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會,耿艷霞,田巖巖
(洛陽安和醫院 產科,河南 洛陽 471000)
隨著二胎政策出臺及社會因素影響,剖宮產率不斷升高,其相關產后并發癥也引發人們關注。剖宮產切口憩室(PCSD)發病率為19.4%~88.0%,是指剖宮產術后因子宮切口愈合不良,與宮腔相通處形成凹陷,臨床表現為月經淋漓不凈、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遠期可導致不孕、憩室妊娠、大出血風險等,甚至危及母兒生命[1-2]。目前臨床以激素治療、開腹治療、陰式修補術、宮腔鏡手術治療等為主。陰式修補術在女性自然腔道內進行操作,對盆腔臟器影響較小、操作簡單,但其受限于操作空間及術野[3]。宮腔鏡手術則可以增大手術視野,術中能準確定位憩室位置及范圍,從而有效避免避免周圍組織損傷[4]?;诖?,本研究旨在比較剖宮產切口憩室(PCSD)致異常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宮腔鏡與陰式修補術治療的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來洛陽安和醫院治療的PCSD致異常子宮出血患者66例,其中35例采用宮腔鏡治療記為宮腔鏡組,31例采用陰式修補術治療記為陰式修補術組。納入標準:①符合PCSD[5]診斷標準,并經超聲檢查確診;②有1次以上剖宮產手術史;③經期延長、存在異常子宮出血;④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腎疾病患者;②其他原因導致的子宮出血患者;③伴有惡性腫瘤患者;④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⑤存在糖尿病、性激素水平異常等患者;⑥存在生殖道感性疾病患者;⑦不愿意配合治療及隨訪患者。宮腔鏡組年齡26~41歲,平均(31.59±3.04)歲;流血時間10~20 d,間,平均(14.52±4.21)d;既往剖宮產次數1~2次,平均(1.54±0.41)次;平均憩室寬度(9.46±1.23)mm,平均憩室長度(13.17±1.34)mm。陰式修補術組年齡27~42歲,平均(32.08±3.27)歲;流血時間9~21 d,平均(14.13±4.19)d;既往剖宮產次數,平均(1.62±0.45)次;平均憩室寬度(9.35±1.04)mm,平均憩室長度(13.46±1.22)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宮腔鏡組:患者全麻后于陰道置入宮腔鏡,注入膨宮液,探查尋找憩室,采用8 mm雙極電切鏡切除瘢痕組織、增生血管等,并采用球形電極電凝法對憩室處子宮內膜組織電凝,完全止血后取出宮腔鏡,陰道填塞碘紡紗,24 h后取出。
陰式修補術組:患者全麻后,采用宮頸鉗夾住宮頸上唇向下牽引,水分離膀胱宮頸間隙至腹膜折返處,探針頭經宮頸置入宮腔,并下逐漸移動,食指與之配合,尋找憩室位置,切除憩室及瘢痕組織,清除子宮積血,進行縫合,陰道填塞碘紡紗,24 h后取出。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后,采用B超檢測兩組患者子宮來評估PCSD療效[6]:①治愈,子宮切口處液性暗區消失;②好轉,子宮切口處液性暗區較治療前縮?。?3 mm),但未消失;③無效,與治療前比較,子宮切口處液性暗區范圍無明顯變化??傆行?治愈率+好轉率。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記錄兩組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胃腸功能恢復時間。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月經經期天數及月經周期比較:記錄兩組術前、術后1、6個月月經經期天數及月經周期。
兩組患者妊娠情況比較:采用門診方式隨訪18個月,記錄兩組術后妊娠及足月分娩情況。
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記錄兩組術后3個月內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29%、90.3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69,P=0.544),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宮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陰式修補術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低于陰式修補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

表2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指標比較 ()
術后1、6個月,兩組的月經經期天數均短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個月,兩組的月經經期天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6個月陰式修補術組的月經經期天數較宮腔鏡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前、術后1、6個月,兩組的月經周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月經經期天數及月經周期比較 (,d)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月經經期天數及月經周期比較 (,d)
