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基于GM管理干部學院在“輪訓”機制上的創新實踐經驗,總結出了固定培訓班次,覆蓋各省市基層單位;結合案例經驗,采用多層級傳導教學;依托系統資源,重點打造精品課程三大基本特征,并進一步發掘出理論結合技能,推動高質量發展;引入新媒體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結合教育和拓展合作平臺,增強實訓基地建設水平為代表的三種創新路徑,從而在不同實操空間、不同業務領域、不同省市地域做到全面推行干部培訓教育體系的改革創新,最終達到干部能力和政策落實的動態平衡。
關鍵詞 “輪訓”機制;干部培訓;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6.048
Exploration of Grassroots Cadre Training Path Construction under the
\"Rot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Take the GM Academy as an example
GAO Yan1, ZHANG Chenming2, ZENG Jun3
(1. Management Academy of China Cooperatives, Beijing 100028;
2.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3. Yichu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chun, Jiangxi 336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GM Academy in the \"rot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ixed training sessions, covering the grass-roots units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Combined with case experience, multi-level conduction teaching is adopted; Relying on the resources of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focus on creating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courses,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ies and skill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educ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cooperation platform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ree innovation paths represented by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s, so as to fully implement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adre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ystem in different practical operation Spaces, different business fields,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regions, and finally achieve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the cadre ability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rotation training\" mechanism; cadre train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1 "新時代干部培訓機制改革探索的基本目標與現實意義
隨著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干部教育的實踐意義與建設方針發生了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始終伴隨著黨在不同階段的時代任務和主題調整著工作的方向和重心,以便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基本要求,保障干部隊伍能夠適應新的客觀環境。干部教育培訓是建設高水平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建設上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實現脫貧攻堅,成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然要求干部教育培訓隨著改革發展的潮流進行不斷調整,這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時代要求和發展邏輯。
