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高校大學生的管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提高了高校在網絡教學、學籍服務等的管理效率。但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在大學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例如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落后、智慧校園建設進程緩慢、大學生教育管理網絡系統和軟件建設不到位、大學生教育管理滯后于師生發展需求、缺乏專業的互聯網人才來進行教育管理工作等。針對這些問題,需要高校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完善網絡教育管理模式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效率。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
一、引言
在互聯網時代,我國高校大力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方法,構建校園一體化的數字環境,以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效率。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在傳統行政管理理念下無法適應數字化教學管理環境,智能化管理不夠深入,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應用不足,導致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資源配置和管理決策無法得到優化,并且管理工作效率偏低。因此,高校應該重視信息化工具和方法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教育管理,組建專業的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師資團隊,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進行大學生教育管理,推進數字化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和創新,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
二、智慧校園建設對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校園作為教育領域的創新,成為引領教育數字化變革的重要路徑。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涉及多個主體,智慧校園的建設包括數字化教學、個性化學習、智慧校園管理,有利于促進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變革與創新。
從大學生的個體發展來說,人才市場對大學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大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更要求大學生熟悉一些智能化軟件,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信息安全等,并且能夠熟練應用這些技術開展學習和工作。因此,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高校需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以此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扎實
基礎。
從高校對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質量與效率來說,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除了大數據處理計算,還包括云計算、傳感技術等的相互融合,才能夠智能化處理數據信息。高校需要建立統一的校園管理網絡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的教學和管理,以此提高管理效率,促使大學生的校園學習生活更加便捷,也使得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校各事務的統籌調控具有更高的效率。
對于高校師生的教學與科研發展來說,智慧校園建設有利于構建更加開放的學術研究系統,使得教學資源信息搜集、學術信息加工處理、前沿研究更新擴充等更加便捷。通過學術網絡平臺,高校教師能夠充分利用資源開展學術交流,了解其他院校和本專業的最新學術進展,從而提高高校師生對所學專業的前沿認知,開拓教學與科研視野,促進高校教育與科研的內涵式發展。
三、互聯網大學生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受到行政管理模式的影響,部分高校的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理念落后,欠缺科學、民主的管理思想,且管理實效性不足,滯后于大學生的需要,加之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平等,大學生缺少話語權,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傳統教育理念下,教師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體,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同時,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將大學生的專業課程成績當作學業評估的唯一標準和依據,難以挖掘和激發大學生的潛力,不利于發展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綜合能力,容易導致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效率不高,難以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二)智慧校園建設進程緩慢
雖然部分高校認識到數字技術及智能技術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投入較多,各類多媒體設備和計算機等硬件設施齊全,但由于物聯網體系龐雜,其在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并不容易。智慧校園在教育管理軟件和網絡系統等軟件建設及應用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雖然部分高校開發了大學生教育管理網絡系統,但是功能不全且操作界面繁瑣,直接影響技術的深度應用和教學管理效率的提升。此外,一些高校需要兼顧基礎知識和專業課,導致信息技術課程設計不完善,教材內容沒有及時更新,難以滿足人才市場對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影響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教育管理模式落后
在互聯網時代,一些高校仍沿用傳統落后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例如導師管理模式、輔導員教育管理模式或班主任教育管理模式等,因此存在師生地位不平等、師生溝通交流困難等問題。在傳統的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教師則具有教學和管理上的主體地位,學生需要絕對服從教師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個性思維和知識探索欲不能得到充分發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信息化獲得感偏低,綜合服務“一站式”平臺辦事普及率不高;高清視頻直播平臺、教學資源庫、精品課程網站等互聯互通的應用較少,數據治理價值難以顯現;信息化應用滯后,總體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教師隊伍建設不到位
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教師,但是很多高校教師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新要求,難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和管理效率,導致大學生教育教學成果不佳,難以培育出滿足企業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師安于現狀,仍沿用傳統落后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落后,難以提高大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不暢,甚至缺乏溝通交流,導致師生的思想和行為難以統一協調;另一方面是高校缺乏對教師的培訓教育,沒有通過培訓教育轉變教師傳統落后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模式,也沒有提高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來激勵教師創新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進建議
