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重慶對外經貿學院 重慶 401520)
2020 年,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強調“文科教育的振興關乎高等教育的振興,做強文科教育推動高教強國建設,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新文科建設刻不容緩”,并明確指出,新文科建設的主要方向是“進一步打破學科專業壁壘,推動文科專業之間深度融通”“融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實現自我的革故鼎新”。2022 年教育部發布《教師數字素養》,將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等五個維度納入數字素養范疇,構建了教師數字素養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教師數字素養的行業標準。
數字素養水平的提升成為文科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然任務,也是新文科建設過程中的必要環節。當前高校大部分文科學生的數字素養綜合水平較低,數字素養水平上升空間還很大,具體表現在數字化意識薄弱、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掌握不足、數字化應用范圍十分有限、數字社會責任有待強化、專業發展較為缺乏等。如何將學生的數字素養嵌入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使之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字素養在培養目標中未能體現。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對學生數字素養的培養意識還比較弱,具體表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中并未涉及數字素養培養目標,或目標并未明確。正是因為數字素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缺失,造成其在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薄弱。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數字素養專門課程開設不足,未對學生數字素養進行系統化培養;專業課程廣泛運用課程平臺開展教學,同樣未將數字素養培養納入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缺乏數字素養嵌入。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上,在教學素材、教學案例等方面缺乏數字素養嵌入,并未針對數字素養提升設置教學內容模塊,較少在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某一部分嵌入數字素養。
課堂實施缺乏數字素養嵌入。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數字素養培養嵌入呈現碎片化、模糊化傾向。具體表現在:課堂開始階段,學生無法認識到數字化的重要性,利用數據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足,無法判定數據質量和數據來源;在課堂實施中,借助翻轉課堂、在線課程、微課堂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學生基本熟悉相關教學平臺,但無法對相關數據進行解釋,數字化呈現方式落后;在課堂實施結束前,針對課堂作業,學生缺乏基本的數字化意識,使用數據支撐論點或者運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評價體系中缺乏對數字素養的評價,相關評價體系還有待建立健全,主要表現在:缺失數字素養評價詳細標準,數字素養評價缺乏一致的量化標準和評價規范;缺失數字素養評價依據,主要通過考試分數來衡量學生的數字素養,評價依據單一;缺失數字素養評價體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評價中未能構建科學、全面的數字素養評價體系。
將數字素養納入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三大目標:培養目標、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明確其在整個課程教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明確提出數字素養,使其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素養之一。專業培養出的人才應適應新時代社會和教育發展需求,政治方向正確、人文素養扎實、數字素養良好、從教信念堅定,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文本閱讀能力、作品鑒賞能力、文體寫作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專業要科學性地設置數字素養教學,根據當代大學生數字素養的實際水平,合理設計課程目標,保證教學目標制訂循序漸進,通過數字化教學提供數字教學資源,深化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掌握閱讀分析方法。切實形成以課程目標為基礎,以教學目標為依托,以培養目標為中心的數字素養培養結構。
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信息技術專門課程主要是計算機基礎和現代教育技術,通過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形成數字化意識,利用所掌握的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提升專業水平,并主動承擔數字社會責任,自覺深化專業發展。計算機基礎課程要專門設置數字素養模塊,使學生熟悉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強化學生的數字化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要增加數字化應用模塊,組織專項訓練。通過兩門課程的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字化運用能力。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其他專業課程中,要充分結合課程自身特點,設置數字素養教學模塊,指導學生通過數據獲取、數據分析和數字化運用解決實際問題,養成和強化數字化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承擔數字社會責任。將專業數字資源的利用作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和數字素養的同步提升。
在課堂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通過將數字素養嵌入教學過程,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數字素養。
根據專業課程自身特點和教學規律,科學選擇嵌入方式、內容,完成專業知識教學,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進一步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提升專業知識學習效率,利用文獻檢索和數據分析,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強化對專業問題的研究和探索能力。具體而言,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設置活動,學生自主獲取數據,利用數據解決問題,形成數字化意識和承擔數字社會責任;課堂教學引入部分,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平臺檢索相關資料,并學會判斷資料的可靠性,解決相關專業問題;課堂教學實施中,借助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平臺,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結合課堂的主要知識點,布置課堂活動,指導學生利用數字技術和數字平臺,進一步強化專業知識,提升學習效率;課堂教學完成后,選擇課堂知識點,設定相關活動,完成文獻檢索、整理和分析。具體如表1。

表1 數字素養嵌入課堂教學
數字素養的嵌入應貫穿整個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課程教學體系,而大學四年每個階段的側重點又應有所不同,具體如表2。

表2
數字化意識和數字社會責任是數字素養的重要前提,在嵌入過程中重要性呈現出遞減趨勢。教學體系中的這種設置,就是為了在一、二年級就強化其重要性,數字意識是數字素養的起點,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字意識,就無法形成數字技能、數字應用和專業發展的能力;數字社會責任是數字素養的底線,其他四個維度都須以此為基礎。在具備了數字化意識和數字社會責任之后,其他三個維度才會成為可能,這是一個能力形成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與數字素養培養五個維度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相對應,其在各個階段課程所承擔的任務也有不同,如表3。

表3
其中專業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數字素養,專門課程則是強化數字獲取、數字分析和數字運用,實踐環節則是進一步深化和拓展。
將數字素養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核心素養,并進行多樣化評價,有利于明確數字素養的重要性,有效指導教學體系改革。
豐富數字素養評價形式:改變傳統教學評價形式,在數字素養評價體系中重視學生自主評價、學生互評等,除了采取集中評價外,還積極鼓勵開展分散性評價。
量化數字素養評價指標:以調查問卷的形式,以教師、管理者、專家、學生以及用人單位為對象,根據數字素養評價二級指標在評價體系中的賦值確定評價指標權重。對應二級指標體系,將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結果合理分配,以完成對學生數字素養能力的評價。
細化數字素養評價指標:將數字素養所包含的數字意識、數字獲取、數字分析、數字運用以及數字倫理作為一級指標點,同時將一級指標點細化為二級指標點,從多方面科學、合理地評價。
總之,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數據素養培養目標,在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中將數據素養作為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使三大目標成為相互支撐的生態體系。并將數據素養嵌入教學實施的每一個環節,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專業教學進行充分融合,實現學生能力培養的雙提升。科學設置數據素養評價依據、評價標準、評價指標體系,豐富數據素養評價形式,使數據素養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核心素養評價中可拆分、可測、可評。
通過數據素養嵌入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以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文科教育,實現自我的革故鼎新,同時培養能適應新科技和產業革命浪潮、應對新變化、解決復雜問題的新時代文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