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藝術品鑒賞是一種對大眾審美趨向、文化走向的評判方法。文章以文化藝術鑒賞為基礎,對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和當代價值進行探究,以促進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彰顯不同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價值魅力。方法:通過文獻資料法,搜索相關文獻資料,藝術鑒賞要把握歷史的脈絡,正確認識歷史,以客觀的眼光來評判藝術作品,只有這樣才能使藝術作品的價值得到準確的評判,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作用。結果:人們不斷以審美的方式建構著自己的情緒,以填充自己的心靈世界,促使精神和文化生活得到豐富。結論:大眾審美觀念的形成,直接關系到文藝作品的品質。要使藝術作品的藝術內涵得以重現,推動文化與藝術事業良性發展,鑒賞、研究、分析當代藝術,應當把大眾審美作為其基本的價值追求。文章研究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價值,得出藝術蘊含豐富的文化意蘊與人文情懷。只有持續地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使人們能夠尋找屬于自己的天地,在物質與精神層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才能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
關鍵詞:藝術品鑒賞;人文特征;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3-00-03
0 引言
藝術品具有鑒賞、研究、商業及文化交流的價值。藝術本身就集大成,在提升大眾審美品位的同時,能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而提升其價值。
1 藝術品鑒賞的文化底蘊
1.1 藝術品鑒賞的內容
藝術品鑒賞的內容十分寬泛,因此必須準確理解其內容。從藝術品的形態、造型、材質、色彩等方面對藝術品進行全面的鑒賞與分析,從淺層表象逐步遞進到深層次內涵,從而實現對藝術品的全方位鑒賞。在這個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共鳴與藝術影響都具有一定的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物品,既有觀賞價值,又有實際用途。藝術品鑒賞就是對作品作出客觀的評判,以確定其真實性、可靠性以及人們的審美觀。藝術作品的獨特性、持久性和現實主義是其本質特征。
1.2 藝術品鑒賞的實際原則
藝術鑒賞有其行業規定,要求人們準確了解藝術品的價值,并對其延伸價值進行嚴密的估價。每個作品都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豐富其本身的真正價值與內涵,它能反映出各個社會階段的歷史。因此,在進行藝術品鑒賞時,要遵循其客觀性原則,從藝術品的實用價值、藝術價值等多種角度展開鑒賞,不能夸大其詞,也不能隨意揣測,應尊重與理解每一件藝術品[1]。
2 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
2.1 藝術品鑒賞融合大眾的審美趨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的視野也越來越開闊。只有當人的物質需要得到極大的滿足之后,才會注意到美,于是,人的審美水平就會越來越高。藝術作品的鑒賞與時俱進,順應當今社會的審美潮流。通過對其外部價值的發掘,可以更深層次地揭示其內涵,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在此背景下,對藝術品的鑒賞需要融合當代社會的審美趨勢,結合時尚流行元素、歷史文化元素等內容,對藝術品進行綜合性鑒賞。
2.2 藝術品鑒賞可以順應時代精神的要求
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及其自身的價值水準,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內涵與思想內涵。當今,隨著精神文明日益占主導地位,人們越來越重視內心修養的提高、思想境界的開闊。
通過對藝術的鑒賞,可以更好地理解社會,促進社會和個人的溝通。人們可以在藝術展覽館、藝術館以及其他地方,通過持續強化人際交往的途徑,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和情感,強化藝術欣賞與交流的技巧,充實個人的精神生活與世界的精神文化境界[2]。
2.3 藝術品鑒賞反映藝術創作趨勢
藝術鑒賞可以結合多種鑒賞形式,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需要結合民族文化,從獨特的視角解讀其創意與活力,并在當代社會發展的視角中,引入社會文化觀念,提升當代藝術鑒賞水平,突破當代藝術的局限。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藝術品,促進藝術品的可持續性創造,以契合當代藝術品的美學發展。
當代藝術美學的延伸,是創作者內在審美思想的寫照,也是藝術品內在價值的真正提取,無論是融合民族元素,還是融合現代思想,藝術品的鑒賞都是實踐過程。藝術鑒賞對藝術創作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3 審美藝術視角的當代藝術品鑒賞分析
3.1 鑒賞意圖與導向
在實踐層面,藝術品鑒賞的目的在于使藝術成為一種社會性的商品,把它當作一種價值的衡量標準,審美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藝術家的創造,即一件藝術品的制作,是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實踐活動[3]。
從審美的角度來看,藝術與審美活動是符合人類審美需求的。藝術創作是人的一種審美活動。由于創作主體主觀意識的存在,因此藝術作品與一般作品在美學上、價值上存在區別。表演藝術是從生活中產生的,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將創作者的思想情感與創作意圖有機融合的藝術。從審美與藝術的觀點出發,大眾對當代藝術的評判明顯帶有反功利色彩。換言之,人們對藝術作品的鑒賞,主要是通過對自身意識和情緒的理解,這一認識過程明顯是非功利性的。
審美經驗中的功利性成分與非功利性成分,在一定的范圍內應盡量達到相對均衡。審美經驗是建立在觀察和理解基礎上的,外在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美學元素應當與內在的美學元素相融。
3.2 鑒賞內容與思路
