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斌,熊芳麗
(1.貴陽市花溪區中醫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2)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這種疾病的發生是由于腰椎間盤各個部位的退化,當受到外力的影響時,腰椎纖維環很容易破裂,與軟骨板和髓核一起向外突出。這種突出會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從而引起腰部疼痛、下肢麻木和疼痛等癥狀[1]。針對該病,臨床常規是通過加強腰背肌群的鍛煉,保持良好的體位和體重,避免過度勞累來預防LDH 的發生。針對已經發病的患者,則需要給予合理的治療方案。針對病情較輕的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療,如加強休息、物理治療、按摩和中藥治療等,以減輕腰部疼痛、緩解肌肉痙攣并促進康復[2]。對于病情較重的患者,常給予內窺鏡等手術治療,以解決問題[3]。手術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且手術治療存在手術風險及局限性,術后并發癥也較多,常見的并發癥有硬脊膜、神經根損傷,椎間隙感染等[4],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加之高昂的手術費用及較長的術后康復時間讓較多患者望而卻步。現代研究表明,小針刀可很好地治療LDH[5]。本文選取了70 例風寒濕痹型LDH 患者,并采用小針刀輔以中藥壯本丹秘方及獨活湯進行聯合治療,目的在研究聯合治療的療效和價值。
研究時間為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擇取70例貴陽市花溪區中醫院收治的風寒濕痹型LDH 患者,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針刀組和聯合組,每組35 例。聯合組男18 例,女17 例;年齡35 ~65 歲,平均年齡(48.25±7.68)歲;病程15 天~9 年,平均病程(3.58±0.24)年。針刀組男15 例,女20 例;年齡33 ~64 歲,平均年齡( 46.14±7.39)歲;病程16 天~8年,平均病程(3.51±0.26)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1 西醫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1]。(1)既往存在慢性的腰痛史或腰部有外傷史。(2)當咳嗽、打噴嚏或用力排便等使腹壓急劇增加時會誘發疼痛急性發作,疼痛可波及腰部、臀部以及單側/雙側下肢。(3)腰椎代償性側彎、前屈功能明顯受限,病變部位有明顯的壓痛,按壓時會加重疼痛。(4)存在明顯的神經損害體征,神經支配區的肌力減弱、皮膚感覺異常。(5)直腿抬高及加強試驗陽性,跟膝腱反射減弱或消失。(6)通過影像學檢查(CT/MRI)明確診斷。
1.2.2 中醫診斷標準 中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2]風寒濕痹型腰腿痛。腰腿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靜臥痛不減,受寒及陰雨加重,面色?白,手足不溫,少氣懶言,腰腿發涼;舌淡、苔白或膩,脈沉細。
(1)病例納入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西醫診斷標準并符合中醫腰腿痛病風寒濕痹型證候診斷標準者。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2)病例排除標準:①不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西醫診斷標準;②不符合腰腿痛病中醫診斷及風寒濕痹型中醫證候的診斷標準;③暈針者或對小針刀治療排斥者;④不能耐受口服中藥湯劑者;⑤合并有凝血功能異常、出血性疾病、癲癇、營養不良、妊娠、心腎功能不全者。
針刀組僅采用小針刀治療。患者采取趴臥位,在病患處尋找壓痛點,壓痛點通常位于腰椎3-4、4-5 及腰椎5-骶骨1 的腰椎棘突間處,顯著標記。醫生從患者病變部位棘突間隙旁開1 cm處下針,緊貼椎間孔上下緣操作。治療前,需要對治療區域進行消毒,進行局部麻醉。醫生需要佩戴無菌手套,并按照四步法進針。治療時,醫生需要切開皮膚并剝離組織,直到進入目標區域。達到合適位置后,在進行小針刀操作的時候,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如果出現下肢麻木等情況,應立即上提針刀,待癥狀消失后,改變刀口方向繼續進行松解。在手術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操作方式,避免對神經根造成不良影響。小針刀治療結束后,需要用無菌敷料進行覆蓋,并在術后進行適當的休息和康復訓練,治療通常每周進行一次,療程為3 周。
聯合組采取壯本丹秘方聯合獨活湯加減配合小針刀治療。在針刀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壯本丹秘方聯合獨活湯加減。壯本丹秘方及獨活湯均收錄于《蘭室秘藏》,用于治療風寒濕痹型腰腿痛癥狀。方藥:杜仲(酒炒)15克,杜仲30 克,破故紙30 克,巴戟天15 克,茴香30 克,炙甘草15 克,羌活15 克,防風15 克,獨活15 克,大黃6 克,澤瀉10 克,肉桂10 克,當歸10 克,防己10 克,連翹10 克,黃柏10 克,桃仁10 克,中藥由貴陽市花溪區中醫院中藥房煎制,取汁600 毫升,分早、中、晚3次服用。經過兩周的治療,第三周觀察治療效果。
本研究針對壯本丹秘方聯合獨活湯加減配合小針刀治療風寒濕痹型LDH的療效進行分析,主要從臨床療效、VAS 評分、JOA 評分三個方面進行評價。
