師資等現實因素的影響,全國大部分高校所開設的武術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是初級長拳三路、初級劍術和24式簡化太極拳、32式太極劍[7]。學生在教師示范、詳細講解、觀察模仿、反復練習過程中,覺得程序固定不變,毫無“武俠”風范,對學習武術失去了興趣,甚至有厭學心理。與此同時,對于民族性、獨特性較強的傳統拳、器械的教學內容也是少之又少,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微乎其微,讓武術失去了“傳承”的魅力。
3.5 教學評價以終結性為主,不夠全面
大部分高校對于武術課程的考核以演練武術套路為主,其他為輔,通過教師主觀意愿來對學生完成的套路動作進行終結性打分,再結合出勤、課堂表現給與學生武術課最終成績。但這種評價方式過于主觀,且比較片面,應適當增加線上學習成果以及武術比賽、大創競賽、課外武術訓練等相關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參與武術運動的內在動力。
4 基于OBE理念與“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武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
4.1 完善武術課課程目標,夯實人才培養發展需求
現有武術課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知識目標主要要求學生能夠具備基本運動常識,掌握兩項以上科學運動方法,了解一項或多項運動的技術、戰術等,熟知一項或多項運動的常見裁判法;能力目標主要要求學生具備自助鍛煉能力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素質目標主要要求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良好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具備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意識,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意識和人文素養,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但是,依據OBE教育理念和“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從學生自身發展角度應當增加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相關內容;從課程思政和武術學科發展角度應當增加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意識的相關內容。以此,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應用性人才。
4.2 教學大綱陳述比較陳舊,沒有更好的詮釋OBE理念
本次教學改革主要以OBE理念為基本教育方針,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改革武術課教學大綱的時候也不例外。例如,把武術具有多彩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深邃的文化意蘊,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精粹,通過武術的學習能使學生學到一項運動技術。更改為武術具有多彩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深邃的文化意蘊,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精粹,通過武術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生掌握一門運動技術。
4.3 教學模式傳統化,應與時俱進的創新、改革、應用新的教學模式
改革原有教學模式,創新構建“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即除了完成課堂教學以外,以平臺式、模塊化為基本形式,學生準備充足的自學教學資源,利用MOOC平臺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利用SPOC平臺因材施教、有的放失的進行互動式、個性化教學,充分實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4.4 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縮小以“24式太極拳、三路長拳”為主的教學,適當增加傳統套路的教學,實現“傳統”與“現代”共存。改變現存只傳授技藝、不傳授含義的模式,武術套路的每一個招式都具有一定的攻防含義,學校武術套路教學應該充分體現武術套路的攻防意義,使武術套路的“表演性”和武術套路的“攻防性”進行充分的融合,實現武術套路教學的“打練結合”模式,能夠大幅度提高武術套路教學的趣味性[8],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4.5 依據武術課程特點,健全教學評價方式
依據武術課課程特點,多樣而客觀的健全教學評價方式。在保留常規性考核內容以外(套路演練、平時考勤、課堂表現、素質測試),適當增加以數字化量表為基本單位、以附加值為基本形式、以武術訓練、比賽、競賽、活動、展示、表演等為基本內容的評價內容。同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方法,采用過程性評價給與學生客觀的課堂表現成績。
5 結語
以OBE教育理念為根本,結合MOOC、SPOC特點及教學現狀,分析學生就業需求,創新構建符合武術課程教學改革需求的“MOOC+SPOC”混合教學模式,并在實踐中總結其理論支撐、教學效果及優劣勢,為以OBE理念為核心發展的應用性高校武術課程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參考。
參考文獻
[1]楊華莉;劉成山.基于OBE理念的地方本科高校武術教學模式理論構建研究[C].山東:第十二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22,3:372-373.
[2]教育部辦公廳.《〈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EB/OL].(2021,6,30)[2023,12,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
[3]黃蘇丹,胡智勇,曹廣忠.基于OBE理念的智能控制課程教學改革[J].高教學刊,2020(14):109-113;
[4]石黎,高靜.“MOOC+SPOC+ 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實踐探究[J].高校教育,2020,30:16;
[5]劉玥波.“MOOC+SPOC+ 實體課堂”混合模式的操作系統課程改革實踐[J].經貿教育,2020,11:154;
[6]李媛媛.基于“MOOC+SP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探索[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1):135-136.
[7]武冬;呂韶鈞.高等學校武術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3):92-98.
[8]吉洪林;趙光圣.回歸技擊,弘揚文化:武術教學內容改革的爭議與反思[J].體育科研,2019,40(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