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游戲陪玩行業逐漸興起,既為青年群體提供了新的職業選擇,又形成了一個模糊合法與非法界限的灰色地帶,但學界對此群體的關注較少。文章的目的在于展示游戲陪玩師的日常勞動實踐,在揭露游戲陪玩行業風險的同時找到風險的源頭,以期為該行業的規制提供多元化參考。方法:以文化資本理論為理論工具,通過文化資本的轉化來理解游戲陪玩的勞動過程。同時通過深度訪談了解游戲陪玩的從業者群體,以理論結合實踐,探究該行業的潛在風險。結果:從文化資本理論視角來看,游戲陪玩本質上是通過游戲行為使文化資本向經濟資本轉化。其中,游戲陪玩的文化資本表現為游戲技巧與經驗,從業者通過一定的交往策略與身份展演獲得勞動報酬,即完成資本轉化。由于此過程中的身體商品化傾向和脆弱的關系鏈接,因此“軟色情”內容傳播、詐騙事件等頻發。結論:游戲陪玩中的文化資本向經濟資本轉化存在兩條路徑:直接轉化路徑和社會資本作為中介的轉化路徑。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了兩種潛在風險:其一,因過多的身體要素納入交易鏈條,衍生了身體商品化風險;其二,交易關系的脆弱性帶來了情感關系風險。這些潛在風險帶來的行業亂象塑造了行業負面標簽,在生存壓力下,從業者游走于法律邊界,形成了風險的惡性循環。因此,游戲陪玩不僅對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還對互聯網時代新型勞動的保障提出了新需要。
關鍵詞:游戲陪玩;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風險;身體商品化;情感關系
中圖分類號:G8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3-0-04
0 緒論
我國電子游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游戲主播、電競選手、游戲代練、游戲陪玩等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46。游戲陪玩從業者被稱為游戲陪玩師,主要提供玩游戲的陪伴服務,以強化客戶的游戲體驗,還提供唱歌、情感咨詢、虛擬戀人等服務,以滿足客戶的社交需求,具備互動服務業的特征[2]。
以熱門游戲《王者榮耀》為例,每局的陪玩單價為5~100元不等。憑借“玩游戲便能賺錢”的噱頭,該行業火爆一時。截至2022年3月,其龍頭平臺比心注冊用戶超過6000萬,注冊的游戲陪玩師超過800萬[3]。目前,該行業處于野蠻生長狀態,“軟色情”內容傳播、詐騙事件等頻發[4]。因此,游戲陪玩不僅對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新要求,還對互聯網時代新型勞動的保障提出了新需要。
梳理既往研究,有學者從數字勞動和情感勞動視角對陪玩師展開了探討,聚焦對資本剝削與勞動異化現象的揭示[5-8];也有學者以布爾迪厄的資本理論為基礎,認為游戲場域內的資本存在積累與轉化過程[9],并建構出游戲場域中文化資本的轉化路徑[10]。這種轉化存在一定的手段,如視頻變現和塑造媒介亞文化[11]。
值得注意的是,陪玩師身處游戲場域之中,所具備的文化資本如游戲知識、游戲技能等,也存在向經濟資本轉化的過程[12]。但究其轉化的特征與邏輯,尚未有研究作較為系統的探討。
因此,本文采用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闡述文化資本在游戲陪玩師場域內較為系統的轉化路徑,以解釋游戲陪玩師的實踐規律,揭示游戲陪玩師所面臨的現實風險問題。受訪游戲陪玩師信息見表1。
1 游戲陪玩中的文化資本轉化路徑
布爾迪厄指出,文化資本是指一種標志行動者社會身份的,被視為正統的文化趣味、消費方式、文化能力、教育資歷等的價值形式。文化資本不是以單一的形式發揮作用,其與社會資本、經濟資本之間存在互相轉化的可能[13]。本文將游戲陪玩所持的文化資本向經濟資本轉化劃分為直接轉化與中介轉化這兩種路徑。
