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州萍
(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柳州 545000)
核心素養背景下,中職語文課程應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強化與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以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簡稱《課標》)在“語言理解與運用”等四個方面細化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并且在“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等層面提出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建議。據此,如何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成為一個關鍵性問題。教師可基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語文活動興趣,豐富學生語文活動內容,增強學生語文活動思考,以此打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切口,讓學生在“語言理解與運用”等方面獲得持續發展。
學生語文活動興趣間接影響其語文核心素養,而綜合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活動興趣的直接手段。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通常以內涵深刻的主題為引領,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開,具有提高學生語文活動興趣的優勢。在活動過程中,學生不斷通過真實體驗、直接互動提高語文活動興趣,增強對各種語文活動主題的積極性,進而主動參與更多中職語文活動,打開發展語文核心素養的大門。
學生語文活動內容直接影響其語文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是豐富語文活動的重要手段,以綜合實踐活動增加中職語文課程內容,促進傳統文化、社會時事、職業情境等拓展,使學生聯系職業特點延伸語文探究與應用,能巧妙落實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1]。在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具體開發中,選擇深刻的主題內涵,整合多種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活動內容,并按照學生發展規律推進多元化活動,能夠為綜合實踐活動畫龍點睛,使其更高效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思考是真正獲得智慧的過程。思考帶給學生智慧,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而綜合實踐活動是增強學生語文活動思考的重要方法。與常規教學不同,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展開,要求學生在給定的學習主題下自主設計目標、方案、行動,自主匯報和反思結果。在這樣的全面自主、綜合鍛煉中,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語文思考,使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與提升。而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具有銜接作用。通過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不斷加深各個方面的語文感悟,能逐漸增加審美發現與鑒賞,同時對語言理解與運用、文化傳承與參與意義重大。
主題決定內容,內容體現內涵,內涵關聯核心素養。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開發和應用,應正確發揮主題的統領作用,避免向學生提供空洞、單一的活動內容。對此,教師首先應清楚地區分“主題”與“題目”,其次應注意主題的多元挖掘。主題與題目截然不同。首先在定義層面,主題表示活動的中心思想或核心內容,是活動的靈魂,而題目表示活動的名稱或標題,用于概括或描述活動的內容。其次在范圍層面,主題是活動的整體框架和方向,題目則是活動名稱的一部分。以往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少數活動被題目掩蓋真正的主題內涵,使實際活動內容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如以“職業調查”命名綜合實踐活動,題目未能突出語文性,容易使學生將語文綜合實踐誤會為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以“職業與文化——探索職業中的文化內涵”描述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則不同,學生可直觀判斷綜合實踐活動人文性,生成語文實踐。教師基于典型案例,轉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設計理念,突出其學科性、人文性。對此,教師可以生活、教材、《課標》為線索,多元挖掘優質主題。
1.以生活為主題之源
縱觀當下生活,處處可見語文的蹤影,這也為教師挖掘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提供參考。教師不妨著眼于生活,從學生身邊的真實事物、現象入手,設計以生活為源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生活呼喚學生走出課堂。生活化主題下,學生自覺在周邊環境中收集綜合實踐素材,打開生活與語文的聯系通道,能夠遷移日常經歷,在最平常的事物和現象中加強審美發現與鑒賞,緊接著通過相關思考與表達,促進其他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另外,生活化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建立生活化語文學習意識。基于這一意識轉變,即便脫離綜合實踐活動情境,學生也能積極觀察生活元素,思考其語文內涵,這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2.用好教材實踐元素
教材也是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主要來源[2]。核心素養背景下,為通過中職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育部門在編排中職語文教材時,特別以人文主題為線索整合學習內容,使教材每個單元都有對應的主題內涵。同時,為了響應《課標》對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號召,教材提供了大量綜合實踐活動素材。教師必須用好教材實踐元素,挖掘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優質主題。對此,教師要在解讀教材、梳理關鍵信息的基礎上凝練主題內容。例如,在教材四大名著經典閱讀主題中,教師可設計“走進中國古典名著,探尋傳統文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經久不衰的名著和傳統文化為載體,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文化傳承與參與。再如,教材提供了“專業助我點燃信念的燈”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專業,提煉“了解專業”“熱愛專業”等主題內容,通過討論專業特點與發展,使學生形成豐富的言語經驗,增強語言理解與運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思維發展與提升。
3.以《課標》為統領
