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今年工作任務的首要位置,并在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重點,如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等,這使新一年的趨勢前景更清楚。
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今年工作任務的首要位置,要求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其中,塑造新優勢,代表著我們不僅要重視比較優勢,更要重視競爭優勢。要創造條件,創新出優勢。
把“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放在今年工作任務的首要位置,意味著一直以來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件事,找到一個堅實的抓手,這就是新質生產力。全球疫情過后,不是簡單回到經濟舊的狀態,而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創造出新的生產力,進一步提高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將對產業體系的現代化發揮全面的積極推動作用。
首先,必須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此,要積極有為地開辟新增長點。這兩年發展比較快的,都是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說明這些方向大有前途。中國抓新能源車就抓對了,現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60%。美國、德國汽車都有既得利益要維護,進一步退兩步。中國堅持發展新質生產力,機遇就抓到手了。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同時,也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其次,傳統產業改造,優勢產業發揮,也需要新質生產力來促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例如,機床是傳統產業,但數控機床、智控機床就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浪潮;又如,名特優新有許多各種形式的創新,在設計、個性化定制等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作為重要工作。其中有許多新的亮點:
一是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二是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三是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四是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
五是支持平臺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六是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
七是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總之,要以廣泛深刻的數字變革,賦能經濟發展、豐富人民生活、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