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亮
摘要:隨著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體育教育教學面臨嶄新局面,對教學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從提質培優角度出發,打造高水平的教學創新團隊,備受業內關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內涵,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要素和現實特點。在探討當前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團隊建設現狀及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促進團隊建設與社會環境適應性發展等層面,提出了基于提質培優的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策略。
關鍵詞:高職體育;團隊建設;提質培優;管理策略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Path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Excellence
LIU?Baoliang
(Fujian Shipbuilding and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Province,350007?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facing a new situation, which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teachers, and analyzes the elements and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ching team build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pract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team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based on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trai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promoting team building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sports;Team building;Improve quality and cultivate excellence;Management strategy
引言:體育學科是現代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身體素養,拓展豐富體育價值觀念等具有關鍵作用。當前形勢下,有必要立足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實際需求,精準把握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基本要素,創新方式方法,以全面化的工作模式鍛造專業化的教學團隊。
1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內涵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基于“小組協同教學制”衍生而來的教學工作機制概念,旨在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要求,通過行之有效的規則與方法將若干名教師或教學輔助人員進行有機關聯,進而教學實踐中發揮其各自長處與優勢,實現最終整體教學質效的優化提升。近年來,國家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領域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與完善,在細化團隊目標與團隊機制、優化專業師資力量分配等方面制定并實施了諸多具有導向性的政策策略,為新時期優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結構提供了重要遵循,全面提高了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同時,廣大高職院校同樣在教師教學團隊文化、團隊創新、專兼結合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促進了團隊成員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了諸多具有普遍認同性的團隊規范,成效突出。盡管如此,受限于諸多主客觀要素,當前高職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水平尚有較大提升空間,教師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和職稱結構等需進一步優化,理應給予重視[1]。
2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要素
2.1目標和結構
目標是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核心要素,可為團隊成員提供清晰明確的方向指引,實現短期與長期的有效結合,可煥發團隊的強大內驅力和創造力,以更加高質高效的方式完成體育教學任務。在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導向下,教師教學團隊的目標可細化分為精神、特征、任務和標準等多個維度,不同維度之間具有彼此關聯性。結構則主要側重于體育教師教學團隊的協同分工,分別扮演不同的教育教學角色,堅持專業帶頭人引領團隊共同體發展,滿足高標準、高要求的高職體育教育教學需求。
2.2組織形式
按照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目標導向,可采用諸多類型的組織形式組建專項能力工作小組,比如教學能力提升組、實驗實訓組、技術創新組、合作推廣組等,分別由組長、核心組員和普通組員等構成。在上述組織形式中,不同的團隊成員分飾不同角色,按照“分層分塊、相互協作”的要求進行分工協作,圍繞體育教學的整體目標有序開展工作,同時做到彼此互補、監督與指導。隨著高職體育教學要求的提高,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組織形式更趨多樣化,對建設任務、教學領域和課程模塊的促進效果更加突出[2]。
2.3任務和規劃
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任務要素主要指團隊協同工作要求,包括模塊化教學、課程標準開發和教學評價等,同時促進團隊協作共同體建設,推廣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為高效完成各項任務,教師教學團隊應在教師能力、協作水平、團隊建設等方面付諸努力,不斷拓展豐富教學創新團隊的價值內涵。在規劃要素方面,則可通過校企合作、基地共享等方式實現教學資源的高度共享,深化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并根據以往形成的經驗,修正團隊發展路徑,明確未來發展趨向。
3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現實特點
3.1標準化:“中國特色”是團隊建設的根本遵循
