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了跨學科研學課程這一概念。所謂跨學科研學課程,指的是一種以跨學科意識為核心的課程觀,一種綜合性與探究性密切結合的深度學習方式。新課標中將跨學科研學課程作為拓展性學習任務群之一,由此可見其教學地位至關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跨學科研學課程開發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因此,教師要分別針對語文和歷史、語文和數學、語文和物理、語文和美術這四個方面開展跨學科研究,為培養學生綜合學科素養創造條件。
【關鍵詞】初中語文? 跨學科研學課程? 語文學科素養? 課程教學效率
【課題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專項課題《跨學科學習背景下初中研學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編號:2022ZJY1666。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3-0016-03
研學課程的實質是學校內部組織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有著很強的綜合性,所以在應用的過程中會涉及多學科知識,這也為跨學科研學課程開發創造了條件。跨學科研學課程指的是在綜合多個學科的基礎上開展研學活動,將活動進行課程化的設計。在課程設計完成后,學生就可以根據所跨的學科主題完成具體的活動任務。跨學科研學課程的開設實現了多學科知識點的密切聯系,打開了學生的學習格局,優化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語文核心素養教育中跨學科研學的必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跨學科研學課程開發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是深入貫徹語文新課標內涵與要求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學習認知觀,全面提升學習效率的需要。
1.有助于貫徹語文新課標的內涵與要求
2022年修訂的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了跨學科研學課程這一概念,這也是此概念第一次進入語文課程內容。語文新課標關于本概念指出“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提 高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睂W習任務群同樣是新課標提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大單元教學模式有著密切關系。所以,綜合來看,新課標的修訂對未來語文教學進行了非常詳細的闡述,教師要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堅決貫徹教學方針。而大單元和學習任務群是新課標提出的重點方面,自然是教師貫徹的重點。而跨學科研學課程是其中一個學習任務群強調的內容,所以也要引起教師的注意。在這一層一層的密切銜接和環環相扣的邏輯下,教師在教學中致力于跨學科研學課程的研發就是在貫徹新課標的內涵與要求。
2.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學習認知觀
形成健全的學習認知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一個重大收獲。這種健全的學習認知觀表現為突出的學習品質和出色的專業學習素養。語文新課標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歸納為文化自信、語言應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這四個部分。具備這四項素質是學生實現語文高效學習的關鍵,更是靈活應用語文知識充分認知并改造客觀世界的關鍵。這四項學科素養的培養可以把語文作為主陣地,但不能忽視與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例如,文化自信素養的培養可以聯系我國悠久的語言文字發展和輝煌燦爛的傳統文化,這是歷史的范疇;審美創造的培養可以聯系文學作品中塑造出的意境美和畫面美,這屬于美術學科領域;而思維能力和語言應用同樣也能不同形式地和其他不同學科產生關聯。總而言之,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素養的過程中,具備跨學科研學的教育思維可以極大優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開發跨學科研學課程更是能為這種觀念的落實提供堅實的形式基礎。因此,跨學科研學課程開發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學習認知觀,有效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語文核心素養教育中跨學科研學的策略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跨學科研學課程構建有助于最新教育理念的貫徹,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學習認知觀,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而考慮到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四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所以跨學科研學課程的構建也要針對核心素養的不同表現明確不同的設計思路。
1.語文跨歷史研學課程,培養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新課標規定的第一項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文化自信主要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學習語文知識,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擁有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文化自信素養的培養要建立在對漢字的認知基礎上。通過解讀漢字,認識漢字對歷史發展的記錄作用,對優秀文化傳承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把語文和歷史這兩門學科結合起來組織一次跨學科研學課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素質。如,每一節語文課上,學生都要學習課后的生字生詞,不僅要掌握生字生詞的讀音和含義,還要掌握生字生詞的用法,理解這些字詞背后的文化內涵。于是教師可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一次語文跨歷史的研學課程實踐,研學課程的任務如下:第一,在南寧當地或廣西壯族自治區其他市尋找你最感興趣的歷史古跡,并考察這些古跡中體現出的漢字元素是什么?第二,結合你對這些歷史古跡中的漢字形式、書寫方法等探究,思考漢字對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延續產生了哪些重要的作用。這兩個任務是本次研學課程的主題任務,對全班學生開展學習實踐產生了重要的引導。學生在戶外實踐中找到了金獅巷、伏波廟、滕村北府廟、蔡氏書香古宅等一系列的歷史遺跡和古代建筑,而后詳細觀察了建筑本身,查閱當地的限制,在當地市民和村民中進行采訪了解了與這些歷史古跡密切相關的語言文字和歷史傳說,特別是收集到了每一處歷史古跡的牌匾文字,通過賞析牌匾文字的書寫,理解漢字在千年發展過程中的演變歷程。而教師在本次研學課程中始終發揮著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在語言文字的層次上來。如此,學生通曉了歷史知識,也培養了文化自信素養。
2.語文跨數學研學課程,培養語言應用
