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過程中,要深入分析課程教學內容結構,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此利用網絡技術獲取教學資源,通過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與提煉,制作高質量的能夠滿足教師教學需求和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資料,發布在已建設的教學平臺。在課程實踐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應用教學平臺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課程教學信息化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資源應用;可編程控制器
引言
教學內容與網絡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促進信息化教學的重要途徑,對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起到推動作用。以網絡或網絡技術為基礎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開辟了課程教學新渠道,促進課程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以課程教學內容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發與利用科學性、綜合性、可利用型教學資源,能夠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1.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及其衍生品對推動教育領域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中,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是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是一門工程實踐性強、教學知識點更新速度快的課程,以信息技術為媒介,積極開展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可以有效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同時,網絡教學資源可以作為“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工具,補充課程教學空白,以構成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教學信息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1.1 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涉及的內容多,知識點具有復雜性和抽象性。學生學習環境和學習途徑不同,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部分學習能力差的學生難以及時理解和掌握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學習效率較低,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而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建設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上呈現出靈活性和多樣性。例如,在線課程、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等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能夠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有利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由于網絡教學資源呈現多元性,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從而避免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減少學生對學習的厭倦感和疲憊感。同時,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為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學生可以在學習交流平臺進行討論、探究,解決學習問題,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1.2 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既是教師良好的教學途徑,也是學生進行高效學習的方法。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習需要,將高質量教學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中,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有效彌補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完整,構建完善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體系。同時,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有助于教師之間進行深入交流與合作,以共同開發網絡教學資源,共享教學經驗,豐富教師課程教學技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此外,通過了解學生利用網絡教學資源的學習情況,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進而針對學生學習痛點和難點開展個性化教學或針對性教學,并通過學生學習反饋,及時改正教學策略,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1.3 有助于促進教學信息化發展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和使用,是院校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要求,而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學創新的重要途徑。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不僅能夠滿足教師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需求,還能夠促進教學知識和信息技術的深入融合,促進教學知識信息化、數字化呈現,有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可視化教學和學習。同時,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通過引進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學工具,能夠有效完善“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體系,發展信息化特色課程教學,對推動教學信息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原則
2.1 學生為主原則
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原則,要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生發展特點進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進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通過師生互動和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中的學習期望、學習難點痛點、學習方式等,以此作為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的基礎。同時,網絡教學資源建設還要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對教學內容的需求呈現個性化。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為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路徑,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彌補學生學習不足,并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
2.2 系統化設計原則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還要從整體教學和全面教學的角度出發,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整體全面規劃和設計,確保網絡教學資源結構清晰、內容完整、功能齊全。因此,教師在進行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使用過程中,要全面深入地梳理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分析確定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以此作為教學資源開發與設計的依據。同時,教師還要明確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使網絡教學資源在應用過程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以實現網絡教學資源的科學合理應用。建設網絡教學資源還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整體性和連貫性,主要體現為教學資源之間相互銜接、相互呼應,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和遞進性,使學生在應用網絡教學資源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教學內容,構建學生課程知識網絡,優化“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流程。
