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正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觀看醒獅表演,初步了解醒獅文化,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培養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2.能夠大膽利用涂鴉、手工和多種材料進行綜合表現,體會創作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水粉、丙烯顏料、丙烯馬克筆、布料專用膠水、熱熔膠、棉花、扭扭棒、毛球、紅布、不織布等。
三、教學過程
1.視頻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為幼兒播放醒獅表演的視頻,讓幼兒直觀感受醒獅表演的濃厚氛圍,并結合醒獅表演的背景音樂,鼓勵幼兒模仿醒獅表演的動作,激發其學習興趣。
教師:“醒獅表演需要兩個人撐起一只醒獅,一人撐起獅頭,一人撐住尾部,后面的人配合前面人的腳步,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吧!”
2.欣賞醒獅圖片,初識外形特征
教師出示各種造型和風格的醒獅圖片,請幼兒欣賞、對比,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醒獅有哪些外形特點。
教師小結:“醒獅體型威武、色彩張揚,面部點綴著各種顏色的漂亮花紋?!?/p>
3.深入思考,創作醒獅的面部裝飾紋樣
教師引導幼兒深入觀察醒獅的面部花紋特征,啟發幼兒用點、線、面的方式進行創意表現。
(1)在白紙上設計出裝飾紋樣的草圖。
(2)自由選擇喜歡的顏色,為紙模面具涂上底色。
根據已設計好的裝飾紋樣,用丙烯筆或水粉顏料為醒獅面具繪制裝飾紋樣。
利用不織布在紅布上拼貼出自己喜歡的圖案(作為醒獅特有標志),并將紅布粘貼在獅頭邊緣上。
將棉花點綴在獅頭周圍做毛發,用毛球粘貼在鼻子上,使醒獅造型更加形象、立體。
四、展示、交流與評價
教師請幼兒展示自己創作的醒獅面具,說說自己的設計想法都運用了哪些元素進行裝飾。
五、教學延伸
教師播放醒獅表演的音樂,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撐起自己做的醒獅面具,跟著音樂舞起來,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