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梓萌 四川省成都市鹽道街外語學校

教學評價是連接教與學的重要紐帶。一方面,教師能夠根據教學評價的內容了解實際的教學情況,明確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根據教學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的認知和了解,厘清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查缺補漏,重新規劃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優化教學方式。但是,從目前初中英語課堂評價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著評價策略不科學、評價方式不合理、評價機制不完善等情況,導致教學評價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但是英語專業素養依然欠缺,如缺乏語言分析、英語應用、主動思考、學習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學校需要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優化初中英語課程評價策略,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質量。
核心素養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與改革目標相一致,主要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核心素養為初中英語課堂評價指明了方向,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英語課堂評價不再只局限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是更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同時,英語教師能夠根據核心素養的內容、內涵、要求等開展教學評價活動,使教學評價更具有方向性。例如,教師在進行課堂評價時需要根據核心素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學評價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情況有更全面的認知,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其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素養等。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英語核心素養的內容開展英語課堂評價,拓展英語教學評價的覆蓋面,完善英語教學評價的內容。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地進行英語交流和情感溝通。在課堂評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英語交流,同時用英語對學生進行提問,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語法、詞匯等的掌握情況以及他們的應變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素養。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評價主體更加多元。學生和家長也能夠參與到教學評價過程中,根據英語課堂教學情況,提出自己的看法。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和家長的參與度,增強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三者之間的聯系。通過學生互評、家長評價、學生自評、一對一評價等方式,豐富了教學評價的主體,提高了教學評價的準確性。例如,學生和家長能夠從自身視角出發,判斷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是否合理等。這不僅可以使教師對英語教學活動有更加清晰的認知,不斷更新教學活動,使其更加科學合理,還能夠使教學評價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反映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
初中英語教學評價內容主要集中在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兩方面。在課堂教學之后,教師會設置課后練習題目,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檢驗,讓學生能夠通過習題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自己學習的薄弱之處。但是,課堂評價的內容只停留在知識層面,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等并沒有進行系統的評價。例如,英語教師很少會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評價和考核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這就導致教學評價的作用發揮不出來。
從目前初中英語課堂評價的實際情況來看,存在著教學評價方法簡單的問題。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提問、教學觀察、階段測試等方法,考核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評價。還有的教師直接忽視了過程性考核,課堂評價以“考試”為導向,按照學生的英語成績來論高低,考試成績高的學生評價分數高,形成了“唯分數論”的情況。在這種評價方式下,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英語知識,但是造成了語言分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主動學習能力的不足,英語素養和綜合能力欠缺。
就目前評價主體而言,教師始終是初中英語課堂的評價主體。在初中英語課堂評價過程中,往往只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而學生在教學評價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參與課堂評價的機會較少;再加上學生對整個教學活動的看法很難被教師所接納,導致學生不愿意對教學活動開展情況發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從而影響了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準確性。除了教師評價之外,學校也會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但是,由于學校并沒有切實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實際的教學情況缺乏足夠的認知和系統的了解,基本是利用考試成績來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影響了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和了解情況,從而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當學生簡單地回答出教學重點時,回答環節便會隨之停止,教師并沒有關注學生思考、總結、表達的過程性變化,也沒有根據學生所回答的內容進行再次“追問”,推動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導致課堂提問的重要作用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再加上教師也沒有對問題本身和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深度講解和教學反饋,只是給予簡單的點評,因此,學生也只能夠知道自己回答得是否正確,但不知道對在哪里,或是錯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進行優化與改進。
英語核心素養包含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意識、學習方式等,對學生的要求更加全面。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課堂評價需要結合核心素養的內涵,豐富課堂評價的內容和標準,不僅要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的掌握情況和應用能力,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還需要評價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價值觀念。教師要通過課堂評價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科學指導,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發展意識和成才觀念。同時,教師要突破傳統評價模式的限制,拓展教學評價內容,要將英語課堂評價由過去的讀單詞、背語法、默句子、寫作文等轉變為師生問答、學生提問等,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英語學習環境,并向學生提出拓展性、思維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例如,在進行小組合作時,教師要注意觀察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課堂表現,可以將學生在小組內的表現納入評價內容之中,選出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優秀的指揮員,并對其進行獎勵;對于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走神的學生,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鼓勵其參與到討論中,并在討論后對走神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提問,提高該學生的討論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根據核心素養的內容,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挖掘英語教材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開拓學生的國際視野,讓學生能夠通過英語學習了解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生活習俗等,培養學生跨國文化交流能力;同時通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價值引導,使學生能夠從新的視角出發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發展觀念,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高思辨能力,增強文化素養。此外,課堂評價內容對整個評價活動的質量有直接影響。
課堂提問不僅能夠更加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評價活動之中,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課堂評價方式。如果學生能夠流利地回答出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并能夠舉一反三重新提出新的相關問題,就說明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但是,課堂提問也存在嚴重的弊端。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所有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也無法根據個別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導致評價全面性和有效性受限。基于此,教師可以創新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進行互相提問。在一位同學回答問題時,其他學生既可以是傾聽者,又可以成為提問者,等問題回答完畢,學生可以根據回答內容進行再次提問,使教學評價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元。除了課堂提問,教師還需要定期進行教學測驗,在一個階段的教學之后,教師需要對知識進行總體復習,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然而,學生對“測驗”有一種莫名的恐慌,教師進行教學測驗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學生不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測驗結果準確性不高。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測驗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可以通過“詞語接龍”的方式考查學生的單詞記憶情況;通過“造句”的方式考查學生對詞匯和語法的理解程度;通過“詞語填空”的方式考查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課堂展示的方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講解之前學習過的重難點,以帶領全班同學共同進行復習鞏固。
學生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學校要尊重學生教學評價的作用,通過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主動進行自我學習和自我反思。其中,互評主要指學生之間的評價,不僅能夠讓學生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提高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了解,還能夠使學生通過互相評價認識別人身上的長處,學習他人優秀之處,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學生自評指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的評價。自評能夠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針對性的查漏補缺。此外,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是課堂評價的重要主體,學校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和指導,使教師能夠了解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和重要意義,并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考核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例如,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評價機會,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評價氛圍,以調動學生的評價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進行自評和互評。為了保障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科學性,教師要制定詳細的評價內容、具體的評價標準、易操作的評價方式等,使課堂評價能夠緊扣學習目標,避免因為評價機制的不合理而影響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學校也需要將家長納入評價體系之中,讓家長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使教學評價更加完善。此外,學校要加強各評價主體之間的聯系,通過建立評價微信群、開展評價座談會等方式,提高學生、家長等評價主體的參與度,增進不同主體之間的了解和認知,形成教育合力,使教師能夠及時獲得有關英語課堂教學不同主體的評價信息,讓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公正。
教學評價是教師了解自己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渠道,其核心目的就在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然后根據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創新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因此,課堂評價不應該停留在簡單的教學反饋上,學校應該建立健全課堂反饋機制,規定教學反饋的流程,制定教學反饋標準,讓教師和學生重視課堂評價和教學反饋。例如,學校應該規定學生在課堂回答之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及時反饋,不僅要告訴學生所回答的正確與否,還需要根據回答內容對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主動探究,深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除了基礎性的回答之外,教師還要結合自己所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讓學生能夠進行深度思考,強化學習質量。由此可見,課堂反饋機制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評價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學校需要加強對教師的教學培訓,組織教師進行課堂評價學習,讓教師能夠了解課堂評價的理論內容和實踐方式,并通過教研等活動,讓教師進行模擬評價和反饋,切實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和課堂評價的質量。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進行外出學習和交流,學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評價技巧、教學反饋機制等,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