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楊 丹
(1.渭南市第一醫院康復醫學科,陜西 渭南 714000;2.渭南市臨渭區中醫醫院針灸科,陜西 渭南 714000)
腦卒中患者殘疾率、死亡率均較高,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會遺留后遺癥。腦卒中患者會出現較多的并發癥,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偏癱,患者表現為行為不便等,對身體和健康產生很大影響,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預后效果[1]。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而言,康復訓練治療是提高其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僅僅依靠單一的康復訓練治療無法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2],通過臨床不斷研究發現,電針在腦卒中偏癱的臨床治療中有較高的價值[3],因此本研究特選擇2020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渭南市第一醫院的腦卒中偏癱患者80 例進行研究,分析電針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20 年4 月至2022 年4 月渭南市第一醫院腦卒中偏癱患者80 例。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偏癱的臨床診斷標準[4];(2)在正式參加研究前,由研究醫生向患者介紹本次研究的詳細內容和患者參與事項,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的知情文件;(3)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4)經渭南市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腦部疾病者;(2)伴有其他肢體功能障礙疾病者;(3)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者;(4)骨折患者。采用數字表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兩組,聯合組(40 例)、參照組(40例),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患者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
參照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康復訓練。(1)姿勢指導:指導患者將體位調整至健側臥位,用枕頭固定頭部、肩部、后背,患側肩部緩慢向前平伸,使患側上肢與軀干呈80°至90°角度,指導患者盡量伸直肘關節,并用力張開手指,將手心向上。另外健側軀干盡量向前傾,將患側上肢盡量向前平伸,直至胸部枕頭位置,與軀干保持90°至180°的角度,并盡量伸直肘關節,預防手腕和手部懸空?;颊呷∽?,指導患者膝關節自然彎曲,使其處于踝關節中立位,將健側上肢自然放置。(2)關節松動康復訓練:指導者采用左手將患者患側肘關節近端固定,用右手握住患者患側手部 ,練習肘關節的靈活度。并指導患者緩慢做橈關節前后活動,以此來增加患者的腕關節屈曲功能。再用相同方法將患者的健側肘部固定,握住健側手部,實施前伸、后伸的功能訓練 。(3)關節牽引:首先將患側前臂旋前然后固定在支架上,將肘關節呈90°固定,掌心向下,屈腕活動腕關節,再將同側前臂肘部呈90°固定,行緩慢旋轉并彎曲動作。(4)肌肉力量訓練:應用健身球、握手等方式進行肌肉力量訓練,每日訓練1 次。(5)其他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的上述被動訓練后,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主動運動訓練,如雙手交叉向上、下肢橋式運動、起坐和坐位平衡訓練等,待患者運動能力基本恢復后,指導其下床進行扶床訓練,如扶床轉移、站立訓練、步行訓練等。在生活中指導患者進行自主洗漱、穿衣、進餐等功能訓練。(6)針灸:在頭部感覺區域、運動區域行針灸治療,1 次/10 min,留針20 ~ 30 min,1 次/d,10 d=1 個療程,持續治療2個療程。
聯合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聯合使用電針治療,指導患者取仰臥位,選擇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作為針灸的主穴,對下肢功能障礙者實施電針治療;選擇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作為主穴對上肢功能障礙患者實施電針治療。在電針治療時要按照辨證取穴的方式選擇合理的配穴,對于痰熱腑實證患者,選擇解溪穴、豐隆穴等穴位作為配穴;對于痰瘀阻絡證患者,選擇豐隆穴作為配穴;對于風痰上亢證患者,選擇太沖穴和太溪穴作為配穴;對于氣虛血瘀證患者,選擇氣海穴和血海穴作為配穴;對于陰虛風動證患者,選擇太溪穴和復溜穴作為配穴。選擇好主穴和配穴后,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對各個穴位進行電針治療,對上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以2 寸長毫針垂直于穴位處皮膚,以90°角將毫針刺入,得氣后,加電刺激,采用連續波[5]。每個穴位留針30 min 左右,每天進行1 次電針治療。
兩組患者均持續4 周治療時間。
1.3.1 患者神經功能缺損、運動功能以及平衡情況分析神經功能缺損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進行分析,評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越嚴重;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 量表(FMA)進行評價,分數越高患者的運動能力越高;平衡情況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進行分析,分數和平衡能力成正比。
1.3.2 患者的生活質量觀察 利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進行分析,共4 個維度,每個維度中為10 小項,每個維度滿分為30 分,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3.3 患者日?;顒幽芰Ψ治?采用Barthel 量表進行分析,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的活動能力越理想。
1.3.4 患者血清學指標觀察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測患者內皮素-1(ET-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前者檢測方法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后者檢測方法為放射免疫法。
