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麗 劉甜甜
作者簡介:楊麗麗,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血液科。
【摘要】目的 探究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ITP)患者應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聯合地塞米松治療的效果,以及對血小板計數(PLT)的影響與臨床安全性,為ITP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選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沭陽中興醫院收治的43例ITP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地塞米松治療,21例)、觀察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地塞米松治療,22例),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并于治療后隨訪1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1、2、4、14 d后PLT水平的變化情況,治療前治療14 d后炎癥因子、免疫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以及治療14 d后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及隨訪期間復發率情況。結果 與治療前比,治療1、2、4、14 d后,兩組患者PLT指標均呈逐漸升高的趨勢,且治療后各個時間點觀察組均較對照組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22(IL-22)指標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CD4+、CD3+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患者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隨訪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4.55%)較對照組(38.10%)更低(均P<0.05);治療14 d后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ITP應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地塞米松治療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PLT水平,調節免疫能力,還可降低患者體內的炎癥反應、疾病的復發率。
【關鍵詞】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 地塞米松 ;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 ; 血小板計數 ; 免疫功能
【中圖分類號】R5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6.0051.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17
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種自身性免疫性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還會對其心理和社會功能產生深遠影響。在ITP患者的治療中,地塞米松可通過抑制免疫系統對血小板的攻擊,從而在短期內有效提高血小板計數(PLT)水平,減少出血事件。然而地塞米松的治療效果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骨質疏松、高血糖及免疫抑制等一系列的不良反應[1]。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夠刺激骨髓生成血小板,提高PLT水平,減少出血事件,從而改善ITP患者的生活質量[2]。近年來,地塞米松聯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治療方案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然而,關于這一聯合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往的研究仍有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ITP患者應用地塞米松聯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沭陽中興醫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43例ITP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1例)和觀察組(22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齡36~65歲,平均(49.74±
4.57)歲;體質量49~78 kg,平均(64.42±4.84) kg;病程1~11個月,平均(5.51±1.25)個月;PLT(21~28)×109/L,平均(24.52±2.80)×109/L。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齡41~69歲,平均(49.81±4.64)歲;體質量47~82 kg,平均(64.50±4.91) kg;病程2~13個月,
平均(5.59±1.33)個月;PLT(21~28)×109/L,平均(24.44±2.31)×109/L。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與《成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 [3]中ITP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⑵PLT低于100×109/L;⑶未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或血小板生成素等相關治療。排除標準:⑴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或并發癥;⑵對地塞米松或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藥物成分過敏;⑶在3個月內接受過免疫抑制劑治療。沭陽中興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該項研究,且所有患者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40 mg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療(成都天臺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0723,規格:1 mL∶5 mg),將其與250 mL生理鹽水混合后靜脈滴注給藥,30 min/次,1次/d,連續治療4 d。用藥后連續觀察14 d,如果觀察期間治療效果不明顯或病情出現反復,將重復上述治療方案1次,不維持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如果PLT水平提升超過50×109/L或者患者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則立即停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加用300 U/kg體質量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48,規格:15 000 U/mL)皮下注射治療,1次/d,連續治療14 d。在治療過程中,如果PLT水平提升超過50×109/L或者患者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則立即停藥。兩組患者均治療14 d,治療后隨訪1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PLT水平。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14 d后,抽取患者5 mL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運用全自動模塊式血液體液分析儀(希森美康株式會社,型號:XN-10)檢測PLT水平。⑵炎癥因子。