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陸龍丹,羅大秀
(黔南州人民醫院,貴州 黔南 55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持續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1]。該病主要癥狀包括咳嗽、氣喘、咳痰、呼吸困難、胸悶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作,對老年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產生的影響較大,造成沉重的醫療負擔[2]。因此,臨床采取規范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控制該病患者的病情非常必要。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無需住院治療,而出院后居家護理對其病情控制至關重要。然而,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屬較少了解關于本病的健康知識,未能完全掌握居家護理的具體要求,導致其肺康復效果不理想,因此加強疾病穩定期的肺康復護理非常重要。臨床常規護理未能針對患者的肺功能展開干預,導致護理效果有限。肺康復護理是以促進患者肺功能康復為主要目標的一種護理方法。家庭式護理是指讓家屬由旁觀者變為照護者參與患者的生活照護和病情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3]。為進一步探究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于2022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期間選取78 例此類患者為對象展開隨機分組研究,詳情報道如下。
研究時間為2022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研究對象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從就診于我院呼吸內科的該病患者中選出78 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9 例,分別命名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24 例(61.54%),女性15 例(38.46%);年齡60 ~86 歲,平均(71.45±6.79)歲;病程2 ~16 年,平均(7.48±1.07)年。觀察組中男性26 例(66.67%),女性13 例(33.33%);年齡60 ~87歲,平均(71.73±6.81)歲;病程2 ~16 年,平均(7.51±1.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我院倫理委員會已于2022 年6 月前批準開展本次研究。
(1)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指南[4]中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經臨床肺功能檢查、氣血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確診,且疾病處于穩定期;②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狀態及視聽說能力均正常;③1 例患者對應至少1 名同居家屬;④同居家屬年齡≥20 歲;⑤患者本人及其家屬知悉研究詳情后在《同意書》上簽字。(2)排除標準:①心肝腎肺功能衰竭;②嚴重上消化道出血;③出院后無法成功聯系;④存在支氣管肺炎、哮喘等其他嚴重肺部疾病;⑤伴惡性腫瘤。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基礎知識及日常注意事項,發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手冊;囑患者日常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室溫保持18 ~20 ℃,相對濕度保持50%~70%;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囑其用藥后若出現嘔吐等不良反應及時告知醫生;指導疾病較輕的患者適當活動,定期進行縮唇訓練、腹部訓練等康復訓練,10 ~20 次/d;病情較重者則需要臥床休息。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具體如下:(1)肺康復護理。①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在呼吸時盡量保持胸腔不動,吸氣時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氣,將腹部鼓起,然后用嘴慢慢呼氣,將腹部盡可能回縮。②縮唇呼吸。指導患者用鼻子吸氣,呼氣時保持嘴唇呈縮唇狀,施加一些抵抗力慢慢呼氣,呼氣時,確保距離嘴唇15 ~20 cm 處的燭火在氣流的作用下發生傾斜且未熄滅。③強化呼吸肌鍛煉。指導患者用鼻子吸氣,同時兩肩慢慢上提,吸到最大限度時,一邊用嘴呼氣,一邊放松兩肩,使肩胛骨下沉。指導患者雙手放在胸上部,先將氣呼盡,然后邊吸氣邊將頭后仰,將提起的胸用手向下按,同時肘向后拉,牽引胸廓,吸到最大限度,隨后頭和肘恢復原位,恢復平靜呼吸。將雙手交叉放在頭后,吸氣,邊呼氣邊將雙手掌向上伸直,呼氣到盡頭,吸氣時將手恢復原位。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將氣呼盡,吸氣,將雙臂向前伸,含胸,拱起后背,拉伸背部。保持上一姿勢做最大呼氣,同時將手和軀干返回原位,一只手放在頭后,另一只手叉腰,吸氣到最大,邊吐氣邊將扶在頭部的手肘向上抬,使軀干屈向對側,吸氣時慢慢還原,平靜呼吸時雙手位置交換,然后做對側練習。將雙手在背后交叉握緊,邊呼氣邊將雙手遠離腰部,使下部胸廓和腹部向前挺起,呼氣到盡頭后恢復原位。④有氧運動。讓患者積極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運動強度遵循由弱到強的原則,運動時間為飯后30 min,持續15~30 min。⑤正確咳嗽咳痰。a.咳嗽:指導患者先深吸氣,然后關閉喉頭,提高呼吸道的壓力,再收縮腹肌和肋間肌,以提高胸腔內壓,當肺泡壓升高時,突然開啟聲門,使痰液隨呼氣氣流一起排出;b.叩背:指導患者親友幫助患者叩背,叩擊時五指并攏手掌半屈,由上至下、由兩側至中間進行叩擊,叩擊后指導患者正確咳嗽,促進痰液排出。(2)家庭式護理。①家屬指導。出院前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為家屬分析患者的具體病情,并講解疾病健康知識、康復訓練的重要性、氧療操作方法、康復訓練方法和注意事項、日常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危險因素、定期復查的必要性等知識,解答家屬的疑問。保留患者及其家屬的聯系方式,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關護理知識,并提醒家屬及時查看。②心理疏導。