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
摘要:“雙減”背景下的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是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路徑。現階段,語文教學存在觀念滯后、效率不高、作業設計不力、延伸拓展不深等問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不佳。為此,教師要積極落實語文新課標,聚焦“雙減”政策,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語文教學觀念,以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效,以推動作業提質增效優化語文作業設計,以組織多元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方式,從而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
關鍵詞:“雙減”;小學語文;減負增效;簡教深學;作業設計;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1-0089-04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重要課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進一步強化課程的育人導向,明確提出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科教學目標和要求,是語文教學高效實施的指引與保障。而“雙減”政策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其明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積極意義。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落實語文新課標,聚焦“雙減”政策,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推進簡教深學,以語文教學觀念的轉變、課堂教學質效的提高、課后作業設計的優化以及課外拓展延伸的推進,夯實學生的語文知識根基,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助力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及語文教學質效的提升。
1.語文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的內涵
“雙減”政策明確指出,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根本在于全面提升校內教學質量。可見,減負與提質增效是同步的,要想達到減輕負擔的效果,必然要促進教學的提質,而教學質量的提升,可以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更有利于促進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素養的提升。“雙減”之下的語文教學,減負增效是目的,簡教深學是路徑。減負增效,要求語文教學回歸學校、回歸課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課堂教學的優化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強有力支持,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語文學習需求[1]。而簡教深學,要求語文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精簡凝練語文知識,充分發揮作業設計的作用,實現課堂教學的延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促使學生在閱讀中、生活中、實踐中廣泛深入地學習語文知識,逐步提高自身的課堂學習效率及語文核心素養。
2.語文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的意義
“雙減”背景下,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的實施,契合學生的語文學習特點,能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第一,貫徹落實“雙減”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壓力、負擔,可使語文教育回歸本質,并避免過重的學業壓力、負擔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保持語文學習興趣,實現身心健康發展[2]。第二,“雙減”下的減負增效與簡教深學,有利于激發語文課堂活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效,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優勢與作用。第三,語文教學基于“雙減”政策所進行的改革與創新,可進一步拓展語文教學范圍,豐富語文學習元素,彰顯語文生活化、人文性、實踐性等優勢,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可見,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與簡教深學,可使學生在輕松的學習及成長環境下實現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
1.教學觀念滯后,不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
目前,語文教學存在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的模式,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不足,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激勵與支持不足,導致減負的同時難以提高質效。另外,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大量灌輸知識的做法,這就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課堂教學效率不高,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是“雙減”的應有之義,也是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的必然要求[3]。但在教學中,部分教師未采取靈活、新穎的方式進行課堂創新,導致課堂缺乏活力,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熱情不足。有的教師利用課堂大量時間講解知識點,未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顯然,這不利于學生的語文深度學習。
3.作業設計質量不高,影響學生的知識鞏固
“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內容、方式要有所調整。但部分教師在減輕作業數量的同時,未實現作業質量的提升,導致作業的作用發揮有限,并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及能力的提升[4]。另外,有的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差異性、實踐性,以基礎知識的鞏固為主,應用拓展不足,趣味性有限,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不高,完成效果不理想,難以實現語文學習的提質增效。
4.拓展延伸不足,難以達到深學效果
語文教學中的減負提質與簡教深學,應當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與學的質量。但部分教師不知如何把控減負與提質、簡教與深學的度,存在減輕了學生的學業壓力、語文教學質量停滯不前,教學中的滲透不足,課外拓展難以推進等情況,導致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受限。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語文教學觀念
(1)體現學生主體原則。語文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是學生主動體驗、主動參與、積極探尋的過程,是學生與知識、文本對話的過程。“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師要積極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和原則,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文字理解及運用能力,發展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5]。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簡教”,適當留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并鼓勵學生以合作學習的方式交流思想,自主完成知識體系建構,以此實現深度學習。
(2)激發語文學習興趣。“雙減”背景下,語文減負增效的根本是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而減負增效的實現要建立在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的基礎上。為此,語文教師要積極挖掘教學內容中的趣味元素并融入課堂,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有求知的欲望,有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簡教深學的目標[6]。例如,語文課堂教學中、課后的作業設計均要體現出趣味性的特點,使學生有探究的欲望,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提高能力,發展素養。
(3)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基于“雙減”提出的減輕學業負擔、促進課堂提質、實施精簡教學的要求,語文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從源頭上理順脈絡,從宏觀上把握語文教學節奏。語文教學內容瑣碎,涵蓋字詞句、閱讀與寫作等多個層面,要想全方面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就需要教師從整體上把控語文教學時間、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設計清晰可行的教學計劃,統籌落實教學任務,將教學重心向課堂轉移,建構體系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框架。
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效
(1)應用信息技術,激發課堂活力。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直觀、清晰、全面地呈現知識,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基于“雙減”政策的提質增效要求,語文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中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知識及抽象知識的呈現方式,如以思維導圖等方式直觀呈現基礎知識,以多媒體呈現重點難點知識,以教學情境呈現抽象性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和吸收。例如,在《傳統節日》一課教學中,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播放人們歡度春節、中秋節的活動視頻,把節日喜氣洋洋的氛圍傳遞給學生,然后以框架圖的形式直觀呈現傳統節日的時間順序,便于學生把握這一難點知識,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以自主、合作、探究,實現深度學習。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讓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實現自主學習與深度學習[7]。第一,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深入探索知識。圍繞教學內容,學習任務單可分為課前、課中兩部分,以此建構起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系,促使學生層層遞進地深入學習語文知識。其中,在課前預習環節,學習任務單以搜集相關背景知識為主,使學生初步掌握課堂學習內容。在課堂探究環節,學習任務單涵蓋的內容較多,從生字詞的學習到課文的朗讀,再到故事情節及情感的把握,以此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借助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既契合簡教深學的要求,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與綜合學習能力。第二,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學生實現語文深度學習。基于“簡教”的議題和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從多個角度理解知識,尋找問題解答方式,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8]。與小組成員圍繞議題搜集資料、展開思考與討論的過程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探索欲,還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例如,在《小馬過河》一課教學中,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分角色扮演及朗讀活動,并思考“小馬是如何過河的”等問題,同時在小組討論中分享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這種分組合作、集體探究、共同分享的學習模式,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有利于學生鞏固知識,鍛煉思維,實現深度學習。
