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
微視頻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重要體現之一。相較于傳統(tǒng)美術課堂,教師利用微視頻進行美術教學的優(yōu)勢和成效顯著。隨著信息化教學的普及和便捷的視頻編輯軟件的應用,常態(tài)化運用微視頻提高教學實效成為大勢所趨。本文將探討利用微視頻資源開發(fā)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策略。
現狀分析及課題研究的必要性
現狀一:在美術課堂中,重難點往往需要教師講解、啟發(fā)和當堂示范。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往往借助圖片或幻燈片進行講解,必要時當堂示范。以上形式對于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有重要作用,但有以下弊端。
1.由于學生與教師所處角度不同,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所授知識。2.教室環(huán)境和教學設施的局限性會影響教師示范的效果,如部分展示環(huán)節(jié)不夠直觀或難以看清。3.幻燈片式課件的運用,對講究程序性和技巧性的設計應用和造型表現課型來說,很難給學生展示完整的、連續(xù)性的制作過程,以及細節(jié)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如湘美版六年級上冊《編花籃》一課,教師依靠隨書附帶的光盤課件展示花籃的編制方法圖片,學生較難掌握編制方法。即便是教師,備課時也需要練習多次才能掌握編制技巧。上述弊端使得傳統(tǒng)現場示范的教學實際效果大打折扣。
現狀二:現在我校及許多學校所用美術教材為湖南美術出版社教材(即湘美版教材)。隨書附帶的教學資料多為PPT形式,視頻類資料較少。雖然使用微視頻教學資源直觀、方便,但教師自行錄制視頻耗時費力,平時使用較少,常常在公開課時才能見到微視頻的身影。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中對于微視頻的需求,與現實中教師無暇及時搜集或錄制微視頻存在矛盾。我從利用微視頻提高美術教學實效出發(fā),和同事積極開展課題研究。
實施步驟
學情調查。在著手研究之前,課題組成員對我校學生發(fā)放了名為《微視頻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的調查問卷,共搜集到560份有效問卷,通過問卷了解到以下學情:1.學生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具有較大差異。約90%的學生需要教師示范兩次或兩次以上才能掌握新技能。2.學生對待課堂遺留問題的解決途徑各有不同。對于教學中未曾掌握的難點,約68%的學生可能會在網上找相關微視頻解決問題。
筆者整理現行湘美版小學美術教材,確定需要開發(fā)微視頻教學資源的課程內容。通過整理發(fā)現,現一至六年級湘美版教參配套光盤中共有微視頻教學資源39個。其中欣賞類微視頻較多,技巧示范類微視頻主要為部分基本技巧的講解,缺少完整作品的演示過程。而基于學生學情,對難度較大的內容利用微視頻進行演示和講解,會更加直觀。因此,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課題組教師篩選出22個課例進行微視頻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并在后面的教學實踐中常態(tài)化運用原有的和開發(fā)的微視頻教學資源開展優(yōu)化教學的實驗與研究。
實驗設計與過程。1.選取實驗班。根據學生學習興趣、攜帶工具情況、實驗前的美術成績,選擇數據最為接近的兩個班級作為實驗班[六(1)班]和對照班[六(2)班]。2.實驗過程。(1)對照班和實驗班為同一名美術教師授課,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相同。對于有難度的內容,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現場示范和靜態(tài)幻燈片展示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實驗班采用動態(tài)的微視頻形式進行講解,進行為期約半學期的實驗。實驗過程做好觀察記錄。(2)優(yōu)化的指標主要為學生美術成績的提高程度,同時結合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課堂參與度(如舉手率)和上課感受的差異來證實。根據實驗前測和后測的成績對比統(tǒng)計,實驗班教學效果較之對照班,優(yōu)秀率約為61%,及格率約為97%,優(yōu)秀率有了5%的提升。對照班優(yōu)秀率約為55%,及格率約為97%,優(yōu)秀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及格率提升了3個百分點。與實驗班相比,測前測后成績變化幅度較小。
取得成果
實驗結果。實驗班教學效果較之對照班,美術成績提升的幅度更大。同時根據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實驗班部分基礎較弱的學生在微視頻演示過后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對教師一對一輔導示范的依賴性明顯降低。因此,教師利用微視頻資源開發(fā)能夠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的假設基本成立。
取得成績。從目前來看,微視頻運用于美術教學中的效果良好。課題組成員黃丹所上《靠墊設計》一課,充分發(fā)揮了微視頻演示優(yōu)勢,將中心對稱圖案的制作這一難點利用微視頻演示團花制作的方法,講解清晰到位,學生作業(yè)精彩紛呈,本節(jié)課也獲得了河南省信息技術融合課一等獎;課題組成員湯永志所上的《光影變幻》一課,充分利用微視頻,將復雜的素描過程深入淺出地展現給學生,此課在“國培計劃”2020一對一精準幫扶項目中作為我校的公開課得以展示,獲得好評;我在五年級下冊《團扇》一課中,分別在課題導入、團扇工藝介紹、扇面裝飾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運用了微視頻,教學效果良好,獲得河南省優(yōu)質課二等獎。同時,在課題實踐的過程中師生課堂體驗較好,美術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美術水平逐步提升。
研究結論。從目前結果來看,同對照班相比,實驗班美術成績提升的幅度更大,學生課堂參與度更為積極,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更為良好。教師常態(tài)化運用微視頻進行美術教學的實驗班對比對照班而言,課堂教學更為高效。因此,教師利用微視頻資源開發(fā)能夠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當然,由于實驗樣本較少和實驗周期較短,微視頻資源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的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總之,此次課題的研究,我認為開發(fā)和利用微視頻教學資源對于優(yōu)化美術教學很有幫助。但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微視頻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如何同其他教學形式更好結合,最大程度地作用于學生,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一般課題“利用微視頻資源開發(fā)優(yōu)化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JCJYC20150013,結項證書編號:豫教〔2022〕31020)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