1.1 直接轉化:接單與打賞
游戲陪玩得以職業化的核心邏輯如下:游戲陪玩師的文化資本可以通過游戲行為轉化為經濟資本,具象為現實世界的金錢。其中,游戲陪玩師所具備的游戲相關知識、游戲技巧是基礎文化資本,接單為其實現最基本的資本轉化,而禮物打賞則是雇主對陪玩文化資本的認可,見圖1。
首先,游戲陪玩以聲音為表現的身體文化資本推動了這一轉化過程。以陪玩平臺的規則為例,平臺負責為交易雙方提供在線語音房間,陪玩師會輪流上麥進行自我介紹,雇主通過聽聲音選擇心儀的陪玩師。
“有一些人下單之前會提出要什么聲線的,然后會有試音環節,會選擇她喜歡的。”(陪玩師A14)
平臺精細化對音色的界定,如比心推出音色鑒定功能,男生的聲線可以分為少年音、青年音、大叔音。不同玩家在選擇陪玩師時有不同的聲音偏好,這也意味著掌握更多的聲線可以擴大接單的用戶范圍。
“我屬于青叔音,很多人因為喜歡這種聲音來找我下單。”(陪玩師A4)
“有人還會練多種聲線的話,他接單途徑更廣。”(陪玩師A13)
同時,游戲陪玩師的文化資本合法性擁有官方認可的手段去證明,形成了體制形態的文化資本[14]。如陪玩平臺會對符合標準的陪玩師發放職業技能認定證書,這成為個體標榜自我價值的重要手段。
“證書認定可以規避遇到實力不好的人的風險。”(陪玩師A13)
但也有陪玩師表示,陪玩群體對此類認證的認可度并不高。當行業證書存在造假的可能性之后,其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會被解構,為陪玩師所帶來的保障有待深究。
“主頁截圖和資格認證是可以作假的,會有人專門做這個工作。”(陪玩師A6)
1.2 以社會資本為中介的轉化:交往策略與身份展演
社會資本是“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具體表現為朋友關系、情侶關系、粉絲等,已有研究證明其轉化的效用是使更多的社會關系被利用起來轉化成財富[15]。本次訪談中,受訪陪玩師均提及維系客戶關系在收益中的重要性,這個過程中便體現了社會資本的中介作用,見圖2。
微博、貼吧等網絡社區為具備游戲技能的陪玩師提供與雇主結識的機會,但社區的社交紐帶松散,不利于陪玩師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于是陪玩師實施一定的交往策略形成更親密的關系,這是文化資本向社會資本轉化的第一個階段。
比較常見的交往策略即突出身體性文化資本。已有研究表明,部分陪玩師會用語音、視頻等強化身體性特征的方式,經營與雇主之間的親密關系。
“一般我們在微博上找老板,然后會加一些其他聯系方式,聊久了關系變得親密了,有的陪玩會在朋友圈發各種好看的照片,也會私聊發老板。”(陪玩師A4)
此時,陪玩師經營起來的關系網絡是支撐訂單的主要來源,對轉化經濟資本起著促進作用。
“跟老板鞏固關系,和銷售跟客戶打好關系一樣,都是為了更多的錢。”(陪玩師A4)。
在資本轉化路徑中的第二個階段,陪玩師常常采取身份展演的方式誘使老板下單或打賞,甚至選擇賣慘。
“有的陪玩逢年過節會各種賣慘,然后讓那些有錢的老板給他發個小紅包之類的。”(陪玩師A8)
虛擬戀人人設則更為常見。在游戲中,陪玩師對待客戶要像對待自己的戀人一般,通過在游戲過程中使用親昵的稱呼、謙讓游戲資源等行為,營造一種戀愛的甜蜜氛圍。
總之,文化資本通過交往策略轉變為社會資本,又通過身份展演向經濟資本轉化。文化資本向社會資本的直接轉化存在于松散的弱關系之中,以社會資本為中介的轉化則是一種強關系網絡中的轉化。由此,陪玩與雇主之間的連接逐漸穩固,從而獲得穩定的接單機會,刺激雇主打賞。
2 游戲陪玩中的文化資本轉化潛在風險
2.1 身體商品化風險:“軟色情”內容傳播
在消費主義浪潮下,人類的身體屬性由生產性向消費性轉變,在社會交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6]。游戲陪玩行業的身體商品化現象成為其典型的注解。在游戲陪玩師的日常工作中,無論是將聲音作為吸引顧客的條件,還是將外貌作為維系關系的手段,都是將身體要素納入資本轉化鏈條中,加速文化資本的轉化過程。
