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閃
【摘要】時代的發展對內部審計不斷提出新要求,審計過程中如何貫徹“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是內部審計人員需著重思考的課題。本文以對金融機構引進第三方監管公司業務開展的審計項目為例,分析如何在審計中把握發展與安全的關系。
【關鍵詞】審計;發展;安全;第三方監管公司
內部審計是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規范化和系統化的方法,對金融機構經營活動、風險狀況及內部控制效果進行審查和評價。黨的十九大以來,內部審計工作進入新發展階段,內部審計的目標由“查錯糾弊”向“價值管理”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如何準確把握新形勢對內部審計工作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著重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發揮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成為審計人員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統籌發展和安全,關鍵在于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即為處理好業務拓展與防控風險的關系,這兩者往往是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對普遍矛盾,既對立又統一,而內部審計則需充當這對矛盾的“潤滑劑”,推動兩者同頻共振、協同而行是內部審計應該把握的一個原則。近年來,筆者所在的金融機構審計部門加強實踐探索,以期進一步找準審計定位,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下面以本部門開展的對轄內A金融機構引入第三方監管公司開展信貸業務情況的審計為例,闡述在審計項目中權衡把握發展與安全的實踐過程。
一、調查業務發生背景,了解業務開辦動機
審計組在開展信貸常規審計調取信貸檔案時,關注到A金融機構引進了第三方監管公司合作發放貸款,合作方式主要為第三方公司提供不動產抵押監管和動產質押監管。該項業務引入時間不長,以往未開展過專項審計,審計組決定將此類業務作為重點審計內容。
在翻閱貸款檔案過程中,審計人員約談業務部經理,了解到A金融機構近年來在當地的貸款市場份額占比不高,貸款規模和業務品種較少,機構效益情況不佳。為破解經營困境,經營層決定在保持傳統信用、抵押、保證信貸方式基礎上,引進第三方監管公司合作發放貸款,用以解決兩類問題:一是部分糧食收購企業、種養大戶因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物而無法取得貸款支持問題,二是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因土地性質、稅費等原因未辦理不動產登記而無法取得貸款支持的問題。
審計組了解業務開辦背景后,分別對不動產抵押監管和動產質押監管兩種模式是否有利于機構經營發展進行了探討。
二、分析業務開展效果,客觀評價業務優勢
動產質押貸款,即為借款人為取得金融機構貸款,向金融機構提供質押物的方式。該方式可以有效的幫助中小企業利用現有的動產質押進行有效融資,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動產質押的融資方式,需要對質押物進行所有權的轉移,但由于A金融機構缺乏相應的保管場所和專業監管人員,因此采取了由第三方監管公司對質押物的保管與監管。對借款人而言,動產質押能有效盤活存貨資產,降低因增加存貨帶來的資金周轉壓力,拓寬融資渠道。對金融機構而言,質押融資可以增加放貸機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質押融資有實際的貨物作為債權保證,同時有第三方中介對存貨實施監管,對存貨的真實性、安全性承擔責任。
除動產質押物,A金融機構還引入了第三方監管公司對客戶提供的不動產進行監管,此類不動產主要為未到房產部門辦理不動產登記和因土地性質、稅費等原因不能辦理正規抵押登記的房產。金融機構引入第三方監管公司對此類不動產進行監管后,對客戶予以授信支持。
根據A金融機構引入上述貸款品種后貸款規模變化情況,審計組認為,客觀來說,與第三方監管公司合作發放貸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盤活存量貸款、增加信貸規模、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隨后,審計組重點對該類業務的風險情況進行了審計。
三、審計業務風險漏洞,找準問題癥結
隨著審計不斷向縱深推進,一些風險漏洞逐漸浮出水面。
1.合作的監管公司不具備監管資質
審計人員首先查閱了信貸檔案中第三方監管公司的營業執照。在A機構與監管公司的合作業務中,監管公司承擔的義務之一是對動產及不動產押品進行監管。而實質上,合作的監管公司并無動產質押融資倉儲監管、標準倉單質押融資倉儲監管等經營資質。如:A機構合作的X監管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為,自有資產管理,受托資產管理、投資管理、投資咨詢服務;合作的Y監管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是投資管理及咨詢、倉儲管理與服務,均無監管資質。
2.不動產監管缺乏登記生效要件,無效抵押
