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笑宇,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腦血管病診療。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進展性腦梗死使用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對患者臨床療效、神經功能、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首頤礦山醫院就診的103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單一組(51例)與聯合組(52例)。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調節血糖血脂、保護神經、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循環等,單一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接受丁苯酞治療,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的基礎上聯合依達拉奉右莰醇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并隨訪
3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的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炎癥因子,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治療后3個月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腦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評分,以及治療前、治療后3個月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結果 治療2周后聯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2.31%)高于單一組(74.51%);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聯合組較單一組均更低;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衰老關鍵蛋白5(Fibulin-5)水平均升高,聯合組較單一組均更高;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后、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均逐漸降低,且不同時間點聯合組NIHSS、mRS評分均低于單一組;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ADL、MoCA評分均升高,聯合組較單一組更高(均P<0.05)。結論 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其預后認知及生活能力。
【關鍵詞】急性進展性腦梗死 ; 依達拉奉右莰醇 ; 丁苯酞 ; 神經功能 ; 炎癥反應
【中圖分類號】R74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6.0035.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6.012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病情較為復雜,可導致患者腦組織損傷,患者發病
6 h后其病情呈進行性加重,致死、致殘率較高。當前臨床多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抗炎、保護腦組織等藥物控制患者病情的惡化程度,但治療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丁苯酞可有效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促使神經功能恢復,減少腦殘疾發生率和死亡率[1],但其需要在規定的時間窗口內進行,超過時間窗口可能導致出血性腦卒中,且單藥應用效果較為有限,無法滿足臨床治療需求,為進一步改善患者預后,需尋求更為有效的聯合用藥方案。依達拉奉右莰醇中的依達拉奉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右莰醇可抑制炎癥相關蛋白表達,能夠更好地保護患者的神經元,改善神經功能缺損[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
103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開展研究,旨在探討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首頤礦山醫院就診的103例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為單一組
(51例)與聯合組(52例)。單一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9、22例;年齡31~76歲,平均(59.75±5.28)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4 h,平均(2.63±0.47) h;小動脈閉塞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源性腦梗死分別為24、19、8例。聯合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8、24例;年齡28~78歲,平均(60.24±5.31)歲;發病至入院時間1~4 h,平均(2.59±0.43) h;小動脈閉塞性、大動脈粥樣硬化性、心源性腦梗死分別為26、20、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 [3]中標準;⑵首次發病;⑶無癲癇病史、精神病史、藥物濫用史。排除標準:⑴伴有顱內出血性疾病;⑵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⑶合并腦腫瘤。本研究經北京首頤礦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執行。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治療,包括調節血糖血脂、保護神經、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循環等。單一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0041,規格:100 mL∶丁苯酞25 mg與氯化鈉0.9 g),25 mg/次,2次/d。聯合組患者在單一組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海南先聲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0007,規格:5 mL∶依達拉奉10 mg與右莰醇2.5 mg),取15 mL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與100 m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均勻進行靜脈滴注,2次/d。兩組均治療2周,并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療2周后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臨床治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4]評分減少90%以上;顯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IHSS評分減少45%~90%;有效為治療后臨床癥狀有一定改善,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為治療后患者相關癥狀無明顯改善,NIHSS評分減少<18% [3]。總有效率=臨床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⑵炎癥因子。于治療前及治療
