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沒有教育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通過教育現代化來實現人的現代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任務之一。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是中國式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教育強國,是當前和今后較長一個時期內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命題。
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的基本立場。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建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上,是一種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現代化。黨的十九大報告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基本原則,為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專門部署,明確了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方向。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必須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則,自覺站在人民立場切實回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殷切期盼,做到發展職業教育依靠人民、發展職業教育服務人民、發展職業教育由人民評判。因此,邁向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最終指向是服務廣大人民群眾,讓人民群眾在實現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享有更多的參與感、幸福感、獲得感。
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遵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社會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精準對接與服務。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中,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關鍵是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更加暢通人才成長通道,逐步提升職業教育社會形象,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
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激發“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關鍵動能。增強適應性,是國內外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邏輯和普遍規律。202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這不僅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走向,更是服務大局、推進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的戰略舉措。新時代,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助推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在供需結合中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將職業教育的著力點集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新領域上,破除供需錯位,使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二是重塑職業教育發展新生態。通過調整職業教育內部要素同產業結構、技術需求、人才市場不相適應的情況,促進職業教育外部產業、技術、經濟的發展,從而實現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技術變革相適應、相匹配與相促進。
面向2035年教育強國建設,關鍵在人才,特別是千千萬萬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能夠為教育強國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與教育強國建設相輔相成。加快推進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建設,必將為教育強國建設強基賦能。
(朱德全,教育學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