(一)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高校領導和教師應該認識到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在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中的重要作用,積極轉變教育管理理念,引入和應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秉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大學生為教育教學主體,尊重和關愛大學生,同時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煩惱并及時解決,讓大學生感受到大學校園的溫暖。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教學改善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調動大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逐漸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尋找學習方法以及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從而促進師生實時交流,拉近師生關系。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來進行學生管理,例如考查學生的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和助學金、獎學金的審批等,以此提高學生管理效率,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管理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加大智慧校園建設投入
高校要想通過智慧校園建設促進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促進智慧校園高質量發展。在體系架構方面,高校要建立以服務師生為目標、以數據處理為路徑、以網絡平臺為載體的智慧校園平臺,在教學、服務、科研、管理、文化等各個方面,注重用戶交互和信息化獲得感,構建起智慧、高效的校園環境。通過登錄網絡系統,學生可以查找學習資料,查看出勤率和學分等信息;教師則可以進行教學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例如通過軟件或網絡系統進行網絡視頻教學或布置作業、收集和統計學生各科學習成績、設計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等,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共享開放的教學資源,深度利用數據資源。除了加大智慧校園建設投入,高校還要注重設置大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將信息技術課程設為必修課,增加信息技術課程時長,優化信息技術教材和課程內容,確保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充分結合信息技術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強調數據應用和挖掘,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等數據基礎,提升學校現代化管理水平,注重考察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促進信息技術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三)構建網絡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直接關系大學生的教育成果。高校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管理模式創新,并構建網絡教育管理模式。
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互聯網優化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調動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網絡教學,也可以引導大學生通過登錄大學生教育管理網絡系統進行自主學習。網絡系統中有大量的學習資料和網絡教學視頻,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需求查找學習資料,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管理模式管理大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成績和學籍等,還可以網絡審批大學生的請假申請和助學金申請等,這樣不僅方便了教師也方便了大學生,教師不需要到教務處或導員辦公室就能夠處理大部分的教務工作和學生管理工作。
當然,構建網絡教育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風險,例如教育管理網絡系統或軟件可能遭受網絡病毒或黑客的侵襲、學生資料信息可能會泄漏、甚至給學生帶來人身財產損害等,因此高校需要做好網絡教育管理模式的保障工作,為教育管理網絡系統或軟件安裝防火墻,并定期對其進行病毒查殺和更新維護,避免網絡系統出現漏洞,從而凈化大學生教育管理網絡系統環境,確保教育管理網絡系統或軟件的正常運行。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互聯網來進行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創新改革離不開教師。因此,高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教育,強化信息化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高校應當通過培訓教育讓教師轉變傳統落后的教育管理觀念,做到與時俱進,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創新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從而提高大學生教育管理效率和質量。只有教師認識到互聯網在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創新中的重要性,才能積極接受培訓教育,并產生較強的危機意識,通過努力提升自己來消除危機感,從而適應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新環境和新要求。
其次,高校應當加強對教師隊伍信息化培訓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水平,尤其需要培訓教師熟練操作大學生教育管理軟件或網絡系統,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大學生教育管理軟件或網絡系統的優勢。
同時,高校應當培訓教師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摒棄傳統落后的應試教育理念和填鴨式教學模式,尊重和關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之間學習成績和學習態度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學習方面的需求和感想,并提供良好的教學策略引導大學生不斷進步。
最后,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評估與考核,不僅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參考標準,還要將學生的學習狀態、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學習作品等內容作為教師考核依據,以此激勵教師努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結束語
在互聯網時代,智慧校園的深入推進為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智慧校園環境下,學校應當以《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為標準,打造智慧校園的建設目標,為學校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以及大學生管理效率,并提供堅實的信息化支持。高校應當以服務師生為出發點,實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戰略,構建數據驅動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體系,具體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完善網絡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為智慧化教育管理奠定良好基礎、加強培訓教育來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等,從而充分實現數據治理價值,提高教學質量,構建起智慧高效的校園環境。
作者單位:張國旗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陳藝凡.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轉變與應對策略[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8):91-93.
[2]彭穎怡.互聯網時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23(2):20-23.