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花



拼布是一種在時空上貫穿了古今中外的手工藝,不僅形成了不同區域、民族、時代的鮮明風格特色,還具有特色的民俗風情。拼布藝術體現在圖案命名、骨骼與圖案的構成特色等多方面。拼布是將小片織物拼縫在一起的工藝及作品,在流傳的空間范圍上遍布世界各地。希望將收集與整理后的中國南北方多個地區的500余拼布作品,通過解析、總結中國典型民間拼布的圖案、骨骼命名、構成法則等方式,將民間拼布圖案的構成以通俗方式進行展現。
01環形構成的骨骼在中國民間拼布中主要就是“簇四球路紋”。
02勾邊則是將單位骨骼的結構線用色彩顯著的線條勾勒出來,大大提升了拼布圖案的醒目程度。
拼布圖案與骨骼的命名
一個紋樣是否存在,存在數量的多寡、紋樣名稱與象征寓意的差異等,取決于它賴以生存的文化背景。中國民間拼布基礎圖案與骨骼的名稱大多隨形就義,比如“太陽花”“磚墻”“水波浪”“斜尖”等,具有鄉土味濃、聯想性強、易被接受等特點,這些稱謂大不同于歐洲拼布中具有歐洲文化特質的“愛爾蘭鎖鏈”“混合T”“火雞足印”“田園迷宮”“浪漫玫瑰”等圖案名稱。“水波浪”骨骼中添加梅花紋樣,稱之為“水波浪帶梅花”,與中國古典紡織、陶瓷紋樣中的“落花流水紋”“梅花冰裂紋”等如出一轍,具有典型的中國古典美學韻味。
中國拼布中的四分圓圈套環紋也稱之為“毬路紋(或球路紋)”,四分圓圈毬路紋更精確的稱謂是“簇四球路紋”,由于形似古錢又不斷反復,中國民間多稱之為“錢(前)途無量”。六分圓圈套環紋也稱之為“簇六球路紋”,因與傳統布藝繡球相似,民間多叫做“繡球”,歐洲拼布中則稱為“玫瑰紋樣”。套環紋樣本身是圓圈平分、推移得到的抽象幾何圖形,由于不同文化的選擇與渲染,則有了“錢紋”“玫瑰”“繡球”等名稱。中國民間拼布中的立體造型最多見的是花朵形狀的跪墊,多用于寺院道觀,因蓮花是佛教的佛瑞、道教的道瑞而一律稱之為蓮花跪墊。“蓮花跪墊是道教、佛教不同宗教性質的寺觀里面通用的跪墊,分別代表各自不同的教義,具有宗教象征性的意味與宗教倫理性的美。當紋樣有了各自的意義之后,人們隨意制作圖案的自由就要受到傳統勢力的影響和限制。紋樣的名稱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賦予紋樣自身以特定的文化象征意味,這種象征屬性基本決定了該紋樣在—定文化圈的流行與否。
03勾邊本身又具有多變的形狀與色彩的變化,造就了更豐富的拼布視覺效果。
04將“磚墻”圖案轉換成折線排列,就形成了波狀圖案“水波浪”。
05這是拼布中最簡單的方形網格骨骼,將之旋轉45度則成為菱形骨骼。它的復雜化骨骼是將上下兩排方形相錯推移,形成磚墻一樣的骨骼。
06兩塊長方形布料從中心點垂直相交形成一個“十”字,以同樣規格的布片沿著“十”字向外推移,形成發射狀“十”字擴展形骨骼。
拼布的諸多構形
拼布構型的基礎形有三角形、扇形、方形、菱形、六邊形、八邊形等。只有規整、對稱的布片才能拼接出規律化、韻律化的拼布作品。這些規整對稱的圖形剪裁成一片片規格相同的布片,以平行推移等方式連片排列,構成拼布圖案骨骼,即將簡單的元素構成了變化萬千的拼布圖案框架。
三角形構成的骨骼通常為一正一倒排列,等腰三角形相切排列形成菱形或者正方形,進而構成方形、菱形骨骼。三角構成的方形繼續復雜化,形如方形里面畫“米”字,將方形分為8個三角形,呈現出光束般的視覺效果,“米”字骨格圖案中直線的平行與交叉的處理,使人產生視錯覺,好像在方格與三角形中的光線特別明亮。民間拼布中這一類圖案骨骼沒有準確的名稱,類似于漢代建筑木結構窗式圖案“炯形”,炯是“光、明”的意思,炯形具有灼灼閃亮的光感。這類拼布看上去眼花繚亂,但是把握了它的骨骼構成規律,制作是很容易的。“炯形”拼布具有耀眼的光感,加上拼布繽紛的色彩,更是具有光影斑駁、五彩斑斕的效果。
六邊形構成的骨骼則以規整對稱的正六邊形或長六邊形平行、相切推移而成,既作為龜背紋單獨使用,傳承久遠,寓意吉祥,也作為拼布骨骼添加花飾。
在拼布制作中,許多作品是將多種骨骼混合使用,比如方形+梯形、三角形+方形、圓形疊加三角形、大骨骼套小骨骼等,“米”字骨骼、同心格套合等都是大小骨骼套加形成,堪比數學家的杰作。
07 3個相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布片拼接構成一個立方體,多個立方體聚集形成具有奇特視幻效應的交變立方體。
08梯形發射骨骼的構成規律是根據拼布中心發出的射線,梯形按比例擴大。一般只用于制作方形格內的發射狀圖案,是_個極有光感的圖案。
拼布圖案的組成方式
密集的構成方式讓拼布具有疏朗、簡潔的美感。將骨骼比例縮小,單元密集化,加之拼布色彩的豐富性,不需要其他任何添飾,拼布作品就已然繽紛奪目。民間拼布的加密,有時僅僅是為了圖案復雜繽紛的美感效果,但也有因材料有限的緣故。
勾邊則是將單位骨骼的結構線用色彩顯著的線條勾勒出來,大大提升了拼布圖案的醒目程度。
添飾是在骨骼構成的支架中,添加裝飾,圖案大多是花卉、動物、燈籠之類,在幾何塊面上添加再現性的圖案,形成一種幾何風格與再現風格的對比。還有比較少見的添飾吉祥文字,比如“福”“國泰民安”“壽比南山”等。添飾圖案大多也采用拼布技術,造型簡潔、工藝簡單,在布料上剪裁出事物的大致輪廓,將之縫補到確定的單元格里。
疊加是將密集、勾邊、添飾等上述各類拼布圖案復雜化的手法疊加在一起,再加上棉、麻、絲等不同質地與花色的材料,以及對拼布同類色、鄰近色、對比色等的色彩搭配,造就了紛繁別致、氣象萬千、應有盡有的拼布世界。
隨著拼布的藝術化發展,生活領域的拼布不再局限于廢舊材料,而是精心、嚴格地選擇布料、搭配色彩、設計款式,用料講究,制作精致,大不同于艱苦歲月里的拮據。
當代美
中國當代拼布藝術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手藝人與學院派的從業者們結合現代設計理念,創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拼布作品,并致力于推動拼布領域向縱深發展。
在材料的選擇上,除了傳統的棉、麻等布料外,創作者們運用不同纖維、絲綢等新型材料,使作品擁有更豐富的延展性與視覺效果。在應用領域上,成體系的現代家居裝飾及實用服飾打開了當代拼布新的市場。同時,手作拼布體驗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希望通過當代拼布展覽、教學實踐以及頗具工藝感與設計感的拼布作品,傳遞更有新意的拼布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