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數字經濟正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代,跨境電商依托數字經濟,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需求數量不斷擴大,同時也為吉林省民辦高校相關專業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創新、創業機遇。然而,吉林省民辦高校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與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文章以吉林省民辦高校、吉林省跨境電商企業實際調研數據為樣本,分析了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需求現狀和需求能力要求,探究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培養路徑。
關鍵詞:吉林省 民辦高校 跨境電商 雙創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4-156-02
一、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需求現狀與需求能力分析
(一)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現狀分析
1.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短缺。當前,跨境電商發展正呈現跨越式發展,2022年,跨境電商的交易規模達15.7萬億元,與2021年的14.2萬億元相比較,增長了10.56%,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使得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特別是對具有創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高質量人才需求較大。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對于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量在580萬以上,未來10年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數量還將繼續擴大。此外,在對國內大型招聘平臺如智聯招聘、58同城招聘、中華英才網等進行調查中發現跨境電商相關崗位招聘多為民營企業,其次是歐美的外商獨資企業,且從招聘要求來看,這些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更加傾向具有創新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業能力,吃苦耐勞能力等素質。
2.跨境電商技術研發類崗位需求量較大。通過對國內大型招聘企業如智聯招聘、58同城招聘、前程無憂招聘等網站進行調研,發現當前跨境電商企業將跨境電商崗位進行三類劃分,第一類是運營管理崗,第二類是技術研發崗,第三類是業務和職能支持崗,在三類崗位中,技術研發類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量最大,崗位需求人數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運營管理類,崗位需求人數占30%以上,而技術研發類崗位對人才要求,不僅具備較強的跨境電商平臺專業技術,還要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需求恰好符合當前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跨境電商技術研發類崗位需求量較大,也意味著在新時代下,跨境電商企業對跨境電人才需求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二)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需求能力分析
1.具備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思維力能力,顧名思義,是指具備對舊事物就行改革、新事物創造的能力,通過運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技術在實踐活動中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而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所需要具備的創新思維能力,意味著相關從業人員要具備能夠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在跨境電商業務操作、數據分析、用戶體驗、業務流程等方面進行創新。在對當前跨境電商企業相關崗位人才招聘要求中,發現企業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較高,那么,這就要求高校相關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同時也要有創新意識,在學習國際貿易或跨境電商知識時,要能夠學會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會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此外,高校跨境電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2.熟練掌握外貿專業知識、具備外語能力。跨境電子商務屬于國際貿易的新業態形式,“新”體現在跨境電商是進出口商通過亞馬遜、速賣通、eBay等電商平臺進行商品跨境交易、跨境支付與結算,將傳統國際貿易進行網絡化和電子化。但進出口商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商品貿易與傳統的國際貿易也有相似之處,如跨境支付與結算、跨境物流、辦理保險、進出口報關報檢、進出口成本核算、合同簽訂等,那么這就要求相關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認真學習外貿知識,熟練掌握國際貿易、國際商務、跨境電商知識體系,在熟練掌握傳統國際貿易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理解跨境電商相關知識。此外,從事跨境電商相關工作還要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通常要求本科畢業生達到英語四級水平,有一定的口語能力和翻譯能力。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交易,從業人員能夠用外語與國外客戶進行直接溝通,用外語同客戶進行交易磋商、簽訂合同、進行產品描述,用外語發送電子郵件等,因此,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是高校學生今后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敲門磚”。
3.具備國際運營和國際營銷能力。跨境電商企業招聘崗位包括國際運營和國際營銷,跨境電商運營崗主要負責亞馬遜、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等平臺的運營和管理,負責提出應用方案如提高跨境電商平臺的流量、點擊量等、負責發布或更新產品信息、負責裝修或設計店鋪等等,這就要求跨境電商創新人才在熟練掌握跨境電商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在跨境電商業務操作學生中,精通跨境電商國際運營業務操作。此外,跨境電商從業人員要具備國際營銷能力,具備國際市場營銷環境分析,國內市場營銷環境與國內市場營銷環境不同,由于各國經濟、政治、產權制度、文化、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存在差異,國際市場營銷環境更加復雜、難度更大,因此,跨境電商創新人才要具備較強的國際市場營銷能力,根據不同國際環境制定不同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
4.高學歷、抗壓能力強。通過對跨境電商企業走訪調研了解到,企業對跨境電商創新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備較熟練的信息技術、掌握外貿專業知識、精通外語、具有創新思維外,企業更傾向從業人員要具有吃苦耐勞精神、較強的抗壓能力。跨境電商同國內貿易相比,面臨更復雜、難度更大的國際環境,跨境電商從業人員面臨的工作壓力較大,工作強度更大。此外,跨境電商企業要求跨境電商創新人才達到本科以上學歷,在被調查企業中,有60%以上的企業要求本科以上學歷,40%以上的企業要求專科以上學歷。
二、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跨境電商課程設置不合理,不利于培養雙創型人才