出院前由護士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心理疏導,介紹疾病反復的原因,指導患者通過聽舒緩音樂、轉移注意力、培養興趣愛好等方式穩定情緒。此外,關注家屬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家屬不耐煩情緒并給予疏導,告知家屬患者病情穩定對家庭的整體益處,提高家屬的護理積極性。③嚴格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囑患者及其家屬出院后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包括營養支持、協助排痰、用藥監督、病情觀察、康復訓練等,記錄居家護理情況,并由家屬監督和檢查患者自我護理情況。④護理隨訪。每月上門隨訪1 次,隨訪前3 天通過微信或電話通知患者,隨訪時檢查患者自我護理記錄的書寫情況,告知其嚴格遵醫囑用藥、排痰及進行康復訓練。檢查患者戒煙、戒酒等生活習慣的改善情況,督促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隨訪過程中及時發現家庭式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若患者家屬對患者實施了不恰當的護理措施,或出現護理不到位的情況,應及時給予糾正,以提高家庭式護理的整體效果。
(1)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深圳市美好創億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型號:LA1O2)檢測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2)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評估測試問卷(CAT)于護理前、護理后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包含睡眠、胸悶、活動能力、咳痰、情緒、咳嗽等8 個條目,每個條目按嚴重程度分別記0 ~5 分,總分40 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差。
將研究數據錄入SPSS 22.0 統計學軟件中進行處理,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的FVC、FEV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FVC、FEV1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s)
組別 FEV1(L) FVC(mL)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9) 1.73±0.36 2.59±0.41 2074.36±76.48 2673.51±89.47對照組(n=39) 1.77±0.38 2.28±0.44 2079.54±78.18 2603.93±91.26 t 值 0.477 3.219 0.296 3.400 P 值 0.635 0.002 0.768 0.001
兩組護理前的CAT 評分比較(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CAT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CAT 評分(分,±s)

表2 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CAT 評分(分,±s)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39) 30.43±2.32 8.81±2.18對照組(n=39) 30.18±2.35 10.37±2.21 t 值 0.473 3.138 P 值 0.638 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以咳嗽、咳痰、呼吸受阻為特征的常見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不僅導致呼吸系統受累,還可累及骨骼、肌肉、心臟等全身多個器官,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5]。該病可分為兩個階段,分別為急性加重期和穩定期,其中急性加重期多需住院治療,穩定期可居家治療和護理[6]。臨床常規護理多在醫院由護理人員執行,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屬不了解出院后仍需要堅持治療和護理,導致其出院后肺功能難以得到有效改善,病情控制不佳。肺康復護理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重要護理措施,護理內容包括呼吸功能鍛煉、呼吸肌鍛煉等[7]。家庭式護理是由醫護人員指導家屬參與患者居家期間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的應用能讓家屬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參與患者出院后護理的各個方面,能為其提供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8]。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結果顯示干預后其FEV1、FVC 均高于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由此可見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原因在于,肺康復護理可以通過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訓練、呼吸肌鍛煉、有氧運動等綜合性護理措施促進患者肺泡內氣體的排出,有助于肺泡充分膨脹,增加氣體交換,提高呼吸肌強度與耐受度,促進肺復張,改善肺功能[9]。此外,實施家庭式護理可以加強患者及其家屬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認知,了解相關注意事項,有助于督促患者堅持進行肺康復訓練,對促進其肺功能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中,采用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CAT 評分顯著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提示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減輕咳痰、胸悶等癥狀對患者生活的不良影響,進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應用肺康復護理配合家庭式護理后,可以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的肺功能,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