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偉
摘要: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更加看重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以及是否符合現代信息化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如何設計更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和具體情況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成了高職院校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之一。本文首先基于PDCA理論,相對客觀地闡述和分析了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在建設過程中的實際作用。本文以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內涵作為切入點,重點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基于PDCA理論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思路與方法,希望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整體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PDCA;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對教學質量進行嚴格把控,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高職院校在未來是否可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關政策的頒布與實施表明,未來我國社會和高校等都將從不同的層面不斷關注高職院校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方面的落實效果,這對其在未來的運行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未來,如何才能夠切實發揮出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對于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引導作用,切實培育出更多高質量的專業型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責任,也是其必須完成的使命。
一、基于PDCA理論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的必要性
在高職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的定位、運行機制的設定等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改善。但是,也正因為其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規模的不斷擴大,要求高職院校的發展必須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對于技術型應用人才的實際需求,減少人才質量與實際能力之間的矛盾。為此,如何才能夠在不斷擴大規模的過程中兼顧質量,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成果,是未來高職院校自身謀求發展的關鍵。建立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將從源頭改善這一情況,有效促進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一)PDCA循環階段性管理理念
在信息化背景下,基于PDCA循環理念,需要按照計劃、具體的實施過程、完善地檢查以及最終的妥善處理四個關鍵的階段進行應用分析,這樣就可以使得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向著更加科學、標準的方向邁進。PDCA循環理論在其階段性管理的過程中,更加貼合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督與控制的基本特點和實際要求。為此,必須針對目前教學質量控制工作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所提出的重點任務和具體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各階段的實施方案,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二)PDCA循環周期性的運行方式和特點
PDCA循環的周期性特點,實際上更符合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過程,其在后期不斷地循環過程中,也滿足教學質量持續且循環提高的基本要求。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必須始終以促進高校長久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與要求,通過不斷進行監督和控制,加強高校管理,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整體教學質量。為此,必須建立起周期性的動態質量監控模式,PDCA循環理念下大環套小環的質量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滿足層層疊加和循環上升的要求。
(三)PDCA循環改進的提升目標
PDCA循環改進的最終目的,就是將其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設目標趨于一致。教學監控質量的分析與判斷,其目的是更好地提高教學的實際質量,并為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根本提升提供保障。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應用PDCA確實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持續地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
二、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內涵
在不同的研究中,學者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理解程度存在著狹義層面和廣義層面的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從狹義層面來看,教學質量控制可以看作是教學過程中課堂質量的把控。而廣義層面的教學質量則包括高職院校在招生方面、學生素養方面、就業方向與培養方面等多方的整體質量。
三、基于PDCA理念的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的特點
(一)監控管理制度本身具有系統性以及科學性
PDCA管理理論下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一個由若干環節組成的有機整體,包括教學管理、教學運行、教學監控、教學質量評價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制度保障,并且在這個有機整體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時,監控管理制度也需要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即必須有較為完善的監控管理制度,同時還應建立系統、科學、全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在高職院校構建PDCA管理理論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時,應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只有建立科學的、系統的教學質量監控管理制度,才能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監控主體呈現出多元化且對象集中化特點
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參與監控的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傳統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存在著行政權力高度集中的問題,使教學質量監控的實施受到較大的制約。在基于PDCA理念構建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各參與監控的主體處于平等地位,監控主體是多元化的。此外,在基于PDCA理念構建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所有參與監控的主體都集中在學校層面進行管理,與傳統意義上單一部門管理具有很大的區別。各參與主體都是相對獨立、平等,并且統一管理、共同監督,這樣不僅有利于各主體之間形成良好互動關系,而且能夠有效避免因單一主體權力過大而造成其他主體權力過小或無人監督等問題。
(三)監控過程重視監控教育,忽視監控教學
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逐步意識到教學質量監控工作開展的重要性,所以也有越來越多的領導對其給予了高度重視,希望這一評價體系的建立可以更為真實地反映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為此,在評價的過程中也采用了學生評教、教師同行互評、專家評教等多方面的評價模式。但其中也暴露出,針對學生學習質量監控以及評價方面的指標設定比較薄弱。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還是通過期末考試或者是技能展示的方式考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整體的考核結果不夠科學和完善,必須在未來更為深入地開展全過程教學監督工作。
(四)監控教學重視理論課程,輕視實踐課程
高職院校本身對于專業技能培養非常重視,因此實踐型的考核應該占據很大的比例。然而,就現階段高職院校在教學質量監控方面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對理論教學的監控比例相對更高,而對實踐教學的監控則較少。許多高職院校雖然建立了相關的教學質量監控制度,但是在高職院校內部,為學生實訓工作提供設備保障的實際情況明顯不足,這不僅會影響高職院校實訓工作的順利進行,也無法滿足實踐型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實現。
