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瀅興
摘要:書法藝術以其線條美、字形美、墨色美、布局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素養以及審美判斷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實踐與欣賞的結合,同時開展個性化教學,進行創意引導,實施多樣化評價方式。文章在分析書法教育中的審美要素、加強書法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必要性的基礎上,探究相應策略,以此發揮書法教育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積極作用,并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書法教育;審美能力;線條;字形;墨色;布局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1-0073-04
書法是我國所獨有的文化形態,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通過學習和實踐書法,學生能夠提升對美的敏感性和欣賞能力,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形成對藝術的深度理解和認知,并落實在創作中。可見,書法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加強書法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和具體策略。
1.線條美
線條是書法作品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之一,其形態、長度、粗細、曲直都直接影響著作品的整體美感。在書法教育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對線條美的敏感性。第一,觀察線條特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比較不同書法作品中的線條特點,使其感知和理解不同線條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1]。第二,練習線條表現。鼓勵學生進行線條練習,如畫直線、彎曲線等,使其熟悉不同線條的表現方式,逐漸掌握線條的運用技巧。第三,模仿優秀作品。讓學生模仿優秀書法作品中的線條表現方式,從而提高對線條的感知和表現能力。
2.字形美
字形美是指書法作品中的每個字在形狀、結構和比例等方面呈現出的美感。一個字的字形是否規整、勻稱,是否符合書法基本準則,都會影響整個作品的美感。在書法教育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對字形美的敏感性。第一,字形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不同字體的特點,包括字的筆畫結構、形狀等,讓學生能夠理解字形之間的差異。第二,字形練習與模仿。鼓勵學生臨摹經典字帖或優秀作品中的字體,使其逐漸形成對字形美的敏感性和準確表達能力[2]。第三,字形創造與個性發展。鼓勵學生在掌握基本字形的基礎上進行自由創作,同時引導學生注重字形的規整性和整體布局的協調性,使其形成具有個性和創意的字體,展現出獨特的字形美。
3.墨色美
墨色美是指書法作品在墨的運用以及墨色的濃淡、變化等方面呈現的美感。墨色的使用能夠給作品增添層次感和韻味,使整個作品更加生動、立體。在書法教育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對墨色美的敏感性。第一,墨色觀察與分析。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不同作品中墨色的特點和變化,包括濃淡、質感等,使其了解墨色的表現方式和呈現效果。第二,墨色運用與練習。鼓勵學生進行墨色的運用和練習,如控制筆畫的濃淡程度,學習點畫技巧等,使其掌握墨色的處理技巧,提高對墨色美感的把握能力[3]。第三,墨色創作與表現。引導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墨色的組合和表現方式,準確傳達出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意境,同時注重墨色的運用和變化,以此展現獨特的墨色美。
4.布局美
布局美是指書法作品在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排列和組合方式方面所形成的美感。合理的布局能夠使整個作品顯得協調、統一,并能夠突出重點、表現主題。在書法教育中,教師可通過以下方式培養學生對布局美的敏感性。第一,布局規律與技巧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和討論書法作品中常見的布局規律和技巧,如平衡、對稱、重心等,使學生理解和運用布局美的基本原則。第二,打破常規和創新。在培養學生對布局美的敏感性的同時,要鼓勵學生打破傳統的布局方式進行創新和突破。這樣,學生通過思考和嘗試不同的布局方式,可形成對布局美的創造性思維和表現能力[4]。第三,主題和情感的表達。引導學生在布局中突出作品的主題和所要表達的情感,使作品的整體結構符合主題,以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和表現力。
1.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具有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方式,通過接觸和學習書法,學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第一,書法作品中的線條、形態、結構等元素都展現出獨特的美感,學生在學習和欣賞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這種美,并逐漸形成對美的敏感性和欣賞能力。第二,書法創作需要藝術家發揮想象力和創造來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學生可在學習書法過程中,通過模仿和創作來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美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并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書法家在作品中表現出的思想、情感和審美觀念,形成對多種藝術形式的欣賞能力[5]。
2.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學習書法可更深入了解和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了解書法藝術的起源、發展和演變過程,以及與詩詞等的關聯。這些知識和體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以及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力
書法作品通常綜合運用多種審美要素,學生可通過分析和評價書法作品在布局、結構、內容等方面的表現,提升自身對審美要素的辨別和判斷能力,通過學習書法的歷史和發展,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書法家所追求的審美標準,通過比較不同字體的線條美、字形美,逐步提高自身對書法作品的鑒賞水平。