伴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進程,我國各級干部教育亟須圍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不斷探索培養制度創新,拓展培訓路徑,不斷提高實踐性課程的比重,為各類干部培訓院校打造科學知識和政治理論相結合的新時代培訓課程體系,從而在業務技能和政治素養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干部隊伍的綜合能力。同時,站在干部培養者的視角上,針對不同種類的業務領域,需要根據課程的授課方式、政策背景、內容特點等要素有針對性地羅列出可供選擇的多種方案。并且根據中央每個年度的干部培訓方案,動態搭配各類型班次的設置數量,合理統籌全年培訓人數和重點區域,始終圍繞傳道而聚焦培訓班次主題和課程內容,理順教學流程,為思維解惑創新更加多樣有效的教學方式[1]。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提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干部教育培訓應該緊緊圍繞著理想信念、時代內涵、政治理論、法律法規、業務能力為培訓重點,并進一步提高通識類課程的比重,全面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2]。中國式現代化的干部教育培訓需要與時俱進,從關注固定化模塊的培訓方式逐步轉向多層級、多領域的動態化培訓模式。這是新時代干部培訓工作的關鍵要義,也是社會發展目標的客觀要求[3]。
2 "“輪訓”機制下的基層干部培訓的實踐方式
2.1 "固定培訓班次,覆蓋各省市基層單位
新時代干部培訓的基本標準依據中央出臺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采用固定班次,多輪實施的方式,其目的在于通過明確年度培訓期數,以標準化的課程對全國各省市的基層干部進行全面培訓,以求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得到最廣泛的推廣[4]。在具體的調訓方式上,GM管理干部學院在每年年初將調訓計劃以系統文件的形式發至各省級系統內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系統內單位根據年度文件要求的調訓計劃,不斷補充和完善本地區學員名額分配,確保輪訓組織工作有序進行。在具體分工上,根據上級部委對輪訓工作的統一部署,GM管理干部學院負責承辦,按照年度輪訓計劃中要求的時間、參訓人員、培訓內容開展培訓,加強工作對接,做好培訓課程、師資甄選、教學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切實提高培訓質量和服務水平。上級部委人事部督導整體輪訓計劃完成,對輪訓工作進行統籌協調,確保輪訓工作取得實效。
2.2 "結合案例經驗,采用多層級傳導教學
不同于以往的干部培訓方式,“輪訓”機制下的基層干部培訓更加貼近于實際工作領域中的業務操作,注重對于同行業、各省市的經驗交流分享,其課堂形式仿照高等院?!胺D課堂”,由不同地區的基層干部根據個人的工作背景提供可供學習和借鑒的案例,使課堂內容更加符合基層干部的實際需求[5]。按照上級部委關于在系統內開展省、市、縣三級單位負責人輪訓工作和基層社主任輪訓工作的部署,充分發揮各層級單位的組織優勢和資源優勢,形成自上而下、多層級傳導的培訓教學模式,在綜合考慮培訓成本和培訓效果的情況下,實現最大程度的培訓覆蓋面。以基層社主任輪訓為例,GM管理干部學院組織實施全國層面基層社主任培訓示范班,各?。ㄗ灾螀^、直轄市)層級參照示范班培訓教學內容與培訓形式,結合自身實際,組織開展本省內各層級社主任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參照開展基層社主任培訓。在培訓實施過程中,以GM管理干部學院組織的示范教學為樣板,實現了對省、市、縣、基層社的多層級傳導,培訓形式、教學內容及培訓范圍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廣與覆蓋。同時,各層級教學過程中,又能因地制宜,靈活調整,通過添加入更符合當地特點、貼合當地工作需求的特色課程,進一步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達到培訓效果。
2.3 "依托系統資源,重點打造精品課程
強大的師資隊伍、豐富的課程體系是做好干部培訓工作的重要保障。系統內各地域、各業務單位資源稟賦各異、業務開展各異,也時不斷涌現出很多新經驗、新做法、新典型,GM管理干部學院充分挖掘各業務單位、合作基地的資源優勢,加強交流、合作,不斷強化師資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探索挖掘貼合培訓需求的精品課程。在師資建設方面,面向上級部委、系統各層級社、系統內企業等,充分挖掘理論研究深厚、實踐經驗豐富、富有實戰經驗的師資資源,近年來學院通過干部教育培訓實踐積累,已形成由政府各部門領導干部、全國知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學者、上級部委領導及相關部局負責人、企業實踐專家、GM管理干部學院骨干教師等組成的近500人的師資庫。針對輪訓課程需要,從中精選培訓師資,匹配針對性強、貼合培訓主題的精品課程。特別是大力挖掘基層典型案例,遴選系統內單位改革發展典型地區和單位進行案例分享和經驗交流,實現理論研究與實踐案例相結合,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踐性,系統資源也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2.4 "以評估反饋為手段,強化組織管理
在干部培訓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保障培訓效果,GM管理干部學院完善了教學評估與反饋機制。首先,是采用隨堂調查、召開座談會、電話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參與培訓的基層干部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調研,了解培訓的真實效果,收集學員對內容安排、授課質量、培訓改進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并將調研結果及時反饋給授課教師,以便于授課教師展開教學反思,不斷提升授課質量。其次,與參與培訓的單位加強溝通協調,對基層干部學員建立培訓檔案,切實跟蹤其培訓期間的表現情況,并將相關內容進行分類歸檔,便于參訓單位了解干部學員培訓的總體情況。在培訓期間,注重對干部學員的正向激勵管理,對表現良好的學員進行表彰,增強干部學員的培訓積極性。最后,采用多元化、全過程的培訓效果評估機制,選取多個指標,從態度、知識、技能、成長等多個維度選擇指標,完善培訓評估體系,加強對培訓質量的跟蹤問效,探索建立“教學—評估—反饋—改進”的閉環模式,除了對干部學員的態度、能力和績效進行評估,還要以學員為主體,對培訓師資、培訓課程、組織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教學評估,并以評估結果為依據,來改進教學培訓和管理服務工作模式。