筆者在進行項目研究過程中,對吉林省民辦高校30名教師、150名學生做問卷調查和訪談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總結發現,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課程設置不利于培養雙創人才。首先,在跨境電商課程目標設置上,民辦高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知識、注重學生的考試結果,而忽視學生的過程性考核,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忽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和跨境電商技能的掌握,導致學生對跨境電商相關課程不夠感興趣,出現厭學、逃學、替課等不良學習狀態。其次,在課程內容設置上,70%被調查對象認為跨境電商課程內容設置與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課程內容多為理論知識,而實訓課程較少。此外,60%被調查對象認為跨境電商課程教材缺少比較前沿的學科知識、趣味性不強、前沿的案例較少,內容枯燥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90%以上被調查人員認為跨境電商課程內容涉及的知識面較窄,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受局限,不利于開拓學生的眼界和視野。
(二)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相關專業師資配備不足
當前,吉林省民辦高校僅有少數幾家開設跨境電商專業,開設時間不長,跨境電商專業建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尚不成熟、教師隊伍配備不足,不利于培養具有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型人才。跨境電商專業教師多為國際貿易、國際商務專業畢業,對跨境電商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國貿理論基礎扎實,但實踐實訓能力較為薄弱,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民辦高校為學生設置“雙導師制”,一個是在校導師,一個是企業導師,特聘跨境電商企業導師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交流的機會,但企業導師平時工作較忙,與學生的溝通較少,“雙導師制”優勢發揮不足。
(三)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吉林省民辦高校積極同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搭建跨境電商實訓基地,聘請企業講師,派學生到跨境電商企業實習。學校在積極同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弊端,雖然校企共同搭建跨境電商實踐實訓基地,但企業平時業務較忙,實踐實訓基地主要由學校負責,學校老師主要負責上課,學校專業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聚焦學術前沿,與更具有實踐經驗的跨境電商講師不同;企業導師課時設置較少,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阻礙了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三、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一)優化設計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培養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
培養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吉林省民辦高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注重對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的合理設計。依據跨境電商企業對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需求能力分析及企業崗位招聘情況,吉林省民辦高校在課程體系設計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注重對學生國際貿易理論知識的培養,課程設計包括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商務談判、國際商務單證、跨文化交際等,培養學生扎實的國際貿易理論基礎;第二,注重學生對跨境電商理論和實訓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基礎、跨境電商運營、跨境電商數據分析、跨境電商供應鏈管理、跨境支付與結算、跨境電商實訓等;第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外語能力,包括國際商務英語、外貿英文函電、跨境電子商務英語等;第四,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業能力,在課程設置中可以開設創新創業課,“雙創”作為選修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應更加注重過程性考核,以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創業能力和團隊寫作能力做為考核標準。
(二)充分借助跨境電商平臺,提升學生的雙創意識和能力
培養跨境電商雙創人才,應從培養學生的實踐實訓能力入手。吉林省民辦高校應積極建立跨境電商實踐實訓基地建設,積極引入企業跨境電商平臺軟件,如速賣通平臺、亞馬遜平臺、eBay、wish平臺,打破學校單一平臺使用,高薪聘請企業講師加入跨境電商實訓基地教師隊伍,打破校內教師單一理論知識傳授,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在跨境電商實訓基地,讓學生在跨境電商平臺,全方位仿真模擬跨境電商操作流程。學生根據企業所提供的賬號,在跨境電商平臺開設自己的店鋪,進行店鋪裝修、店鋪設計、產品選擇、產品上傳、廣告發布、交易磋商、進出口成本核算、合同簽訂、跨境支付、報關報檢、辦理保險等一系列跨境電商業務操作,真正體驗跨境電商創業過程,提升學生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的積極性。
(三)深入推進校企合作培養機制,“定制化”培養跨境電商雙創人才
“校企合作”是學生進行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舉措,多年來,各高校始終踐行產教融合理念,積極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但“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其優勢并未得到真正的發揮。吉林省民辦高校在培養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學校與跨境電商企業之間的有效合作,“定制化”培養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首先,吉林省民辦高校與跨境電商企業要共同編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企業崗位需要,合理設計跨境電商相關課程體系。其次,吉林省民辦高校應高薪聘請企業工作人員來校兼任導師,為企業講師設置額定課時,避免企業導師因工作業務忙、薪資待遇低,不愿來校授課的情況。通過加強企業講師為學生進行授課,有利于提高學生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實訓能力。此外,跨境電商企業可以與高校共同成立“跨境電商訂單班”,以修學分制形式派學生于大三下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到跨境電商企業實習,實地體驗跨境電商整個業務操作、感受跨境電商企業管理方式,學生大四畢業后可留企業任職。校企實行“跨境電商訂單班制”,有利于“定制化”培養跨境電商人才,也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
[基金項目:2020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高教科研課題一般課題“吉林省民辦高校跨境電商‘雙創教育績效評價與優化路徑研究”(JGJX2020D468)]
參考文獻:
[1] 王怡丹.“互聯網+雙創”背景下的跨境電商類人才培養模式[J].商場現代化,2022(19):28-30.
[2] 葛丹.雙創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及培養政策研究[J].江蘇商論,2022(09):14-16.
[3] 梁健屏,吳崑.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1(03):138-141.
[4] 于洋.“互聯網+雙創”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156-157.
(作者單位:長春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作者簡介:林志業(1997—),女,吉林白城人,長春財經學院助教,國際商務專業碩士,主要從事國際商務方面研究。]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