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文2000年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同年入藏,先后在西藏昌都市洛隆縣中學、昌都市第一高級中學、昌都市第一初級中學任教,后來成為公務員,2007年參加了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成為文學院第十八屆高級研修班學員,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和西藏作家協會理事。
張祖文2003年正式開啟了創作生涯,前期以詩歌創作為主,2003年至2006年間發表了《獻給太陽》《面對陽光,我在想念拉薩》《藏羚羊的自白》等十幾首詩歌,抒寫了對西藏高原的熱愛。2005年開始從事散文創作和長篇小說創作,先后出版了長篇小說《拉薩,別來無恙》(2009年)、《拉薩河畔》(2012年)、《我在拉薩等你》(2013年)、《光芒大地》(2015年);發表散文集《看著你開花》(2011年)、《忽然天好藍》(2014年);2015年出版少兒版藏地小說三部曲《曾經的喜馬拉雅》《日光之城在召喚》《珠穆朗瑪雪人不哭》和兒童文學《雪堆白菩薩墻》(2018年)、《尋找特潘塔》(2020年)。新世紀以來張祖文在不斷挑戰自己,可以說是創作了許多以西藏為題材的優秀作品。
《看著你開花》是張祖文2011年出版的散文集,其中包括四個部分:符號西藏(11篇)、情感西藏(11篇)、人物西藏(11篇)、西藏的天空(12篇),總共收入45篇散文,他的散文結構簡單、篇幅短小、主題鮮明、通俗易懂?!犊粗汩_花》描寫的是一個真實的世俗的西藏,文中人物都是拉薩街頭隨處可見的普通人,通過普通人的視角呈現世俗西藏最真實的模樣。
西藏書寫: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西藏
張祖文的散文幾乎都是以西藏為題材創作的,作者立足于現實生活,描寫了許多普通人的生活。作家自己曾說過,“對我自己來說,因為生活在西藏的時間很長,寫西藏題材自然就更多,西藏不僅有藍天白云和千里草原,更多的是平民百姓柴米油鹽的真實生活,如果只寫藍天白云,實際上是刻意拔高了生活。然而生活是不能拔高的。也許有人認為生活的背后有高于人間煙火的價值和崇高,但是在我看來,生活的背后,依然是生活”。張祖文能做到創作不背離真實的生活環境,他的散文不僅可讀性高還有啟示意義。
筆者認為可以將張祖文的散文書寫分為四種類型:第一,西藏書寫;第二,人性書寫;第三,自然書寫;第四,散文小說化書寫。作者從身邊小事或朋友的介紹入手,描寫了一批具有美好品質的人們,這些人不僅是藏族人,還有舍家棄子來到高原服兵役的士兵;有為了生計輾轉來到拉薩謀生的商人;有為了凈化心靈前往圣地拉薩的旅行者;更有為建設西藏的援藏工作人員。
從某種意義上講,西藏作為第一階梯的高原地區,由于交通不便,地廣人稀,外界對西藏的描述是基于想象而非人為建立起來的。面對他者視域下的文化錯位,張祖文為重構真實的西藏做出了不懈努力。他著眼于現實生活中的西藏,順著西藏的八廓街、布達拉宮廣場等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啟發了自我的寫作聯想。張祖文筆下的西藏是真實的西藏,他以普通人的視角呈現了一幅西藏人民的生活全景,打破了長久以來西藏在人們心中的神秘感,全面展現了世界屋脊上人們迤邐多彩的生活。
人性書寫:純潔與善良
人性的善與惡自古就是人們爭論的問題,《孟子·告子上》中說:“水信無分于東西,無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币馑际钦f水流本來不分東流西流,難道還不分向上向下嗎?人性向善就像是水向下流一樣,人性沒有不善的,水沒有不向下流的。孟子以水為喻,認為人性向善,在孟子看來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張祖文也一樣,在他看來不管是賣藏香的小卓瑪還是賣藏刀的康巴漢子,都具有善良這種高貴的品質。
