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探討羅杰·弗萊在形式主義批評領域的貢獻及其對現代主義藝術和中國藝術的影響,強調弗萊形式主義理論研究在中國的不足,并呼吁加強對其觀點的研究與運用,以更好地理解和評價現代藝術的復雜性。方法:通過對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理論的歷史背景、核心觀點和影響范圍進行綜合分析和闡釋,借助學術界對弗萊觀點的研究成果和評論,探討其在西方后印象派、現代主義以及中國藝術領域的具體應用和影響。通過引用相關專家和學者的觀點,對弗萊形式主義理論的優(yōu)缺點進行客觀評述,指出其對藝術理論和實踐的啟發(fā)和挑戰(zhàn)。結果:文章分析弗萊形式主義理論在后印象派、現代主義和中國古典藝術領域的具體應用和影響,指出其對藝術理論和實踐的積極意義。指出國內弗萊形式主義理論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呼吁加強對其觀點的研究與運用,以推動中國現代藝術理論的發(fā)展。結論:羅杰·弗萊在形式主義批評領域的貢獻不可忽視,他的觀點對現代藝術理論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羅杰·弗萊;形式主義;藝術批評
中圖分類號: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03
0 引言
羅杰·弗萊是20世紀英國著名的藝術歷史學者、藝術評論家和美學專家。弗萊在早期的博物館生涯中積累了大量的鑒賞知識。進入藝術評論領域后,他專注于意大利古典繪畫藝術。需要強調的是,作為形式主義美學的主要代表,弗萊對形式主義美學的影響始終未能引起學術界和大眾的關注。弗萊通過深入剖析塞尚的繪畫元素,如色彩、構圖、體積和光影等,展示了一個全面、生動、多角度的塞尚。他同時引入一系列術語,如“理智”“修正”“調整”“情感”“實現”等,以便人們更深入地理解塞尚的繪畫風格。
1 “形式主義”概念辨析——學術界關于形式主義的研究
“形式主義”這個特定的術語已經廣泛應用到宗教、法制、批判性思維、文藝評論等各個領域。形式主義在宗教中象征著對禮儀、典禮和遵循規(guī)則的高度重視,這種重視甚至超過其本質含義。法學領域的形式主義更看重審判過程中的公正性,而非最終的實質結果。
弗萊的形式主義理論屬于藝術批評學的一個分支。在藝術歷史中,形式主義是一種主張通過形式來表達情感的美學思潮。弗萊在書中指出:“形式主義美學在寬泛和狹窄層面存在明顯差異。寬泛形式主義美學是一種美學理念,主張通過形式來揭示美的核心。”他主張,形態(tài)是影響信息的核心要素,并且重視形態(tài)和信息的自主性。此觀點并非只針對某一個具體的藝術范疇,同樣能夠應用于所有試圖從外在表現上去探索美感的理念中,狹義的形式主義美學實際上代表貝爾、弗萊等現代西方的審美觀念。
在特定的范疇內,形式論的審美觀念呈現出明確的分歧。寬泛形態(tài)美學理論主張通過審視藝術的形式來探究美的根本特性。其主張結構對于素材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并強調結構與素材之間的自主性。該觀點不僅適合某個具體藝術范疇,還普遍適用于一切旨在通過形態(tài)來洞察審美的理論體系。與此相對的是,由克萊夫·貝爾與羅杰·弗萊等人倡導的現代西方審美理論派別,側重于一種界定較為嚴格的形式主義美學觀。此門派將重點放在繪畫藝術上,突出線條與色調搭配乃構筑美感之根本。弗萊的觀點重點突出形式在藝術呈現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他主張美感的愉悅源于形式秩序與變化的和諧結合,而非僅限于主題內容。
2 國內研究現狀
2.1 弗萊藝術批評觀的相關研究
查閱相關資料,從羅杰·弗萊藝術批評觀角度進行研究且可讀性較強的文獻有7篇,主要闡述了弗萊的藝術評論觀,并概括和歸納了弗萊的評論理念和思維方式。
弗萊的觀點是對形式主義的延續(xù),是從更廣闊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去審視藝術。形式主義的思想源于當時的學術氣息與審美體驗的熏陶。形和實都要兼顧。劉慶(2023)認為,弗萊的形式主義觀念并不只是對藝術形式的研究,而是在尋找形式背后隱藏的文化和社會價值。弗萊的形式主義美學觀念對現代美學史以及藝術評論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他的形式主義思想也為后續(xù)的藝術理論與文藝評價理念打下深深的烙印。早期,弗萊主張形式的獨立性,他堅信藝術作品的形式是其獨特性和核心性的體現,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的模仿或再現。中期,他更加重視形式的絕對性,他的形式主義理論發(fā)展到頂峰,他深信藝術的形式是其獨特性的唯一決定因素。晚期,弗萊探索了混合繪畫的潛力,并且承認混合繪畫的存在。弗萊對藝術的理解立足于形式美學及表現主義之上。他著重指出藝術創(chuàng)作的抽象結構,主張這樣的結構乃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情緒與思想的反映,同時有能力在欣賞者內心激發(fā)出共鳴的美學感受。他將藝術界定為“情感表征的結構體現”,這表明藝術不單單是形態(tài)的呈現,還涵蓋情緒和個體經歷的交流。
