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應鏈金融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能夠幫助企業緩解融資困難,但同時存在的信用風險不容忽視。本文通過分析供應鏈金融視角下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供應鏈金融的三種融資模式,結合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的發展特點,總結不同模式下信用風險的來源,從直接業務關系和間接關系兩個角度探討供應鏈金融中信用風險的傳導機制,并提出提高中小企業風險抵御能力、提高核心企業貸款擔保能力、提高三方平臺信息共享能力、提高物流企業質押物管理能力、深化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監管能力的防范建議,進而促進供應鏈金融健康發展。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新能源汽車;傳導機制;中小企業
本文索引:楊佳.<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9):-119.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5(a)--05
1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市場的不斷擴大,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新能源汽車制造業發展前景一片向好。但由于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生產規模較小,且多為固定資產較少的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大多金融機構出于對這些中小企業的不信任,選擇不為其提供信貸支持。中小企業如果沒有資金支持,研發能力就會受限,在激烈的市場中沒有競爭優勢,更不容易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同時,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會受到影響,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進而影響整車核心企業的質量水平與銷售總量,最終使得新能源汽車制造業難以持續發展。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的中小企業能夠更容易地獲得信貸支持。供應鏈金融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途徑,實質是以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為中心,結合供應鏈整體發展狀況,對上下游中小融資企業提供資金幫助,從而確保整個供應鏈的正常運行[1]。此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再只關注融資企業的營收情況及信用水平,而是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及供應鏈整體納入考量,對整條供應鏈進行綜合授信[2]。將供應鏈金融應用到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在對供應鏈內部交易結構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做好風險分析與防控,對緩解新能源汽車制造業融資約束、提高綜合性金融服務效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但由于供應鏈金融在我國興起的時間較晚,面對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供應鏈中的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較為復雜和隱蔽[3]。因此,本文深入探究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供應鏈金融的三大融資模式,總結不同模式下信用風險的來源,并對供應鏈金融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傳導機制進行分析,從不同視角提出了信用風險防范建議,幫助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的相關企業加強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視程度,及時調整自身業務發展方向,投入充足的資金支持技術研發,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2 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供應鏈融資模式及信用風險分析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思想是依托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以良好的信用背景及較強的實力為整個供應鏈提供支持,使得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能夠順利獲得信貸支持[4]。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金融中,銀行等金融機構根據新能源汽車企業所在供應鏈的實際發展情況,結合核心企業的金融實力和資信水平,為供應鏈中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在此過程中,將單個企業不可控的信用風險轉變成供應鏈整體可控的信用風險,在促進供應鏈上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5]。基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和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中小企業特征,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金融發展演變出多種融資模式,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三種: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和預付賬款融資模式。
2.1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的信用風險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指企業將財務報表中還未到期的應收賬款作為擔保,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資金支持,以解決自身資金周轉困難問題[6]。在供應鏈金融中,應收賬款融資的運轉主要與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有關。當核心企業與中小企業建立起購貨貿易關系后,憑借自身強大的議價能力,使中小企業不得不選擇接受應收賬款,中小企業為了緩解自身的融資困境,會將應收賬款票據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信貸支持,在核心企業承諾會按期履行付款義務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融資企業發放資金。由于核心企業與銀行之間有著長期合作關系,其自身生產能力較強,信用水平較高,因此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中扮演著核實信貸情況和反擔保的角色。在這種融資模式下,中小融資企業能夠及時獲得資金支持,從而保證整個供應鏈的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存在著許多潛在的信用風險:(1)基礎交易的真實性。如果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進行借款時提供虛假的交易憑證,對貿易合同和應收賬款進行造假,就會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可能面臨較高的貸款違約風險。(2)核心企業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當中小企業完成融資后,核心企業缺少相應的催收壓力,不能按期履行還款義務,對銀行等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產生負面影響。(3)供應鏈融資過程中的資金成本。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時,有時需要給銀行等金融機構支付相應的保證金,如果中小企業不能維持良好的營收水平,就會反向使其融資條件惡化。
