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融合是一種意義重大且前景深遠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將黨建理念和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出具備創新素質、創業能力和黨性素質的綜合性優秀人才。二者在融合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創新守正原則、互相尊重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以確保融合工作的公平性和普及性。高校要更新融合教育理念、為融合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思想基礎,要整合并共享教學資源、促進教育內容的融合,要構建融合保障機制、加強組織協調,通過多種舉措實現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高效融合,推動高校教育改革,從而培養出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高校黨建工作;雙創教育;融合;路徑;創新創業能力;黨性素質;創新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1;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1-0009-04
基金項目:吉林省四平市哲學社會科學立項項目“‘雙創背景下四平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項目編號:SPSK23195),主持人:閆赫
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隨著當前的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培養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和黨性素質的優秀人才已成為高校的迫切需求。黨建工作對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關鍵環節。然而,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往往存在較大的割裂,常常獨立運行在各自的體系中,無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能夠為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一條有效路徑,本文對此展開研究。
1.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內容與價值意義
高校黨建工作是整個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走好以黨領導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保證,是高校培養政治素養高、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一環。高校黨委組織部必須進一步增強黨建工作意識,加強對黨組織建設的重視和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黨建工作的總要求,確保高校黨建工作的高質量、高效率。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思想政治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1]。
思想政治建設是指高校用一定的政治理論和方法,規劃符合本校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發展要求的正確路線,制定具體的工作方針政策。比如,高校可以緊緊圍繞黨的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要求,持續開展政治理論和政治知識的學習,營造積極進取、奮斗拼搏、團結友愛的校園環境和氛圍,使廣大師生政治思想到位、理想信念堅定。組織建設是指進行黨委會、支委會等黨組織的各項工作建設,使其全面、有序、穩定、高效地運轉,提高黨內生活質量,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作風建設是指將以反腐倡廉活動為中心,拓展為校園內師德師風教育、學生道德教育、學校黨組織廉潔教育等,以民主集中制和以人為本為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落實各項校務工作和黨務工作,確保作風廉潔、校園和諧。制度建設則是指制定黨建工作、校園運轉所需要的一系列規章條例,其是做好高校相關工作,促進各項黨建工作開展的根本遵循和發力方向[2]。自改革開放以來,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多次強調將制度建設貫穿于黨建各項工作中。
2.雙創教育的內核概念與重要性
雙創教育指面向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2010年5月,《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出臺,這是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創新創業教育這一概念。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建立以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隨著社會環境和經濟形勢的變遷,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和內涵框架不斷演變。基于新時期就業形勢和時代的動態變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上升至國家政策層面,其根本核心在于人的培養。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千萬大關,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國家上下的重點關注對象,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成為時代賦予高校的重要命題,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奠基石。創新創業教育必須立足當下經濟市場,一切以學生發展和成長為中心,通過系統、制度化的安排,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興趣,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的潛力。
1.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工作屬性相同
高校黨建工作和雙創教育的工作屬性均為抽象的教育,都是從思想領域出發引領實際操作,從觀念入手賦予行為價值。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實踐。以此展開的系列工作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價值觀塑造、增強文化意識、維護黨組織領導等,其工作屬性都是為黨培養人才,都是從思想層面和技能層面培養學生,將學生培養為黨和國家需要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雙創教育的工作屬性是一種引領教育、探索教育和交流教育,注重在思想上引領學生關注創新創業,在課程上與學生共同探索創新創業,在能力提升上與其他優秀學生交流創新創業,其工作本質也是基于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展開的深層次的抽象教育[3]。
2.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時代使命一致
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時代使命均為立德樹人,育人成才。高校黨建工作的使命是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其使命的完成度和質量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發展。高校黨建工作要使學生擁有正向、積極的政治思想意識,友善助人的道德情懷,團結一致的集體觀念,奮力拼搏的良好作風,進而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勇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任。雙創教育的時代使命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基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社會大環境就業的形勢而言,雙創教育肩負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擔和使命,需要圍繞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展開全面、整體的教育,其是一種為社會發展輸送創新人才,更大范圍、更新穎的高校教育變革。