(3)強化知識關聯,建立知識體系。目前,語文教學活動仍存在淺表化現象,與“雙減”提出的提質增效、簡教深學的要求不符。要想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生實現深度學習,教師就要充分發揮“教”的作用,強化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搭建知識框架體系,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一,注重文以載道,詩以言情。語文教材所選取的課文都有特定的育人價值與情感價值,為此,教師可將語文與歷史關聯,積極拓展語文教學的“時空領域”,如從作者所處的時代鋪開,以時間為脈絡梳理知識,以歷史視角分析內容,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歷史,以此增添語文教學內容的歷史色彩與人文情懷,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講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教師可將杜甫的生平、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等融入語文教學中,并提供杜甫同時期創作的其他詩歌作品,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蘊含的豐富情感。第二,關聯生活,自然生長。語文教學內容包含豐富的生活化元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將語文教學活動與生活相關聯,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自然生長,循序漸進地建立知識結構體系。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時,教師可用撲克牌比大小的方式,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田忌的賽馬策略。可見,巧妙創設契合學生成長特點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有利于學生獲取新知,建構新知,發展新知,這也符合簡教深學的要求。
3.推動作業提質增效,優化語文作業設計
基于“雙減”對作業提出的提質增效要求,教師要優化語文作業設計,融趣味化、差異化、生活化、實踐性等于一體,發揮出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拓展思維視野的作用。“雙減”政策下,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需求設計分層作業,即基礎作業、提升作業與拓展作業,建構層層遞進的作業體系,是促進作業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其中,基礎作業面向全體同學,主要幫助學生鞏固課內所學的字、詞、語句等,夯實語文根基,為其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和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基礎作業要圍繞教材內容設計,保證數量、質量,突出重點難點。提升型作業面向多數學生,是對課本知識的適當拔高,旨在鍛煉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感知能力。拓展型作業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自愿完成。此類作業多為實踐應用型作業,既有與課文同類型的文學作品的拓展閱讀,也有圍繞主題進行的社會調查類實踐活動,還有跨學科的學習任務。拓展型作業具有趣味性、實踐性、豐富性、多元化等特點,學生可向家長求助,或邀請同學以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拍攝照片、視頻等方式感受季節變化的美,或鼓勵學生以繪畫的方式呈現觀察到的美景,或支持學生以口頭語言、文字記錄等多種方式表達對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感悟。可見,提供生活化、實踐化的作業,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鼓勵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式表達思想及情感,既可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
4.組織多元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方式
語文是兼具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學科,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離不開生活資源的融入與支持。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然、社會生活中的各類資源,積極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推進家校共育,以此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9]。自然及社會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在語文簡教深學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推進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第一,合理篩選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素材與資源,并融入課堂教學中,以豐富學生的體驗。例如,教師可將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色作為語文教學素材,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觀察,體會不同景色之美,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時,基于學生對中國近代史缺乏深入了解的學情,教師可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為學生播放與近代史有關的紀錄片,將影片內容作為語文教學的素材與資源,以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第二,靈活運用實踐化的語文教學方式與方法,增添教學趣味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郊游、參觀、走訪、調查等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傳統文化的內容,在進行傳統文化熏陶與教育以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教師可組織社會調查活動,鼓勵學生挖掘本土的傳統文化資源,探究其歷史,總結其文化特點,并形成調查結果,與師生分享,以此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成為必然趨勢。現階段,語文教學存在觀念滯后、效率不高、作業設計不力、延伸拓展不深等問題。為此,教師要積極貫徹新課標,進一步落實“雙減”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拓展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促使學生實現高效學習、深度學習,同時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注重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并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打造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高效課堂,優化作業設計,組織多元實踐活動,多管齊下,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創新,以語文教學的提質增效達到簡教深學的效果,以此夯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基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玲.“雙減”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變革的思考[J].江蘇教育,2022(17):7-10.
[2]李鴻.“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增效減負的措施[J].天津教育, 2023(03):86-88.
[3]陳青.“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 2023(01):60-61.
[4]趙鵬程,胡芳,陳艷.“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思考[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3,42(05):117-120.
[5]陳淼桃.“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方法[J].甘肅教育,2022(24):63-65.
[6]盧雪,謝繼紅.“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價值取向與實施路徑: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4):52-57.
[7]陳新霞.雙減環境下農村小學生敘事文習作能力的培養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12):13-15.
[8]馬麗華.“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J].天津教育,2023(17):108-110.
[9]李亮.“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J].江蘇教育,2022(17): 21-24.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Reducing Burden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Deepening Learning through Simplified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Lin Na
(Wuxu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inq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Linqing 2526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reducing workload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simplifying teaching and deepening learning, are effective path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develop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such as outdated concepts, low efficiency, inadequate homework design, and insufficient extension and expansion, which lead to poor learning outcomes for students.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new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 focus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change thei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oncepts by respecting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innovative educational teaching method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efficiency of homework, optimize Chinese homework design, organize diverse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expand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s, and truly achieve the reduction of workload and efficiency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as well as simplified teaching and deep learning.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reduce burden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simple teaching and deep learning;homework design;practical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