陶家俊(2023)提出,弗萊對于形式主義美術的評說,按照時間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初始期、發(fā)展期及成熟期。他在早期側重于闡述藝術形態(tài)的自主性,并主張藝術作品的形式是其自身存在和主要部分,絕非單純復制或呈現實際世界。弗萊還進一步闡釋藝術和圖案之間的區(qū)別,對繪畫和圖樣的差異作了界定,提出追尋純粹幾何形態(tài)的畫作與波斯地墊等典型圖樣存在顯著不同[2]。初期,弗萊對惠斯勒的觀點持反對態(tài)度。到了中期,他開始重視形式的至高無上地位。在這一時段,弗萊對形式主義的態(tài)度攀升至極致,他篤信藝術的構成要素唯有形式最為關鍵。他的觀點是,藝術就是一種“表征性的形態(tài)塑造”,即藝術純粹是形式美的體現,這樣的形式正是藝術創(chuàng)作者情緒或思想的顯現。他也著重指出,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形態(tài)和內容的重要程度應當并列,即便弗萊賦予形態(tài)極高的價值。盡管如此,他依然堅持認為藝術是一種表露,這點從他想要采納的“表現主義”這一術語便可窺見。在晚期,弗萊對融合不同手法的繪畫進行研究,他承認將戲劇元素與形式美融為一體的混合繪畫手法的有效性,然而他依舊認為,追求純粹的形式美即繪畫的最高境界。他主張,再現性應臣服于形式的需求。在繪畫藝術中,僅當再現性要素徹底奉獻于形式的打造,它們才顯得有價值;若非如此,它們或將妨礙形式的構建。弗萊在晚年更加重視形態(tài)的二重意義,并深化了對“形態(tài)”這一概念的理解,主張形態(tài)不僅是“充滿活力的節(jié)奏”,亦是“空間中各體量和諧排列”的體現。
2.2 關于弗萊形式主義藝術批評學說起源的相關研究
弗萊對摩爾等學者的觀點作出詳盡解讀,他堅信藝術和個人的日常生活有顯著的不同:“美”這一概念,在藝術的探索上,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的“善”有本質的差異。因此,要將其和真實的生活進行明確的劃分。康德的古典主義美學理論對弗萊的形式主義有深遠的影響。謝雅卿(2023)指出,弗萊贊同康德的非物質主義審美觀,主張審美觀不能受到政治權力或觀點的束縛,并鼓勵從反對帝國主義和全球主義的觀點出發(fā)。康德的審美觀念對接下來針對藝術之美和自然之美的差異性探索產生了推動作用,并促使審美觀念轉向探索藝術和自然之間的聯系[3]。康德的理論為后來的后康德主義和形式主義者奠定了理論基礎,他們基于康德的理論框架進一步探索藝術的本質。
近期,對羅杰·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理念產生背景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興趣。隨著文化自信的增強,眾多專家開始認同弗萊的形式主義觀點深受中國古典藝術的啟示。鄧霜(2023)認為,在唐宋年代,“形似”和“寫意”的藝術概念對歐洲現代主義美學的形成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援引弗萊對藝術的見解,闡述東方藝術風格中的簡潔、自律和細膩完善給西方受眾帶來的沖擊。同時,他認為弗萊對賓庸的著作《遠東繪藝》的評述實質上代表現代藝術的宣示[4]。專家們也研究了弗萊形式主義審美觀的塑造過程,并指明其不單是西方文明傳統(tǒng)革新的成果,還深受外界要素,如中國繪畫理論等的影響。在日本專家和漢學研究者們的推介與解說幫助之下,弗萊塑造了“新視覺”的理念。他們通過對東方藝術核心價值——“氣韻生動”的闡釋,為其提供一種挑戰(zhàn)西方“再現論”傳統(tǒng)的新式美學思維,披露了東方與西方在藝術及其理念互動中的深遠影響和紛繁性質,同時體現了文化交融對當代藝術演進的根本作用。
2.3 關于弗萊形式主義理論影響的相關研究
近些年,人們對英國藝術評論家弗萊及其形式主義美學觀念的探討越來越深入,特別是其對后印象派、現代主義以及中國藝術領域方面的影響。
白薇臻(2022)認為,弗萊在后印象派的藝術理念,特別是在表現性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弗萊既明確闡述了法國后印象畫派的個別屬性,還促進了現代藝術理論的進步。弗萊通過對后印象派形式主義的剖析,進一步深化公眾對現代藝術特別是后印象派的認知,并促進現代藝術思想的進步[5]。弗萊推動形式主義美學思想的進步和傳播,為現代藝術提供了關鍵的理論支撐,還深入探討了后印象派的畫作,對形式主義的美學理念進行深入研究。
