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張夢婷 葉揚
【摘要】【摘要】在金融領域日益復雜化的背景下,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培養是金融審計領域面臨的重要問題。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培養需要從明確培養目標并優化培養路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實踐教學與實踐基地建設、深化產學研一體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途徑來實現,以適應金融審計行業發展的需要,更好的推動金融審計事業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金融審計人才;復合型;路徑
【基金項目】【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房地產金融的影子銀行風險與審計治理機制研究”(23BJY076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在校學業、科研參與對碩士研究生職業發展的影響研究”(2022SJYB0371 )、南京審計大學2022年國際化專項課題“ 科研團隊國際化對科研產出的影響研究”(22GJHGY12 )。
金融審計作為金融監管的重要手段,對于防范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經營效率具有關鍵作用。金融審計在國家治理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金融體系健康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隨著金融業務的不斷拓展和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審計的難度和復雜度也在不斷增加。金融審計是一項高度專業化和復雜的工作,需要不斷適應新的變化和挑戰。面對信息技術變革時代不斷涌現的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時,金融審計不僅要關注傳統的財務審計,還需要關注風險審計、內部審計等多個方面。這就要求金融審計人員具備跨領域的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技能、嚴謹的審計方法以及敏銳的風險意識,能夠應對各種復雜的金融業務和風險。然而,當前我國金融審計人才的培養模式仍然以傳統的專業審計為主,缺乏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的培養,難以滿足復雜變化下金融領域對金融審計人才的需求。
金融審計人才需要順應經濟金融新形勢、國家審計事業多學科發展趨勢,做到既懂金融又懂審計,成為具有專業勝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大數據分析能力以及良好溝通能力,契合未來金融審計領域發展需要的“金融+審計+大數據”的復合型創新拔尖人才。2023年,南京審計大學的金融審計專業成功獲教育部批準,是教育部列入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唯一的經濟學金融學類新專業。南京審計大學成為全國首個獲批開辦金融審計專業的學校,并于2023年9月招生,開啟了國內金融審計人才培養的先河。本文結合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探索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的路徑,以提高金融審計行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金融審計質量,適應金融領域的發展需求。
一、明確培養目標并優化課程設置
明確培養目標是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的關鍵。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需要具備金融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設定應圍繞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三個方面展開。專業知識,金融審計專業應培養具備扎實的金融審計專業知識的人才,使其能夠熟練掌握金融審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較強的審計分析能力。技能方面,金融審計專業要培養具備金融審計實際操作技能的人才,能夠熟練運用審計軟件和工具、大數據,具備較強的審計實踐能力和跨學科的知識儲備。綜合素質方面,金融審計專業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人才,使其能夠在審計過程中保持高度的敬業精神,能夠有效地與客戶溝通,形成良好的審計合作關系。
在明確的培養目標基礎上,金融審計專業需要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應包括金融審計專業知識課程、金融審計技能課程和金融審計綜合素質課程。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需要具備豐富的技能和能力。在審計工作中,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需要運用各種審計技能和方法,例如數據分析、風險評估、審計程序設計、財務分析、內部控制審計等。因此,金融審計專業還要設置跨學科的大數據挖掘與分析、金融風險評估、國家金融政策等課程。其中,金融審計專業知識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金融審計理論知識,金融審計技能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金融審計實際操作技能,金融審計綜合素質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金融審計專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課程設置應具備系統性。金融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是相輔相成的,課程設置應將三者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其次,課程設置應具備實踐性。金融審計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需求,設置具有實踐性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采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案例教學”的方式,通過理論教學讓學生掌握金融審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通過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金融審計的實際操作流程和經驗。再次,課程設置應具備針對性。針對金融審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課程設置應具有針對性,確保學生能夠適應行業發展,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如誠信、責任心、團隊協作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價值觀。最后,課程設置應具備前瞻性。金融審計行業在不斷發展和變化,課程設置應具有前瞻性,以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求。只有設置了具有金融審計專業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的課程體系,金融審計專業才能培養出真正具備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金融審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師資全隊建設主要從提升教師知識體系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兩方面入手。金融審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專業領域,需要具備豐富的審計經驗和專業知識。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最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審計能力。此外,教師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夠有效地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審計實踐。
