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海量的信息無時無刻不像潮水般涌入大腦,沖刷我們的專注力。有人陷入迷茫,無所適從;有人內心焦慮,盲目跟風;有人上當受騙,苦惱忿恨。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我們應該破信息之繭,成發展之蝶。
破信息之繭,成發展之蝶,我們首先要睜開慧眼,辨別真偽。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網上一些所謂的專家打著權威的名義,發一些違背常理的信息來博人眼球,還有些人包裝自己的人設,進行典型詐騙。盲目聽信這些信息的人會作繭自縛,輕則損失錢財,重則受騙,危害自身安全。由此可見,能夠正確辨別信息至關重要。魯迅先生曾說,“對于外來的東西,不敢接受者是孱頭,全盤否定者為昏蛋,完全接受者則為廢物”,真正的智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去偽存真,找出有用的信息。
破信息之繭,成發展之蝶,我們其次要篩選重點,消化思考。
過量的信息使我們的大腦變得混亂,造成新的失控。舍恩伯格在《刪除:大數據取舍之道》中說:“隨著我們通過數字記憶破壞了生物性的遺忘,使得我們自己更容易受到猶豫不決或判斷失策的影響。這是數字化記憶的詛咒,它遠遠超過了信息權力轉移的范圍,已經涉及了我們人類及時行事能力的核心。”信息只能是輔助記憶的工具,必須要經過我們的消化與思考,才能發揮作用。我們應對龐雜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取舍,不被信息淹沒和捆綁,給自己一些“留白”的空間。
破信息之繭,成發展之蝶,我們還需切實行動,用實踐來檢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再高明的人,也總是會有失誤;眼光再毒辣的人,也總會有看走眼的時候。因此就需要實踐去檢驗信息。“世界上第一個物理學家就是第一個提出實驗的人”,阿基米德提出的大部分理論都是基于實驗而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就是阿基米德在自身泡澡這個“實驗”中提出的,后來又通過了最后一環的嚴苛驗證。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在信息的高速路上,我們無須為海量信息而憂慮,也無須為如潮信息而鬧心。吾輩青年首先要辨別篩選,去偽存真,然后篩選重點,消化思考,最后以實踐驗之,必能從容優游地掌控信息,破繭成蝶,成就繽紛人生。
作者簡介:
宋玉昌,男,高中學歷。作者單位:北京錢學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