3.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探索本質相似
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都是以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能為中心展開的,但又不局限于現有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框架,是以人為中心、與社會共同發展進步、擁有廣闊未知空間的求索。高校黨建工作能夠賦予學生政治思維,堅定學生政治立場,賡續紅色血脈。黨建工作除了要把控黨建工作大方向外,具體的細節工作也需要高校負責人與學生共同展開探索。同樣,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要注重現有的教育特性,還要注重未知領域的開發,實現創新、創造的轉化。斯坦福大學的約翰遜教授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全然指導學生創辦企業,而應該是一個教育過程,在培養學生能力和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辨別力與洞察力,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探索[4]。
1.創新守正原則
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是新時期社會發展、教育革新的產物,是現階段高校黨建工作的新方向,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視角。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融合工作中,要始終秉持創新守正原則,既要守住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建理論指導思想的主體地位,守住二者獨立體系下的教育機制精華,又要推動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創新發展,從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內容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二者的融合創新機制,在創新守正的路上更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精耕細作,助推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行穩致遠。
2.互相尊重原則
高校是培育人才,促進學生成長的主陣地。在教育模式不斷變革、教育內容不斷融合的新時期,不能因為融合教育之風的盛行,就忽略其原本教育的獨特性。故高校在開展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融合工作中,要尊重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獨立內容和教學形式,做到兩個區域的部分相交而非全面融合,實現互有融合但又彼此尊重。在融合過程中遇到分歧點和矛盾點時,應以各取所長、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為中心,本著友好利好、包容平等、求同存異的態度進行融合,共同推進高校黨建工作和雙創教育的發展革新。
3.面向全體學生原則
高校黨建工作與雙創教育的融合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僅僅面對少數特定的群體,應關注每個學生的需求和成長方向,確保所有學生在融合活動中享有公平待遇,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才華。高校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發展需求、專業潛力,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輔導與幫扶,并量身定制創新創業項目和培訓方案,幫助學生順利打開通往創新創業的理想抱負之路。此外,高校還應鼓勵各個專業的學生主動參與融合活動,促進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創新合作,打破學科壁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領導才能。多措并舉保證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公平性和普及性,能使學生享有平等資源和機會,實現個人創新創業潛能的發展[5]。
1.更新融合教育理念,奠定思想基礎
及時更新融合教育理念,可以為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奠定思想基礎,有助于高校制訂更具創新性和適應性的政策計劃,為學生提供更規范、全面、深入的融合教育。其一,高校要從思想意識層面高度重視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加快融合步伐,深入黨建與雙創教育的融合領域,客觀探索、認知兩者之間的異同,運用新型的融合思想指導各項教育工作,打破各自為戰的局面,采取協同育人、合作共贏的教育理念助推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內容創新、模式創新、方法創新。其二,高校要定期邀請融合教育專家進行線上課程教學,培育學生和教師的新型價值觀。課程要強調創新創業教育、黨建工作與社會責任的共通處和相似性,闡述兩者相結合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增強廣大師生對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認知和認同。其三,高校要轉變教育方式,鼓勵不同專業甚至不同院系的教師進行跨學科的融合教育嘗試,打破學科界限,從多維視角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讓師生認同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新理念。其四,高校要開展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實踐創新活動,與社會企業、機構展開合作,組織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機會,使其切身感受融合教育的優勢和亮點。其五,高校要采取理論研究與教育結合的方法,探索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關聯與互動機制,明確二者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為基本原則,不斷提升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6]。
2.整合并共享教學資源,促進教育內容的融合
高校通過整合并共享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資源,可以促進二者之間教育內容的融合,使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實現黨建思想的強化和黨的價值觀引領,讓黨建工作更貼合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這樣的內容整合與共享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培養出更具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首先,高校可以整合課程設置,將黨建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進行提取分析,再進行有機融合,最終形成符合高校特色和需求的綜合性課程。同時,要確保融合后的教育內容擁有兩者的核心思想。比如,可以在創新創業課程中滲透黨建的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黨建工作中融入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培養學生的黨建思想和創業能力。其次,高校可以組建教師跨學科研究團隊,團隊成員以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兩個領域為主、其他專業教師為輔,共同研究黨建和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促進知識的交流和融合,為高校黨建工作和雙創教育融合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內容保障。再次,高校可以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平臺,供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教學資源進行互通,使雙方教師相互借鑒、共享優質資源,進而提高融合教育的質量與效率。使用資源共享信息平臺時,要注意定期檢查和維護,修復漏洞,改進功能,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信息,定期收集師生的使用反饋,不斷提高平臺功能的完善度。最后,高校應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結合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探索適合二者融合的教學方法,為促進教學內容的融合助力。比如,可以采用項目式學習、團隊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黨建理論和創新創業知識,通過新穎的學習方式探索二者教育內容的融合。高校還可以開展針對教師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對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合二者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操作[7]。