分別于治療前、治療14 d后,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時采集5 mL外周靜脈血,以離心速度為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得上層血清,后運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22(IL-22)水平。⑶免疫功能指標。采血方法同⑵,運用流式細胞儀(深圳唯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號:EasyCell 104A1)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14 d后外周靜脈血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并計算CD4+/CD8+比值。⑷不良反應與復發情況。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用藥14 d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發熱、無力、胃腸道反應、皮疹的發生情況及隨訪1個月后的復發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各個不良反應發生率之和。ITP復發定義:患者在接受初始治療并達到完全反應(PLT≥100×109/L且無出血)后,如果PLT下降至30×109/L以下,或降至基礎水平2倍以下,或出現新的出血癥狀,即視為ITP復發,此情況需要通過至少2次檢測確認,檢測間隔至少1天[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PLT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2、4、14 d后,兩組患者的PLT指標均呈逐步升高的趨勢,且治療后的各個時間點觀察組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IL-6、IL-17、IL-22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CD4+、CD3+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 治療14 d后,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復發率(4.55%)低于對照組(38.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ITP是一種以血小板自身免疫破壞為特征的疾病,長期以來,地塞米松一直是ITP初步治療的主要選擇,然而長期使用會發生諸多不良反應,且部分患者對地塞米松治療呈現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不佳[5]。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通過直接作用于骨髓的巨核細胞,刺激血小板的產生,從而有效提升PLT,減少出血事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ITP的發生與T淋巴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有關,而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通過改善1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2型輔助性T淋巴細胞(Th1/Th2)平衡,恢復正常的T淋巴細胞水平,進一步提高ITP患者的臨床療效;此外,該聯合治療方案可通過降低對地塞米松的依賴,減少其相關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治療安全性[7]。本研究中,治療1、2、4、14 d后觀察組PLT水平均較對照組更高;治療14 d后,觀察組患者IL-6、IL-17、IL-22水平較對照組更低,提示治療方案不僅可以提高PLT,減少出血的風險,還可以抑制炎癥
反應。
CD4+百分比降低會使患者機體內的B淋巴細胞迅速增殖,從而破壞體內血小板;而CD8+會損傷患者體內的血小板,CD8+數量異常增高就會導致患者體內的PLT急速下降[8]。本研究中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D4+百分比、CD3+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較對照組更高,CD8+百分比均較對照組更低,且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少治療后出血與復發的風險。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直接作用于骨髓中的巨核細胞及其前體細胞,刺激其增殖、分化和成熟,從而加速血小板的生產;血小板表面含有大量的免疫細胞,其中包括T淋巴細胞及其亞群,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的比例,可有效改善ITP患者的免疫狀態,從而降低自身免疫對于血小板的破壞,進而減少出血風險,提高PLT,降低復發率[9-10]。此外,在本項研究中,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聯合治療不會明顯增加患者不良反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綜上,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與地塞米松聯合治療能更有效地提升ITP患者PLT、優化免疫狀態、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并顯著降低復發率,臨床安全性高。然而本研究的樣本量有限,未來應進一步驗證本研究結論的普適性。
參考文獻
郭曉, 邢玉敏, 李文靜, 等. 健脾止血湯聯合短程大劑量地塞米松對慢性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治療的臨床研究[J]. 河北中醫藥學報, 2020, 35(5): 27-30.
謝坤瑩, 魏錦, 鄒興立, 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組人白介素11分別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成人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療效[J]. 實用醫學雜志, 2019, 35(16): 2624-2627.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 成人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J]. 中華血液學雜志, 2016, 37(2): 89-93.
郭雪洋. 清熱涼血方配合西藥治療復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療效研究[J]. 陜西中醫, 2018, 39(8): 1091-1093.
洪攀, 傅佳萍, 封蔚瑩, 等. 艾曲泊帕聯合大劑量地塞米松治療ITP療效分析[J]. 浙江臨床醫學, 2020, 22(7): 1025-1027.
劉丹娜, 陳露, 蘇田麗, 等. 固定劑量與按體重調整劑量使用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臨床療效的探索性分析[J]. 中南藥學, 2023, 21(6): 1643-1647.
黃菊, 衛仿仙, 韓艷霞, 等. 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骨髓TPO及c-mpl水平測定意義[J]. 實用醫學雜志, 2021, 37(15): 1982-1987.
李桂湖, 王玨.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地塞米松對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 現代醫院, 2018, 18(12): 1803-1805.
郭星, 趙丹, 左金曼. 海曲泊帕聯合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療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藥房, 2023, 34(23): 2910-2914.
劉丹, 符祥俊, 陳文婷, 等. 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聯合利妥昔單抗治療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療效及對凝血功能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 河北醫學, 2021, 27(8): 1256-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