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爽,史寶麗
(天津大學幼兒園,天津,30007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強調,幼兒需要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與自我保護能力,幼兒園應定期進行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逃生演習。[1]幼兒對自然災害的認知與了解,是決定幼兒自然災害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關鍵因素。幼兒園需要將自然災害教育融入安全教育體系,促使幼兒了解常見自然災害類型,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2]基于此,天津大學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聚焦于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的活動內容、過程、評價等設計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旨在建構自然災害教育活動體系,提升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活動效果。
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活動設計的前提在于自然災害教育的內容。選擇契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的自然災害教育素材并轉化為幼兒學習的內容,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探究欲望,為幼兒了解自然災害相關知識與提升自我防護技能夯實基礎。基于此,我園以常見自然災害類型為依托,開發多元化自然災害教育素材,搭建自然災害教育主題活動框架,如圖1所示。具體的實施策略如下。

圖1 自然災害教育主題活動框架
幼兒的學習內容需要具有趣味性、生動性,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水平與能力素養,篩選具備趣味性、生動性且適宜小、中、大班幼兒閱讀的自然災害教育繪本。[3]我園在自然災害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沉浸式體驗,創設繪本情境化活動,包括繪本劇、角色扮演、“繪本閱讀+藝術創作”跨領域融合活動等,促使幼兒在沉浸式體驗的過程中理解繪本故事中的自然災害知識,學習自然災害防護知識與技能。
以《寫給孩子的自然災害》繪本為例,我園教師基于自然災害教育的現實需要和幼兒的興趣,以澳大利亞自然災害事件為繪本素材,每冊繪本以一個小動物為主角,如猴子、小牛、老鷹、信天翁等。以小動物的視角講述自然災害(山火、地震、洪水、臺風、干旱、沙塵暴、暴雪、霧霾八種自然災害)的起因、經過、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傷害,喚起幼兒的同理心。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基于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和繪本內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幼兒進行繪本閱讀,了解常見的自然災害類型,初步建構起對自然災害的認知。同時,教師要立足繪本情境化活動的創設需求,選擇繪本中的應對自然災害環節作為繪本劇的表演環節,引導幼兒轉變角色,投入情境,學習應對自然災害的方法與途徑。
自然災害教育的動畫視頻是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活動的重要素材,是建構幼兒的自然災害認知的基石,有助于幼兒在“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敬畏自然—珍惜自然”等過程中體會與自然災害抗爭的精神。我園教師以具有可讀性、沉浸式的自然災害教育動畫視頻為依托創設視頻體驗式活動。例如,通過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模擬活動,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應對策略。
在以“地震來了”為主題的視頻體驗式活動中,我園教師提前了解幼兒的地震自然災害認知情況、幼兒已有的自然災害知識與經驗、幼兒的個性化差異與集體狀況等,聚焦幼兒的認知與情緒情感體驗需求,增加地震自然災害教育動畫視頻,設計“認識地震—地震來了—地震現場—我是小小救護員”等相關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活動。
在家園社協同育人體系下,社區內部(圖書館、博物館、消防隊、警察局)具有豐富的自然災害教育資源,有助于幼兒了解更多自然災害知識和自然災害安全應對技能,豐富幼兒的認知與行為經驗。[4]我園教師從家園社協同育人視角開發社區自然災害安全教育的資源,有利于構建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體系、打造自然災害教育園本課程。
例如,山火是較為常見的自然災害,為引導幼兒加深對山火自然災害的認知,了解山火發生的防護知識,我園以家園社協同育人為抓手,開發社區消防隊的山火自然災害教育資源,邀請消防隊員進行山火自然災害情景模擬活動。幼兒能通過了解山火自然災害情景,加深對山火應對方法的記憶與體驗,提升應對山火自然災害的自我保護意識與技能。
我園在自然災害教育主題活動設計中,注重激發幼兒的積極情緒體驗,促進幼兒的積極參與,如圖2所示。

圖2 自然災害情感情緒體驗活動
在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我園通過“幼兒情感情緒體驗”環節喚醒幼兒的情感,促使幼兒在自然災害教育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教師通過提問、溝通、互動等方式促進幼兒主動思考、學習和探究,激發幼兒的情感體驗。
以“洪水來了”自然災害安全教育為例,在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突發情況。面對幼兒不積極參與活動、對洪水自然災害缺乏重視、對洪水發生地的災民缺乏同情心等情況,教師可以創設提問、討論等互動環節,如“洪水發生時應當如何應對?”引導幼兒思考洪水發生的處理方法。同時,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動畫等工具,讓幼兒直觀感受洪水發生的場景,激發幼兒情感體驗。教師也可以結合解放軍戰士抗爭洪水一線、民眾互助等視頻,讓幼兒體會互幫互助、共同抗爭自然災害的情感。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和活動為主。我園通過設計自然災害游戲環節,引導幼兒參與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活動。
以社區自然災害安全教育資源為基礎開發的“山火來了”系列化主題活動為例,我園以“小小消防員”游戲活動、“消防游戲”活動任務,引導幼兒扮演消防員、被營救人員等不同的角色,并設置“消防救火”游戲場景,提高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同時,在場景環境創設的基礎上,我園進行“消防救火”競賽游戲活動,幼兒通過小組討論制定游戲競賽規則。
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園發現自然災害安全教育問題、助力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在自然災害教育過程中,幼兒園教師需要善于運用教學評價方法,聚焦自然災害安全教育的過程與結果,進行相應的自然災害安全教育評價,充分發揮“教學評一體化”的積極作用。
以“洪水來了”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活動為例,我園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活動過程中,通過提問和觀察了解幼兒掌握“洪水來了”自然災害安全教育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情況、幼兒的活動參與情況,以此優化“洪水來了”自然災害安全教育活動設計。在結果性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我園主要對幼兒在“洪水來了”活動中的學習成果進行系統評價,發揮評價引領幼兒發展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幼兒園自然災害教育活動設計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立足幼兒身心發展整合自然災害教育素材,以繪本、動畫視頻資源、社區自然災害安全教育資源等素材為抓手,豐富自然災害教育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探究欲望,提高幼兒園防災減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