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udy on the effect of based on exercise therapy cervical cancer radiotherapy patients physical function recovery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 exercise therapy;cervical cancer;radiotherapy;physical function;quality of life;nursing
摘要 目的:探討基于運動療法的宮頸癌放療病人身體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提高的效果研究。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宮頸癌放療病人11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運動療法干預。干預7周后比較兩組干預身體功能等情況。結果:干預前,兩組病人身體功能、生活質量及癌因性疲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身體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觀察組較高(Plt;0.05),而癌因性疲乏評分明顯較低(Plt;0.05)。結論:運動療法對宮頸癌放療病人身體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高有積極效果,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癌因性疲乏。
關鍵詞 運動療法;宮頸癌;放療;身體功能;生活質量;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7.028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尤其在發展中國家尤為普遍。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8年宮頸癌病例為5.70萬人,死亡病例約2.11萬人[1]。宮頸癌主要發病因素是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相關的高危型HPV型。與此同時,多種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宮頸癌的風險,包括吸煙、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2]。宮頸癌早期以手術為主,而中晚期主要采用放療或聯合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法。放療在治療中晚期宮頸癌方面具有重要地位[3]。放療是通過高能放射線或粒子來殺死癌細胞并縮小或消除腫瘤。放療可以控制宮頸癌的局部進展,改善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質量。然而,放療也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會對身體功能造成一定損傷,還可能導致病人出現癌因性疲乏,即一種因為癌癥治療而導致的持續疲勞狀態[4]。這種疲乏可能比一般的疲勞狀態更為嚴重,而且會持續更久,病人可能會感到缺乏精力和動力,容易疲倦和疲憊,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質量。為減輕放療后對身體功能、生活質量以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臨床護理干預對病人預后至關重要[5]。研究表明,為減輕放療對病人的影響,建議病人積極參加康復訓練,如肌肉強化、氧氣療法等,增加身體抵抗力[6]。運動療法是一種通過運動來幫助病人身體和心理康復的治療方法。它被廣泛應用于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肥胖癥、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癌癥、抑郁癥等,已取得較好效果[7]?;诖耍狙芯刻接懟谶\動療法的宮頸癌放療病人身體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提高的效果研究?,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宮頸癌放療病人11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病人年齡為22~59(47.33±2.21)歲;體質指數(BMI)為19.13~24.56(20.22±1.45)kg/m2;病程為4~8個月;病理類型:鱗癌23例,腺癌18例,鱗腺癌14例。觀察組病人年齡為21~60(47.26±2.98)歲;BMI為18.77~24.47(20.19±1.53)kg/m2;病程為3~7個月;病理類型:鱗癌22例,腺癌17例,鱗腺癌16例。兩組病人年齡、BMI、病理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符合臨床宮頸癌診斷標準[8];2)行放療治療;3)年齡為18~60歲;4)無意識障礙,可正常溝通;5)可獨立完成量表調查;6)同意參與研究。
1.2.2 排除標準
1)不宜運動;2)有精神疾病史;3)不能完整收集資料;4)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向病人講解相關知識等,并對其進行飲食護理,按時進食且吃維生素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食品,盡可能多地攝入液體,保持身體水分;皮膚護理,放療會對病人的皮膚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損傷,因此要保持受影響的皮膚干燥并避免穿緊身衣物,病人可使用溫水沖洗受影響的皮膚并輕輕擦干;生活護理,放療結束后適當進行散步和其他輕度運動,但避免過度活動,以免引起身體疲勞和不適;心理護理,與病人交流并鼓勵他們積極面對治療后的生活;觀察病人副作用,放療治療期間,病人出現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發熱等不適反應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嚴重的副作用,如出血、尿頻、尿急等,則需要及時上報醫生并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1.3.2 觀察組