如圖1所示,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上游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大多為中小企業,且規模較小,在談判過程中沒有話語權,更容易產生應收賬款。而作為核心企業的汽車整車企業能夠憑借較好的信用水平,及時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因此,上游零部件中小企業可以將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尋求融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提供貸款前,要認真核查融資企業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在確保核心企業具備一定償債能力的基礎上開展融資服務,避免此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
2.2 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下的信用風險
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一般是指當融資企業的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需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尋求信貸支持時,融資企業可以將符合質押條件的存貨作為信用擔保,由與銀行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存貨進行價值評估及監管,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向融資企業提供一定金額的貸款[7]。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為降低其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會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簽訂回購合同,確保融資企業有穩定收益。在該種模式下,銀行等金融機構會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簽訂倉儲合作協議,中小融資企業以指定物流企業中的存貨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尋求貸款幫助,且需要將融資成功后所得的收益優先用來償還貸款[8]。
具體來說,在此融資模式下存在的信用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1)質押物是否保值。如果融資企業中符合質押物條件的存貨本身變現能力較差,就會直接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遭受損失。(2)物流企業對運輸過程的掌控能力和盡職程度。如果在運輸過程中,質押物出現損壞或丟失等情況,物流企業的信譽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3)參與主體多且委托關系復雜。該融資模式下的參與主體較多,且存在著多重代理關系,整體的操作流程也較為復雜,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失誤,就會導致整個供應鏈出現信用風險。
如圖2所示,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符合質押條件的存貨通常有兩種:原材料和汽車整車。通常情況下,以原材料存貨為質押物的融資往往發生在供應鏈的上游零部件企業中,融資企業將原材料運輸到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評估與監管,以獲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以汽車整車存貨為質押物的融資往往發生在下游汽車經銷企業中,以緩解企業自身的融資難題。
2.3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的信用風險
預付賬款融資模式通常發生在競爭力較弱的中小企業融資市場,主要是為了緩解下游的中小企業在采購環節的資金壓力[9]。如圖3所示,當核心企業與中小融資企業建立起交易合作關系后,核心企業憑借自身強勢的地位和良好的資金實力,為中小企業進行信用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憑借核心企業的回購承諾,為中小融資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該模式下,中小企業能夠盡量延后支付貨款的時間節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短期的資金缺口壓力。
在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下,信用風險主要來源于:(1)中小企業自身的經營能力。雖然中小融資企業在前期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全部的貨款,能夠行使分批進行貸款和分批提貨的權利,且承諾按期還款,但如果在此過程中中小企業的收益不能滿足自身正常的生產運營,就可能無法兌現承諾。(2)核心企業的擔保能力。當核心企業的營收未達到預期時,沒有能力承擔擔保義務,導致金融機構遭遇信用風險。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金融中,下游的中小融資企業不需要提前一次性支付全部貨款,獲得了分批提貨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出現的短期資金不足或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同時,核心企業能夠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承擔擔保責任,大大降低了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信用風險。
3 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傳導機制
3.1 直接業務關系傳導機制分析
3.1.1 通過交易關聯的信用風險傳導機制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上下游企業有著密切的交易合作關系,一旦出現信用風險,就會對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產生影響,這種情況下的信用風險傳導機制可分為兩種,如圖4所示[10]。第一,當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加或廠房設備損壞等原因不能按期提供下游企業所需商品時,下游企業不能進行正常的生產運營活動,從而產生信用風險。但這種由上游企業影響下游生產的信用風險在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和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中的影響較小,這是因為下游企業所需生產原材料在市場上有很多可替代品,且供貨渠道也不僅限于一家供貨商。第二,當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濟形勢不好時,下游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減少,上游企業的訂單量下降,使上游企業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面。與此同時,當汽車市場價格下降時,下游企業的收益減少,為保證自身正常的生產運營,不得不選擇延期償還賬款,加劇上游企業所面臨的困境,企業信用風險增加。
3.1.2 通過融資業務關聯的信用風險傳導機制
融資業務關聯是指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核心企業為中小融資企業做信用擔保,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監管運輸中小企業符合質押物條件的存貨,三方關聯在一起所導致的信用風險傳導。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如果中小融資企業不能按期償還銀行等金融機構所提供的貸款,為其承擔擔保責任的核心企業就會受到牽連,進而影響核心企業自身的發展能力與信用水平。供應鏈中承擔擔保責任的企業逐漸增加,信用風險會隨著擔保鏈條的擴大而不斷傳導。另外,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在監管運輸途中導致質押物的價值下降,融資企業的資產價值就會受到影響,違約概率提高。隨著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逐漸擴大,負責管理的質押物越來越多,信用風險就會隨著監管運輸的鏈條不斷傳導,傳導機制如圖5所示。
3.2 間接傳導機制分析
與通過直接業務關系聯系起來且按照鏈條傳導的信用風險不同,間接傳導的信用風險是隨機爆發的,具體從宏觀經濟情況、信息效應和投資水平三方面進行分析。
3.2.1 宏觀經濟情況
新能源汽車制造業所面臨的宏觀經濟環境多變,一旦引發信用風險,其傳導范圍較廣且具有不可抗性,嚴重時就會使整條供應鏈斷裂。如圖6所示,當宏觀經濟環境惡化時,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都會受到沖擊,整個社會的購買力下降,導致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的中小融資企業收益降低甚至虧損,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進而出現違約風險。當新能源汽車制造業所處的市場經濟形勢較好時,銀行等金融機構愿意擴大信貸規模來扶持更多中小企業。然而,中小企業貸款水平超過預期負債總額時,會陷入過度負債的困境,自身經營風險增加,此時銀行等金融機構會要求融資企業提前償還貸款,以降低其所面臨的信用風險,導致中小融資企業面臨償債危機,出現違約情況。