劉慶(2022)對古典審美與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的關系進行了探討,并研究了阿波利奈爾與立體主義觀念的相互關聯。同時重點探討弗萊如何將中國古典藝術融入英國現代主義觀念中,也揭示了中國古典藝術對弗萊美學的反向影響[6]。戴斌(2022)表示,弗萊主張形式美學和視覺設計的重要性,堅信藝術應超越簡單的現實再現,并且強調形式和色彩的內在美[7]。通過這些資料可知,弗萊的形式主義美學理論對西方藝術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在東西方的藝術與美學互動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楊彪(2021)認為,弗萊對形式主義審美學的研討具有深遠影響,他強調藝術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藝術家們創(chuàng)意及幻想的結晶。形式論藝術觀點主張,藝術作品的外在結構是構成美感的關鍵要素,同時持有這樣的觀點:審美的根本來自藝術作品本身的構造與風格,而與之相對的是其所反映的主題或外部條件[8]。此理念激發(fā)了公眾對藝術作品結構與造型特質的興趣,引導審美與藝術品鑒的焦點由作品的內容與題材向其形態(tài)美及技巧轉移。此種注重形態(tài)的審美理論給后期印象派畫作及其他藝術門類帶來了重大的啟發(fā),并且對當代藝術美學概念與文學評論學說施加了持久的影響。但形式論的審美觀念過分重視外在形態(tài),有可能忽略深層次的內涵,這可能導致美學體驗和對藝術的鑒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結語
在現代主義藝術的演變歷程中,羅杰·弗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他的影響力并非只限于其創(chuàng)作,而是源自他所倡導的形式主義美學觀,后來的藝術流派及藝術批判的發(fā)展都受到了此理念的巨大影響。弗萊的形式主義觀念既標志著現代主義藝術的誕生,還構成了現代藝術理念與實踐的根本。弗萊的觀點打破了常規(guī)的藝術審查領域,將藝術視為超越自然與社會事件的存在。他重視藝術的獨立性,倡導藝術創(chuàng)作應以其外觀特性為依據,而不是依賴其內涵或象征性含義。
盡管如此,我國學界對弗萊及其形式主義批判理論的探討仍顯不足。因為現代藝術尚未完全發(fā)展,形式主義批評理論在西方后現代主義藝術理論和中國傳統(tǒng)文藝理論的交融環(huán)境中常常被忽略。但深入研究現代藝術的學者們依然無法回避弗萊的形式主義批判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弗萊形式主義批評理論及其在藝術發(fā)展、藝術評價領域的影響力的關注度逐漸提升。學者愈發(fā)意識到,弗萊的觀點不只是對理解西方現代藝術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還為理解中國現代藝術的發(fā)展進步提供了全新的觀察角度和理論支持。未來,隨著大量的翻譯與研究項目不斷推進,有望對弗萊的觀點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運用,從而能夠全方位評估現代藝術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參考文獻:
[1] 劉慶.羅杰·弗萊形式主義理論的生發(fā)與中國藝術美學經驗的賦能[J].中國美學研究,2023(1):224-240.
[2] 陶家俊.論中國古典氣韻論影響下羅杰·弗萊的性靈美學思想[J].外國文學研究,2023,45(2):10-21.
[3] 謝雅卿.羅杰·弗萊與英國現代主義運動中的中國風話語建構[J].東方論壇,2023(2):147-156.
[4] 鄧霜.論阿利卡具象繪畫中的形式意味[D].成都:四川音樂學院,2023.
[5] 白薇臻.論羅杰·弗萊對中國藝術的接受和闡釋[J].美與時代,2022(11):30-34.
[6] 劉慶.羅杰·弗萊畫作中的中國元素與美學趣味[J].美術,2022(11):127-133.
[7] 戴斌.論羅杰·弗萊的形式主義美學對后印象派藝術觀念的影響[J].美術觀察,2022(9):69-70.
[8] 楊彪.羅杰·弗萊藝術理論再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22.
作者簡介:馬紫羽(2000—),女,河南安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