1.3.2.1 成立運動療法護理小組
選取1名護士長、1名康復師、1名心理師、3名責任護士共同組成運動療法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長,建立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機制,確定職責和任務,并定期進行相關疾病知識、運動療法等方面的學習培訓。小組通過查閱文獻,篩選歸納相關信息,開會討論制定運動療法護理方案,包括靜態運動、動態運動、心理疏導等低強度運動措施。根據干預方案,為病人開展多項干預活動,并對每位病人建立個人檔案,記錄運動方案和效果,及時反饋調整情況。對病人進行定期檢查和評估,以便發現并及時糾正運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進一步優化運動方案,促進病人健康恢復。
1.3.2.2 運動療法
1)溝通交流:每天與病人交流,幫助緩解其負面情緒,使其以積極心態去面對病情,并積極參與治療。向病人和家屬詳細說明運動的目的、方法和意義,并要求責任護士和家屬一起監督病人運動情況。每周組織病人進行交流,了解病人運動情況和耐受性,并根據個體差異不斷改進服務。2)運動療法:分為靜態和動態運動。靜態運動包括筆直站立、提肛訓練和閉目養神。動態運動包括慢走、腰部轉體和伸展運動等。建議病人每天運動1 h,分為晨起、放療前、放療后和睡前4個時間段,每周運動3次或4次。晨起主要在病區內慢步走20 min,并進行腰部轉體和伸展運動,每項運動15 min。放療前2 h或3 h指導病人進行靠墻自然站立訓練,在放松身體放松心情方面非常有效。放療后,病人閉目養神,放松身心,想象一個舒適的環境。睡前,指導病人做提肛訓練,進行約50次,每次持續5~10 min。對于個別病人,根據情況增加或減少運動量,并由家屬和責任護士共同監督。同時教會病人如何監測心率,并控制心率在目標范圍內的50%~60%,運動遵循循序漸進、個性化勞逸結合的原則。共干預7周。
1.4 觀察指標
1.4.1 宮頸癌放療身體功能評分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Cervix,FACT-Cx)
采用FACT-Cx[9]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身體功能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腫瘤特異性(0~44分)、生活質量(0~28分)、身體功能(0~28分)、情感影響(0~24分)和社會影響(0~12分)5個維度,病人自行完成。各條目評分范圍為0~4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輕、身體功能越好、情感和社會影響越小。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92。
1.4.2 腫瘤病人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
采用EORTC QLQ-C30[10]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功能、癥狀以及總評價3個維度,共30個條目,每個維度滿分為100分,病人自行完成。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703。
1.4.3 Piper疲乏修訂量表
采用Piper疲乏修訂量表[11]對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癌因性疲乏進行評估。該量表包含行為、情感、感覺、認知4個維度,滿分為40分,病人自行完成。得分越高,表明癌因性疲乏越嚴重。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12。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身體功能評分(見表1)
2.2 生活質量評分(見表2)
2.3 癌因性疲乏評分(見表3)
3 討論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放療是宮頸癌中晚期主要手段,放射治療產生的不良反應可直接影響病人生命質量。且隨著放療次數的增加,宮頸癌病人會出現身體虛弱、活動無耐力、嗜睡、疲勞等癌性疲乏癥狀,嚴重影響病人治療效果[12]。此外,由于病人長期被疾病折磨,治療疾病依從性和生命質量較差,因而對于其需要開展適當護理措施。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取得的護理效果不佳[13]。有研究表明,運動不僅有效促進身體系統發育,還能鍛煉意志,改變心態[14]。癌癥病人常常認為在疲乏時應靜養,然而接受放療的病人在無禁忌時應每天有規律的、低強度地鍛煉,堅持時間越長,治療相關疲乏的效果越好。對于病人來說,適當運動可幫助病人保持良好心態,增加體能和自信心,降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發生。此外,運動還可以提高肺活量和氧氣攝取量,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從而有效對抗疾?。?5]。