3 "“輪訓”機制下的基層干部培訓的路徑創新
3.1 "理論結合技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黨領導下干部教育培訓的根本要義與精神內涵[6]。針對系統內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內容方面,一方面要繼續不斷深化理論培訓,通過加強宏觀經濟理論、“三農”形勢與政策、合作經濟理論的學習,加強合作社發展歷史的了解,加強合作社基本原則和辦社理念的把握,切實增強系統內基層干部對事業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圍繞農業強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等,推進基層干部認清使命擔當和目標任務,結合落實系統單位職責和業務發展需要,圍繞基層組織體系建設、現代農產品流通、農業社會化服務、社有企業經營管理等,強化基層干部業務水平、履職能力的培訓,提升基層干部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升華理論的水平,通過多種培訓形式,廣泛推廣系統內各先進單位的經營創新、業務創新、管理創新的思路方法,以可借鑒的鮮活案例提供實踐解決方案,提升基層干部履職素質能力。在基層干部的培養課程設計上,GM管理干部學院可順應產業振興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加農業職業技能的培訓板塊,根據農業基礎流程的各個環節,制定出涵蓋品種選育、種植技術、生產方式、土壤養護、密封貯藏、流通運輸、市場營銷、產品改良、個人素養、標準建設等農業領域從播種到銷售的全流程教學大綱。并以此為基礎,對全院現有師資隊伍在相應教學領域的業務重新設計,并廣泛招募各個領域內的企業和高校的專業人士給予教材編纂提出針對性意見,同時開展試講工作,鍛煉一批合格的職業技能教育人才隊伍。除此之外,GM管理干部學院需依據參訓學員的工作單位、身份職務、從事業務等情況進行分類登記,以便明確不同學員的授課方向,完善未來的發展定位,根據學員自身的實際情況安排進入對應的課程體系,保障所有參訓者能夠獲取充分的培養課時和專業知識。
3.2 "引入新媒體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結合教育
在互聯網和自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培訓的實施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式的線下集訓模式已不再成為單一的教學方法,以直播課堂、短視頻學習、微課堂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教學渠道正在日益成為當下教育手段的主流模式。GM管理干部學院在探索建立“輪訓班線上培訓體系”的過程中,逐步創造了在線案例展播、線上云課堂等多種線上教育平臺,以“教師直播+專題講解+專家研討”形式,充分發揮線上平臺的多元化優勢,構建出帶有干部培訓特色的新型教學體系,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其擺脫了傳統線下教學中的固定課程框架,可根據相關領域業務發展的相關情況,動態調整自身的教學內容,從而豐富了學員的知識內容,打破了物理空間的壁壘限制,在最大程度上覆蓋了各省市、各層級的系統內干部,成功拓展了培訓的外延,極大節約了參訓人員和培訓單位的工作成本,為實現“輪訓”機制的高效和長期運行提供了現實可能,在彌補線下培訓的既有短板的基礎上,增強了二者的結合空間。因此,新媒體技術將作為主要模式廣泛應用到“輪訓”機制的運行當中。在GM管理干部學院的課程設置上,應集中整合原有的官網、微博、抖音賬號、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資源,采用全統一標準,對課程內容、師資條件、視頻樣式、剪切手法、宣傳渠道進行規范化處理,力求保障其效果和價值符合GM管理干部學院的制度要求。
3.3 "拓展合作平臺,增強實訓基地建設水平
在干部培訓的協作體系中,除了利用好本系統內的各級單位組織以外,相關單位可以積極拓展所在地方的其他同類型行業組織,從而豐富用于培訓的輔導資源和實操環境[7]。GM管理干部學院在踐行過程中,一是要積極開展與地市層面的農業類部門、社會組織、企業組織等單位的合作,探索學員教學內容上的潛在創新點。GM管理干部學院在培訓體系的建設安排中,可以適時圍繞“三好工程”(好師資、好教材、好課程)的建設工作,向外延探索潛在的利用資源,走出依賴于系統內部的傳統邏輯,并在此基礎上與各級基層系統內單位所在地的地方農業類政府單位、社會組織、學術研究單位、企業單位、職業院校等建立合作關系,進行聯合培養,交流互鑒,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應用轉化率,從而帶動“輪訓”機制的長期良好運作。此外,GM管理干部學院可借助中央部委對口支援扶貧縣的項目機會,同安徽省潛山市、江西省尋烏縣簽訂共建實訓基地的文件協議,由學院組織歷次基層干部輪訓班的學員到基地開展實地化業務能力教學,從而實現“機制共創、資源共享、師資共建、農民共育”的長效合作模式,并在輪訓班次結束后,嘗試進一步探索培訓內容用于鄉村振興等農業類戰略推動的創新辦法,使輪訓干部能夠在地方工作中有效服務于農民群體。二是增強人員之間的互聯互通,以江西省尋烏縣為例,GM管理干部學院已同尋烏市政府達成了當地系統內單位干部培訓合作,雙方針對系統內基層干部的培養制定了專項計劃,采用固定課時、動態課程、效果提升的培訓辦法,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進行了細致的研究,以提高輪訓的實際效果。三是拓展不同平臺間的交流機會,由GM管理干部學院牽頭,同各省市農業類政府部門進行合作,由地方政府定期派出代表參加觀摩輪訓班,以其工作中的相關經驗,對培訓方式和內容提供寶貴建議,尤其針對經GM管理干部學院受訓后的各地基層社領導干部,可根據其業務特點提出針對性指導,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動態化評估,為培訓質量的提升做出實質性貢獻。