《課標》在提倡“采用語文綜合實踐的形式組織教學”的同時,也為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提供參考,使教師能以《課標》為統領,挖掘優質的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具體來說,《課標》依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規律,在基礎模塊、職業模塊、拓展模塊,將中職語文課程劃分為15 個專題,每個專題都能提煉對應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教師還可以聚焦于《課標》專題,靈活挖掘“語感與語言習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職場應用寫作與交流”等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創新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視角。
一方面,多元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對應形式多變的綜合實踐活動;另一方面,隨著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展開,學生會對活動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使綜合實踐活動發揮最佳效果,教師有必要豐富活動形式,既可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性,因地制宜地組織社會實踐,也可關聯學生職業特點,讓語文綜合實踐與社會實際建設一體化[3]。
1.因地制宜組織社會實踐
地域特色資源是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資源,也是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活動資源。因地制宜地組織社會實踐,發揮地域特色資源優勢,豐富學生語文實踐內容,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恰到好處。教師有必要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發體現地域特色的活動形式,以此增強學生“做中學”體驗。對此,教師可規劃學生課余時間,利用當地文化基地開放日活動等,帶領學生參觀地方文化場所,感受文化熏陶。教師還可以設計“宣傳地方文化”主題活動,使學生通過走訪等途徑自覺調查當地文化,由此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2.關聯職業特點參與社會建設
職業體驗也是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體現職業教育特色,以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的的活動也不例外。對此,《課標》給出“有意識地加強課程內容與專業教育、職業生活的聯系和配合”等建議。基于此,教師可開發具有職業特點的綜合實踐活動形式。首先,可了解學生專業發展前景,整理職業信息;其次,可調查學生職業認知、職業態度等;最后,可根據前期調查結果,創設與職業環境相似的綜合實踐活動情境,組織學生以職業模擬等方式展開語文綜合實踐,使學生在兼具語文特征和職業特點的活動形式中達成語文核心素養與職業意識品質的同步發展。此外,教師可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職業實訓活動合二為一。為培養適應社會建設需要的職業化人才,中職課程包含大量實訓課程,為基于職業實訓的語文綜合實踐創造了條件。教師還可以在學生職業實訓期間,滲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融合語文核心素養與職業素養,參與社會建設,并以社會建設的實際參與為載體,實現語文核心素養與職業素養的雙重進步。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自主,但是想要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保證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真實效果,少不了教師對學生的密切指導[4]。教師應克服落后的指導思想,在堅持“學生主體”原則的基礎上優化啟發性、激勵性等指導方法,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以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1.活動準備階段:堅持互動,啟發思維
俗話說:“將軍不打無準備之仗”。充足的活動準備工作是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而若缺乏教師指導,學生很難完成充足準備。對此,教師首先應在活動準備階段,優化指導方法。基于活動準備環節,教師應著重啟發學生思維。對此,互動不失為一項最優指導方法。教師可利用問題、話題等資源,引起指向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師生互動,啟發學生提出活動計劃、思路等。通過互動與啟發,學生會提出個性化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教師也會發現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判其語文核心素養發展趨勢,為接下來的綜合實踐活動制訂一些問題預案,這能夠確保學生自主實踐、發展語文核心素養,又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效果。
2.活動進行階段:提倡合作,促進審美
活動進行階段,合作是最佳指導方法。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與復雜性,要求學生克服我行我素習慣,加強良性合作[5]。合作中,學生在不同視角上進行審美發現與鑒賞,提出差異化觀點,不斷求同存異,也能顯著提升審美境界。教師應善用合作指導方法,組織學生合作。對此,教師可在強調小組合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建設小組。學生既按要求落實合作,也在自主選擇合作對象的過程中維持綜合實踐活動自主性,從而使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主性”得到保障,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實現。
3.活動匯報階段:自然表達,適當創新
教師應注重活動匯報階段的正確指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完整過程包括活動匯報。學生應當通過活動匯報階段的積極表達,自由說明活動感悟,進一步內化語文核心素養。教師也應落實自由表達,科學評價學生表現,為其發展語文核心素養提供更確切的指導。必要時,教師還可以創新信息技術匯報法。比如,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手段記錄和傳播學生綜合實踐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借助短視頻等工具自由匯報綜合實踐成果。隨著學生的具象化匯報與分享,教師也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評價,可在學生完成匯報后著重在“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實現度”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達成度”兩個角度顯化評價。匯報與評價相互促進,使教師客觀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弱勢與學生核心素養短板,為之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供參考。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提高學生語文活動興趣、豐富學生語文活動內容、增強學生語文活動思考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揮支持作用,因此教師有必要以綜合實踐活動充實中職語文課程,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創新培養。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開發與應用方面,第一應以生活、教材、《課標》為線索,多元挖掘主題,第二應以社會實踐、社會建設為落腳點,豐富活動形式,第三應在活動準備、活動進行、活動匯報三個階段優化指導方法。教師應在中職語文課程中正確協調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內涵、活動形式、指導方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社會輸送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