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同澤
“青年農民工出版翻譯哲學書”,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傳媒場域中引起全民熱議。已經就業但從業時間不長的和尚未擇業的年輕人群體,的確應該擁有職業生涯發展多元化的自由。
此前,基于傳統的觀念和因襲已久的印象,人們往往把個人的資歷身份和職業選擇刻板地對應起來。譬如認為名校畢業生就不該和賣豬肉聯系在一起,農民工和哲學著作也不該發生關聯。這些觀念往往將不同的職業和生涯選擇標簽化,劃分成不同的等級,還摻雜了一些對某些職業的刻板印象,甚至隱含了對一些體力勞動者的職業歧視。
當下,作為社會的獨立個體,每個人都越來越主張發展自身志趣的需求與權利。而就業選擇在個人能力和志趣之外,又牽涉到復雜的利益權衡。很多青年身上便表現出務實的就業與個人興趣發展的一種平衡狀態。于是,在經濟形勢多變、社會發展不確定性增加、觀念變革劇烈等現實浪潮的沖擊中,很多年輕人有所妥協,主動選擇風險較低的行業。
但是,近年來,我們可以瞥見社會價值觀的巨變:農民工的哲學志趣也會被大多數人贊賞。進入新時代,社會成員的素質普遍有了很大提升,人們對青年人綜合素質水平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在此趨勢下,青年有更多興趣和特長,也更加“全能”,越來越多的人也會以各自的方式去貼近自己的志趣所在。
總之,職業生涯選擇的多元化,意味著青年可以更加自由自主地依從自身志趣去找工作。青年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多元化,其本質是社會多元發展的一個縮影,符合現代社會與時俱進的主流價值觀。在一個充分尊重個人權利與自由發展的社會里,我們青年才可以如谷川俊太郎所說“在無限的時空中確立作為自己獨一無二存在的自我坐標”,擁有獨特的個性,發展自身的事業。
斯賓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中說道,人的建設,關鍵是靈魂的建設。如果只有知識和技能,那么人還是平面的,只有長度和寬度;還應該有第三維度——人文維度,人才有深度,生命才是立體的。所以,在人才培養策略方面,我們要重視培養青年的深度。在實際的層面,比方說政策支持方面,我們還應優化和改善青年就業環境,加大興趣考察在個人素質水平評定中的比重,從更長時間周期來考察青年的職業發展等,更好地發揮當下社會中每個青年人的興趣稟賦,擴大他們自由選擇的空間,乃至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彭同澤,男,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