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新階段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的重大舉措。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既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又要系統謀劃、集成統籌,精準發力、持續用力。
堅持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到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發展實際的路徑。江蘇銅山、東臺等地通過集體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等方式發展稻麥種植,徐州、宿遷、淮安等地通過公共空間治理增加集體收入,都取得較為明顯的效果,這些做法不僅有特色、有亮點,而且可復制、可推廣,逐漸形成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之路。
堅持創新機制,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轉型升級。依托特色資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鄉土氣息和市場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推動“小特產”升級為“大集群”,把更多農產品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發揮集體經濟組織資源整合優勢,發展生產托管、統防統治、冷鏈運輸等社會化服務,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整合村內勞動力,組建勞務合作社、合作聯盟等,在增加村集體收入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快推進集體資產數字化管理,推動形成集成員動態管理、股份權益保障、資產管理運營、產權流轉交易等為一體的集體資產監督管理服務體系。
堅持聯農帶農,推動集體經濟組織成為帶動共富的重要載體。以新型集體經濟組織為紐帶,推動村村、村企、村社聯合合作,服務帶動各類主體共同發展。充分發揮鎮級和縣級的統籌作用,通過飛地抱團、入股、聯營聯建等多種方式,加強跨村統籌,實現共同發展。以股份合作為紐帶,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增收之間的長效聯動機制,將農戶聯結到村集體產業鏈上,讓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務工、分紅等多種途徑獲得租金、薪金、股金。
堅持集成統籌,不斷激發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活力。把集體經濟與鄉村長遠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合理選擇符合鄉村發展定位和發展趨勢的產業業態,做到發展有遵循、建設有規劃。更好發揮集體經濟組織在整合資源要素、調動成員積極性、服務集體成員等方面的優勢,帶動和引領更多群眾參與鄉村發展,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良性循環。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集體經濟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治理優勢,促進形成農民群眾愿參與、會參與、能參與集體經濟發展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