語言應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指的是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積累、梳理與整合,初步具備良好的語感,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征和應用規律,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情感。語言應用素養同樣表現為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靈活組織內容以清晰表達意圖,把語言作為個人認知、探討客觀世界的一種有效的工具。而這種語言表達能力所體現出的強烈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恰恰是數學專業彰顯最明顯的。于是教師便開展了一次語文和數學跨學科研學課程建設的活動,充分借鑒數學證明題中的邏輯讓整個表達更加嚴謹且流暢。例如,在初中語文口語交際的欄目教學中,教師特意為全班學生組織的一次口語交際和數學證明題中的邏輯相結合的跨學科研學課程。在課程中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任務:第一項任務是完成一道關于全等三角形證明的數學題,在證明的過程中必須要完整說出整個題目的證明思路,要有理有據,有強烈的邏輯支撐,不可以缺少必要的條件。第二項任務是在完成證明題后評價數學證明題中的證明方法有何優勢,如果將這種問題的證明思路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會有哪些效果。第三項任務則是在掌握數學證明題表達邏輯的基礎上自由選擇生活中的某個話題,全班每兩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彼此之間圍繞話題進行表述,在表述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邏輯和條理,要包含所有比較關鍵的已知條件,切實增強整個主題的表達邏輯。
3.語文跨物理研學課程,培養思維品質
思維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要具備的另一項極為關鍵的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聯想想象、比較分析、歸納判斷等一系列的認知表現。在培養思維品質的過程中,學生要逐步形成理性且穩定的思維能力,不僅思考文章本身所傳達出的自然科學知識,更要思考文章作者的科學精神。這種思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實踐基礎上,而物理恰恰是一門非常注重實踐和實驗結果的學科。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把物理結合起來進行一次跨學科研學課程。例如,《被壓扁的沙子》是阿西莫夫寫的一篇非常重要的短文,這篇短文主要交代了小行星撞擊是導致恐龍滅絕的重要原因。為了引導學生領悟這一點,教師組織全班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了一次充滿趣味的活動,整個活動共分為以下幾個任務:第一,請你選擇沙子或泥土若干,而后將這些沙子或泥土用相應的容器盡可能壓縮其體積。再選擇另一組沙子或泥土在不刻意壓縮的情況下和壓縮過的沙子、泥土體積保持一致,最后分別測量壓縮過和未經壓縮的沙土塊重量;第二,請你把經過壓縮和未經壓縮的沙土塊從高空以自由落體的方式扔下,在目標的預定著落點放若干個紙板或用于測試撞擊力度大小的物理工具,檢測每一個土塊的實際撞擊力度并思考其中的原因。該跨學科研討課程以這兩項任務為驅動。學生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發現經過壓縮的泥土塊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要比未經壓縮的泥土塊更重,而且自由落體的沖擊力也更大!這是因為經過人為壓縮改變了泥土內部分子之間的距離,增大了泥土塊的重量。而根據物理學中的自由落體運動或其他定律,重量越大的物體在自由落體時產生的沖擊力越大。在學生得出這一結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個人思維從泥土塊轉移到小行星,轉移到恐龍滅絕這一話題上來。如此引導下,學生最終理解了文章中的內容,形成了科學的思維品質和理性的學習精神。
4.語文跨美術研學課程,培養審美創造素養
審美創造是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之一。審美創造主要是指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多種手段對語言文字和作品進行全方面賞析從而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備初步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審美一般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賞析文章本身的語言美,另一方面是賞析文章傳達出的中心思想美。語言美主要表現為經典的修辭手法應用和優質的意境塑造,思想美主要表現為某一篇文章中所傳達出的高貴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然而無論賞析文章的意境美還是中心思想美,都能將其歸納為藝術領域。因為賞析一幅藝術作品也是主要包括作品的美學價值和意境思想價值這兩個方面。例如,賞析梵高的《向日葵》不僅要賞析整幅作品的色彩渲染和構圖,更要賞析通過作者這幅作品的細節構思所傳達出的濃郁的熱情,認識到作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撲向太陽的畫家。因此,審美創造素養教學可以和藝術跨學科。例如,《濟南的冬天》是老舍寫的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整篇文章表現出了老舍對濟南這座城市的熱愛,對濟南冬天的熱愛。在賞析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把語文和美術這兩門學科結合起來開展了一次跨學科研學課程。教師在課余時間要求學生準備畫筆和畫板等多種美術工具,向學生下達了三項繪畫任務:第一,畫一個被山包圍起來的城市,在城市的某個方向上,群山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小的缺口;第二,嘗試畫一幅“傍晚時分天空落下小雪,讓整個城市的建筑和道路撒上了一層薄薄的白雪”的畫面;第三,嘗試畫一幅冬日的河邊圖,冬天的河邊,河水還在靜靜流淌,由于溫差原因導致河面上升起了一層薄薄的霧。當學生畫出這三幅畫后,教師結合美術專業知識共同解析其中的原理,以美術的專業角度賞析這幾幅作品。在賞析完成后,教師把這三幅畫和《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中的三個自然段對應起來,賞析文字中所蘊含的意境美和畫面美,培養審美創造學科素養。由此可知,教師實現語文和藝術跨學科研學課程的構建對學生賞析書本內容,培養審美創造素養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最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未來語文教學工作進行了非常詳細的闡述,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概念和新要求??鐚W科研學課程便是新課標學習任務群明確的一個核心理念??鐚W科研學課程理念認為,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和其他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樣和其他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將語文分別和歷史、數學、物理、美術等多個學科統籌結合起來,系統優化教學工作,提升跨學科研學課程質量。
參考文獻:
[1]鄭弘.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對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創新素養的影響[J].中學語文,2023(29):3-5.
[2]黃玲妹.初中語文跨學科學習的困境與解決路徑——以身邊的文化遺產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3,24(9):33-36.
作者簡介:
王穎(1984年10月—),女,漢族,廣西博白人,研究生,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