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靜 劉娜

摘要:目的:隨著國家對教育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多,教育、兒童、親子等話題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資金逐年增加,兒童逐漸成為消費主力軍,兒童市場的消費潛力日益凸顯。文章旨在通過對親子互動產品的研究,推動設計出更適合兒童發展的產品,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方法:文章從情感化設計相關概念出發,探討情感化設計和親子互動產品的關系以及親子互動產品的作用對設計的影響。結果:通過對親子互動產品的深入研究,文章提出相應的設計原則,為未來的產品設計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親子互動產品設計應遵循互動原則、安全原則、趣味性原則、教育原則,使親子之間的感情交流需求得到滿足,營造親子有效互動的氛圍。結論:優秀的親子互動產品不僅能為兒童創造一個有趣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成長環境,而且能為家長和兒童搭建起一座情感溝通的橋梁,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以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關鍵詞:情感化設計;親子互動;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Q460.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8-0-03
1 情感化設計概述
唐納德·諾曼在《情感化設計》中將情感因素分為三個層次,即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1]。本能層是產品外觀給人的直觀感受;行為層是產品的功能對用戶使用過程中的情感需求的滿足;反思層則是指用戶使用產品后,能否建立情感聯結和記憶反饋。但是由于兒童的思維尚未成熟,所以他們的反思層能否超越本能層還有待研究。由此可見,兒童產品設計應注重引導,以便兒童自主學習,實現自我教育。
2 親子互動理論
親子關系最開始是遺傳學術語,指的是親子間的生物血緣關系。可從親子關系的相關定義來理解親子互動的內涵。親子互動是指有血緣關系的家長和子女間的溝通,包括觀念、情感和行為上的交流與溝通[2]。
親子互動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互動,它是情感互動中最普遍的方式,也是親子交流的主要方式。對親子互動的相關理論進行觀察和分析,可以發現其主要有三種方式,即交談、親子游戲和身體溝通。
第一,交談是傳遞信息最直接的方式。用語言表達交流者的想法,不僅可以鍛煉兒童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能力,還能讓父母對兒童的真實愿望有更詳細的了解,從而保證親子關系和諧。
第二,親子游戲是親子互動的主要手段。在放松的狀態下,兒童能夠邊玩邊學[3]。趣味游戲可以增強兒童的幸福感,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記憶力、智力等。
第三,一些身體接觸,如撫摸、擁抱、親吻等,也能促進良性親子關系的形成。多數兒童樂于被父母抱在懷里,因為這能給予他們安全感。
親子互動產品能夠使父母和兒童共同參與活動、相互影響。它以親子關系為基石,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設計,能夠適應孩童不同年齡段的需求。這類產品不僅可以實現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兒童的作用,讓家長們更好地理解兒童的需要,幫助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3 情感化理論與親子互動的關系
情感化理論與親子互動存在密切的關系。情感化理論要求個體在情感交流中獲取信息并形成情感共鳴,以優化用戶體驗[4];而親子互動則是指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作用。
首先,情感化理論認為個體在情感交流中獲取信息,并通過情感形成觀念和認知。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情感交流極大地影響著兒童的思維和情感發展。豐富、積極的親子互動可以幫助兒童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建立起情感聯結,促進他們對自身和他人的認識與理解。其次,親子互動也能夠促進情感化發展。在親子互動中,父母能夠主動傳遞情感信息,教導兒童如何理解和回應情感。親子互動還可以通過提供安全的情感環境來支持兒童的情感發展。兒童只有在親子關系中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理解和支持,才能夠建立起安全的情感聯結,并積極參與情感化交流。總之,情感化理論與親子互動密切相關,良好的親子互動能夠促進兒童的情感化發展,而情感化也依賴于親子互動。
4 親子互動產品的作用
4.1 提升認知能力
學齡前兒童好奇心非常強,兒童產品能在發展感官和運動能力的過程中豐富兒童的認知。當兒童沒有完全接觸社會生活時,父母可以通過親子互動產品幫助兒童認識世界,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
4.2 鍛煉思維能力
親子互動產品要動腦思考,兒童在玩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需要靠他們的智慧來解決。這有利于培養兒童的比較、判斷、推理能力,提升其思維靈活性和敏捷性。
4.3 激發想象力
兒童的想象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后天的培養。親子互動產品通過娛樂、互動來激發兒童的想象力。視覺符號比書面語言更能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兒童使用親子互動產品時需要構思、聯想,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務。
4.4 培養合作精神并增強自信
家長可以引導兒童使用產品,也可以與兒童一起探索,共同使用,并鼓勵兒童積極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給予夸贊和獎勵。這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兒童的合作精神,而且能增強兒童的自信心。
5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設計原則
5.1 互動性原則
首先,互動性是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最根本的要素,互動可以拉近親子關系,更有效地實現親子教育。其次,親子互動產品不同于其他產品,其強調雙向互動。強調父母和兒童相互影響,不僅要實現兒童和產品之間的互動,而且要實現父母和兒童之間的互動。