2.3 實用性原則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實用性原則,要求網絡教學資源能夠與實際教學環境深度融合,注重課程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網絡教學資源建設環節要引入實際應用案例和實踐項目,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可編程控制器”課程內容,加強學生實踐技巧掌握。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如引入實驗項目,讓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的方式理解和鞏固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促進學生職業發展、綜合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3.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探究分析
3.1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
3.1.1 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平臺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已趨近成熟,其主要教學功能是對網絡教學資源進行分類與儲存,并為學生學習提供推動力。在建設網絡教學資源平臺過程中,先要充分了解“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的程度和功能,再根據課程實際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學習表現和學習需求,設計評價建設方案和具體措施,實現對校園教學平臺的二次開發,以構建完善的網絡資源教學評價,如建設模擬仿真實驗室、電子技術圖書館等,從而促進教學發展,加強學生高效學習。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功能上,要體現具體化和精細化,如針對學生學習功能,可以從資料共享、網絡學習、網絡測試、網絡答疑、學習進度跟蹤等方面進行考慮,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資源,如課件、實驗指導書、視頻教程等,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通過網絡學習、測試、答疑,可以使學生進行目的性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和網絡互動學習,讓學生了解和彌補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1]。
3.1.2 整合優化網絡教學資源
網絡教學資源整合是提高“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針對課程教學特點,可以依據以下幾點進行課程資源整合。(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資源整合方式,極大地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通過實踐操作資源進入,如實驗指導、經典實驗案例分析、課程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等,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實踐性學習,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2)內容與形式相統一。傳統網絡教學資源以圖文形式呈現,基于信息技術發展以及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在豐富網絡教學資源環節,要注重引入教學視頻、教學知識動態演示等可視化的教學資源,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需求。(3)個體與團隊協作。網絡教學資源引入要從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兩個方向進行考慮,可以引入式樣的實驗項目,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使學生在探究中互學互助,共同發展,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和探究能力,以促進學生職業發展[2]。
3.1.3 調試網絡教學資源平臺
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建立完畢后,要適時加強對其進行調試,使教學資源平臺穩定持續運轉。因此,在教學資源平臺運行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1)平臺定期維護與更新。平臺的維護與更新注重體現平臺教學的實時性,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網絡技術和教學環境不斷發展變化,實時對網絡教學資源平臺進行維護和更新,有助于保證平臺教學資源更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到新穎的前沿研究成果。(2)檢測平臺運行狀態。當平臺系統處于高效率工作環節,容易造成系統崩潰現象,給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平臺維護工作人員要定期適時對平臺進行檢測,及時發現和解決平臺存在的隱患和故障,確保教學平臺穩定運行。(3)反饋與處理。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在運行過程中,可能出現暫時禁止運行和平臺登錄失效情況,針對平臺使用人員反饋的問題和意見,應做到及時回應和處理,找到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不斷優化教學平臺性能,為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3.2 “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應用
3.2.1 建立混合式教學應用思路
混合式教學是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可編程控制器”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平臺應用過程中,要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1)線上預習與資料準備: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提前將相關教學資料發送至在線教學平臺,如教師制作的微課、教學PPT、教學案例分析等,為學生提供課程預習資料,使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教師內容有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為線下學習奠定基礎。
(2)線下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項目示范講解等教學方式,對教學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進行深入分析講解,并組織學生完成一定的實踐操作,如編程練習、控制系統搭建等,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在完成課后作業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探究式作業題目,使學生利用教學評價平臺進行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在學生利用平臺完成作業過程中,引導學生查閱平臺提供的相關資料,為學生解決問題完成作業提供渠道,以激發學生深入學習和探究課程知識的欲望。同時,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通過實時交流分享學習心得,解決學習問題。這種互動探究式學習填補課堂教學空白,促進學生高效便捷學習[3]。
3.2.2 建立題庫應用思路
題庫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工具,建立完善的題庫對有效評估學生學習水平,加強學生對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義。在題庫內容和結構方面,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進行確定,題庫要能涵蓋教學內容,并且保證題型多樣,給學生提供全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完成選擇、簡答、論述等題型,加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整體掌握,并鍛煉學生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等。學生完成相應題目后,可以利用在線檢測評估功能進行評分,使學生通過成績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及時改進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問題。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為學生制定針對性學習課程,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攻破學習薄弱環節。
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是“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教學信息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和枯燥性,豐富教學資源,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學習渠道,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培養高素質、職業化人才提供支持和幫助。
參考文獻:
[1]馮英偉,屈建萍.在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的組織與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 2017,4(12):41-42.
[2]劉敏敏.中職院校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及其應用策略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6):209-210.
[3]李亞麗,汪志勇,唐鎳詩,等.基于網絡平臺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用探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4):46-48.
作者簡介:盧小東,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