師資結構優化也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教學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同時,學校也應該根據師資結構和教學需求,合理配置師資力量,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構建了一支年齡、知識背景、職稱結構合理、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金融審計人才培養的師資隊伍。在師資隊伍當中,42.86%的教師具有高級職稱,28.57%的教師具有審計署特派辦的掛職經驗,所有教師主持或參與過政府審計、金融機構的橫向課題,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結構方面,教師當中有長期從事金融風險管理教學的教師,有具備金融學和審計學知識背景的博士,有從事大數據分析的教師,知識背景結構合理,老、中、青的師資隊伍搭配,為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師資基礎。
三、強化實踐教學與實踐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素養。實踐基地建設則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主要采用專題講座、參加比賽或項目、雙周論壇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不定期邀請金融機構、審計機構或其他政府監管機構的人員為學生開展金融審計案例方面的講座,每兩周開展一次雙周論壇,采取專業教師主講相關案例或金融審計專業領域的前沿問題,師生研討的互動式教學方式,幫助學生了解金融審計專業的發展趨勢及實際案例。學生以講座或互動式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金融審計方面的案例研究,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挑戰杯等學生競賽,或依托教師的國家級、金融機構或審計監管部門的金融審計課題,參與金融審計項目的研討當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積極建立實踐基地,如專業模擬操作的實驗室、企業或審計部門合作的實習基地等,搭建了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金融大數據審計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實踐場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深化產學研一體化
在金融審計領域,產學研一體化可以幫助學校與政府監管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從而更好地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學??梢愿鶕O管機構、金融行業的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政府監管機構或金融行業的企業也可以向學校提供實踐經驗和技能培訓,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
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專業通過不定期邀請金融行業專家或政府監管機構的人員來校進行講座和培訓,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金融審計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在進行教學大綱設計、課程設置等人才培養環節時,充分聽取行業人員的建議。為了促進產學研的深化,南京審計大學與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合作,共同開展了兩批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審計應用對策專題研究,立項19項金融審計領域的課題,形成的多篇研究報告被審計署采納。產學研一體化在金融審計領域中的應用可以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緊密結合,加強校政企合作,從而更好地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
五、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金融行業越來越趨向國際化,對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國金融審計教育領域應當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需要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能夠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審計準則、審計標準和審計方法,同時也能夠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審計人員有效溝通和協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各國之間的教育理念也相互借鑒、相互學習。我國金融審計教育領域與國際接軌,可以借鑒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如強調實踐能力、注重創新精神等。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對于培養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多年前,南京審計大學就為審計專業碩士留學生開設了《金融審計》全英文課程。2018年,南京審計大學招收了16名來自“一帶一路”國家的金融專業碩士留學生,也開設了《金融審計》課程。通過《金融審計》等課程的開設,南京審計大學在金融審計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國際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南京審計大學不定期邀請來自世界各國的審計機構主要負責人進行講座或交流,通過國際合作與交流,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國際金融審計的現狀、趨勢和未來發展方向,提高自身在全球金融審計領域的競爭力。南京審計大學還通過項目合作等形式,與英國伯明翰大學合作,開展了國際組織后備人才培養項目———金融審計人才碩士培養項目,以提高金融審計人才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在當前金融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對于復合型金融審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本文結合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審計人才培養實踐,提總結出可行的金融審計人才培養路徑。金融機構或政府監管部門可借鑒該路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培養策略,為金融審計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1]周方舒,施平.高校審計學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財務與會計,2019(24):70-72。
[2]董國洪.審計全覆蓋下對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的構想[J].商業會計,2018(06):88-89。
[3]付學超,麻艷琳.少數民族地區財經類高校復合型審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8(03):105-107。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金融學院、云南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