注:1)與同組術前比較,P<0.05;2)與同組術后1個月比較,P<0.05。
隨訪18個月,兩組妊娠發生率分別為51.43%、67.7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陰式修補術組足月活產為90.32%,高于宮腔鏡組的6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妊娠情況比較 [n(%)]
宮腔鏡組術后陰道感染2例,陰式修補術組陰道感染2例、膀胱損傷1例,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1%、9.6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PCSD是由于子宮切口愈合缺陷而導致的,隨著剖宮產發生率的升高,PCSD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該病易導致子宮異常出血、月經周期延長、痛經等癥狀,還可能導致不孕、異位妊娠,影響患者身心健康[7]。臨床可采用藥物及手術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只對部分患者有效,且不良反應多、不能根除憩室,不適用于有再次妊娠需求的患者[8]。而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消除憩室,并將積血清除,改善患者癥狀[9]。
本研究中,兩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4.29%、90.32%,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均能有效改善PCSD情況。陰式修補術可用手觸及瘢痕,利用患者的自然腔隙,在探針引導下一次性清除PCSD病灶,創傷小、不存在電熱損傷、費用低,對設備要求低[4]。宮腔鏡手術可全面探查腹腔、宮腔情況,明確病灶位置,且術中視野清晰,有助于手術進行;且其屬于微創手術,能夠重塑避免憩室結構,并電凝憩室創面及血管,避免損傷宮頸及宮頸管,創傷小、安全性高[10]。同時還有研究表明[11]宮腔鏡可以對盆腔進行全面檢查,有利于治療盆腔粘連、陰道感染等情況。
本研究中,宮腔鏡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陰式修補術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低于陰式修補術組(P<0.05),而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宮腔鏡手術圍手術期效果好,有助于患者術后恢復。分析這可能是由于陰式修補術受限于操作空間及手術視野,盆腔粘連情況嚴重,組織暴露受限制,存在潛在膀胱損傷、術后感染風險,導致住院時間延長[12]。該術更適合PCSD厚度較小者PCSD病灶,而對于盆腔組織廣泛粘連患者需慎用;同時本手術方式要求術者對盆腔組織結構十分熟悉,從而更好地進行術中探查。本研究中,術后1、6個月,兩組的月經經期天數均短于術前(P<0.05),而術后6個月,陰式修補術組的月經經期天數較宮腔鏡組短(P<0.05),兩組不同時間的月經周期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種方式均能有效縮短月經經期天數,但是陰式修補術組的中期效果更好,而兩組對月經周期的改善無顯著影響。兩種手術方法均能清除PCSD病灶,從而有效縮短患者月經經期天數,改善患者月經情況。而陰式修補術組的中期效果優于宮腔鏡手術,分析這可能是由于陰式修補術組能夠徹底清除憩室,而宮腔鏡手術是從宮腔內進行手術,可能對膀胱造成損傷,未能完全清除所有瘢痕,因而術后6個月患者月經經期天數改善情況不如陰式修補術組[13]。
本研究隨訪18個月發現,兩組妊娠發生率分別為51.43%、67.7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陰式修補術組足月活產為90.32%,高于宮腔鏡組的65.71%(P<0.05),提示陰式修補術遠期療效較好,有利于再次妊娠后胎兒足月生產。分析這可能是由于陰式修補術組對盆腔臟器影響小,憩室完全切除相關。當然也有研究[14]認為兩方式對妊娠結局影響無明顯差異,這與本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本研究納入樣本量較少、納入樣本存在偏頗相關。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71%、9.68%,提示兩種手術治療方式均較為安全。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后期將聯合多中心、擴大樣本量,進行長時間的隨訪和觀察,來增強本研究的科學性及豐富性。
綜上所述,宮腔鏡與陰式修補術治療PCSD致異常子宮出血均具有良好效果,宮腔鏡手術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復,而陰式修補術則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兩種方式各有其優缺點,臨床應用時需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及意愿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