3.構建融合保障機制,加強組織協調
高校在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應依托保障機制建設,加強組織協調,明確二者的特性和關聯性,制定可行性強的融合保障機制,使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協調發展,形成合力,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好的發展機會和資源支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黨建素養的優秀人才。第一,要制定一套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詳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明確各項細化任務和責任分工,明確二者融合的目標和內容,并制定可行的實施路徑和時間表。第二,要成立專門的機構或團隊,成員由相應的部門和領導組成,負責統籌、策劃、組織、監督、推進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一系列工作,確保融合得到有效的協調和推動。第三,要建立黨建工作和創新創業教育之間的協同機制,加強學校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合作,實現人力、物力、財力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配合,以提供融合工作所需的資源,促進兩者的有機銜接和互動。第四,要加強與外部的資源合作,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可以通過項目合作、共享資源等方式,增加外部支持,豐富融合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第五,要建立有效的評估和監督機制,對融合工作進行定期評估和監測。可以通過指標體系、調研問卷、定期反饋等方式展開評估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并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確保融合工作的順利推進[8]。第六,要強化宣傳與倡導。可以通過校園媒體、網絡平臺等渠道,加強對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宣傳推廣,向廣大師生宣傳融合的理念和價值,鼓勵其積極參與和支持融合工作。
綜上所述,將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教育改革的新嘗試,也是提升兩者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高校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發揮了黨建工作的引領作用,能夠引領學生不斷增長知識和本領,鑄造拼搏意識,激發進取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增強學生的凝聚力,為其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高校要不斷探索黨建工作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徑,切實培養出新時期的優秀人才,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韓笑,胡奕璇,王超.面向人工智能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03):161-167.
[2]鄧建平,范紫嬰.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創新實踐路徑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3(08):36-38.
[3]郭麗瑩,趙國靖,黃兆信.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功能觀[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5(02): 78-88.
[4]潘柏.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內涵、困境與對策[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5):75-82.
[5]王磊.“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5):96-100.
[6]黃寶印,高揚.研究生黨建雙創要立樣板、樹標兵、育新人[J].中國高等教育,2019(21):20-22.
[7]李亞娟,馬小龍.黨建引領創新創業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6):79-80.
[8]賈建鋒,烏日罕,丁義浩.課程思政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提質增效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04):114-124.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ath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Yan H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educational reform measure, aiming to organically combine Party building concepts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outstand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qualities, entrepreneurial abilities, and party spirit quali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the two need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innovation and integrity, mutual respect, and facing all students to ensure the fairness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work. Universities need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lay a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mooth progress of integrated work, integrate and share teaching resource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build an integrated guarantee mechanism, strengthen organizational coordination, and achiev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measures,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cultivate more innovative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times.
Key words: Partybuildingwork in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tegration;pa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Partyspiritquality; innovative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