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德國知名設計大師路易吉·科拉尼曾深刻地陳述,“設計的根基應源于那些大自然生命所顯現的真理”。仿生家具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自然的深入理解和模仿,創造出更具人性化、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的家具,以滿足當代社會對生活品質和設計美感不斷提升的需求。方法:通過模仿自然的結構、形態和功能,設計出更符合人體工程學、更貼近自然環境的家具,從而創造出更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文章聚焦于當代家具設計,探討仿生設計在現代家具領域的廣泛應用。結果:仿生設計的精髓在于汲取自然界的美學和功能性元素,從而創造出既具有獨特藝術價值又實用的家具作品。這種設計方法使家具不再僅僅是單一的實用工具,還是充滿靈性和生命力的藝術品。結論:這種設計方法不是僅簡單效仿自然,而是通過深入理解生態系統、生物結構和功能原理,將自然的智慧融入家具設計的方方面面,為人們創造出更符合生活需要、更具創意和美感的居住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關鍵詞:仿生設計;現代家具設計;應用;形式
中圖分類號:TS6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6-0-03
0 引言
仿生設計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方法,是從自然的事物中抽取出重要元素,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從而給家具設計帶來啟發。將仿生設計與家居環境相結合,既可以給家居環境帶來新的生機,又可以在物質層面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同時,其可以將自然和藝術、個人和環境的各種因素結合起來,并進行創造性的整合。明代家具,如月牙桌、官帽椅等,展現了古代人對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設計智慧,通過對自然形態的巧妙模仿,將家具融入自然元素中。這表現出對自然美的尊重,能使家具更加精致。
在18世紀末的新藝術運動中,許多家具形狀以葉藤、根莖和鞭痕為基礎,凸顯對自然元素的青睞。這一時期的設計師深受自然啟發,將自然界的曲線和紋理巧妙地運用到家具設計中,創造出獨特且具有藝術性的作品。而仿生設計作為一種方法,更廣泛地以自然萬物的形態、功能、結構和色彩為基礎[1]。仿生設計領域存在多個類型,包括具象仿生、抽象仿生、結構仿生、色彩及表面紋理仿生以及功能仿生。這表明仿生設計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研究領域,為設計帶來了豐富的可能性[2]。
1 仿生設計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價值
從顧客行為角度來看,現有的家具設計并不能充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審美追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設計師們深刻認識到在家具設計中注入趣味性和親和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夠打破傳統設計的僵局。通過多次實驗和改進,設計師們逐漸積累了經驗,得出注入趣味性和親和力的設計在實踐中的可行性。設計師們堅信引入仿生設計思想是增強家具設計創新性的有效途徑,這種思想能為設計帶來新的靈感和方向。設計的首要目標是以巧妙的方式將自然和生命融合,使其更加符合人類的生活方式,從而滿足顧客的多樣化需求。
1.1 增添家具設計的趣味性
美國心理學教授唐納德·諾曼強調,產品設計不僅需要好的功能和易用性,還應當讓人感到愉悅[3]。他強調在創造產品時,用戶體驗的感性層面至關重要。產品設計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功能需求,還要引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喚起人們對自然似曾相識的感覺,而且能激發人們的想象力,以及其對大自然微妙細節的探索欲。在兒童家具中,如果產品具有更有親和力的外觀,就能夠拉近與使用者的心理距離,加深兒童對產品的親近感。結合仿生設計思想,將自然元素融入家具設計中,特別是兒童家具中,不僅能創造出具有生態特性和趣味特征的產品,還能滿足用戶的審美需求。這種設計手法不僅是一種強大的“語言”手段,是連接人類與設計之間的橋梁,更是激發情感、引發想象力的獨特途徑。通過這一創新方法,設計師們在家具設計領域探索出一條充滿活力和創意的道路。
1.2 賦予家具敘事能力
家具與其他產品的最大區別就是它們往往沒有單獨表現出來,與周圍環境的結合是其設計的一個關鍵要素。人在使用時,不但可以感覺到其質地,還可以通過周圍的環境營造出一種與眾不同的使用體驗。不能簡單地將家具產品視為一個單獨的產品,而是要與周圍的環境相呼應。相較于普通的家具來說,具有一定故事背景的家具更有意思。以故事為主題的設計,既能將傳統文化、風俗等融入家具設計中,又能體現出人文、自然環境、思維方式等多種因素。其以抽象的方式向消費者傳遞故事,激發消費者的情緒,并引導他們消費。
