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昕
自成為一名幼兒教師至今,已10年有余。我親歷了2所幼兒園的創建,做了10年班主任,成為領導心中的“中堅”,同事口中的“大姐”,孩子們眼中的老師、玩伴和“昕媽媽”。在我看來,一個班級就是一艘船,班主任就是船長。班主任的管理質量不僅影響著整個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還影響著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
以“德”為舵,用愛領航
愛是從事幼教行業最基本的情感原則,在照亮孩子的同時,也會使教師充滿力量。有這樣一個故事。作為幼兒園教師,孩子入園時,我總會在園門口給孩子一個擁抱。初為人師的我,是帶著一份自豪甚至“自大”,彎腰或者站直著與孩子擁抱的。有一次,一個孩子輕輕地對我說:“老師,您能不能蹲下來,我有個秘密想告訴您……”我這才意識到,我的“站著”與孩子拉開了心的距離。從此我告誡自己:不要“俯視”孩子,只有蹲下身子,平視孩子的臉,與孩子有眼神交流,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
在師德與師愛的引領下,“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等幼兒教育的原則已不再是教條,而成了教師源自內心、發乎自然的保教行為。
以“專”為槳,自我成長
為師之道,當“時光不老,習之不輟”。節假日,我設定學習時間,認真研讀、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閱讀有關幼兒教育及班主任管理方面的著作,積極關注與幼兒園有關的資訊。我將新的教育理論與我班幼兒的發展實際相結合,通過教研活動、班級管理創新等實踐探索,最終有所收獲。
我還積極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教研活動、業務學習及觀摩課評議,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在一次外出觀摩學習中,我看到其他幼兒園區域游戲材料投放及情境設置中富有地域特色的設計,受到很大啟發。之后,我與配班教師認真研討,率先開展了具有鄉土特色的區域游戲探索實踐。而受混齡游戲活動的啟發,我倡議和主導了不同年齡段的班級合作游戲,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自主探究中求知。
以“誠”為帆,和諧共育
在我看來,幼兒園每個班級都包含3個不同層面的集體,一個是3位教師(“兩教一保”)的集體,一個是全班師生的集體,還有一個是包含全體家長在內的集體。作為班主任,我深知處理好教師關系是搞好班級工作的第一要素。3位教師只有互相配合,協調統一,最大程度地發揮教育合力,才能讓班級各項工作盡善盡美。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出3點經驗:1.分工與合作相輔相成。我時刻起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做好自己分內的事,關注自己分外的事,堅持孩子安全快樂成長原則。2.主導作用與群策群力相輔相成。班主任既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方案,也要與班級其他教師多商量,以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體系。3.責任意識與情感意識相輔相成。溫馨和諧、充滿愛的三人關系影響著孩子們,使孩子們親如一家。
班主任是家園共育中的關鍵一環。為了做好家園共育工作,我首先學習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咨詢方面的理論知識,并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動。其次,我深入研究和關注每一名幼兒、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做到有目標、有依據、有方法,有的放矢,務求實效。最后,學會“拉家常”,建立和諧親切的互動關系。除了家長會、開放日、體驗日的正式活動,日常生活中也總會見到我與家長聊天的身影。“家訪”“電訪”“面談”……多種形式的“聊”,讓我與家長增進互信、加強了解,促進家園共育,共同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而努力。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一如既往,以“德”為舵,以“專”為槳,以“誠”為帆,劃著像夢一樣美麗的小船,快樂地在探索與成長的航道上揚帆遠航。
(本欄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