4.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書法是一門強調個性表現的藝術形式,每個人獨特的書法風格反映著其在思想、情感和審美等方面的追求。學生可通過模仿經典作品和優秀書法家的作品來提升自己的技巧水平,并在創作中發揮創造力,形成個性化的藝術風格[6]。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第一,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書法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室設置一塊書法作品展示板,每周選出一個學生的書法作品進行展示,以激發學生參與書法創作的積極性。第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教師可在走廊懸掛著名書法家的優秀作品,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7]。第三,鼓勵學生參加書法社團和比賽。這樣,學生可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并與他人交流切磋,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8]。例如,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成立書法社團,每周舉行一次書法活動,包括書法比賽和書法展覽等。書法社團不僅可為學生提供展示書法作品的平臺,還可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作熱情,逐步豐富學生的書法創作技巧,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另外,教師還可邀請專業書法教師到社團為學生提供輔導,如講解字體、線條、結構等書法要素,教授書法創作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書法創作水平和審美能力。
2.注重實踐與欣賞相結合
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基礎的字形練習,使其通過反復實踐,逐步掌握書法的基本技巧和規范,書寫出正確的字形和筆畫結構。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指導和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筆畫順序,并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細致性,讓他們關注每個筆畫的變化和其中的細節,為此可選擇著名書法家的作品作為案例進行說明,如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首先,可向學生介紹王羲之的生平和藝術成就,解讀他的作品特點和藝術風格。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學生可對王羲之形成初步了解,并對他的書法作品產生一定探究興趣。接下來,教師可展示王羲之的一些代表書法作品,并詳細解讀其中的線條、用筆等細節,引導學生挖掘作品蘊含的意境和情感。當學生對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形成初步認識后,教師可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臨摹王羲之字帖,進行基礎字形練習,從而掌握基本的筆畫順序以及用筆力度、節奏,使字形更加生動、有力[9]。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以培養其耐心和毅力。完成書寫練習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評價自己的作品,并進行互評和展示。通過比較和交流,學生可了解不同字體的風格特點和表達方式,同時從彼此的作品中獲取靈感和啟發,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書法創作水平。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和研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可激發學生對書法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而實踐環節的設計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書法的創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書寫技巧和藝術表達能力。可見,這種實踐與欣賞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3.開展個性化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和優點,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象力,在書寫過程中展現出個性化風格和思維。這也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自由創作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基于學生對篆書非常感興趣的具體學情,教師可設計相應的書法創作項目,讓學生以“新時代篆書藝術”為主題進行創作。篆書是中國古文字階段最早具有書法意味與獨立意義的書體,其中小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被廣泛用于篆刻和書法作品中,并在清朝形成一個較為繁榮的橫向發展時期。在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欣賞李斯的傳世書法作品《泰山刻石》《瑯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分析小篆的表達方式和藝術特點,然后給學生提供自由創作空間,讓學生以篆刻或書法的形式賦予小篆新的時代意義。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觀察,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想象力,形成個性化創作風格。當學生完成篆刻或書法創作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展示,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和技巧,并借鑒他人的經驗和想法。上述個性化教學方式既能滿足學生的個體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欲望,還可讓學生通過觀摩和交流拓展自身的藝術視野,提升自身的書法創作水平、藝術鑒賞能力和創新意識。
4.進行創意引導
第一,教師可通過提供一些創意素材或設計啟發性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提升其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以季節變化、傳統文化等為主題,啟發學生運用書法藝術表達自身的理解和感受[10]。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和美好瞬間,并將其轉化為書法創作素材。第二,教師可提供一些創新想法,幫助學生打開創作思路。例如,在“春天的花朵”主題創作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中各種花朵的特點和美麗之處,并用書法的方式表達出對春天花朵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在創作中,有的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的字體、線條和顏色以及相應的布局來展示花朵的姿態和花期的變化。第三,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創意。例如,在篆刻課上,教師可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燈籠元素,并解釋燈籠的寓意和象征意義,然后提供一些關于燈籠的圖片和文字描述,讓學生深入了解燈籠的形狀、結構和裝飾特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些著名書法家創作的與燈籠有關的篆刻作品,以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并讓學生以燈籠為素材進行篆刻創作。在學生創作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獨特的形狀、紋樣和風格,嘗試不同的字體、線條和顏色,并通過布局和結構的調整,展現燈籠形象的美感和內涵,展示出自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表達,使作品更加豐富多樣。當學生完成創作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展示,讓學生了解其他同學的創意和創作技巧,并從中獲取靈感和啟示,進一步拓寬自身的創作思路和視野。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通過設計創作主題、提供創作啟示,可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和想象力,讓學生將傳統文化元素與個人創意相結合,并落實在創作中。這樣的創意引導方法不僅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還可促使學生在書法創作中展現個性和風格,形成獨特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