《藏刀》講述了“我”和小五、司機三人在藏東遇到一個為了去拉薩找女朋友而想賣掉隨身攜帶多年藏刀的人,我們沒買,半夜被旅館外面嘈雜的聲音吵醒,開門才發現兩個黑影倒在血泊里,后來才知道,深夜康巴漢子翻窗進入院子想再次向我們出售藏刀,結果碰上小偷,他為了不讓小偷偷走我們的財物和小偷搏斗,兩個人都倒在了血泊里,等“我們”趕到醫院時康巴漢子已經是彌留之際了,他還在詢問買藏刀嗎,這次“我”淚流滿面答應買下了藏刀。這篇散文沒提一個“善”字,然而處處呈現了“善”,康巴漢子想賣掉藏刀追尋心愛之人是善,他對感情是純潔的,他與小偷周旋也是因為善良,“我”最后買刀也是善,作者通過這篇散文寫出了康巴漢子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
《藏香》中的小卓瑪在拉薩八廓街售賣藏香,當“我”想照顧小卓瑪的生意買一盒時,卓瑪卻問“我”是否真的需要,她的藏香只賣給需要它的人。后來“我”上街一直遇不到小卓瑪,直到一次有位阿佳告訴“我”卓瑪得了白血病在醫院住著,“我”才意識到再也買不到那個藏香了,但這個藏香的香氣將會伴隨我一生。小卓瑪即使身患重病,依然出來擺攤,她沒有現代商人的強買強賣,有的只是真誠,她只賣給真的需要藏香的人。張祖文散文中的人都是善良、淳樸的,人性的善在張祖文散文里呈現得淋漓盡致。
《格?;ㄊ㈤_的地方》中卓瑪為了給奶奶治病從大草原來到拉薩,因為沒上過學不會說普通話她只能去工地搬水泥做苦力。雖然她生活得很困難,但她依然開朗樂觀,甚至在醫院門口撿了一個棄嬰收養。駱玉明教授曾說過善良就是一種祝福,從卓瑪身上我們就能看到這種祝福,即使自己的生活不如意,也會不顧閑言碎語收養棄嬰,照顧年邁的奶奶。卓瑪是奶奶撿來養大的,她也繼承了奶奶的善良。這種純樸、有恩必報的品質一直在他們身上延續。純樸、善良是張祖文撰寫散文的標識,也是其藝術風格、獨創性的體現。他的散文,字里行間彌散著對自然生命的思考,充溢著對純樸人性的贊美。
自然書寫: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張祖文通過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描寫,反映了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動物的關系,表現了人類所面臨的自然生態危機和社會精神危機,同時流露出對自然生態遭到破壞的擔憂。
《飛翔在可可西里》講述了“我”和旺堆是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巡視組的,在一次保護藏羚羊、打擊盜獵者時,救下了一個受傷的盜獵者并把他送往醫院。盜獵者以為“我們”不會救他,直到“我”說了,“沒什么,其實保護藏羊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保護我們人類自己。所以,救他也是理所應當”。盜獵者聽了久久不語,兩年后,“我們”的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巡視組多了一名義務工作人員,這個人就是“我們”當初救下的盜獵者?,F實生活中很多盜獵者往往是迫于無奈,為了生活抑或是不懂法律才去偷盜的,經過這次救治,他幡然醒悟,加入了保護藏羚羊的隊伍。散文簡單明了地說明了保護藏羚羊的最終目的也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叭耸亲匀坏拇嬖?,但又不僅僅是自然的存在,而且也是精神的存在。人的精神存在也不只是為了更好、更自然地成為自然存在,而是往往體現為對自然存在的超越,乃至于反抗。”
《誰是獵手》中,他在十多年前見證了野狗的精明,十年后再回到村里時已經沒有了野狗的蹤跡,因為村里鄰近大城市,村子及周圍土地都已經被征用建起了一排排現代化的房子。當向村里人詢問野狗時,村里人聽了笑著說:“哪里還有野狗,你沒看到這里這么多鋼筋水泥房嗎?哪里還有野狗生存的地方?早就沒有了蹤跡。”張祖文站在生態倫理的立場上,對人類活動對動物生活的影響及倫理道德的譴責表現得十分鮮明,村里緊跟城市化的步伐,使野狗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