本研究將運動療法應用于宮頸癌放療病人臨床護理中,通過成立運動療法護理小組,從靜態運動和動態運動2個方面對病人展開干預。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病人身體功能、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身體功能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較高(Plt;0.05),提示運動療法可有效促進宮頸癌放療病人身體功能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究其原因為:運動療法可以提高病人的心肺功能,增加氧氣攝入量和運輸到身體各部位的能力,從而減輕疲勞感和增強體力。此外,定期進行運動還有助于降低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減輕身體疼痛和不適感,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信心和抵抗力;其次,運動療法有助于增強病人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病人的身體機能;此外,運動療法還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睡眠質量、減輕疼痛和不適感、改善食欲等,從而提高病人對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幸福感,進而有利于促進身體功能恢復并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前,兩組病人癌因性疲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癌因性疲乏評分較低(Plt;0.05),提示運動療法有效降低病人癌因性疲乏,主要原因為:運動療法是緩解癌性疲乏的一種有效方法,可以提高身體機能,加強身體的耐受性和適應能力,從而使病人更好地承受放療帶來的不良反應,減輕疼痛等癥狀,此外,運動可以增強病人的社交能力,促進良好的社會互動和交流,減少孤獨感。采取運動療法方案,病人可以在運動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運動后增強了自信,積極配合治療,這與謝艷珊[16]在低強度運動療法結合生活指導對宮頸癌病人癌性疲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中取得的結果類似。
4 小結
綜上所述,運動療法對宮頸癌放療病人身體功能恢復和生活質量提高有積極效果,有效降低病人的癌因性疲乏。但在實踐中需要多方面考慮到病人身體情況、健康風險、年齡等方面的限制。
參考文獻:
[1] 趙琛,宋淑芳.我國宮頸癌流行病學及病因學的研究[J].醫學信息,2021,34(5):6-8.
[2] 李道娟,師金,靳晶,等.宮頸癌的流行病學趨勢[J].中華腫瘤雜志,2021,43(9):912-916.
[3] 朱瑞霞,侯永利,李齊羽,等.宮頸癌組織中Survivin、ICAM-3的表達及與放療敏感性的關系[J].實用癌癥雜志,2023,38(1):21-24.
[4] 周俊.宮頸癌術后放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相關因素調查[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8(2):114-116.
[5] 季娟,楊益群,徐曉婷,等.同步放化療宮頸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與焦慮抑郁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8):573-576.
[6] 顏秀麗.循證理念指導下的康復訓練對宮頸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21,8(23):61-63.
[7] 馮思嘉,高寒,陳俊,等.運動療法在運動系統相關疾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23,42(1):74-79.
[8] 鄭婭婷,任琛琛,楊立,等.Aptima法人乳頭瘤病毒E6/E7 mRNA檢測在子宮頸癌篩查中的流行病學分析及其診斷價值[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21,37(2):233-236.
[9] 周琳,孟瓊,楊錚,等.基于FACT-Cx(V4.0)量表的宮頸癌患者生命質量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7,21(9):926-929.
[10] MCKERNAN M,MCMILLAN D C,ANDERSON J R,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of life (EORTC QLQ-C30)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gastro-oesophageal cancer[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8,98(5):888-893.
[11] 姬艷博,許翠萍,孫菲菲,等.癌因性疲乏自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1):963-967.
[12] 黃梨花,張純,楊素雯.宮頸癌術后放療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的調查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8):2480-2482.
[13] 楊娟,梁惠,袁源,等.基于PERMA模式的行為干預對宮頸癌放療患者希望水平、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23,48(2):212-216.
[14] 徐麗卓,王坤.凱格爾運動盆底鍛煉及生物電刺激對降低宮頸癌患者術后尿潴留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22,30(11):2513-2516.
[15] 葉淡清,陳英,張世仙.運動干預對宮頸癌同步放化療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1,28(1):63-66.
[16] 謝艷珊.低強度運動療法結合生活指導對宮頸癌患者癌性疲乏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2,9(7):1247-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