3.2.1 鑒賞內容
當代藝術創作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其對當代藝術的客觀性與現實性的審美價值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鑒賞主要是感受藝術品的內容世界,也就是深入感受創作者的內心,強調情感的引導。在這一過程中,作品與鑒賞者相互影響,以其特殊的美學規律,趨于大眾美學的雙向理解。創作者在創作時,也是跟隨其心理感覺,通過藝術品與鑒賞者搭建心靈溝通的渠道。當代的鑒賞理論不斷豐富,融合社會學、心理學、文化等方面的內容,不但賦予了藝術品審美價值,還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價值與象征意義。藝術品的價值也體現在諸多方面,如在生活中,作為裝飾品,能夠美化空間,營造特定氛圍;在學習中,向學生展示,強調其教育價值。不論從哪個方面來看,藝術品都是從其內在情緒出發,形成一種具體的表達與回饋方式[4]。
3.2.2 鑒賞思路
(1)初步認識與了解。藝術品是創作者思想與情感融合創作的載體,當藝術品被展示出來時,就不僅僅是一件商品。其形態、材料、色彩的搭配,都具有特殊的含義,鑒賞者需要從表層開始逐漸觀察藝術品,從而進行深入的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受眾是審美的主體,而藝術作品是客體。審美文化還須融合鑒賞者的所有情感,在思維與文化素養的雙重熏陶下,感受藝術品的價值內涵。首先,欣賞者主體情緒的生成。通過對藝術品的欣賞,激發欣賞者的聽覺、觸覺等感官感受,從而使欣賞者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到作品的具體形態。其次,從直觀的形態出發,深入剖析藝術創作觀念、創作意向等。發散的思維與想象,使人們能夠對真實作出特定的美學判斷。換句話說,作品是以專家對畫面的主觀感受為基礎,經過對畫面的深度剖析與了解,再切入對作品的認識層面。與此同時,透過情感與態度的轉變與平衡的整合,欣賞者本身的思考與認識會隨之提升。
最終,感性對欣賞者的審美評價產生影響與引導。將作品的內在意向與意象具體地表現出來,有機統一欣賞者的感情與作品內在情緒,對作品的收藏價值作出科學的判斷。
(2)深度體驗與共鳴。藝術品的收藏價值之所以能夠得到大幅提升,主要是因為鑒賞者與藝術品之間在某些方面產生了共鳴,鑒賞者通過對藝術品的整體賞析,感受到其收藏的價值。賦予作品自身的形式,以提升欣賞者的審美感受,加快審美經驗向欣賞者的內心共振轉變。在藝術品的外在形象、色彩、裝飾等方面,人們在不同層面投入了不同的情緒,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審美感受。這一審美經驗的生成,離不開欣賞者自身的成長。欣賞者必須主動意識到其創作意圖及情感價值,方能與其產生共鳴。
4 美學視域下藝術品鑒賞與收藏價值發展走向分析
4.1 大眾審美推動當代藝術品價值全方位提升
大眾審美已經成為當今社會藝術和文化事業所追求的主流。在當代社會背景下,藝術作品的多元化日益被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具有代表性的當代美學所重視。眾多的當代藝術品,在大眾媒體的輔助下,有目標地傳播自己的藝術原型?,F代藝術的豐富與多元,是由公眾的審美鑒賞與二次創作完成的[5]。
其中,大眾審美元素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在藝術品的價值展現方面,還需要迎合大眾的審美取向,創建藝術欣賞的多維角度,使其收藏價值不斷延伸。必須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與認知,使其不斷提高大眾的審美文化水平。所以,受眾的審美決定著當代藝術的鑒賞和收藏價值,以大眾的價值評判為依據,擴大當代藝術的傳播范圍,推動其發展,揭示這個時代的審美文化的魅力。
對大眾而言,需要將重點放在深入解讀和評價其內容上,主要是從藝術的年代等角度出發,從作品自身的角度,對技術、表現方式、傳達情緒的評判等方面進行闡述,以此構造出一種結構美學大眾化的藝術品,體現觀眾的審美需要,提升民間藝術的審美價值。
4.2 基于價值收藏視角的藝術作品傳承發展價值分析
藝術審美價值通過藝術品的線條、形狀、色彩、裝飾等體現出來,對其精神價值和美學價值進行深層體驗。從審美的角度來看,這一主題的持續成長可以獲得更多的藝術美感。審美價值的凸顯,需要欣賞者自覺、主動地去感受、去探索、去表現,從而得到對自身文化傳統的認同與滿足[6]。
藝術品不斷傳承與發展,在此過程中,藝術價值、藝術審美等元素隨之變化,二者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客體隨著主體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其產生的價值也會隨著經濟、文化、社會、審美等元素的不斷更新而出現新的內容。在此實踐過程中,藝術作品的美學功能成為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具有一般商品難以產生的精神價值,其市場價值與社會認知和經濟因素相關,其價值越高,收藏價值越大[7]。
一般而言,大眾對藝術作品的喜愛程度愈高,其收藏價值愈高。文化的多元性是社會時代變遷的產物,藝術品的收藏與社會、文化的變化與發展具有密切的關系,其價值隨著其變化不斷浮動。
5 結語
藝術品的價值鑒賞需要結合歷史文化背景與審美價值,以多種方式深入挖掘藝術品的美學價值,從不同角度賦予藝術品收藏價值。通過對體驗式藝術品增值過程中所體現出的美學觀點及對中外藝術品價值的提升,提升美學水平,推動現代中國藝術品收藏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卓然.淺析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價值[J].大眾文藝,2014(21):108.
[2] 白璐.淺析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價值[J].藝術科技,2017,30(3):228.
[3] 鄧昭宇.分析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價值[J].藝術品鑒,2020(3):129-130.
[4] 趙芯.探析藝術品鑒賞的人文特征與當代價值[J].明日風尚,2023(13):161-163.
[5] 胡瑕.當代藝術的歷史演變和發展[J].收藏與投資,2023,14(1):166-168.
[6] 張楊格.淺談書畫藝術品的鑒賞與收藏[J].藝術評鑒,2018(10):187-188.
[7] 秦姣.美學視域下的藝術品鑒賞與收藏[J].南方論刊,2016(3):80-81.
作者簡介:張茹婷(1989—),女,江蘇常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品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