經查閱檔案,發現A金融機構發放的不動產監管抵押貸款實際是按照抵押方式發放的,但因借款人提供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動產因不符合不動產抵押登記要求,實際是無效抵押。根據《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條規定,抵押需登記生效。而不動產監管抵押業務中的“監管”,只實現對抵押物的監管,無法改變抵押物不能登記的現狀,抵押登記還處于無效狀態。借款人提供的房產和土地存在被查封、扣押、贈與、轉讓、出租及其他監管的可能,造成貸款債權懸空、無法受償的法律風險。
3.監管不力導致質押物滅失
審計組查閱貸款檔案中的貸后檢查報告,發現信貸員模糊撰寫了質押物數量減少的問題。審計組深入約談、走訪,發現A金融機構向某貿易有限公司發放2筆貨物質押貸款80萬元、向王某發放1筆牲畜質押貸款28萬元、向張某發放1筆牲畜質押貸款50萬元,涉及的貸款質押物均存在滅失情況。審計組隨后對質押物滅失原因進行調查,發現監管公司派出的監管員大多從當地招聘,未經過嚴格培訓且無崗位輪換,導致監管失控。A金融機構未嚴格辨識第三方監管資質及代償能力、未有效強化監管模式,以致發生抽逃質押物的風險事件。
4.第三方公司承擔保證責任但代償能力不足
審計組調閱A金融機構與第三方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發現第三方公司對合作貸款承擔保證責任,但未繳納保證金或保證金不足,且無證明保證能力的資料。在A金融機構貸款出現風險后,第三方公司未履行代償責任。A機構合作的3家公司保證金余額合計55.39萬元,為上億元貸款承擔保證責任,代償能力明顯不足。
四、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審計意見
審計組對第三方公司監管業務的優點和A金融機構開辦此業務的內部控制漏洞進行全盤統籌梳理,認為動產質押監管業務有利于A金融機構拓寬放貸渠道,增加信貸規模,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但因風險漏洞較多,需完善后再行開展。不動產抵押監管業務因債權懸空,不宜繼續推廣此業務。根據此原則,審計組作出違規事實認定,并提出審計整改意見。
1.認定違規問題
審計組認定的違規問題為“與不具備監管資質的公司合作開辦監管抵質押物業務”“發放無效抵押貸款”及“未有效管控監管模式,出現出質人抽逃質押物風險事件”。對于上述問題,相關責任人予以簽字確認,無異議。
2.提出審計整改意見
為推動A金融機構彌補業務漏洞,審計組提出以下整改意見。一是不得與不具備資質和代償能力的第三方公司合作。已經與其合作發放的存量貸款,在第三方公司履行完畢現有的合同義務后,不得繼續合作發放新貸款。二是及時穩妥處置借款人抽逃質押物風險事件。強化對借款人和第三方監管公司的經濟追償。如借款人不能償還貸款本息或第三方監管公司不能履行代償義務,建議A金融機構向公安機關報案處置。三是嚴格準入管理。應對開展業務第三方機構經營資質、業務能力、監管手段、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對于非專業性的機構不得準入。建議實行名單準入機制和分類評級管理。四是關注第三方公司代償能力。加強對保證金賬戶管理,使得第三方公司監管貸款規模與之成正比。根據保證金額度及第三方公司的各項經營指標,限定最高監管額度。五是加大對第三方公司的監督檢查力度。貸后管理崗加強對第三方公司履行責任的監督檢查,強化貸后管理,通過實地核查、對賬等方式,確保第三方公司規范操作。
五、強化審計結果運用,實現審計價值增值
筆者所在審計部門下發審計整改意見后,A金融機構對照意見進行了積極整改。一是停止了與不具備監管資質的第三方公司的合作,并對符合資質的公司開展公開招投標,規范了合作機構的引入程序。二是對動產質押貸款重新開展產品可行性研究,建立產品制度和風險防控措施,不再發放第三方公司抵押監管貸款,引導存量客戶優先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不在原有授信規模額度基礎上增加授信額度。三是嚴格準入管理,對第三方機構經營資質、業務能力、監管手段、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嚴格審查,要求合作機構必須具備相應資質,行業經驗,具備監管能力、專業人員和切實可行監管措施,同時重點關注其代償能力。四是起訴抽逃質押物借款人和涉事監管公司,要求監管公司按照合作協議履行協議規定履行代償義務,并向公安機關報案,對存量質押監管貸款加強貸后檢查力度。
六、結語
在本次審計過程中,審計組基于安全原則,揭示了A金融機構第三方監管公司業務存在的重要風險點,及時叫停未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的不動產監管業務,同時,考慮機構經營發展的需要,要求A金融機構建立動產抵押監管業務風險控制機制,有效防范風險蔓延,確保機構安全穩健發展。總體來說,發展和安全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保障組織健康運轉,因定位和角度不同又各有側重。內部審計統籌發展與安全重在找準自身定位,注重內部審計與業務拓展的相互促進。金融機構內部審計人員要對標新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切實發揮內部審計在促進金融機構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蔡春,劉靜,黃昊.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創新發展的思考[J].審計研究,2018,(5):12-16.
[2]李鳳雛.關于深化內部審計工作幾個問題的思考[N].中國審計報,2019-1-2(8).
[3]徐玉德.內部審計的本原邏輯與價值回歸[J].中國內部審計,2018,(10):32-35.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