四、信息化背景下基于PDCA理論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路徑
將PDCA循環理論完全地應用在現階段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以及把控的重要環節,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學的工作目標以及工作計劃,幫助教師更認真、有效、科學合理地組織相關人員參與當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和監督,并進行質量把控反饋。這實際上形成了對當前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直觀的質量反饋與評價,有助于診斷教學中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積極有效地改進教學盲點,提高教學質量。
(一)教學質量目標以及標準的設定階段
在制定高職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之前,需要先設定好教學質量目標以及標準,并根據這些目標和標準制定符合實際的實施方案。在這個階段,要根據高職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施方案,并在實施方案中詳細介紹整個過程。首先,需要確定教學質量目標。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這將成為目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根本,也是其核心內容,是有效保障教育質量實現長久監督控制目標的關鍵。
例如:某高職院校在制定教學質量目標以及標準時,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質量目標以及標準。同時還需要定期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質量檢查,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地解決。這樣可以充分結合信息化以及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對社會人才需求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及時調整教學目標,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二)教學質量管理及監督階段
高職院校要想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管理,必須構建完善的教學質量管理體制與制度體系,以制度為抓手,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管理與監控。要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對教學信息的采集與共享,構建高效、便捷的信息處理平臺,方便教學質量管理部門及時、準確地收集、匯總相關數據信息,形成全面、完整的教學質量監控信息資源。通過信息化平臺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實時監督與監控,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管理效率。在此階段,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信息化監控管理平臺;二是構建信息化監控組織機構;三是構建信息化監控管理制度體系。
教學質量監控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于完善的管理以及監督手段來保障。所以可以從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個階段共同進行監控。在事前階段,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監控管理平臺的作用,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全面監督與管理,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反饋信息系統,實現對教學活動的全面監管。在事中監控階段則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明確不同主體的不同質量控制點。質量控制主體的責任以及任務目標設定必須明確,這樣才能夠嚴格按照進度設定完善的計劃和方案,切實增強了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也可以在高職院校的不同職能部門、教研室內形成戰略目標。在事后控制階段,可以從課程的考核、就業率以及就業質量的評定方面入手,綜合判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三)教學質量檢測及反饋階段
教學質量檢測及反饋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教學質量監控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結合PDCA循環中的下一個階段,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監控水平。在教學質量檢測及反饋階段,一方面要對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并及時向相關部門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另一方面要將學校及部門對學生的反饋意見反饋給教師,督促教師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教學質量檢測及反饋提供了新思路,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實時監測,同時可以將學生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提高了教學質量檢測及反饋階段的工作效率。
在進行最終質量檢測以及反饋工作的時候,高職院??梢詮脑盒W陨?、專業課程設定、教師教學工作開展以及學生的接受程度等多個層面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經驗總結。通過借助信息化、數據化的質量管理平臺進行檢查和信息反饋,可以增強監控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監控的效率,實現全員參與,并且也可以滿足實時監控共享的智能化反饋模式,有利于形成更為完善的教學質量檢測以及反饋系統。
(四)教學質量診斷及改進階段
在教學質量診斷及改進階段,主要是對監控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將PDCA循環的優點充分體現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同時對監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方案。借助信息化平臺,能夠實現教學質量監控信息的實時收集、處理和反饋,這不僅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也為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了保障。利用信息化手段對教學質量進行診斷與改進,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效果等方面。明確PDCA循環理念的根本要求,堅持質量改進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原則,更好地奠定了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水平提升的基礎。
五、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對于高職院校綜合性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說明教學質量的高低成了高職院校在未來是否能持續發展的關鍵。監控教學質量的目的是切實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并將PDCA循環理念應用到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通過每一輪的質量監控,切實將未解決的問題作為新一輪的起點重新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形成行之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方案,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同時也是促進高職院校在未來不斷改革,提高自身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方向。
參考文獻
[1]鄧國斌,王顯軒,沈萍.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運行——以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22(07):81-83.
[2]陳彥霖,劉太甫.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高職院校內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研究[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3(05):48-50.
[3]萬春芬,蔣明周.基于PDCA理論構建高職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J].模具工業,2021,47(06):86-88.
[4]楊恒月,李鳳,張小蒙,張琦.基于PDCA循環的高職院校二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J].科技風,2021(04):76-77.
[5]李子云,宋佑川.基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高職教學質量內部監控體系的構建——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個案研究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05):6-11.
[6]高瑞佳.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中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作家天地,2020(20):11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