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青青
[滄州市第五醫院(青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河北 滄州 062650]
慢性扁桃體炎(CT)是臨床常見呼吸道疾病,其病情遷延難愈,極易出現扁桃體及周圍膿腫,甚至可誘發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外科手術是CT 的主要治療手段,其中傳統扁桃體剝離術雖具有一定的治療療效,但同時也存在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發等不足[1-2]。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在耳鼻喉多種軟組織手術中的應用逐漸廣泛,且表現出創傷小、術后恢復快、預后質量優等優勢[3]。有研究表明,與傳統扁桃體剝離術相比,低溫等離子切除術能更好地保留扁桃體功能[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對CT 患者手術應激及術后疼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2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CT 患者300 例,根據手術方式不同分為扁桃體剝離組和低溫等離子組,每組各150 例。扁桃體剝離組:男96 例,女54 例;平均年齡(32.20±8.15)歲,最大50 歲,最小4 歲;平均病程(3.38±1.06)年,最長7 年,最短8個月;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102 例,Ⅱ級48 例。低溫等離子組:男93 例,女57 例;平均年齡(32.42±8.33)歲,最大48 歲,最小5 歲;平均病程(3.35±1.02)年,最長7 年,最短6 個月;ASA 分級:Ⅰ級98 例,Ⅱ級5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臨床確診為CT;(2)具有手術指征,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CT 急性發作;(2)不耐受手術治療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大出血傾向者;(4)存在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損傷者;(5)濫用酒精、藥物者;(6)存在精神、認知功能障礙者。
低溫等離子組給予低溫等離子切除術,進行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后,采取仰頭位,置入Davis開口器,充分暴露扁桃體區。選擇美創低溫等離子手術系統,使用等離子電刀沿腭舌弓上極進行黏膜切開,設置電刀參數:切割功率調至7 檔,電凝3 檔,逐層切開并離斷扁桃體被膜,進行雙側扁桃體切除。切除過程中采用電刀電凝止血,確認扁桃體窩無殘留組織及出血后,給予生理鹽水沖洗,采用褥式或間斷方式縫合切口,術畢。
扁桃體剝離組給予傳統扁桃體剝離切除術,麻醉后,采取仰頭位,使用12 號鐮狀刀自腭舌弓切開黏膜組織,之后使用剝離器自上而下分離扁桃體組織。以圈套器截斷并完整切除雙側扁桃體,出血點給予無菌紗球止血,必要時進行縫扎止血處理。兩組術后均給予抗感染等對癥處理。
(1)記錄兩組圍手術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應激反應指標:分別于術前、術后24 h 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 分離血清5 min,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去甲腎上腺素(NE)、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采用電化學發光法檢測皮質醇(Cor)水平。(3)疼痛評分比較:分別于術后6 h、12 h、24 h、48 h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疼痛,分值0 ~10 分,其中0 分為無痛,10 分為劇痛難忍,得分越高疼痛越重。(4)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低溫等離子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較扁桃體剝離組短,術中出血量減少(P<0.05)。見表1。
表1 圍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1 圍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扁桃體剝離組 150 24.06±7.65 13.20±2.36 10.25±2.26低溫等離子組 150 15.23±4.17 8.62±1.85 7.83±1.70 t 值 12.412 18.706 10.481 P 值 <0.001 <0.001 <0.001
術后24 h,兩組血清NE、Cor、ACTH 水平均較術前升高,但低溫等離子組升高幅度低于扁桃體剝離組(P<0.05)。見表2。
表2 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表2 應激反應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術前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 NE(nmol/L) Cor(ng/mL) ACTH(ng/mL)術前 術后24 h 術前 術后24 h 術前 術后24 h扁桃體剝離組 150 2.70±0.53 4.37±0.87a 105.35±21.46 156.79±25.88a 10.31±2.35 15.47±2.70a低溫等離子組 150 2.62±0.49 3.45±0.83a 102.43±20.51 134.62±23.71a 10.27±2.29 13.58±2.56a t 值 1.357 9.371 1.205 7.736 0.149 6.221 P 值 0.176 <0.001 0.229 <0.001 0.881 <0.001
術后6 h、12 h、24 h 及48 h,低溫等離子組VAS 評分均低于扁桃體剝離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VAS 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 術后48 h扁桃體剝離組 150 6.20±1.02 5.36±0.85 3.86±0.62 2.70±0.44低溫等離子組 150 5.65±0.84 4.25±0.78 3.40±0.46 2.15±0.35 t 值 5.098 11.784 7.298 11.981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低溫等離子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6/150),低于扁桃體剝離組12.00%(18/150)(P<0.05)。見表4。

表4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目前,臨床關于CT 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多數學者考慮主要是腭扁桃體引流受阻,隱窩內細菌滋生,導致隱窩黏膜受損所致[5]。由于扁桃體解剖結構相對復雜,且內含淋巴組織,故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而傳統扁桃體剝離切除術對手術醫師技術要求高,難以將扁桃體組織完整切除,且對機體產生的創傷性較大。因此,如何減輕手術創傷,加速康復進程已成為外科醫生關注的焦點。
低溫等離子作為一種低溫消融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低溫等離子射頻產生的能量與機體組織接觸,形成一個高聚集等離子體層,進而粉碎機體組織內有機分子,達到完成切割、消融、止血為一體的治療目的。另外,與常規電刀凝切術比較,該技術可根據距離調控射頻能量,且組織發熱極少,降低了扁桃體周圍深層組織損傷的風險。近年來,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在耳鼻喉外科治療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且經臨床證實在減輕術后疼痛程度及應激反應,加速康復進程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6-7]。本研究結果顯示,低溫等離子組圍手術期各項指標均優于扁桃體剝離組(P<0.05)。郝巖梅等[8]研究報道,與傳統扁桃體剝離術相比,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可顯著減少CT 患者術中出血量,且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縮短,與本研究相符。說明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手術視野清晰,解剖結構清楚,可快速、精確地完成病灶組織切割,且可進行點狀止血,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術操作效率,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9]。
疼痛是CT 術后常見癥狀,其發生機制主要與手術創傷刺激神經末梢,導致初級神經元異常放電,從而產生疼痛感有關[10]。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各時間點,低溫等離子組VAS 評分均低于扁桃體剝離組(P<0.05),與鄭躍彬[11]研究結果相符。考慮原因在于:低溫等離子切除術解剖扁桃體更加精準,對周圍大血管、肌肉組織損傷小,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傳統剝離術造成的機械性損傷。另外,低溫切割創面整齊,且能即刻形成蛋白質假膜覆蓋于創面上,減輕對神經末梢的刺激,進而有助于降低術后疼痛程度[12]。有研究證實,手術產生的應激反應是影響患者預后轉歸的關鍵因素[13]。NE、Cor、ACTH 均是臨床重要的應激反應指標,其水平升高可直接反映機體損傷程度。本研究中術后24 h,低溫等離子組血清NE、Cor、ACTH 水平低于扁桃體剝離組(P<0.05)。這可能與低溫等離子切除術創傷小,減輕了對周圍組織的牽拉損傷,誘發機體應激反應較輕有關。本研究還顯示,低溫等離子組并發癥發生率較扁桃體剝離組低(4.00% vs 12.00%)。說明CT 患者進行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是安全、可行的。
綜上所述,低溫等離子切除術治療CT 具有手術時間短、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等優勢,能有效減輕患者應激反應及術后疼痛,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