“陪玩語音廳的負責人會給我們一些老板的資料,讓我們去私聊,要去發語音撒嬌討好,現在行業有點卷,想賺得多一點只能去使這些招哄老板開心。”(陪玩師A16)
近年來行業內“夾子音”風靡,其是一種滿足異性消費者聲音審美的音色,陪玩師刻意控制聲線達到“夾子音”甜美可愛的標準,便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我單純聊天一小時50元,用‘夾子音’打擦邊球那種聊天一個小時可能就500多元。”(陪玩師A12)
同時,這種音色常被用于吸引異性的場景中,在行業內被認為是打擦邊球的存在。身體被商品化風險伴隨而來的是“軟色情”內容的傳播,如比心曾被多次曝光存在涉黃行為,并被網信辦處理[17]。在此氛圍下,女性從業者的尊嚴和權利時常受到侵害。受訪者中的女性陪玩師均表示,在接單期間受到過男性用戶言語輕佻的騷擾行為。
“我剛開始接觸貼吧的時候,會有那種人打著玩游戲的名號,其實就是想和你聊一些‘有顏色’的東西或者低俗的話題。”(陪玩師A6)
2.2 情感關系風險:關系終止的傷害
游戲陪玩中由交往策略經營起來的情感關系,憑借交往軟件的拉黑功能便可以隨時終止。這是一種伴隨風險性的關系締結,關系的終止也會帶來一定的傷害。
首先,情感掩蓋了本質上的雇傭關系,由此帶來交易安全風險。為獲得雇主的信任,很多陪玩師選擇先玩后付,當陪玩與老板關系越發親密之后,談錢就變成了隱諱的話題,跑單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導致“付費陪玩”成為“友情陪玩”。
“跑單的情況經常會遇到,你跟某個客戶玩得熟悉了,他會和你講打完給錢,打完游戲之后就不給了。”(陪玩師A4)
其次,由于游戲陪玩是一種典型的情感勞動,因此買賣雙方在情感關系的真實性與工具性上存在矛盾[1]51。具體來看,關系紐帶的一端是渴望獲得現實情感支持的消費者[18],而另一端是以建立親密關系作為工具的陪玩師。部分陪玩師為了獲得更多的報酬,將身份展演從游戲內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當關系發展突破了一定的界限時,便存在關系終止的可能。
“有一個穩定的老板,幾個月之后說要和我處對象。雖然我沒有想法,但我還是會陪她聊天。但是后面她要和我見面,我實在受不了,就把她好友刪掉了。”(陪玩師A8)
關系的終止往往會給雙方帶來情感傷害乃至金錢損失。在微博平臺,有很多“與陪玩談戀愛”的相關話題,評論區反復出現“不要與陪玩談戀愛”的語句。也有警方揭露游戲陪玩實施詐騙的案例,詐騙團伙在陪玩軟件上冒充女性陪玩師,以談戀愛為由騙取財產[19]。值得注意的是,陪玩師在身份展演中也在收獲情感補償,因此難以衡量其情感真實性,他們也可能是受到情感傷害的一方。
“剛開始做陪玩的時候跟老板關系會比較好,覺得互相分享日常也很滿足,但后面因為太相信這段感情,我被老板騙了2萬多塊,有兩個月沒再接過單。”(陪玩師A15)
3 結語
文化資本向經濟資本的轉化路徑暴露出身體商品化與情感關系風險,陪玩過程中的交易安全難以保障,從業者的尊嚴和權利時常受到侵害。由此造成的“軟色情”泛濫、詐騙事件頻發等行業亂象塑造了行業的負面標簽,帶來了陪玩師面臨社會壓力與金錢誘惑的風險循環。
因此,游戲陪玩師應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察覺到勞動行為的商品化,冷靜對待資本“造夢機”般的誘惑,警惕身體的商品化乃至進行權利抗爭。社會組織和管理機構應意識到網絡游戲不僅創造了文化空間,還是具有社會結構意義的勞動空間,引導陪玩行業健康發展。除此之外,教育機構及家庭應重視青少年的勞動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余向嶼,何天平.“付費的陪伴”:情感勞動視閾下游戲陪玩師展演策略探究[J].新聞春秋,2022(3):45-52.