5.2 安全性原則
應從設計元素上考慮產品安全性,并關注材料的選擇、造型和結構等。選擇的材料應該綠色環保,邊角要圓潤,結構要牢固,避免兒童受傷。
5.3 趣味性原則
盡管兒童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但是特別容易失去新鮮感,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雖然不同于兒童玩具,但仍要注重趣味性。產品的趣味性能給兒童帶來愉快的體驗,引發其情感共鳴。
5.4 教育原則
教育原則是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設計的重要原則,產品須充分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直接或間接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從而使兒童形成良好的品德,健康成長。
6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設計要素
6.1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用戶特征
兒童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喜歡新鮮事物,有細膩、豐富、多樣化的感情。
6.1.1 神經系統發育趨于完善
神經系統驅使兒童對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對未知的事物充滿探索欲,但由于以具象思維為主導,兒童的行為有較強的隨意性[5]。
6.1.2 自制力差且行為情緒化
學齡前兒童情緒不穩定,容易興奮,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到影響,引導他們建立健康的情感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6]。
6.1.3 想象力豐富
隨著接觸的對象越來越多,兒童不斷思考和交流,逐漸產生新的認知。這很大程度上是對想象的再創造,由于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因此其想象實際上是對簡單事物的復制。
6.1.4 養成良好習慣
把握住培養兒童自我意識、堅持、自律性和意志力的關鍵時期,有助于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
6.2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材料分析
不同的材質能體現不同的情感,人們接觸不同的材質表面時,會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7]。兒童的身體嬌弱,設計產品時應該考慮產品材料,觸摸起來很硬的產品可能讓兒童神經緊張,材質柔軟的產品能使兒童放松精神。同時,應該選擇使用對兒童健康、無毒的天然材料,還要考慮材料的物理屬性,如密度、導熱性、氣味等[8]。
6.3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造型分析
造型能給兒童帶來直觀的視覺體驗,豐富兒童的感官體驗,對兒童的心智發展起到關鍵作用。親子互動產品不僅要在形態上符合兒童的視覺和情感,而且要在造型上反映互動語義,讓它變得有趣。
在設計中可以考慮將曲線作為造型元素。曲線能展現出產品柔和的姿態,特別是與稍顯呆板的直線相比,靈動的曲線更容易成為主要的視覺焦點并引發人們的反應。當兒童看到曲線時,會自然而然地感到親切。
6.4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顏色分析
從兒童心理規律的研究來看,兒童對色彩的感覺最直觀、強烈。自然鮮艷的色彩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類顏色具有誘目性。但是兒童產品的顏色應有主次之分,以吸引兒童的色彩為主,并選取相近的色彩作為輔色。
6.5 情感化親子互動產品功能分析
產品的功能能否滿足兒童心理需求,操作方式能否讓兒童接受,直接影響著兒童對產品的認知,以及親子互動的實現。
7 案例分析
觸感決定了體驗感。如圖1所示,產品呈孩童喜愛的怪獸造型,采用環保優質的塑料,邊緣輪廓圓潤,形態柔和,不僅符合兒童的喜好,還能保證使用過程安全。該產品采用黃、紅、藍色作為主要顏色,能夠激發孩童的興趣。色彩能夠傳達情緒,紅色代表激情、熱烈,藍色代表冷靜、平和。兒童可以通過抽取、放置帶有顏色的積木,向家長展現自己的心情。
這款怪獸形態的情緒積木基于色彩心理學、情感化設計理論打造,它通過兒童對顏色和觸感的反應,以及選擇擺放積木的方式來反映其情感。
8 結語
現代社會,父母與兒童交流互動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情感化的親子互動產品作為互動的媒介能夠更好地促進親子間的溝通,提高親子互動頻率,從而使親子關系更好發展,使兒童健康成長。基于情感化設計理念的親子互動產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能滿足親子間的情感需求。
未來,親子互動產品將有更廣闊的市場,可以在設計中加入更多智能化元素,為親子互動產品設計帶來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 黃水仙,陳輝.兒童握力鍛煉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3(9):61-64.
[2] 劉薇.基于用戶研究的學齡前兒童親子互動產品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22.
[3] 李京霖.基于認知發展的兒童游戲空間設計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3.
[4] 張琬琪.基于情感化設計的趣味性兒童藥品包裝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23.
[5] 彭奕妍.基于兒童行為心理的幼兒園動線空間設計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20.
[6] 顧相嵐. 3-6歲兒童感覺統合輔助訓練類產品設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3.
[7] 徐小茜.包裝設計中的材質美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7.
[8] 王茜.兒童產品設計中材質親和力的表達[J].西部皮革,2022,44(11):26-28.
作者簡介:向文靜(1998—),女,湖南吉首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劉娜(1978—),女,遼寧沈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創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