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銘
由韓夢娟撰寫的《河北省農村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與評估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是一部以聚焦河北省地方扶貧開發經驗為主題的學術專著。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省十八洞村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的理念,從此中國的脫貧攻堅進入了以精準扶貧為特征的新階段。這一理念不但成為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致勝法寶,還為人類減貧事業貢獻了寶貴的中國經驗,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河北省作為中國的中部大省,堅持精準扶貧理念,成功圓滿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解決了絕對貧困的問題,但未來相對貧困問題如何解決,如何更好厘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則需要我們對之前的反貧政策進行回顧和反思。
《河北省農村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與評估研究》著眼于河北省地方性扶貧開發特征和經驗,對精準扶貧的歷史實踐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從公共政策的角度看,精準扶貧政策的形成具有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因此需要我們正確看待河北省精準扶貧政策的演變,同時通過分析其政策實施的實踐過程,試圖歸納其中蘊含的豐富經驗,并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精準扶貧政策的未來走向有一個總體性的把握和反思,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因此,無論是在研究角度的切入還是研究內容的把握上,該書都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和實踐影響。
從具體內容上看,該書也并未局限在對歷史實踐的簡單描述,而是試圖從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角度進行研究。即該書首先從理論的角度切入,系統全面地對河北省精準扶貧的特色實踐進行了經驗性的總結,并從實踐中提煉出新的理論概括,試圖契合時代主題,提出了可行化的建議。具體來看,本書共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相互銜接,共同聚焦到河北省的地方性特征和經驗。第一部分主要從貧困的相關理論出發,對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并從實踐的角度對政府在扶貧實踐中的精準扶貧方略和扶貧政策進行了詳細的梳理,為本書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第二部分主要從公共政策的角度出發,圍繞著河北省貧困問題的特征,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北省精準扶貧政策的歷史實踐進行了類型學的劃分,以此了解不同時期河北省扶貧政策的變化和突出特征。第三部分主要從實踐的角度回溯了河北省精準扶貧政策的實施過程,深化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具體問題,形成了河北省在扶貧實踐中的地方性經驗。第四部分主要從政策評估的角度,討論了第三方評估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地方實踐中的優勢、基本架構和具體實踐的內容,并對此進行了評價。第五部分,從整體性的角度對河北省精準扶貧的地方實踐特征和經驗進行了總結,并結合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對如何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的關鍵之年。因此,需要正確理解和認識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尤其是關注到地方政府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踐中的特色經驗,傳承經驗,開拓創新,接續推進區域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的新任務,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切實推進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