[2] 李鼎.傳播心理學視域下的“電競陪玩”現象:以“比心”為例[J].新聞前哨,2019(9):104-105.
[3] 中國經營報.比心為百億電競生態賦能:注冊用戶超6000萬,為電競輸送梯隊人才[N/OL].藍鯨財經,
(2021-07-27)[2023-06-29]. HTTPS://WWW.LANJINGER.COM/D/163330.
[4] 中國青年報.游戲陪玩魚龍混雜,學生群體應警惕被騙[N/OL].中青在線,(2023-07-19)[2023-10-29].
HTTPS://NEWS.CYOL.COM/GB/ARTICLES/2023-07/18/CONTENT_JPD7JMFWOL.HTML.
[5] 樊楓.“妥協”與“抵制”:“網游玩工”的日常消費邏輯[J].中國青年研究,2022(10):62-71.
[6] 燕道成,蔣青桃,陳蓉.數字勞動視域下的移動游戲陪練:剝削、異化與反抗[J].新聞與傳播研究,2022,29(5):60-73,127.
[7] 李晗,郭小安.游戲陪練的情感勞動與情緒勞動:勞動實踐,隱性控制與調適機制:一項對MOBA類游戲陪練師的網絡民族志考察[J].新聞界,2023(3):16.
[8] 王瀟楠.網絡游戲陪玩的數字勞動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2.
[9] 朱賀.電子競技游戲文化資本的流動與轉換[D].南京:南京大學,2017.
[10] 李知道.網絡游戲玩家的資本流動與轉換研究[D].岳陽:湖南理工學院,2021.
[11] 張雅婷.電競場域中的社會資本構建與轉化[D].廣州:暨南大學,2019.
[12] 胡馮彬.邊緣的游弋:中國網絡游戲代練者的日常生活實踐[J].新聞記者,2020(7):38-45.
[13] 包亞明.布爾迪厄訪談錄:文化資本與社會煉金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9-201.
[14] 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15] 陳峰.文化資本研究:文化政治經濟學構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318.
[16] 吳加才.身體消費的現代性悖論[J].前沿,2011(6):45-48.
[17] 獵游還是“獵色”?起底陪玩APP涉黃生意經[N/OL].南方網,(2020-09-08)[2023-06-29]. HTTPS://WWW.SOUTHCN.COM/NODE_0183DE080D/A46280F883.SHTML.
[18] 王斌.網絡“約文化”與流動親密關系的形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2):71-77.
[19] 央視新聞.警方揭網游陪玩騙局:以談戀愛為名誘騙上千人,涉案超200萬元[N/OL].澎湃,(2020-09-26)
[2023-06-29].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57327.
作者簡介:湯浩(1976—),女,江蘇無錫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
楊冬旭(1998—),女,黑龍江綏化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傳播。
黃穎捷(1986—),男,湖南長沙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