3.2.2 信息效應
如圖7所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如果各企業之間不能及時共享信息,導致出現信息誤差等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就無法對中小企業是否具備融資能力做出正確的判斷。在此情況下,一旦金融機構察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償債能力降低,就會縮小對整個供應鏈的貸款規模,甚至要求已獲得信貸支持的企業提前償還貸款,這會使供應鏈中生產經營情況穩定、還款能力正常的企業遭受影響,不利于供應鏈整體及相關企業的健康發展。
3.2.3 投資水平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企業的投資水平受自身發展狀況影響。如圖8所示,當市場整車價格下降時,核心企業收益減少,迫使上游中小企業以較低的價格將零部件出售,中小企業自身收入降低。此時,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會選擇追回對中小企業的融資,而中小企業為了不違約,只能降低生產成本、減少投資,導致自身收益下降。收益下降后,企業缺少足夠的資金,不得不減少下一輪的投資,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4 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防范建議
4.1 提高中小企業風險抵御能力
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的中小融資企業應結合自身發展特點,建立起相關的風控部門,及時獲取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多維數據,提前預測可能面臨的信用風險,做好信用風險防范。同時,不斷加強自身的風險抵御能力,積極面對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選擇合適的方法化解危機,通過分散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過程中產生的信用風險,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相關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4.2 提高核心企業貸款擔保能力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整車核心企業扮演著名譽擔保者和風險承擔者的角色。核心企業的發展情況及信用評級不僅對自身未來成長有影響,還會對供應鏈整體及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有所影響。因此,在供應鏈的發展過程中,核心企業要積極參與供應鏈整體建設,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加強與供應鏈上各企業之間的交易關系,保證供應鏈合作的穩定性,幫助中小融資企業更快地脫離融資困境。同時,核心企業要時刻關注與其合作的中小企業的經營水平,對其各方面狀況進行監督,防止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出現造假行為。融資企業取得信貸支持后,也要監督其業務開展與貸款使用情況,充分發揮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擔保責任,及時預防可能出現的信用風險。
4.3 提高三方平臺信息共享能力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間信息交流的方式與途徑增多,信息共享程度逐漸提高。為了給供應鏈上各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降低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信用風險,應建立起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金融信息共享平臺。在供應鏈中,新能源汽車企業可從該平臺獲取有效信息,在結合區塊鏈和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交易的便捷性與透明性。在做好信息共享的同時,及時了解供應鏈上相關企業的信用狀況,做好信用建檔與管理,全面掌握各企業間的交易狀況與合作質量,有效避免可能產生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
4.4 提高物流企業質押物管理能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供應鏈中主要負責管理企業的質押物,包括質押物的倉儲、監管、價值評估等,最終促進企業間達成交易,雖然不直接參與融資行為,但在整個供應鏈中起到了傳遞信息、存儲商品的“潤滑劑”作用。同時,有了物流企業的幫助,倉庫管理的有序性和倉管信息的準確性都能大幅提高,其穩定的運行流程也能保證供應鏈上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順暢運行。如果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運輸途中或其他環節質押物價值下降,導致自身產生信用危機的同時,使中小融資企業遭受損失,進而使中小企業產生信用風險。因此,物流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質押物管理水平,履行好監督及運輸職責,及時掌握所監管質押物的狀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5 深化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監管能力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中,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通過購銷交易和資金交流聯系在一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信用風險在企業間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提供融資服務時,要及時關注供應鏈中各企業的成長能力及整個供應鏈的發展水平,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銀行在對融資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前,要認真審核企業的經營水平及信用情況,掌握所在供應鏈的整體發展狀況。同時,在整個融資服務過程中,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對融資企業的收益水平、交易商品質量多方面數據進行動態監測,全面掌握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銀行等金融機構應不斷提高信用風險監管能力,及時發現信用風險,并選擇有效的手段處理信用風險,確保供應鏈金融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錢吳永,張浩男.基于Adaboost-DPSO-SVM模型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價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22,41(3):72-79.
陳湘州,陶李紅.基于MLP神經網絡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6(4):91-99.
柴正猛,黃軒.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綜述[J].管理現代化,2020,40(2):109-115.
李光榮,官銀學,黃穎.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特征、分析框架與管理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20(13):167-169.
付瑋瓊,白世貞.供應鏈金融對中小農業企業的融資約束緩解效應[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2):140-151.
董捷.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其方法: 基于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分析[J].江漢論壇,2022(3):22-28.
竇亞芹,高昕,鄭明軒.數字供應鏈金融與科技型企業融資模式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8):112-119.
于輝,王霜.核心企業參與供應鏈金融意愿及融資模式取向[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3):22-34.
劉德紅,田原.供應鏈金融內涵與風險管理研究進展及展望[J].經濟問題,2020(7):53-60.
周雷,邱勛,朱奕,等.基于大數據的供應鏈金融信用風險評估實證研究: 以整車制造行業為例[J].金融發展研究,2022(5):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