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催
摘 要 介紹任務鏈的概念和應用,探討任務鏈視角下高中文言文閱讀策略,提出相關建議,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理解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 任務鏈 ?文言文 ?閱讀策略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閱讀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探究任務鏈視角下高中文言文閱讀策略,提供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文言文的閱讀技巧,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和應用能力。
一、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模式
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模式將文言文閱讀過程分解為多個環節,通過逐步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全面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內容和要點。這種模式可以幫助讀者系統和有序地閱讀文言文,提高閱讀效率。
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模式首先要分析和理解文章的類型。通過了解作品的主題等,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一個基本的認知框架,為后續的閱讀和理解提供有力的支撐。其次,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模式強調對文本主旨的分析。閱讀文言文,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重點論述,理清文章的脈絡和邏輯。這有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再次,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模式中,要重點關注關鍵詞和詞句的解讀。在文言文中,有許多精準而獨特的詞語和表達方式,需要仔細理解和解讀。通過對關鍵詞的解析和詞句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任務鏈視角下文言文閱讀策略
1.根據文言體裁區分不同文本類型
區分文本類型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重點。不同文本類型在題材、風格、語言運用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熟悉不同文本類型的特點,能夠更準確地理解文本的含義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掌握區分文本類型的方法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提高閱讀效果。
2.把握不同文本類型的要點
不同的文言文文本類型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需要注意的點。例如人物傳記要求讀者理解人物的生平經歷和成就,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注意作者對于人物的評價和描寫手法,關注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與歷史事件的聯系;歷史事件要求讀者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影響,注意作者的敘述手法和角度及其對事件的分析和評價,關注人物的行為和態度及其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和影響。散文要求讀者理解散文的主題和意境,抓住作者表達的情感和思想,注意句子結構的優美和修辭手法的運用,關注散文的語言特點和風格,如渾厚、清新、婉約等。小說要求讀者理解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把握故事發展和結構,注意小說的敘述手法和情感表達,推敲作者的用詞和描寫,關注小說中的社會背景和思想內涵,思考作者的觀點和思想傾向。此外還有不常見的公文,要求讀者清楚公文寫作的目的和要求,理解公文的正式用語和表達方式,關注文中的各種格式要求和套語慣例,如標題、署名和格式要求等,注意公文的邏輯結構和行文順序,準確理解公文的內容和要求。
例如,教學《蘇武傳》一文,先讓學生判斷出這篇文章是人物傳記類型,再根據人物傳記的要點進行教學,要求學生了解蘇武的生平經歷。蘇武是漢代初年一位忠誠的官員,他被迫在匈奴居住了十九年之久。在這期間,蘇武無論面對何種壓迫和考驗,始終保持對中原的忠誠,不屈不撓,堅定不移地堅守著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3.把握文言文的要點進行文本理解
教師根據文言文作品的要點布置閱讀任務,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偏好選擇喜歡的文言文類型進行自主閱讀。這樣能夠增強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文本選擇,進行簡要的閱讀規劃。學生可以選擇人物傳記、散文或小說等文本類型進行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注重理解文本的主題、情節和人物形象等。在閱讀過程中,可以關注作者對人物的評價和描寫手法,思考人物在特定時代背景和歷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
以《蘇武傳》教學為例,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蘇武的生平經歷、成就和形象塑造。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思考蘇武的忠誠和堅韌精神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可以留意作者對蘇武的評價和描寫手法,通過蘇武在匈奴居住期間與其他俘虜的對比,思考蘇武的高尚品質和他在特定時代背景和歷史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
學生自主閱讀之后,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整理和分享。學生可以用口頭或書面方式,將自己對蘇武的理解和感悟與同學進行交流。可以分享蘇武對中原的深厚情感和對忠誠的堅守所帶來的啟示,以及自己對這種忠誠精神的理解。
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和指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傳記主人公。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蘇武的忠誠與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當時歷史背景下匈奴與漢朝之間的關系,加深對相關情節背后的歷史和文化的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蘇武傳》一文,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增強他們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為學生的綜合素養的發展和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通過自主選擇文言文類型并分享閱讀成果的活動,學生不僅能夠體驗到文言文的魅力,而且能夠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對不同類型文言文的理解和閱讀水平。同時,學生之間的分享和交流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促進互動學習。教師的引導和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文言文。
4.深入分析把握文中重點詞句的內涵
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在全面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和把握重點詞句的內涵。通過分析文言文的重點詞句,可以準確理解和把握重要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切實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
文言文的句式較為復雜,有一些常見的句式結構,如倒裝句、省略句、判斷句等。通過分析文言句式特點,可以理解句子含義與作者觀點。所以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把握重要語句的含義,重點關注文言文的句式特點。
例如,《蘇武傳》一文有許多詞句需要深入分析和理解。如文中“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這個句子,要準確理解這一句子的含義,尤其要準確把握其中的重要詞語,“凡”表示“總共”的意思,“歲”表示“年”的意思,均為古今異義詞;“及還”是省略句。再如文中“為降虜于蠻夷”這個句子,它是一個倒裝句,正常語序應為“于蠻夷為降虜”,該句意為“在匈奴做了投降的俘虜”。通過重要詞語與文言句式的分析理解,就能夠把握蘇武的性格特點,感受到蘇武凜然無畏的忠誠愛國與犧牲精神。
任務鏈視角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更是一種幫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方法的思維方式。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設置任務鏈,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要積極參與、獨立思考。通過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文言文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水平。
[作者通聯:廣西平果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