聯合組患者的恢復情況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恢復情況(分,±s)

表2 患者恢復情況(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NIHSS FMA BBS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40 9.52±2.69 3.45±1.46? 42.11±8.54 78.64±11.65? 28.29±5.97 48.67±6.58?參照組 40 9.49±2.73 5.68±1.57? 42.22±9.48 69.31±9.51? 27.36±5.82 41.12±5.62?t 值 0.050 6.578 0.055 3.924 0.705 5.518 P 值 0.961 <0.001 0.957 <0.001 0.483 <0.001
聯合組SS-QOL 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生理狀態 社會/家庭狀態 情感狀態 功能狀態聯合組 40 25.56±2.43 24.47±2.92 24.68±2.74 25.75±2.54參照組 40 18.36±2.75 20.88±2.65 18.82±2.45 19.33±2.71 t 值 14.55 6.751 11.823 12.81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聯合組患者的Barthel 量表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日常活動能力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患者日?;顒幽芰υu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Barthel 分值聯合組 40 81.47±2.92參照組 40 70.88±2.65 t 值 6.751 P 值 0.001
治療前兩組ET-1、VEG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T-1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參照組,VEGF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ng/L,±s)

表5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ng/L,±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5。
ET-1 VEGF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參照組(n=40) 78.29±9.12 68.44±6.87? 40.58±4.05 60.63±5.58?聯合組(n=40) 77.68±8.90 56.37±7.02? 40.41±4.30 75.74±6.27?t 值 0.321 8.243 0.193 12.076 P 值 0.749 0.001 0.847 0.001
電針治療的基本原理源于中醫傳統的理論框架,包括經絡學說、氣血理論和陰陽平衡觀念。經絡學說認為人體內存在著一套氣血運行的通道系統,即經絡,這些經絡沿著身體表面和內部分布,形成一個網絡,通過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針灸刺激,可以調整經絡中的氣血流動,以恢復身體的平衡。另外中醫認為,氣負責運輸和分發營養,而血則滋養組織和器官,電針通過刺激穴位,有助于調整氣血的流動,促進氣血的充盈和暢通,可修復受損組織,減輕炎癥,促進身體的自愈機制。陰陽學是對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概念,體現了事物的相對性和動態平衡,在針灸治療中,針刺的力度、深度和持續時間等,都可以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以幫助恢復陰陽的平衡。
在本次研究結果中,干預后聯合組患者的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參照組,FMA 及BBS 評分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采用針灸聯合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癱情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是由于,電針治療與康復訓練結合使用,可以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多個方面進行干預,從而達到更全面的康復效果,還可減輕疼痛、改善運動功能、提高獨立性,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此外,聯合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電針可以通過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速度和改善微循環來促進血液循環。腦卒中偏癱患者,伴隨著腦血管損害,導致腦組織缺血和缺氧,電針通過改善血液循環,有助于保護受損的腦組織,減輕腦卒中后遺癥,同時針灸通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可加速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到受損的組織。本文的研究當中,聯合組患者的日?;顒幽芰υu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也佐證了這一點。腦卒中后,炎癥反應會導致腦組織進一步損傷,針灸被認為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炎癥反應,降低損傷擴散的風險,保護周圍的健康腦組織,促進康復。實施電針聯合康復訓練,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加之電針治療安全性較高,可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逐漸增強康復效果。治療前兩組ET-1、VEGF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ET-1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參照組,VEGF 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針灸可以通過影響神經途徑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有效改善偏癱患者的運動協調性,同時還能恢復受損的神經功能,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針灸可傳遞神經信號,有助于改善肌肉、運動功能。
綜上所述,電針聯合康復訓練可以通過影響神經通路來改善神經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同時還能提升其生活質量,切實保障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