在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同樣呈現出諸多新特點,標準化特點便是其中之一。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應堅持統一組織與領導,在相關約束范圍內按照標準規則予以構建,執行相應教學任務,打造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工匠之師”,以更好地服務于高職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在標準化導向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應始終堅持“四有”標準,準確把握團隊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組織要求,在更深層次上打造結構化的高水平團隊,并細化分類標準,使教師在團隊建設與教學實踐中實現自身應有價值,更加凸顯職業教育特色。
3.2協同化:“校企-校地-校際”平臺是團隊建設的載體
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過程同時也是對多類型教學元素進行優化組合的過程,為取得該過程效果的最優化,應把握協同化要求,按照事先設定的組合規則協同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協同化特點需要堅持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校際合作,匯聚形成提高體育教學質效的強大合力。其中,校企合作應在構建校企共同體的基礎上,培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增進教師在校企之間的雙向流動;校地合作則旨在充分利用地方主管部門的扶持政策,共建多元立體的師資培訓基地,提升團隊水平;校際合作則以兄弟院校為基本依托,實施體育教學資源共享[3]。
4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團隊建設現狀及問題
4.1團隊建設適應功能發揮不充分
適應功能是新形勢下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應重點考量的關鍵問題。教師教學團隊不是孤立存在的客體,而是整個社會系統中的一項組成部分,其適應功能的實現勢必與社會環境之間形成交互銜接。縱觀當前教學團隊建設實際,普遍存在適應功能發揮不充分,教學團隊與社會環境的互動與反饋不足,制約著其自主權的深入發揮。部分高職院校體制機制欠靈活,無法為教學團隊建設提供基礎支持與保障,尤其在體育課程優化、學科建設與專業設置等方面存在短板,團隊建設資源支持不足,團隊協作共同體間聯系不夠緊密。
4.2團隊建設目標達成功能模糊
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目標可細劃分為明確目標和達成目標等兩種類型,二者在方法要求、要素配置與構造方式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應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實際需求和體育學科特點,予以優化設定。實踐表明,部分高職院校未能設定階段性和長期性的團隊建設目標,團隊建設中脫離目標的狀況不同程度存在,且目標的多元性不足,與高職體育專業建設的基本要求相背離。在團隊建設成效評價方面,同樣存在一定片面性和主觀性,所設置的團隊建設目標達成效果評價體系覆蓋性較低,難以全面衡量團隊建設的階段性成果[4]。
4.3團隊建設整合功能效能低
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創新發展與實踐運用,為新時期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提供了更為靈活多變的工具載體,使傳統技術條件下難以取得的團隊整合效果更具實現可能。部分高職院校缺乏對信息化的宏觀認知,基于信息化的資源建設相對滯后,團隊建設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優化配置較低,包括體育學科教學資源等在內的相關要素利用率較低,整合功能有待提升。部分團隊成員之間組織邏輯模糊,在完成體育教學目標任務中的分工不細,內部合力渙散,缺少自由創造的空間。教師教學團隊成員的生涯發展受限,個人價值得不到充分體現。
5基于提質培優的高職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與管理策略
5.1促進團隊建設與社會環境適應性發展
5.1.1優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環境
立足提質培優的價值內涵,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導向,優化完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內外部環境,為團隊建設、發展與管理等提供基礎保障,在人才層次、知識結構和素質條件等方面進行差異化管理。建立健全基于提質培優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制度體系,明確專業團隊特性的實際要求,細化分解目標方法。加強新型信息技術環境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和硬件條件,搭建教學創新團隊交互溝通銜接平臺,在有限范圍內實現體育教學資源共享。注重對教師團隊成員的專業支持,定期組織其參加專項培訓與學習,由業內專家為其講解新形勢下高職體育教育教學所承擔的新任務與新要求,提升其教學實操技能,促進成員合作互助,以更加嫻熟的方式投入到教學工作實踐。
5.1.2形成多功能的分享交流體系
分享交流是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實現團隊價值,形成團隊凝聚力的關鍵所在。一方面,應保證團隊成員交流主體的多元化,由教育主管部門立足宏觀視野,制定分享交流政策,統籌優化調配教學資源。另一方面,應注重交流形式的多樣性,采取研討會或交流會等形式分享交流體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經驗做法,搭建教學創新團隊交流合作橋梁。深化交流分享內容,凸顯本團隊品牌特色,靈活利用網絡直播或微信公眾平臺等形式組織團隊成員實時對話。構架可持續發展的團隊模型,通過診斷學習需求、多層次評估、團隊建設進度檢測、策略執行實施等環節,優化團隊動力和外部需求分配。對照教育教學創新團隊目標標準,及時糾正體育教學實踐中的方向偏差,保持團隊內在活力。
5.2構建合理的團隊目標達成機制
首先,應堅持高職體育教學、科研、服務等內容的有機統一。設定清晰明確的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工作目標,與新形勢下高職體育人才需求密切結合,梳理各團隊建設方案的方法路徑,突出團隊特色,更好地服務于體育教學事業。其次,應堅持團隊整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的有機統一。每個團隊成員均是重要的個體,若干個體共同構造形成團隊整體,這要求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應兼顧團隊利益和個人利益,尊重高職體育教師個人意愿,準確評估二者平衡度,滿足教師個人職業生涯需求。再次,應堅持形式優化與內容建設的有機統一。現代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教師應主動提高自身專業技能,豐富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主動融入教育教學團隊之中,認真拓展自身價值內涵,在團隊中發揮更重要作用。
5.3增強團隊建設資源的協調性和凝聚性
5.3.1深化產教融合,搭建高端發展平臺