2周后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離心(15 min,3 500 r/min),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雙抗夾心化學發光法檢測其衰老關鍵蛋白5(Fibulin-5)水平。⑶神經缺損及殘疾程度。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治療后3個月分別采用NIHSS、腦卒中改良Rankin量表(mRS) [5]評估兩組患者神經缺損及殘疾程度。其中NIHSS量表評分0~42分,分值越高代表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mRS根據患者癥狀輕重給予0~6分,得分越高代表殘疾程度越高。⑷認知及生活能力。記錄兩組隨訪期間出血性轉化率(急性腦梗死后出血)。于治療前、治療后
3個月分別使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ADL) [6]、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 [7]評估兩組患者生活能力及認知功能。其中ADL量表評分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高;MoCA量表總分為3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血清IL-8、TNF-α均降低,血清Fibulin-5升高,聯合組炎癥因子變化幅度較單一組更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后、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NIHSS、mRS評分均逐漸降低,且不同時間點聯合組較單一組均更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認知及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3個月兩組患者ADL、MoCA評分均升高,聯合組較單一組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為腦血管病變所引發的組織血流障礙,可導致患者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情況,患者臨床可表現出偏癱、頭暈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丁苯酞可抑制細胞鈣離子超載,加快缺血組織的血流灌注,減少機體自由基生成及神經細胞凋亡,有效保護神經功能[8]。但部分患者單一用藥效果并不理想。
依達拉奉右莰醇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依達拉奉為自由基清除劑,同時還是腦保護劑,其親脂性較強,分子結構較小,是較為理想的抗氧化劑,在抑制神經細胞凋亡、保護神經功能的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谷氨酸活性,調節血腦屏障,進一步改善神經元功能,促使神經功能恢復。依達拉奉右莰醇與丁苯酞聯合應用可協同增效,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保護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患者預后[9]。本研究中,與單一組比,治療2周后聯合組臨床總有效率更高,治療2周后、治療后
3個月NIHSS、mRS評分均更低,這提示急性進展性腦梗死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可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保護患者神經功能,降低其殘疾程度。
IL-8、TNF-α為臨床常見促炎因子,Fibulin-5能夠進一步加強細胞外基質與內皮細胞的黏附作用,對血管屏障起保護作用,其表達水平降低意味血腦屏障炎癥損傷。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發生后,患者神經細胞凋亡,大量氧自由基生成,炎癥因子受刺激出現大量釋放,對血腦屏障造成損傷,進入腦組織后,作用于神經元,進一步加重機體的神經功能損傷[10]。本研究中,與單一組比,治療2周后聯合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更低,Fibulin-5水平更高,這提示急性進展性腦梗死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可有效減輕患者機體炎癥反應。究其原因為,依達拉奉中的陰離子可與自由基相結合,清除氧自由基、羥自由基,降低細胞膜過氧化損傷,有效保護神經元結構;右莰醇能夠有效抑制腦組織再灌注后的炎癥因子表達,有效阻斷繼發性炎癥,減輕腦組織再灌注損傷,進而有效減輕機體炎癥反應[11]。另外,本研究中,治療后3個月聯合組患者ADL、MoCA評分高于單一組,這提示急性進展性腦梗死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中期預后。分析其原因與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可進一步保護患者神經元及功能、降低其殘疾程度有關。
綜上,急性進展性腦梗死以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可有效提升臨床療效,保護患者神經功能、降低其殘疾程度,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其預后認知及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李一才, 韓國勝, 竇壽坦,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6): 763-767.
林雅明, 吳云虹, 肖林婷,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治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18): 2602-2606.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8, 51(9): 666-682.
吳培培, 董少軍, 孫田田, 等. 丁苯酞聯合阿司匹林和硫酸氫氯吡格雷對急性腦梗死患者NIHSS評分和mRS評分影響[J]. 河北醫學, 2022, 28(2): 327-331.
車靜, 蔡耘, 劉娜,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血糖波動與NIHSS評分、mRS評分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22, 28(1): 92-97.
馮艷慧, 崔建平, 林春. 丁苯酞聯合奧扎格雷鈉對急性腦梗死患者NIHSS、ADL評分和凝血功能的影響[J]. 中國基層醫藥, 2023, 30(3): 428-432.
李艷華, 張麗冉, 夏瑞雪, 等. 腔隙性腦梗死伴腦白質病變患者血清miR-146a和NSE水平與MoCA評分的關系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20, 20(21): 4139-4142, 4176.
韓薇, 徐宇浩, 于明. 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療急性大動脈粥樣硬化型腦梗死患者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3, 39(3): 316-319.
李衛征, 武國良, 吳強. 依達拉奉右莰醇與阿托伐他汀對老年急性腦梗死伴顱內動脈狹窄患者脂代謝及炎癥影響[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23, 25(1): 57-61.
聶亞蒙, 張小強, 馮鵬展,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rt-PA靜脈溶栓治療超早期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對預后的影響[J]. 天津醫藥, 2023, 51(7): 766-771.
胡樑臣, 李可靜, 于學會, 等. 依達拉奉右莰醇聯合丁苯酞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神經元保護作用[J]. 微循環學雜志, 2023, 33(1): 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