1.3 為家具設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審美是設計中的一個重要元素,對一名設計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能力[4]。設計師在家具設計中靈活運用美學原則,包括結構、色彩、節奏、對比、韻律和平衡等,能形成一種獨特且富有創意的設計風格。將美學元素與環境元素相融合,能使家具設計更富有創意和發展性。這一思想能在設計師的精湛技藝下得以體現,成為家具設計中的獨特賣點。
2 仿生設計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仿生設計在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理論,因此在家具設計中經常可以看到它的影子:具象形態的仿生、抽象形態的仿生、結構仿生、色彩及表面紋理仿生、功能仿生[5]。
2.1 具象形態的仿生
具象仿生設計是通過比較家具的外觀及其生物學原型,以便快速辨認形象并理解其含義。這種設計方法的優勢在于外形直接源于自然、接近自然,具有強烈的生命力,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審美需求。然而,具象仿生設計也存在一些不足,包括形體創造更多表現力,但創意設計含量相對較低,思考空間有限。
分析日本設計師雅則梅田以自然界花卉為原型的具象仿生設計案例,可以看出這種設計方法在家具領域的成功運用。盡管具象仿生設計在創意設計方面可能受到限制,但其形象直接源于自然,生動有趣的特點使其能夠滿足大多數人對家具的審美需求。雅則梅田的花卉椅設計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贊譽,展示了具象仿生設計在家具領域的潛力和吸引力。
2.2 抽象形態的仿生
抽象仿生設計方法涉及對生物特性的概括和提煉,旨在通過適度的夸張、變形和組合創造出不具備原型但超越其特性的設計。在家具設計中,這種方法強調通過整體形象來把握家具的結構形式,使設計者能夠更靈活地運用創意,超越了直接模仿生物原型的限制。
雅各布森是北歐著名的家具設計師,其以采用抽象手法設計的經典之作——“蛋形椅”而廣受贊譽。這把椅子擁有圓潤的外表,形狀酷似一個雞蛋,不僅在外觀上引人注目,還能在公眾場合創造出一個不受打擾的獨特環境。其因具有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實用性,成為丹麥家具設計的范例,彰顯了抽象手法在雅各布森設計中的巧妙運用。同時,北歐設計師漢斯·瓦格納以抽象仿生手法設計出經典的“孔雀椅”。這把椅子的椅背呈扇狀,由多條木桿制成,形似孔雀尾巴,展現出優美祥和的造型。這種設計巧妙地運用抽象仿生手法,成功地喚起人們對孔雀開屏的聯想。兩位設計師的設計均展示了抽象仿生設計在家具領域的成功應用,不僅注重外觀的獨特性,而且在實用性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3 結構仿生
結構仿生設計是指對自然生物的基本構造有一定的認識,然后將其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創意設計,從而達到與人類生活、美學特征一致的目的。結構仿生是將自然中的生命原型提取出來,將其轉化為具有設計者特有的思想形態,并將創意思想和工藝相融合。
意大利家具設計師德盧基的“骨骼椅”是一款備受贊譽的仿生座椅,被認為是結構仿生設計的經典之作。靈感源自人體的骨骼構造,該座椅運用了先進的仿生技術,因獨特的設計理念和卓越的工藝在國內外享有高度聲譽。這一設計展現了德盧基對仿生學的深刻理解,通過將人體結構巧妙融入座椅設計中,創造出獨具美感和實用性的家具。達布魯爾設計的“脊骨椅”也是將仿生學與家具設計成功融合的代表之作。其同樣以人體結構為靈感,將仿生學的理念注入設計中,創造出這款獨特且具有藝術感的家具。
2.4 色彩及表面紋理仿生
仿生色彩和表面質感的仿生設計,源自自然界五彩斑斕的色彩,也是對天然材料的特殊紋理、圖案和材料的特性進行模擬和運用。色彩與肌理中蘊藏著豐富的情感與語言,俄羅斯畫家列賓曾說過,“色彩即思想”,好的設計者會把顏色當作一種表現情感的媒介。肌理也是富于言語的,如皮革的柔韌紋理是自然和生活的象征,而平滑且堅硬的石頭則更凸顯出堅韌和冷漠[6]。設計師將表皮特性與現代設計方法融合,利用現代制造技術,使其具有接近自然的質感和顏色,賦予其自然靈性和濃郁的人文氣息。
2.5 功能仿生
功能性仿生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自然界的功能規律和特性的研究,使其在功能上得到發展。自然界的生物在不斷地進化,將自己的生命機能最大化,甚至超越了人類現在的科技水準。所以,在家具設計上,注重對仿生設計的運用,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產品[7]。
3 仿生家具設計的發展形勢
3.1 可持續性生態仿生家居設計
人類物質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引發了現代實踐中的生態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對自然的忽視和產生的毀滅性后果上。這種態勢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自然的反人化”,即過度強調人類在自然中的作用,而忽視了與自然的協調互動。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人們開始認識到需要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于是,生態觀念應運而生,開始強調生態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保護與發展的概念。這意味著必須找到一種平衡,既保護生態環境,又能促進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