3.4 "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
要明確培訓的目標和需求,根據基層干部的實際情況和崗位特點,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培訓計劃和課程設置。根據培訓目標和需求,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包括培訓時間、地點、內容、方式、師資等。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干部的差異性和個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內容和方式。培訓內容要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既要涵蓋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等基本內容,又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崗位特點,突出基層工作的特點和難點,注重實踐操作和案例分析。要根據培訓內容和干部特點,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如: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在線學習等。同時,要注重培訓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提高干部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應當指出,師資是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師資的素質和能力,選擇具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教師授課。要注重教師與干部的互動和交流,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和教學質量。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和反饋。通過問卷調查、考試考核、實際操作等方式,了解干部對培訓內容和方式的滿意度、收獲和改進意見等,及時調整和優化培訓計劃和內容。每次培訓結束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和不足,及時調整和改進。同時要將培訓成果和經驗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斷完善和提升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以此建立起一個完善的基層干部培訓體系,為提高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4 "結語
面向新的歷史時期的干部培訓工作,要求相關院校積極探索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培訓方式,不斷研究和總結以往培訓過程中的實踐經驗。以“輪訓”機制為代表的干部培訓實踐模式,體現了GM管理干部學院基于中國式現代化體系下干部教育工作精神的方法創新,其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結合,覆蓋了全系統全地域的各級系統內干部,并通過運用新媒體技術,采用直播和微課堂的形式打破了教師和學員間的物理限制,為輪訓制的長期發展提供了現實助力,最后,GM管理干部學院依托系統內其他單位的人才專家和實訓基地,完成了資源的合理調配,為干部輪訓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師資力量和實操機會,從而有效保障了培訓機制的良性循環。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黨建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兩課一平臺’與偉大建黨精神育人融合機制研究”(22DJYB093)。
參考文獻
[1] 嚴加紅.干部教育培訓研究熱點及其發展趨勢知識圖譜研究——基于CSSCI數據庫(1998-2021年)可視化分析[J].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22,15(4):128-136.
[2] 林存華.習近平關于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研究述評[J].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22(3):25-32.
[3] 于京天,劉亞榮,閆偉.習近平關于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論述的科學體系與內涵邏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9):25-33.
[4] 李晉.提升干部教育培訓質量的思考[J].社會主義論壇,2023(6):36-37.
[5] 潘姚.新征程上的黨員干部教育:歷史沿革、多維邏輯與賡續路徑[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23,21(4):32-40.
[6] 傅強,謝小云.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干部教育培訓:基于勝任力的方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9):50-60.
[7] 聶雅慶.新時代黨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芻議[J].理論學習與探索,2023(4):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