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需求不足、預期偏弱的經濟金融形勢以及中小農村金融機構轉型發展的重大挑戰,“精神引領”顯得尤為重要。江陰銀行將“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和“人心齊、民性剛、敢攀登、創一流”的江陰精神結合起來,努力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助力人民美好生活的征途上篤行實干、唯實勵新,讓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不僅成為一種目標追求,更成為一種精神氣質。
提高“敢”的站位
堅守金融之本
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百姓生活,是金融之本。
宋萍,一個出生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湘妹子”,從走出大山赴湖南財經大學求學,再到進入江陰農村信用社工作、成為江陰銀行的管理者,一路走來,一種“為民造福”的樸素情懷始終激勵著她。作為江陰銀行董事長、市人大代表,為實現創建品質精益公眾銀行的愿景,她積極推動江陰銀行在聚焦民生、服務百姓上不斷發力,圍繞生意、生活、生命三大民生場景,著力打造“三生三‘市’”金融服務體系,敢為敢闖,善作善成。
聚焦普惠金融,助力企業“生意興隆”。在宋萍的帶領下,江陰銀行積極搭建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小微企業開發和提供更優惠、更簡便、更快捷的線上產品;深入推進網格化走訪,派出金融顧問、網格專員駐村進企,以金融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態,增強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力。2023年,江陰銀行新增走訪企業7.35萬戶,投入實體的信貸資金呈兩位數增長,為中小微企業減負讓利超2億元。
聚焦場景搭建,豐富百姓“美好生活”。結合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江陰銀行建設“金融+政務”“金融+文旅”“金融+商業”“金融+工會”等民生場景,打造家門口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聚焦人文關懷,用愛拓展“生命寬度”。江陰銀行與市衛健委共同開發“銀醫通”項目,著力優化就醫流程,提升就診效率,改善就醫體驗。全方位支持消費回暖,助力新市民安居樂業,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巾幗行動,打造有溫度的“適老”服務,多維度開展金融消保宣傳,積極建設“兒童成長”“家庭幸福”“銀齡關愛”三大特色支行,以金融助力構建幼有所養、病有所醫、老有所依的和諧社會。
創新“敢”的舉措
踐行智改數轉
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江陰銀行重視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統籌制定數字化轉型戰略規劃,推動銀行在數智化浪潮中奮楫前行。
金融科技就是近年來江陰銀行走的一步先手棋。對內,銀行積極推進新核心項目群建設,升級優化信貸統一門戶、移動展業平臺,以數字科技驅動集約化、智能化零售轉型,提升經營服務能力;構建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審計和可溯源的全行一體化數據安全保護體系,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強化流程管控,打破部門間、條線間的組織界限,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對外,銀行積極融入江蘇“數實融合第一省”“數字無錫”和“科創江陰”的戰略布局,打造成“順應數字化潮流的智慧銀行”,與智慧城市建設深度融合,把特色化、專業化金融服務延伸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2023年年末,江陰銀行啟動了總建筑面積近3萬平方米的科技中心建設,探索大數據風控、大數據征信、大數據分析等應用,為用戶信息、資金安全、營商環境構建堅實的防護堡壘,成為銀行推進數字化轉型一個新的里程碑。
數字科技為江陰銀行的業務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2023年年末,江陰銀行資產總額突破1800億元,存貸款總額突破2500億元,存貸款市場份額繼續穩居江陰首位,在全省農商行系統保持領先;營利能力逆勢提升,面對行業利差收窄、營利空間收縮的形勢,2020年至2023年間全行凈息差水平逆勢提升23個BP,保持同業較優水平;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全行不良率持續控制在1%以內,撥備覆蓋率超450%。
對標“敢”的要求
建設優秀團隊
要實現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責任使命,就要厚植“四敢”土壤,讓“四敢”成為江陰銀行干部員工最鮮明的底色。
一是發揮黨建引領的“凝聚力”,高質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統籌工青婦“四建聯動”,打造“金芙蓉·幸福家園”工建品牌、“金芙蓉·江銀夢想+”團建品牌和“金芙蓉·紅引擎”婦建品牌,弘揚奮斗者文化、幸福家園文化,使江陰銀行人將自身夢想與家國夢想結合起來,共同描繪幸福藍圖;二是激起干部奮進新時代的“擔當力”,完善考核激勵方案,創優選人用人導向,讓工作上有為、作風上過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員工有舞臺,不斷調動基層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三是迸發創新服務的“生命力”,推動黨員干部、青年員工敢于打頭陣、沖一線,深入鉆研業務,主動為成功找辦法、為問題找出路,針對產業強市、鄉村振興、富民強村重點項目,拿出更細更實的農商行服務方案。
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宋萍堅持用“四敢”標準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撰寫的《休戚與共同頻共振打造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江陰樣本”》獲得全國金融征文一等獎,由其主持研究的《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與發展》《加快推進商業銀行新市民金融服務》《新常態下農村商業銀行零售轉型的路徑思考》等課題多次榮獲無錫市金融學會重點課題獎。此外,她還在《金融時報》、“學習強國”等平臺發表了多篇論述性文章。
落實“敢”的行動
交出高分答卷
作為地方銀行,江陰銀行始終與區域經濟同向而行,持續加強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寫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當前江陰市產業結構正處于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一批關鍵項目、重點企業有著多元化的資金需求,而加速資金融通和優化資源配置正是金融市場的基本功能。江陰銀行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南征北戰東西互搏”戰略的號召,成為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銀團的聯合牽頭行、獨家代理行,在全省首創開發“工改資金監管系統”,為工改的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同時,銀行還以優化過剩產能、推動產業升級為導向,緊跟重大項目,抓住產業“龍頭”,從“鏈”上發力,推動重點產業鏈競爭力和穩定性持續提升。2023年,江陰銀行新增“引江濟太”江陰段環境治理與科創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等7個全市重大重點項目銀團授信,共計35億元。截至2023年年末,江陰銀行制造業貸款余額383.6億元,占各項貸款之比為34.2%;民營企業貸款余額683.4億元,占比60.9%;綠色貸款余額超30億元,增速達到56.3%。
在堅定服務重點領域的同時,江陰銀行不斷提升服務“三農”能力,對接市農業農村局,啟動整村授信2023—2025年行動計劃。僅2023年,銀行普惠型涉農貸款增速20.48%,涉農與小微貸款余額增速10.25%,涉農與小微貸款占比始終保持在90%以上。
新征程上,“敢為”才能鐵肩擔當,“敢闖”才能開疆拓土,“敢干”才能一往無前,“敢首創”才能出奇制勝。江陰銀行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打造服務實體經濟的農商行樣本和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