5.實施多樣化評價方式
在書法教育中,教師可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長遠發展。第一,教師可鼓勵學生參加學校內部舉辦的書法展覽,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參展,以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在展覽期間,學生的作品會被展示在學校圖書館或藝術展覽廳,供全校師生欣賞。同時,學校邀請的專業書法家或美術教師會對參展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和點評,如對學生作品的字體、線條、結構等方面給予專業建議,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創作技巧、創作思路。第二,教師可鼓勵學生參加市級、省級比賽、展覽。在比賽中,專業評委會對作品進行評價和排名,給予學生專業性的反饋和肯定。這樣的活動可為學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促使學生在書法創作技巧和藝術表達方面積極探索[11]。第三,教師可引入同儕評價和合作評價方式。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和評價彼此作品,分享自己的創作心得和技巧,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以實現共同進步。其次,將每個小組的評價結果匯總成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報告,包括同儕評價和合作評價的內容。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提供多角度的反饋和指導,還能培養學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激發其創造力和自主學習動力。由上述案例可見,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的書法學習和創作情況,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為其終身學習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綜上所述,書法教育可通過培養學生對線條美、字形美、墨色美和布局美的敏感性,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藝術素養和審美判斷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實施書法教育時,教師可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注重實踐與欣賞的結合、開展個性化教學、進行創意引導、實施多樣化評價方式等策略,積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書法藝術的熏陶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薛萍.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與書法教育的有機結合———評《中小學書法課怎樣上》[J].語文建設,2023(20):85.
[2]馮嘉欣,王英杰.美育視閾下的書法課程研究———以小學書法課程設計為例[J].西部文藝研究,2023(02):173-177.
[3]朱紅梅.新時代小學書法教育研究———評《秦漢簡牘筆法與結字研究》[J].語文建設,2023(02):86.
[4]趙慧媛.翰墨盈香盡芬芳開慧育人譜華章———集安市實驗小學書法教育側記[J].書法教育,2022(05):81-83.
[5]張麗疆.以經典為傳承以學生為本打造書法特色傳承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特色書法教育[J].書法教育,2022(02):86-88.
[6]李雪梅,高揚,丁保龍.筆開新圃墨潤童年———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的書法特色教育[J].書法教育,2022(01):76-78.
[7]馬萬成,王晶,鄭鐘躍.習書修文蒙以養正———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書法課程建設[J].書法教育,2021(11):19-25.
[8]吳利國,張藝寧.小學書法教育存在問題之小議[J].黃河之聲,2021(20):152-153.
[9]唐麗麗.多元多維:讓校園書法活動承載綜合育人目標[J].江蘇教育,2022(93):16-18.
[10]申光.加強寫字教學推動書法傳承———從江蘇省睢寧縣第二小學的書法(寫字)教育談起[J].江蘇教育,2022(45):16-18.
[11]袁海燕.浸潤書香墨韻提升素質教育———以田家庵區第六小學書法教學實踐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26):85-86.
Exploration of Strengtheni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ies
Shen Yingxing
(Changting County Tengfei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6300,China)
Abstract: Calligraphy art, with its beautiful lines, shapes, ink colors, and layout, cultivates students aesthetic taste, artistic literacy, and aesthetic judgment, promoting their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good learning environ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appreciation, and carry out personalized teaching, creative guidance,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aesthetic elements in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alligraphy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is article explor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through calligraphy education,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calligraphyeducation;aestheticability;line;shape;ink color;lay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