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需要充足的資源要素做保障,以持續深化探索產教融合的方法路徑,保持與體育人才需求之間的交互銜接,拓寬產教融合深度和領域。部分教育教學創新團隊存在“重教學、輕實踐”等問題,無形之中割裂了團隊建設與教學服務之間的關聯關系。對此,應根據區域性產業發展導向,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密切溝通關系,定期開展雙向流動協作,組織體育教師到用人單位兼職、掛職,使更多用人單位管理層人員到高職院校開展講座,形成校企共通共生機制。搭建多元化的發展平臺,以教育教學團隊建設引導各成員優勢互補,在協同過程中養成“雙師素養”。密切各院校之間的互動交流,定期組織參觀學習活動,在團隊建設經驗方面互通有無。
5.3.2優化培訓系統,聚焦團隊成員發展
科學系統的教師培訓可有力促進教學團隊的成長,推動高職體育教學模式變革。因此,應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制定未來長遠培訓規劃,圍繞團隊成員的切實需求,將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等作為重點內容,為教師提供教育教學實踐所需的實用技能和知識,確保多學科團隊實踐合作能力。采用集中面授和網絡研修相結合的方式,突破陳舊教師培訓模式的束縛,通過長期激勵措施增加團隊教師期望。吸收多方優勢資源,創建教師成長職業道路,輔助教師加強和行業、企業之間的聯系,形成投入主體多元化、資源內容多樣化的培訓工作格局。細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治理模式,減少高職院校管理層級和行政干預,以扁平化的方式提高團隊工作效率,以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高職體育教學新變化。
5.4凝聚團隊建設特色和完善激勵機制
5.4.1凝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特色文化
正如前文所述,團隊文化對團隊成員具有普遍性的軟約束力,可通過有形的載體將無形的導向表現出來。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特色文化建設的過程并非朝夕之舉,需要長期堅持核心價值觀、堅守專業精神、堅守職業精神、堅守工匠精神,凝聚高職體育專業建設特色,將團隊成員的個人進步發展與團隊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立足于高職院校發展歷史、專業建設和團隊建設,保持教師教學團隊文化的彈性空間,保持團隊建設內在活力,積極鼓勵團隊成員謀求突破,在緊密合作的基礎上營造良好團隊氛圍。不同團隊成員具有不同學力條件、專業技能和思維方式,這要求團隊文化應具備強大包容性,尊重團隊成員個性化差異,兼容并蓄,并通過成效宣傳,促進團隊粘性發展。
5.4.2完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激勵機制
在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新形勢下,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與管理不僅僅是教學組織方式的優化創新,更是探索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實施有效內在激勵的過程。因此,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評價參數,對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建設成效進行全面評價,客觀全面描述特定時期內團隊建設所取得的現實成效,并以此為參考,修正團隊建設路徑,優化團隊建設方法。采取差別化的評價方式,根據團隊成員的不同角色定位、專業類型、技術等級等,實施分類分層評價,客觀判斷團隊個體對團隊整體的貢獻度。創新激勵方式,將高職體育教學課程水平、協作能力、科研能力和資源利用狀況等作為重要衡量指標,保證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支配權,提高教師個體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5.5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系統的優化提升
注重對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的挖掘運用,高職院校層面應高度重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將其納入自身戰略管理體系,保證充足資源支持,全部門全力配合。組建團隊建設的專家指導團隊,發揮團隊負責人優勢,將相對分散的個人優勢轉化為團隊建設優勢,打造專兼結合的雙師型、結構化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以教師教學崗位為起點,以體育課程為載體,建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運營保障體系,采用結構化的方式提升團隊教學能力、培訓能力、評價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團隊協同發展。堅持團隊建設與管理的系統性,以組織協同、目標協同、資源協同和戰略協同等方式,擴大團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實現團隊功能效益的最優化[5]。
6結語
綜上所述,受學科特點、教學模式與目標導向等要素影響,當前高職體育教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依然存在諸多短板與不足,不利于實現最優化的體育教學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應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團隊建設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基于全要素的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機制,充分把握新形勢下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多元化特點,優化配置人力、物力和信息等資源要素,賦予體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更多發揮空間,為全面提升團隊建設質效奠定基礎,為促進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林,趙富學,張昌盛等.構成要素·價值創造·提升策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研究[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學校體育分會).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成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2023:2.
[2]王革.廣東省體育學科“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5):5-6.
[3]尹成功.廣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雙師型”教師創新團隊的建設與探索[J].廣西教育,2023,(30):82-85.
[4]何立佳.提質培優背景下體育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路徑——以河北省高職院校為例[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3(6):30-33.
[5]唐大鵬,楊嵐,戴雨露等.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團隊建設研究——以河南農業大學公共體育教學俱樂部為例[J].體育科技,2021,42(5):137-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