首先,對LDH 的療效進行觀察評價。于治療后第三周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評價,分為優、良、可、差四個等級。其中“優”表示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達到90 度以上;“良”表示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達到70 度以上;“可”表示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直腿抬高試驗達到60 度以上;“差”表示臨床癥狀未改善。總有效=優+良+可。通過對手術效果的觀察評價,可以直觀地判斷手術的療效,為治療提供參考意見。
其次,對患者進行VAS 評分。以患者的主觀感受評價手術療效。VAS 評分分值0 ~10 分,1 ~3 分表示輕微疼痛,4 ~6分表示嚴重疼痛,7 ~10分表示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在治療過程中,通過填寫VAS 評分表評價患者腰痛的程度,從而指導后期鎮痛治療,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最后,根據JOA 評分評估患者的功能。JOA 評分分值滿分29 分,分值越高,患者腰椎功能改善越好。在臨床治療中,治療前后分別進行JOA 評分,可以更加直觀地評價治療效果,為后期康復治療提供指導。
對所收集的數據用SPSS 25.0 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為94.29%,和針刀組80.00%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情況[%(n)]
本研究通過收集VAS 評分和JOA 評分數據,比較了治療前后兩組數據的變化。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的VAS 評分均有所下降,JOA 評分均有所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聯合組的變化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VAS 評分和JOA 評分情況(分,±s)

表2 兩組患者VAS 評分和JOA 評分情況(分,±s)
組別 例數 VAS 評分 JOA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35 8.14±0.55images/BZ_139_1151_421_1152_427.png1.40±0.20 13.46±2.70 25.84±3.95針刀組 35 8.13±0.70 2.70±0.34 13.29±3.10 18.70±4.14 t 值 -- 0.117 13.669 0.205 12.325 P 值 -- 0.074 0.001 0.505 0.001
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神經根粘連及神經根炎癥是導致腰腿部疼痛的常見疾病之一。該病與腰部勞損有關,如長時間彎腰或扭曲腰部、坐立姿勢不當等,都會加重腰椎的負擔,使腰部肌肉和腰椎間盤受到損傷,造成腰椎間盤突出和疼痛。該病主要在中老年人群出現,從事重體力勞動、需要長時間彎腰工作的人群也容易患上該病癥[6-7]。
在中醫學中,LDH 屬于“腰腿痛”范疇。小針刀是結合了手術刀和針灸針優勢的一種新型醫療器械。作為中醫治療方面可以疏經通絡,理經止痛,調和臟腑功能[8-9]。西醫治療方面可以直接松解病灶軟組織粘連,減弱或消除炎性組織局部高壓狀態,減輕患病部位的炎癥反應、舒緩肌肉痙攣、改善患部血液循環,增強組織代謝和細胞再生,恢復患部應力平衡[10]。相關研究證實,針刀治療可促進大腦釋放內源性阿片肽,阻滯痛覺的神經傳導發揮鎮痛作用。在小針刀治療后,患者能夠很快地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也能夠防止疾病的復發,在治療LDH 方面具明顯的優勢。
壯本丹秘方、獨活湯均出自《蘭室秘藏》。壯本丹秘方主要藥物有:杜仲(酒炒)、破故紙、肉蓯蓉、巴戟天、茴香,主要功效為壯筋骨、補腎元、養丹田,主治腎虛腰痛,久則寒冷者。方中杜仲(酒炒)、肉蓯蓉、巴戟天合用可補腎填精、強筋健骨,破故紙可溫腎助陽,小茴香可溫中散寒止痛。獨活湯組成藥物有:獨活、羌活、防風、炙甘草、大黃、澤瀉、肉桂、當歸梢、酒漢防己、連翹、黃柏、桃仁。主要功效為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方中炙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獨活、羌活祛風通絡、勝濕止痛,防風祛風止痛,澤瀉淡滲利濕,大黃活血化瘀兼利濕,當歸補血、養血,桃仁活血祛瘀,肉桂補火助陽、溫經通脈、散寒止痛,防己可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連翹清熱解毒,黃柏清熱燥濕、引藥上行。結合本研究患者腰腿痛之風寒濕痹辨證要點,諸藥合用,以祛風除濕、除痹痛為主,輔以補腎元、強筋骨,邪正兼顧,驅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因此,壯本丹秘方聯合獨活湯加減配合小針刀治療風寒濕痹型LDH 可松解粘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局部炎癥吸收,更好地緩解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疼痛。
總之,LDH 是臨床較為常見的疾病,常常讓患者難以忍受,影響生活、工作質量,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本研究采用壯本丹秘方聯合獨活湯加減配合小針刀治療風寒濕痹型腰椎間盤突出癥,對此病癥的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創傷小,這種治療方法已經成為臨床上成熟的治療方案,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