《兩棵樹的命運》用第三人稱敘述了一個老板的悔恨與反思。老板為了經濟利益致使兩棵千年老樹枯萎,他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每年都會組織造林隊義務為拉薩植樹造林。但在他看來無論自己種多少樹都無法與兩棵千年老樹做比較,后悔和惋惜將伴隨他一輩子。張祖文在寫這篇散文時已經意識到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破壞,人們在無形中傷害了大自然也傷害了人類自己。新世紀以來作家對生態文學的書寫不再停留在描述自然環境的污染,以及人對自然的破壞內容進行簡單批判的層面,而是深入人類文化的底層。張祖文敘述個人與自然萬物的相處模式,以及從經濟全球化給西藏帶來的環境、生態問題進行了思考并極力彌補造成的損失,每年參與植樹造林就是最好的證明。
張祖文在一篇談創作的文章中說過,“自然,是生命的本色,而作家的本色,更應傾近自然。只有自然,才能真正避免‘著力即差’,才能還原創作的本來面目,才能讓作家成為一個真正的自我,成為一個人格上有著亮色的人”。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張祖文一直在貫徹書寫自然的職責,用心接近自然,感受自然,書寫自然。
散文小說化書寫
張祖文的散文創作手法趨向散文小說化。在散文創作中用了小說的敘事方法,具有較強的情節性,增添了一種雖通俗卻誘人讀下去的情節魅力。徐琴教授曾在《西藏當代文學教程》中說道:“張祖文的散文集《看著你開花》尤其是帶三部分‘人物西藏’——在很大程度上,集散文鋪陳、小說敘事于一體。甚至將它作為小說來看,也并無不妥。這些散文,可以看作張祖文小說的另一種生命形態?!毙≌f家的身份會對散文創作產生影響,正如李廣田教授所說,“因為作者是小說家,他們偶爾也寫散文,也就有了小說的長處:比較客觀,刻畫,嚴整,而不致流于空洞、散漫、膚淺、絮聒等病——而這些卻正是散文所最易犯的毛病”。張祖文散文的小說化敘事內核首先表現為敘事話語。“故事是張祖文散文的骨架”幾乎每篇都是通過講述一個人物的故事來體現他所要達到的文章題旨。如《你為什么不叫卓瑪》《飛翔的眼睛》《如果你在秋天到達》《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藏刀》等一系列散文,通篇圍繞一個人物來寫,文章主體是人物的身世或故事,注重情節性、完整性和傳奇性,環境描寫和氣氛烘托都是為了刻畫人物,時而從人物的外部入手,時而又是從人物的內部展開,作者對人物發生的事情是無所不知的。這些人物的故事已具備了小說敘事的基本特性。如《藏刀》中,通過“我”講述了康巴漢子賣刀的事情,以及后來他為了救“我們”犧牲,通過這個故事來講述康巴漢子的善良和偉大。
張祖文是忠實于生活的作家,他寫人寫物,都沒有離開生活。生活的困頓,沒有使他的作品能夠走上澹泊、寧靜、超然的境界,而是走了另外一條路子,那就是在生活中掙扎,在生活中打滾,描寫出生活中最真實、最苦痛和最美好的瞬間?!犊粗汩_花》給我們呈現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也是一個真實世俗的西藏。張祖文散文創作的西藏書寫有三個特點:第一,描寫人性的美與純潔;第二,描寫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第三,散文小說化書寫。張祖文的散文給人一種唯美真實的感覺,能從他們的字詞句中感受到真實的西藏而非神話版的存在。文學作品應該給予人以啟發,讓人能從作品中看到人性的光輝,從而給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氣,激發每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能承受生活中的雞零狗碎。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