在設計領域,為了貫徹生態觀念,生態設計原理被提出。這一原理要求在設計中遵循自然生存規律,與自然互動,和諧共處,以最大限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一理念旨在減少人類對自然的過度干預,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和諧互動。通過引入生態設計原理,設計不僅要追求美觀和實用,還要注重對環境的尊重和保護,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破“自然的反人化”的困境。這種設計理念有助于推動社會朝著更加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3.2 情感化家具仿生設計
情緒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受人的需求和期待的影響,也會對外部環境產生影響。人們使用家具時,會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從而產生各種情緒。而情緒的反饋,不但會對消費者的購物行為產生重要影響,還會對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的愉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
情感化家具的本質在于以人的情緒為設計準則,將人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家具設計中。為了提升家具的藝術和精神功能,設計師可以采用添加文化元素的策略,使家具不再僅是實用的物件,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在情感化設計的過程中,仿生設計的原則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仿生設計,設計師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激發人的情緒,使家具具備自然的生命特征和人類的關懷。這種情感化的設計方法能使家具更加貼近人們的生活,讓人們在使用家具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
4 結語
仿生學是一門充滿活力的新學科,其強大的生命力必將引領人類在未來的科技發展中前進。同時,仿生技術對人類設計產業的影響,是對當前的設計潮流和視覺審美疲勞的一種審視與批判。
家具設計是新時期影響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其離不開仿生技術。很多優秀的家具設計都遵循了形式仿生的原則,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家具成為一個重要的空間要素,正日益引起人們重視。所以,各種各樣的仿生家具逐漸在市場上出現,但要想脫穎而出,設計者需要將自然與其特性相融合,再進行創意設計,從而贏得顧客青睞。所以,現代家具設計應具有功能上的合理性、結構上的穩定性,科學運用人體工學,能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并運用自然的創意,與仿生的方法相結合,創造出充滿生機的家具,讓設計回歸自然,讓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 李卓.仿生設計在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美術教育研究,2018(2):70.
[2] 何潤沁,李靜.仿生技術在運動鞋設計中的運用[J].中外鞋業,2018(2):22-26.
[3] 王雨馨.仿生設計在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與設計,2018(1):112-113.
[4] 劉舒野.淺談色彩在景觀園林設計中的運用[J].建筑與裝飾,2018(6):2-7.
[5] 高浪.基于多層膠合彎曲工藝的仿生椅設計[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6.
[6] 楊帥,朱毅,張蘭俠.仿生學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3(18):220-222.
[7] 楊艷紅,孫景榮,陳永貴.淺析休閑家具中的仿生設計[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0(6):168-171.
作者簡介:趙清澤(1997—),女,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陳虹甫(1998—),男,山東濟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尹夢涵(1998—),女,山東濟寧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
岳建宇(1996—),男,山東棗莊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建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