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君
隨著信息技術更迭,網絡新媒體逐步攻占傳統媒體市場,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愈加豐富,方式愈加便捷,廣播電視新聞的獨家性、權威性地位受到挑戰。為重塑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影響力,“媒體融合”概念被提出,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資源盤活廣播電視新聞流量成為當下電視新聞從業者熱議的課題。由華金香所著的《廣播電視新聞應用基礎研究》一書,從媒體融合視角出發,對廣播電視新聞面臨的困境展開探討,再從采寫編評等維度對傳統新聞的改革創新提出建議,希望幫助傳統媒體打破時代困局,再次獲得影響力與號召力。本書以專業的學科知識、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解構新興媒體的傳播特點,破解廣播電視新聞受眾流失、收視率低迷等問題,幫助新聞節目再煥生機。
媒體融合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現狀。自20世紀后半葉始,廣播電視新聞憑借時效性、權威性成為受眾的重要信息來源之一。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傳播媒介從廣播電視延伸到手機、電腦等移動端,信息源的獲取和發布越來越便捷。此時,廣播電視從業者意識到加速媒體融合進程,改革新聞生產方式方法勢在必行。但從本書中發現,當下傳統媒體在媒體融合階段中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傳統媒體由于身處信息傳播壟斷地位多年,對“互聯網+”新聞理念接受度低于新興媒體,容易導致媒體融合僅存于口號中,不愿意“彎腰低頭”深入了解互聯網新聞的生產及傳播機制。其次,各地媒體融合進度受當地經濟、政策及地理因素等影響呈現較大差異化。如本書作者所言,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媒體融合進程欠缺技術及資金支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傳媒生態的有序發展。最后,傳統媒體新聞從業者的結構較為單一,采寫編評多由不同團隊合作完成。但新興媒體中需要從業者短時間內編輯新聞、發布新聞進而獲取關注度,廣播電視新聞從業者由于不熟悉互聯網新聞采集制作方式,難以與新媒體工作人員搶占流量市場。
媒體融合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意義。媒體融合是指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傳播通道結合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信息渠道多樣化來增強受眾獲取信息的體驗感。因此,廣播電視主動融入媒體融合進程對新聞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方面,廣播電視新聞的優勢在于深度化、官方化報道,但新興媒體以時間快、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等特點吸引大量受眾。相較于網絡新聞的短平快,廣播電視新聞與受眾卻隔了一層距離。但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媒體可以依托新媒體技術在新聞節目中開辟互動模塊,將電視“大屏”與移動端“小屏”結合起來,讓受眾在傳統媒體新聞節目中體驗雙向互動,消解廣播電視與受眾長期以來的距離感,以此提升受眾觀看傳統新聞的體驗感、參與度。另一方面,媒體融合將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連接起來,讓傳統媒體看到受眾喜好的轉變、新聞制作方式的革新變化;讓網絡媒體領略到傳統媒體對新聞真實性、客觀性的堅持。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彼此吸收學習,以此創新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及播出模式,增強傳統媒體新聞的影響力及傳播力,進而促進我國傳媒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媒體融合視角下廣播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路徑。正如本書所述,在媒體融合背景中廣播電視新聞的創新發展可參考以下幾點。一是樹立“互聯網+”新聞理念,新時代新聞傳播“獨木不成林”,需與新興媒體合作來彌補自身時效性、互動性弱的短板,進而創新傳統新聞生產機制。二是搭建全媒體平臺,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整合全網媒體資源,將文字、圖片、聲音、畫面等融合,保證受眾觀看新聞的時效性、真實性,同時保留互動功能,幫助廣播電視新聞獲取更多的受眾支持。三是打造多元化新聞傳播人才矩陣,在媒體融合背景中積極尋求合作,輸送工作人員至新媒體平臺,了解網絡新聞的特性,學習網絡新聞編輯剪輯技術。總之,豐富傳統媒體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技能,使其既擁有新媒體的技術又能秉持傳統媒體的專業度,有利于制作更優質、更貼近受眾的新聞節目,進而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公信力。
作者單位 湖南衛視
【編輯: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